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除了大家知道的是司马光砸缸,还有你不知道的其他故事

2022-3-31 04: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01| 评论: 0

引言
司马光这个人物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司马光的人物生平和主要成就,以及世人们对他的评价。
一、早年经历
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他的父亲司马池在光山担任县令,所以父亲给他起名为司马光。司马光六岁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而且有作诗的天赋。七岁时就能背诵《左氏春秋》。而且众所周知,司马光小时候有一个砸缸就有这样的典故。由此可见,司马光的思维非常的灵活,也非常的聪明。



他不仅聪明,而且很懂事。当父亲和他的同僚们交往的时候,总把司马光带在身边。所以,司马光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在知识方面得到了一些,得到了一些启示。司马光15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走过好多地方,结交过很多名士。在当时,很多名士都非常的欣赏司马光,就连担任过副宰相的庞吉也把司马光当成自己的儿子。
司马光15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走过好多地方,结交过很多名士。在当时,很多名士都非常的欣赏司马光,就连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也把司马光当成自己的儿子培养。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阅历积累,为司马光步入官场做好了铺垫。
二、初入官场
宝元二年的时候,司马光经历了两件事的打击。第一件事情就是父亲贬官改任苏州判官,第二件事就是他的母亲病逝。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忠孝二字大过天,而司马光也不例外。如果母亲病逝,必须要辞官回家服丧三年。来表示自己的孝道。在司马光服丧的期间,发生了许多的大事。首先,元昊建立西夏国,摆脱对宋朝的成熟地位,和宋朝打了许久仗,但宋朝屡战屡败。
北方向党人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国。为了摆脱宋朝对西夏国的控制,西夏国和宋朝发动了数次战争,当时宋仁宗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司马光父子对此提出了许多的建议,他建议宋仁宗添置弓箭手,重用武官。



在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病逝之后,司马光和长兄司马旦悲痛万分。在居丧期间,他想起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化悲愤为力量。他在服丧期间写下了许多具有很多价值的文章。对一些事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建议。司马光是在26岁的时候,服丧结束的他更加成熟稳重,对事情的见识也非常独到。在这样短暂的时期,他不停地升官,短短的时间内就声名显赫,百姓都称赞司马光是个清廉的好官。
庆历六年,司马光担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此时他到达京城的那一天,朋友们都设宴为他饯别。此时的司马光,心情非常的激动。庞籍可以说是司马光仕途道路上的一个贵人。在司马光29岁的时候,农民发生了农民起义。这时候,司马光父亲的好友庞籍在朝中任职枢密使这个重要的职位。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军事。
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庞籍丢掉了宰相的官职的时候,他仍然在推举司马光。在自身难保的时候,庞籍依然没有忘记推荐司马光。由此可见,庞吉对司马光是真的欣赏,而非虚情假意。司马光和王安石、包拯等人的思想观念分道扬镳。政见不一。不久后调任到郓州
三、再入朝堂
在这个期间,司马光提出了很多有关于立储君的意见。但是,宋仁宗并没有采纳司马光的立储意见。在地方上,司马光和庞籍在宋朝和西夏交战的地方任职。他们研究民间的各种事情,并写了编译时卷。司马光认为应该修建堡垒。抵御敌军的进攻。后来,边界的带兵将军大败而自杀,庞吉一个人承担了这件事情的责任。
事情之事成之后,庞吉也被贬官,而司马迁三次向皇帝请奏,这件事情和庞吉没有关系。庞籍这样做,其实是因为听了司马光的意见。但庞吉和司马光之间如同亲人一般,庞吉不忍心看着司马光受到自己事情的牵连,于是庞籍上书向皇帝请罪,司马光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





四、重回中央
在司马光重新回到中央的时候,已经任命为正五品的官员,皇帝想要给他起居住这样一个官职,但是一直被司马光推辞,于是,宋仁宗也不得不收回,任命他为起居住的命令。在此期间,司马光为立储之事向皇帝频繁上奏,达到了170多份。宋仁宗也被司马光的真心实意而感动,于是采纳的司马光的立储意见。
此时的宋仁宗也十分的信任司马光。在司马光44岁的时候,宋仁宗又给了司马光一个高官的职位,但司马光觉得他并不擅长此职位,于是就请求皇帝收回成命。由此可见,司马光任职在意的并非是职位的高低,而在乎的是自己能否在这个岗位上做到极致。这对于在职场上奋斗的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的有启示。在今天的职场上,我们在乎的更多的是职位的高低、薪资的多少,而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没有太多的认知。
但司马光不同,司马光觉得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要做利国利民的事情,所以在这一点上,司马光的想法是非常伟大的。368年,太子赵曙即位,即宋英宗。此时此时,朝堂的矛盾非常的大。《两宫疏》,指出:"金堤千里,溃于蚁穴;白璧之瑕,易离难合。"而司马光依然在给皇帝和太后上奏疏。希望皇帝和太后能够同心协力,达成一致,共振朝纲。而不是勾心斗角,只顾自己的利益,置百姓于水火之中。
在司马光的苦苦上书和劝诫当中,两宫的矛盾也渐渐地得到缓解,宋英宗的病情也大有好转。在宋明宗诏即位的那些年,司马光非常的在意民生疾苦,而他也代表下层人民的呼声。在他众多的奏章当中就有体现。在当时许多百姓们要交纳各种赋税,而自身的衣食住行也成问题,遇到灾荒的时候,百姓们可能连饭都吃不饱。导致在饥荒年代饿死了许多人,于是司马光代表下层人民的呼声在朝中向皇帝上言,请奏。



五、新旧党之争
宋仁宗死后,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即位的时候非常年轻,也有雄心壮志重整朝纲,于是对司马迁,对司马光的人也非常的尊重。但是他采纳的是王安石的一套激进的变革方案,当时他特别重用王安石。在思想方面,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司马光和王安石政见不同,争辩激烈。就连在公共场合上,两人也经常会因为一些问题而起争执。但司马光对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非常不赞同,因为他觉得这是属于压榨百姓的行为。
由此可见,司马光也是非常的爱民的。谓的青苗法,就是县官靠权力给百姓们发放钱粮,而从中收取高额的利润。而宋神宗也特别的推崇王安石变法。两党相争,必有一伤,所以司马光他的好友在此时也被贬官,而自己也上书想要隐退到洛阳,在到了洛阳之后,他一直在编撰一本书籍,那就是资治通鉴。这本书后来名垂青史,世代相传。而司马光在编书成书的时候,一起把他一起交给了神宗皇帝。神宗皇帝非常欣赏司马光的文采,说他博闻强志自己的书特别的有特点,于是重新任命司马光。
在司马光67岁的时候,宋神宗病死,宋哲宗即位。宋哲宗即位的时候很年幼,由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时常向司马光询问治国方略。司马光建议广开沿路,注重人民群众的呼声,必须废除新法,对农民群众的呼声必须废除,新法对农民实施仁政,而人才调查法分明,保甲法、免疫法和降兵法就是司马光所提出的。司马光也得到了皇太后的信任,不久之后,他就升官至副宰相这个位置,但是司马光又拒绝了,他说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可能在精力方面也不是特别旺盛,也不能胜任这种高官职的职位了。
司马光谢绝宰相之位,可以看出司马光,其实并非是一个特别注重名利的人。但是在他上任的时候,一直没有忘记为人民谋福利。司马光对新法深恶痛绝,希望废除新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皇太后对他的倚重,司马光很快的就完成了废除新法的夙愿,实现了自己的一系列主张
元佑元年,司马光因病去世,享年68岁。在他死后被追赠为太师、国公。这种封号也是非常高的,在他的灵柩送往夏县时,京城的人们都来吊唁,他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由此可见,司马光也十分的受百姓们的爱戴,司马光死后位列理宗图24功臣神像。他的神像位于昭勋阁。后来又迁到了孔庙,称他为先乳司马子。清朝司马光和历代40位功臣一起从迁到帝王庙。



结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他见识非凡,也经常为下层人民呼声。由此可见,他也是一个非常爱民清廉的官员。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1898年到1952年抗日英雄八个小故事「1898——1952」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09:58 , Processed in 1.007347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