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需要掌握的几个原则

2022-5-21 19:37| 发布者: sg6d03qrgi| 查看: 1820|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锻炼角度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原则:





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

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这三方面中,最关键的是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气血运行。三者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气动形。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流,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
动静结合,强调适度

我国古代养生思想有“宜动”“宜静”两种不同观。唐代孙思邈主张“唯无多无少者,几于道矣”(《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即不宜多动,亦不宜多静。元代朱丹溪提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指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动”多“静”少。“动”为阳,“静”为阴,阴阳平衡,阴平阳秘。
传统运动养生还要强调适度,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传统运动功法要求行动后和颜悦色、呼吸匀畅、心律平稳,自觉轻松自如,清晨起床没有疲劳感为度。西方一家保险公司调查了5000名已故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后发现,其中有些人40~50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许多人的寿命竟比普通人短。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现代运动医学对于运动量的测定,往往以运动者的呼吸、心率、脉搏、氧气消耗量等作为一些客观指标,可作为补充参考。一般认为,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或脉率)增加到140次为宜;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运动时心率至少在100次/分钟以上,最多不超过“170-年龄”。譬如年龄为60岁,则运动后最高心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10次以内的水平,而且在30分钟内恢复正常。
三因制宜

传统运动养生要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可一概而论。个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年龄阶段、体质与运动量的配合,选择适宜自身的运动方法和运动量。有慢性病者可选几种对自己疾病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由少逐渐增多,逐步增加运动量。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可重复锻炼,打二遍三遍来增加运动量,以取得有效的健身效果。
传统运动的最佳时间是晚饭后45分钟,此时热量消耗最大、运动效果最好。如在饭前锻炼,至少要休息30分钟后才能用餐。为了避免锻炼后过度兴奋而影响入睡,应该在临睡前2小时左右结束锻炼。从四季的锻炼时间选择来看,春夏秋三季可以早起锻炼,而冬天不要早起锻炼,可在太阳出来后再锻炼,也可改为下午16-17时锻炼,尤其是北方寒冷的地区,应格外注意冬天要避开清晨,不要过早锻炼。
运动场地的选择而言,传统功法锻炼,只要环境清静,干扰较少即可,并不需要特定的场所,因此在公园、广场、空地、走廊均可,当然到室外林木繁茂,空气新鲜的地方更为理想。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传统运动养生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初学者以调形为主,进一步要求呼吸与动作的协调一致,再进一步要求意识指导下引导呼吸、呼吸催动形体活动,而达到“守意”、“意守”、“动形”的统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的重要性,水常流方能不腐,户枢常转才能不被虫蠹。因此,习练传统运动养生功法之前,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念,并每天锻炼安排出固定时间,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养生健身效果。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初夏养生重在养阳 5个养生方法要知道

下一篇:教您几招春季养生保健的小常识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6 06:59 , Processed in 0.208521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