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黄酮类化合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差与有效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分析类黄酮诱导的肠道菌群改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为阐明作用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
许多黄酮类化合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差与有效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分析类黄酮诱导的肠道菌群改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为阐明作用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在本研究中,作者研究了杨梅素补充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分析探索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补充杨梅素12周和粪便菌群移植结果表明杨梅素显著减缓NAFLD的发展。补充杨梅素12周和粪便菌群移植结果表明杨梅素显著减缓NAFLD的发展。杨梅素通过调节粪便丁酸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来降低肝脂合成和炎症。本研究有助于阐明生物利用度低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1.10964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肝病形式,估计西方国家成人中NAFLD的患病率为20%-30%。NAFLD包括从孤立性脂肪变性(即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组织学范围。NASH患者发生肝脏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加,肝癌发病率增加,这对人类健康有害,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旨在确定有效预防NAFL进展为NASH的药物的研究非常重要。
大量摄入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可能对NAFLD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有益。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抗inafld的潜力和在啮齿动物模型中缺乏可识别的毒性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利用度较低,其生理作用明显,其对代谢的保护作用的关键机制尚不清楚。杨梅素(3,3,4,5,5,7-六羟基黄酮,PubChem CID: 5281672)是一种黄酮类物质,存在于洋葱、浆果、葡萄和红酒中。杨梅素是一种有价值的天然活性黄酮醇成分,常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杨梅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抗糖尿病、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Chang et al.(2012)的研究表明杨梅素可以提高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 (PPARa)水平,降低血脂水平和肥胖。杨梅素在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10%)。杨梅素生物利用度低,药理活性多样,进一步阐明杨梅素抗nafld等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过去的十年中,大量研究报道肝脏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肠道微生态平衡是预防和治疗NAFLD的关键。通过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和调节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特殊分子乙醛和短链脂肪酸(SCFAs)的水平,NAFLD得以预防。生物利用度低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成为肠道菌群的潜在底物,而肠道菌群的调节被认为是其生理作用的机制之一。杨梅素口服后优先分布于肠道,这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此外,杨梅素的衍生物二氢杨梅素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系统类型。此外,许多研究也对杨梅素的肠道代谢物及其对微生物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杨梅素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减少肝脂合成和炎症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1.109641
值得注意的是,已检测到杨梅素的肠道代谢物,包括槲皮素; 槲皮素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关系密切。Porras等(2017)报道槲皮素对NAFLD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和相关的肠-肝轴激活介导的。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杨梅素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肝脏疾病产生有益作用的合理假设; 然而,杨梅素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如何促进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本研究旨在探讨杨梅素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本研究结果支持杨梅素抗nafld作用与肠道菌群调节有关的假说,有助于阐明其作用机制,并指导其在肝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