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两次伟大相遇

2022-10-10 09:28| 发布者: uhulssu4dp6deb| 查看: 1735| 评论: 1

这里是默认签名
苏东坡遇见王安石,中国中世纪最华丽的一次遇见。一个四川眉山人,一个江西临川人,双双走上公元十一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舞台,恰巧遇见了。有人说,茫茫人海,遇见是一个意外。遇见,基于相同的时代区间,相同的空间范围。但是如果没有双双可以比肩盖世的才学,即便同处一个帝王治下,苏东坡也许只是一个终生没有走出眉山走出夔门的乡土秀才,王安石也许只是一个到死还在临川耕读传家的教书先生。纵然给他俩人手一部苹果普拉斯,相识相见有无可能?即便相见,能否共同演绎出值得写进历史的伟大故事?苏东坡遇见王安石,究竟是一个人神不测的意外,还是一个上天有意的安排,谁能告诉我?



苏东坡遇见王安石,既是不幸的,又是万幸的。不幸的是,苏东坡遇见的是一个满怀政治抱负执意推行变法的王安石,一个不切实际不善用人的王安石。如果没有遇见王安石,苏东坡不论在朝堂之上,还是在州府衙堂,都能大展凌云万丈才,历史教科书给以“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的盖棺定论,留下治世之能臣的美名。万幸的是,苏东坡遇见的是一个英雄相惜的王安石,而不是一个文人相轻的王安石。两位伟大人物只有政见上的不合,没有人身上的互相攻击,相反却是对对方的才学极力点赞。不管苏东坡怎样反对变法,王安石个人也没有对苏东坡苦苦相逼,赶尽杀绝。得益于反对王安石变法,苏东坡在被贬外放的惨境中,开拓了豪放词风,提升了人格境界。兴许正是因为他在逆境中放射出的诗词学问耀眼光芒,完全掩盖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政治主张,他才没有像司马光一样,被马KS主义阶级史观打上大官僚大地主阶级利益代表的烙印,贴上反动守旧的标签,打入历史的另册。



戚继光遇见张居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又一次伟大的遇见。因为张居正的坚强后盾,戚继光得以在党同伐异的政治乱局中,稳坐江南荡寇钓鱼台,名垂华夏民族英雄榜。
细数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两次遇见,每次都有“改革家”登场。两次遇见,两对因缘,或同僚,或主仆;或坚决反对改革,或支持但未参与改革;或一荣一损,或俱荣俱损。同是遇见,不同的结局,历史真的让人不胜唏嘘。

若有遇见,希望是公私分明的苏王式遇见,“和而不同,辞达而已”的儒家式遇见,“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的阿Q式遇见,“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的校训式遇见。

若有遇见,不再感到意外,一切都是命中安排。每一个遇见,都是一个舞台,或可是演绎更大精彩的舞台。

遇见谁,就是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总会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史记故事1:看透不说破!在这一点上,谁能比得上舜帝?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2-2 03:43 , Processed in 0.244400 second(s), 6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