文学与悟性 (独家发布,原创)

2022-12-9 14:46| 发布者: uu5qtete0qsu8e| 查看: 1940|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总不如自悟之了了。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我觉得首先应该是一个很有悟性的人。悟性应该是一个人的本性,但这个本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就好比善良。在文学之路上,悟性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他是否爱好文学。之所以把悟性与文学联系起来,是因为文学没有地域、国界、尊卑、高贱之分,文学就好比一望无际的大海,探不到底,也看不头,所有学文学的人没有一个敢说能把这个文学之海里的水都喝完的,喝个差不多的也没有几人,更何况我们。我时常有一种感觉,当我得到一个思想或灵感的时候,我不会局限于一个点或面,我会不自觉地去推敲,将这个思想延伸开来,从而得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每当我获得这个东西的时候,有一种很释然的感觉出来,我想这就是悟性。

从小到大,身边接触过很多有学问的人,老师、教授、朋友、同事等等,现在,我从事了文职工作,每天与文字打交道很有感触。我很少看书,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学习,也不妨碍我学习。学习是一个很伤脑筋的事情,不说你喜不喜欢所学的东西,但就学习所耗费的精力就足以让一个人元气大伤。学习的目的是一个自我的提升,也是一个明事理的过程,并不是单单为了学习而学习。对于书本来说,即使看书,我也是看一些稀奇古怪之类的书,来引起自己的兴趣和投入度,那些自己不擅长的或者不感兴趣的书籍我是根本没有性子去看下去的。所以,无需将自己的时间耗费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去,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最近,看到很多人的做法我很不理解,他们每当遇到需要耗费脑筋地去写一些东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根据题目或中心点在手机或电脑上去效仿或摘抄一些别人的东西,有时抄一两句,更有甚者整段、通篇去抄,或者这儿抄一句,哪儿抄一句,东拼西凑起一篇看起来很华丽的文章,颇有现学现卖的意味。不仅如此,有时候需要写一些引言、短小精悍之类的话题时,他们都会借助手机这个救命稻草。我看了感觉很可笑,也很瞧不起这些所谓的文人。不是瞧不起他们没有雄厚的知识资本,而是瞧不起他们没有思想和想法,没有自己的主见与个性,遇到事情只想信手拈来,搞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两个字“差劲”!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很显然,是悟性在作怪。对于一个走出校门好几年的人来说,在社会上也磨练了一些时日,大家之间的知识累积并不会差多少,差的最多的是一个人懂不懂得去悟。悟性是一个人自身修养能力的凸显形式,人和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将这些思想表达出来才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到需要你思想的时候你却先去看别人的思想,甚至断章取义、拾人牙慧,有何意义?

学海无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停地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学,用自己的思维逻辑去学,去吸取新鲜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不要老是拿来主义,万一哪一天你拿不来了呢?不要打着学习的幌子去啃别人吃剩下的馒头,嚼起来,你觉得有味吗。我不否认,我们的见解和认知还很浅显,但是上帝给了我们一个用来思考的大脑,就是让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去用心体会,将自己的思想升华到一定的境界,用开放的思维去感悟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有思想的人、有头脑的人和有悟性的人。

当然,悟性不是很快就能培养出来的,悟性极高的人往往能够通晓全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好比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不出茅庐,便能知道天下之大势。要想提升自己的悟性首先应该是多看、多听、多写和多想。悟性和联想是密不可分的。悟性极高的人往往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因为发生在他眼前的一切事物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征兆的,他会根据这些现象推理出事物的发展结果和过程。这就是悟性,想想看,悟性是多么重要而又神奇。

悟性与个人是一个相互参照的关系,怎么说呢?当你悟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结合到自身实际再去悟。就比如看到两个人在打架,打的不可开交,你会联想到不一会围观的人会很多,警察会开着警车,鸣着警笛呼啸而来,不问黑白先把两个人都带走再说,这是第一阶段的悟。第二阶段的悟是:假如打架的两个人其中有我,那我会不会也会是这样的下场?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作如何反应等。这个例子说明,事情从表面上看只是两个人打架,而且刚开打,但是看的人已经想到了很多种后果,并且结合自身把主角换一换,来看看自我的反应及应对措施。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悟性与联想的关系。

在文学的道路上,抄袭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对于不懂文学的人来说无所谓,但对于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很丢脸的事情,换做是我,这种事情我绝对不会做出来。

悟性很高的人,往往也达到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境界,这样的人思想会源源不断,而且很发人深省,因为他会不停地反观自己,对比外界,从而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内涵。而没有悟性的人,仅仅肤浅地爱好文学,靠自己求学生涯所积攒起来的知识来混迹于职场,但是,这些知识迟早会有用完的时候,所以才会不断地临阵磨枪、囫囵吞枣。平时不用心去感悟,去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只好去求手机电脑之类的东西了。而且,这样的人,年龄越大,脾气反而会越大,因为他的思想再也上升不上去了,他的眼界就只能停留在当下,在世俗的社会里浑浑噩噩地耗费掉自己已经来不及挽救的光阴,那就只好认命啦!

文学确实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你不需要一一学完,只需抓住其中的一个点,从360度的方位去诠释,去解读它,正所谓: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知,何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何必在一些观点上争长竞短呢?在我看来,什么样的人是渊博的人,不是那种博览群书、倒背如流之辈,而是那些能够韬光养晦、洞察秋毫、透彻本性使然的智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头条号签约作者,其他报刊媒体如有雷同此文,皆为本作者原创,特此声明。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夜辰读书」125:《禅者的初心》:随文流淌,起念即心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21:05 , Processed in 0.208011 second(s), 6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