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文化和个人影响的角度剖析对数的历史 | 第四届数学文化征文

2022-9-1 08:39| 发布者: mhdm83i1dc| 查看: 2395| 评论: 1

这里是默认签名


本文为“2022年第四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


从数学文化和个人影响的角度剖析对数的历史

作者 : 朱雨婷

作品编号:049



一、数学文化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却也如同浩瀚宇宙般神秘、玄妙而富有魅力。一旦跨入数学之门,随之而来的便是夺目耀眼的一颗颗人类智慧的明珠。


古往今来,无数的数学家穷尽一生,苦心孤诣,一砖一瓦地筑起了名为数学的殿堂。数学文化,正是诞生于这座宏伟殿堂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包括了狭义的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广义的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和数学教育等。从历史上看, 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数学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如柏拉图、泰勒斯和达·芬奇。晚近以来,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罗素、冯·诺依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20世纪数学文明的缔造者。而数学文化也依托着诸多像他们一样的学者的努力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简而言之,数学文化就是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家,数学精神的综合体。


我的高中数学老师是个很有趣的人,他总会在引出一个新篇章时给我们介绍相关的发明历史。在他的影响下,那些课本上的知识在我的眼中都不是死板的文字,而是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每当数学课铃响,我的心里已经期待起了今日的数学故事。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对数的发明过程。


二、大数乘法的简化过程


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在运算乘法时运用的都是小学里教的。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起来问题不大,但是若是运用到天文等大数的运算中,尤其是用在许多数字连乘中则会非常繁琐,耗时也长。为此,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大数相乘的简化方法。


1960年,23岁的俄罗斯数学家安纳托利·卡拉苏巴参加了由20世纪最伟大数学家之一的安德烈·科尔莫戈罗夫主持的研讨会。柯尔莫戈罗夫在会上断言,没有少于n^2个步骤的通用乘法过程。卡拉苏巴认为并非如此。经过一周的努力,他找到了更快进行乘法运算的新方法。这件事提醒着我:我们要坚持真理,不能盲从权威,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有质疑精神。给出任何一个结论都需要自己先进行充分的探索,再适当参考他人的想法。


之后,德国数学家阿诺德•肖恩哈格和沃克尔•斯特拉森、富勒相继提出了更好的算法。直到2019年哈维和范德霍芬的算法证明了乘法可以在n×log n步内完成,这也是目前所能达到的最快最高效的算法。


这个历时弥久的简化之路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探索之路,创新之路还远远不止如此。他们都让我深刻地明白了质疑精神的重要性。


在学术上,以上几位学者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都是同一因素:对数。


三、对数概念的提出


18世纪大数学家拉普拉斯曾说对数“用缩短计算的时间来使天文家的寿命加倍”。这个说法毫不夸张。这个令无数天文学家“延年益寿”的数学家就是纳皮尔。


纳皮尔对数字计算特别有研究。球面三角中的“纳皮尔比拟式”,“纳皮尔圆部法则”,以及作乘除法用的“纳皮尔算筹”都很有名。他发明对数的动机也正是为了简化球面三角的计算。但是这些相比对数而言都不值一提,对数的发明向来为人津津乐道,最令人惊奇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发明先于指数。


以下是纳皮尔发明对数的方法的现代术语说明。


设AB是定长的线段,DE是从D点出发的射线。现在有C,F两点,C点从A向B运动,F点从D向右运动。两点同时以相等的初速出发。F的运动是匀速的,而C点的速度与线段CB的长成正比(比例常数是1)。当C点行过一段距离AC以后,F点行过一段距离DF,纳皮尔称DF为CB的对数。


说明:C点是变速运动,要采用速度变化率表示C点的瞬时速度,式子(1)是求解上式微分方程得来的。



[1]



纳皮尔在毫不了解“底”的情况下就自我摸索出了对数的概念。这件事让我敢于运用现有知识尝试不甚了解的版块,也让我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增加了对题目非常规解法的好奇心,加深了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对数的发展


布里格斯率先认识到了对数的重要性,坚决地在1616年拜访了纳皮尔,提议改良为常用对数并得到了肯定答复。而纳皮尔凑巧在1617年就逝世了。但凡布里格斯再犹豫一点,或者未曾想当面拜访纳皮尔,可能这就是他一生的遗憾了。我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个犹豫不决的人,总是思前想后,不能决断。这个故事很好地提醒了我,在有机会有能力去做想做的事情时千万要果断并及时付诸行动,尤其是这件事可能意义重大。终于,布里格斯于1624年出版了《对数算术》,完成了纳皮尔未完成的事业,凝结了他毕生心血的结晶。


人们所不了解的是,瑞土的彪奇也独立发现了对数,可能还早于纳皮尔,但发表较迟(1620),这时纳皮尔的对数已闻名全欧了。他离闻名天下,载入史册只差毫厘,却一定不会在对数创始人一栏中出现了。如果他能早一点坚定地发表,少一点犹豫,或许结果就会不同。


这些都让我在遇见机会摇摆不定时多了一分果断,抓住机会才有可能有结果,不坚决地去努力,什么都不可能有。


后来,斯彼得还提出了自然对数的概念。代代学者仍旧坚持探索,仍旧不断创新,把对数这一概念建设得越来越完善,让数学的殿堂更加金碧辉煌。


五、结语


在这段充满奇妙色彩的数学史中,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小事。1854年,英国人艾约瑟看见戴煦的著述《对数简法》,对他大为叹服。这年他专程到杭州拜访戴煦,戴煦竟不予接见。艾约瑟大失所望,但对戴煦的崇敬并未削减,他将戴煦的书译成英文,寄回英国的“算学公会”。艾约瑟对于真理的敬畏之心也让这段历史成为了一段佳话。


数学史上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都对我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对数历史为例,它让我懂得了敢于质疑的必要性、抓住机会的重要性、追求创新才有可能性以及一切成功的根本原因:坚持真理。


在接触这类数学文化前,我觉得数学只是一门学科,只是考试而已,书本上都是枯燥乏味的一个个公式。在老师让我接触到数学文化后,我才发现原来数学也这么有趣。数学家们也不是一个个白纸上的名字了,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每个公式背后的发展历程都是那样的曲折而动人。曾经的我也是一个讨厌数学的普通学生,但是在接触数学文化的过程中,数学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它所能给予我的不是具体的指导,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越来越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是数学文化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当我真正理解了那些数学精神后,我的数学成绩也开始逐渐有了起色。我变得有自信,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信念。它为我塑造的坚持真理、追求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让我在生活中也频频受益。无论在哪一方面,我都能运用这三个品质得到新的收获。


数学文化,与我而言意义非凡,它的重要性实在是难以估量。

已发文章>>
001 阅读《数学的故事》有感
002 我想和数学谈场恋爱
003 数学“化错”中的美
004 让数学思考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005 卢梭的“错”?
006 数学教学案例《找次品》
007 基于优化学生数学思维的高效课堂创建——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为例
008 从特殊到一般,引导数学思维
009 数学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研究
010 sin 震荡函数的图像分析
011 四阶幻方的“太极图”性质

012 无理数的定义和实数理论的建立
013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数学文化
014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科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015 中学数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路径
016 《数学的力量》读后感
017 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以“圆的认识与面积”教学为例

018 有助于数的理解的数字圈环

019 以折叠为例,探究生长型数学教学模式
020 我从事数学科普写作的经验与启示

021 在阅读中滋长智慧——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022 学习数学史 做数学的使者
023 开数学文化之窗 启数学文化魅力——阅读《美丽的数学》有感

024 “文学独白”——数学教学因你而精彩
025 如何用多面体三等分正方体
026 HPM视角下《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027 被误解的“勾股定理”
028 好玩的数学
029 帮小青蛙设计一个井
030 万物的基础——数学——读《从一到无穷大》有感

031 读《孙子算经》鸡兔同笼问题有感
032 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多样化作业的设计

033 攀越高峰的领路人——数学文化

034 我的好兄弟:数学

035 细嗅数学文化之香
036 藤蔓的喜悦
037 物理力学中数学的影子

038 复数外传

039 函数的历史和发展

040 数学文化与我
041 数学之趣
042 探索数学知识背后的秘密
043 数学文化和我的数学学习
044 古代算数几何形体——阳马与鳖臑
045 数学文化与我的数学学习
046 我与数学文化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酒知识」江西十位历史名人与白酒的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06:44 , Processed in 0.276742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