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辰读书」125:《禅者的初心》:随文流淌,起念即心

2022-12-9 15:11| 发布者: ujnbcu1wu1yr99| 查看: 2192|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撰文/夜辰·河南郑州
  编辑/渝夫·天津河东
  【渝言不止】
  夜辰的阅读面之宽广,领悟力之敏感,文字概括能力之强悍,实在令人佩服。在他这里,似乎没有读不懂的书,也没有写不好的书评。拥有这样的本事,显然既需悟性又需定力。



  禅,总给人安然悠然的感觉。一直喜欢看禅的书。记得结婚蜜月到云南玩,为了省钱让媳妇多走两步,能讲一路和尚和尼姑的小故事。去年看了《六祖坛经》,更是对禅着迷,充满哲理辩证,读起来耐人寻味。为此,每次买书的时候,总会顺手捎带两本,啃一些大部头的间隙,换个禅味的,信手翻,随心阅,有触到的,就回味一下;有悟到的,自是一番欣喜;不懂的,也无须停留,一笑而过。
  佛家讲,世界乃心的映照,心里没有的,书上是看不见的。等哪一天心里长出来了,书里自会相遇。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他1904年出生,是日本曹洞宗法脉传人,1959年抵达美国,立志在异国弘扬佛法,建立禅中心,促进日本禅宗的传播,1971年逝世。《禅者的初心》是他的讲座整理而成,主要是介绍禅的生活,指导人们修行,鼓励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禅心是什么?禅者初心。禅修者的初心有什么?一无所有,除了惊奇。禅心是对自己的心和自身存在产生的惊奇。又想起来那句箴言——认识自己。禅修,就是认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禅,我有两点认识:一个是它“不二”。惠能在《六祖坛经》里教授弟子说法,“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并列举“三十六对法”。比如,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为“外境无情五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为“法相语言十二对”。
  如果有人来问佛法,他说法为色,回答即说空,他说是空,回答即色;他说法为无,回答即有,他说有,回答即无。所以,我们学禅,经常会看到这种答对方式,它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破除“二元”思考。它不二元,它的根在哪?本性自足,法不外求。直指内心,见性成佛。
  但努力的意义,应该在于努力本身,我们应该在达到一些什么之前,就先了解努力的意义。所以,道元禅师才会说:“我们应该在获得开悟前,先获得开悟。”
  另一个它“不住”。六祖开悟是听了《金刚经》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前觉得禅应该是“不动心”,对外界的一切心如止水。可后来发现,“不动心”的念头,即是动心。就好像“想成佛”的欲望,也是欲望。禅,讲的是不起心动念。所以,才有了“歇即菩提”,一切停下来即是菩提。可人能不起心动念吗?不可能。那又如何呢?六祖得悟“不住”,对一切事物,心念不停留。心一直在流动,不停留就不挂碍。比如,钱丢了很烦恼,此时烦恼就烦恼,烦恼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在烦恼上纠缠不放。“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就属于执着仇恨不放。烦恼和仇恨是这样,喜悦和爱恋也是这样。
  为什么禅师总是让人“放下”?因为开悟不是靠努力得来。以前总觉得,人生得奋斗,人生得努力,可有一次我就研究“知足”这事,想来想去发现,知足这种情感,一努力就没了,不努力反而就有了,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即是知足。此亦为“不住”的延伸。
  在坐禅时,如果你想获得完全的平静,就不应该被心中出现的各种杂念困扰,应该任它们来、任它们去,然后这些杂念反而会被你控制。
  书中许多关于禅的讲解,大体与这两种认识有关。比如:当你想要获得什么,心就会游荡到别的地方;当你没有想要获得什么,你会拥有的,就是此时此地的身体与心灵。
  一想即没,不想即有。禅就是这么奇妙!再如:我们通常都会不自觉地试着改变别的东西,而不是改变我们自己,我们都会试着让自己以外的东西变得恰如其分,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恰如其分。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恰如其分的话,也就不可能让任何东西恰如其分。
  禅,是教人修自己,而不是修外界。每个人的心,好像映照世界的镜子,我们通过心来看世界,可当镜子里的世界变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们不是擦干净镜子,而是去努力擦拭世界,而世界乃“空”。唯心与唯物,为什么对立?这里就看出来了,思想决定行动。佛,教人改变内心。马克思,教人改变世界。那人们怎么搞?很简单,是和尚就努力改造内心,是共产党员就努力改造世界。还如:
  只要有规则可循,你就拥有获得自由的机会。对规则不屑一顾的人,可别想要有任何自由可言。我们之所以禅修,正是为了获得完全的自由。
  自由,总是人们所向往的。而规则,却又是人们所逃避的。说起来这挺正常。可看到禅师的教诲,不禁有一丝的明悟。无规则,哪来的自由。为什么六祖讲“不二”?因为,正没有了,反即没了;美没有了,丑即没了;黑没有了,白即没了;真没有了,假即没了。同样,规则没有了,自由即没了。孔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人不是修炼到没了规矩,而是起心动念不出规矩,此时规矩于你,相当于没有了,这就是完全的自由。
  我们的人生可以被视为渡过一条河流,我们的人生目的是要努力到达彼岸——涅槃。不过,人生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我们走向彼岸的每一步,实际上都是到达彼岸本身。
  这样的启示,随处可遇,稍一留心,就会有所触碰。禅师说,“心的平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什么都不做,真正的平静应该在活动中寻找。”运动是世界的本质。即便我们身处深山庙宇,也无法追求到绝对的宁静。人生,如身处波涛汹涌的大船上,身伫立不动,可船在动。真正的静,恰恰是“随波逐流”而动。读书也是一样,看似思绪万千,一念接着一念,可在书本这片汪洋中,那也许才是宁静的憩息。
  【作者简介】夜辰,本名张烨琛,“80后”,生于鹿城,军装在身,奔走四方;以劳作砺志,以读书修行,以文章会友,涵养心智,求索人生,现已出版多部个人作品。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身残志不残 奋力办教育:记宜君县小学校长白小勇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21:29 , Processed in 0.218342 second(s), 6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