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让你了解如何改变坏习惯、拥有好习惯!

2023-7-28 12:56| 发布者: p4b4by9ac9| 查看: 1970|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单只培养刷牙这个习惯,人类就用了100年,还能说:培养习惯很简单吗?

是的,很简单!

先来看一个故事。

路遥的作品《人生》里,有过关于刷牙的片段。

高加林第一次亲吻刘巧珍,他并没有直说她嘴里有味道,只是在临别时告诉她:“巧珍,你以后要刷牙哩…”

巧珍也当真刷起牙来,这件事本来很平常,但因为是放在大字不识的刘巧珍身上,村里便传的风言风语,只把个巧珍家围得水泄不通,把这当成是“西洋景”来看。

在当时,刷牙可是文化人的特权。

大家可不要以为这只是落后的陕北民风。

在20世纪初的美国,也只有7%的家庭里有牙刷,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美国也早已在世界崭露头角,成为发达国家。

然而也并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当时的美国人普遍患有龋齿,以至于在征兵时,都找不出几个牙齿没有毛病的年轻人,美国政府宣传,这种糟糕状况甚至影响到了国家安全。

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运用习惯的力量!









在明确阐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实验,正是经由这组实验,科学家们发现了习惯的运行机制。美国作家查尔斯·都希格集结整理,写成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他发现习惯的力量无处不在,用好它不仅能够影响我们自己的人生, 甚至会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家们做了什么实验呢?让老鼠穿越迷宫并吃到巧克力。

他们把老鼠放在迷宫中,并在尽头藏了一块巧克力。通过植入老鼠颅腔内的微型传感器观察老鼠的大脑活动变化,继而发现了习惯回路的运行机制。

刚被放入迷宫时,老鼠很惊奇,心想这什么玩意儿,大脑的新皮质动一下,然而巧克力的香味儿也在引诱着它,它慢慢地匍匐前进,东嗅嗅西嗅嗅,充满警觉。这时的大脑新皮质非常活跃,它一面收集信息,一面分析决策,当然最终是吃到了巧克力,大脑新皮层很开心。

这样的实验进行了上百次,同一只老鼠,同一个迷宫,同样口味儿的巧克力。

唯一发生变化的是小老鼠,它的大脑活动几乎停止。只有在进入迷宫的瞬间和吃到巧克力的刹那,它的大脑动了一下,剩余的时刻,几乎完全不需要大脑的参与。

这个场景很好的还原了从第一次接触,到变成习惯,大脑的整个处理过程。

通过老鼠穿越迷宫的实验,科学家们最终得出习惯由“暗示-行为-奖赏”三部分组成。我们称之为习惯形成的三要素









    1、习惯形成的三要素


恐怕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比人类拥有的习惯更多,每个人每天从睁开眼睛,一天中60%的行为完全凭靠习惯在行动。

之所以有那么多习惯,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更省力的方式。我们也可以说大脑是天生喜欢偷懒。

不言而喻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的多了,习惯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也因为有些重复是有意识的,有些重复是无意识的,习惯也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

通过老鼠穿越迷宫实验,科学家们得出习惯形成的三要素“暗示-行为-奖赏”。这无论是对于习惯的理解,还是改变习惯的方式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我们拿刷手机来举例,拿起手机进入某个APP通道就是暗示,奖赏就是打发无聊,消除烦恼,当然,行为就是不停刷,不停刷。

上面高加林劝刘巧珍刷牙的例子,刷牙是暗示,奖赏就是接吻,从而激励巧珍的行为。

小白鼠的实验也是,打开迷宫大门时的咔嚓声是暗示,穿越迷宫的路途是行为,巧克力是奖赏。

那美国人到底是怎么养成刷牙的习惯了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习惯三要素的精巧使用。

他并不干巴巴的从牙齿健康上下手,而是宣传“牙垢膜”的概念,牙垢膜就是人吃完东西后,牙齿上自然形成的一种糊状的膜。这当然是不利于美观的。白素得牙膏公司由此提出了“刷牙可以让人拥有一口美丽的大白牙”的广告,这势必会先引起大批年轻人的爱美风潮,并进而推动刷牙的全民浪潮。

暗示是每个人牙齿上都有牙垢膜,行为是只要刷牙就可以消灭它,奖赏是拥有一口洁白的牙齿,并可能因此收获爱情,更好的工作,人际关系等等。习惯的三要素在此完成一个闭环。

想一下那些大火网络红人,无一不是利用这三要素培养了消费者的习惯。

一句“Oh,My god...”暗示已经开始,可谓套路满满。









2.为什么越是好习惯,培养起来就越难?

但完整的习惯回路并不是凭空就能有,往往需要精心的设计。而且越是好习惯培养起来也越难。

我们拿最热门的话题读书和减肥来举例。

读书时,坐在书桌前就是暗示,阅读是行动,奖赏是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

跑步也是一样,穿好运动鞋、带上运动手表是暗示,跑步是行动,跑完步,体内产生的内酚酞是奖赏。

要说也都形成一个完整的习惯闭环了,为什么还难以坚持呢?

因为我们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愉悦感,起码这种愉悦感无法有效刺激我们去行动。试想我们在刷视频、玩游戏时,大脑一直很兴奋,也就是一直在得到奖赏,以后这种奖赏的记忆推动我们去主动行动,想起它们,大脑先得到的暗示就是兴奋的。

如果一件事,你还没做,想起来就先兴奋,你还会怕做吗?“去打游戏吧!”“哎,爽…”暗示-行动-奖赏。

但在看书跑步时,并不能够及时的得到“尽头的巧克力”。它们都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看的成果的事。无力的奖赏,无法刺激有效的行动,想起它心头反响也平平,自然是坚持不下去的。

那些受习惯获益的人,无一不是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这个不属于我们本次讨论的范畴,先不展开论述。

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可能发现了,那我们通过去设计奖赏机制是不是就可以了?

对了!书中提出关于设计奖赏机制,给出了两条建议。一种是自然赞赏,比如阅读让人收获知识,跑步让人产生内酚酞,这些都属于行为本身带给人的奖赏。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自主设置规则奖赏,比如说,读完这本书,就奖励自己吃美食,跑完步就奖励自己看电影。

通过人为的去设计神经渴求,培养对该奖赏的渴求,形成一种期待,暗示一出现,还来不及行动,就迫不及待的想着要获得奖赏,从而刺激去立马行动。

所以习惯的真正产生机制就是,将暗示、行为和奖赏严密的串联在一起,形成不断强化的神经回路。从而把这件事变成刷牙、洗脸一样自然的肌肉记忆。做时无思无想,这是很高的境界了。就像一句话说的:“练套路最终是为了不用套路。”









3、如何改变坏习惯?

以上说的是培养好习惯的方法,那对于坏习惯该如何处理?

书中也如实告诉我们,坏习惯一旦形成是不会消失的,只能被替换。它埋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只要暗示成立,就随时等待被激活。只有偷梁换柱才是改变的黄金法则。

比如你觉得无聊,就要分析你通常的自我暗示,这时可以替换成另外一些感兴趣的事。比如看部电影、下楼散步或者做点美食。暗示和奖赏都不用变,只用把行为替换掉。强制干预行为模式。让大脑习惯于用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形成新习惯。

需要温馨提示的是:

1、习惯形成起来不是一天两天,改变起来也不会那么容易,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急功近利;

2、再者贪多嚼不烂,最好不要同时立下多个flag;

3、如果可以,你不妨借助外力,还拿读书和减肥来举例,你可以参加读书俱乐部,或者运动爱好者联盟,抱团取暖,彼此促进。

再来总结一下本书:首先,好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你运用好“暗示-行为-奖赏”的三要素,不仅能自用,还能为孩子、爱人、顾客设置习惯;其次,对于坏习惯,无法根除,只能替换,为大脑重新设置新习惯。

最后,希望你在书中有所得,下篇我们介绍《微习惯》,看作者如何通过一天一个俯卧撑实现人生逆袭!

作者:Lisa阅读,重度阅读爱好者,年阅读量200本+ ,坚持原创,坚持高质量、高频度输出,微信同号,详情关注Lisa阅读!一起成长!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笔记展示

下一篇: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6 01:02 , Processed in 0.201572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