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坏毛病”与“养成好习惯”有什么区别?

2022-3-20 22: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11| 评论: 0

改掉坏毛病,焦点在人的毛病上,思虑的都是不好的,反向的,消极的。养成好习惯,焦点在好习惯上,思虑的都是好的,正向的,积极的。


庄子在《庄子·天地》中说:“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孔子曾这样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中庸》通篇也只讲了一个“诚”字。


真的,这人生该如何过,才不枉一个人呢?其实不过一个“诚”。但什么又是“诚”呢?我们人往往不够自信通达,在与人交往,总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逢人只说三分话,切记全抛一片心”,也是对人的不信任,当然,这不能怪我们,我们举目望去,整个社会是不是都充满了一种不诚信,我们要为这种不诚信付出巨大的成本。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居无思,行无虑”,人与人的交往,就像和家人交往一样,你不必和父母的交往还要伪装,家,才是幸福的港湾,因为在家里,你可以完全的无思无虑。
对一个家庭如此,如果要让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幸福,那么他与人的交往,也应该思虑过多,而是闻言就信,信了就行动,不必考虑太多。这样的社会,老子曾经这样说过,老子曰: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大家不尚智慧,而尚诚信,不尚机巧,而尚拙朴。
所以当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是改掉坏毛病的思维,孔子用养成好习惯的思维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立马意会到孔子的意思,举诗经的一句话,来印证自己的理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个人只有诚心用事,而无杂思杂虑。这种境界的互参,当然得到孔子的赞许,是孔子赞叹子贡闻一知十。
而中国的学问之道,不在我说一个道理,你赞成我的道理,或者反对我的道理,都不重要。而是我说一种境界,你能够用同样的境界来印证,那么人生就在不同的境界里提升超越,这样的学问才有兴趣,才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所以人生真正的用功处,当不在你思虑出一个什么结论,而在于你感悟到了什么。用功处也不在别人,而在时时刻刻你的思虑是不是一个正向的思维,所谓“思不出其位”,“思无邪”。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笔记展示

下一篇:为什么坏习惯会自然养成!好习惯有人监督却不能坚持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7 02:52 , Processed in 0.203827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