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才是决定人生成败,富贵的关键,几个人性故事,颠覆你的认知

2023-5-31 04:40| 发布者: ukjno8wuu8gq8k| 查看: 1606| 评论: 3

这里是默认签名
关于人性,最核心的问题无非就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有句话叫,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字经,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人生,活的糊涂的人十之八九。你别不信,我要是告诉你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决定了人生的成败与富贵的底层逻辑,首先你相信吗?如果不信,那底层认知的逻辑是什么?如果相信,那底层认知的逻辑又是什么?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这不也是一句话吗?且还是威力巨大的一句话,如果我接下来不把背后的底层逻辑讲给你听,没有后面的假传万字经的面面俱到的剖析,对于百分之九十的人来说,这句话他根本就看不懂背后的含义,又如何去学以致用,让它能为自己的行动做出指导?废话不多说,今天我们就来讲飞黄腾达的底层逻辑,无论商场、职场都适用。
所谓的: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用大白话讲就是,任用贤明的下属,还是任用关系亲密的下属。千万别认为这是单位领导要考虑的事情,其实你想想,伯乐去相千里马,请问是伯乐大呢,还是千里马大?另外站在你的角度,你肯定不是伯乐,你是千里马的机率大,那么站在你的角度,请问千里马如何让伯乐相中?从这个角度来看,请问你还觉德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究竟只是领导的事情,大人物的事情呢,还是你千里马志在千里的事情?





战国时期的韩国贵族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让人后背发凉的故事。说一连下了几天雨,一户人家的围墙塌了一个角。这家人十几岁的儿子对母亲说,母亲,咱们必须尽快把围墙修补好,以免晚上家中进贼就麻烦了。这位母亲听了儿子的建议连连称是。这时候邻居家的大爷正好也经过这里,发现了围墙垮塌的那个角,于是也说了一句:尽快把围墙修补起来,以免晚上家中进贼就麻烦了。这位母亲也是连连称是。但是这位母亲当天并没有来得及修墙,因而为后续的事态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二天早上,母亲发现昨晚家中有贼来过,丢了很多值钱的东西,悔恨自己没有早点修墙,以至于损失惨重。但很快这位母亲就想起来儿子昨天说过的话,咱们必须尽快把围墙修补好,以免晚上家中进贼就麻烦了。这时候母亲只觉得儿子说的果然有道理,儿子非常聪明。但是忽然间母亲也想起了昨天邻居大爷所说的话,也是让她尽快修墙,以免晚上家中进贼,这时候,这位母亲想,会不会晚上来家中偷窃的贼,就是这位邻居呢?
为什么邻居大爷和自家儿子明明都说了相同的话最后给这位母亲所造成的感想却截然相反呢?其实这就是贤明与亲近的对决。同样一件事情,无论你的出发点与立场多么公正与善良,被接受者都会从自己的立场与她和你关系的亲疏来指导自己的思维意识。首先儿子是自己人,属于亲人,自己人肯定不可能偷自己人,因而,儿子就第一个被排除是盗贼的可能,所以儿子所提出的建议,那天然对母亲带有利益的关系,他们立场是相同的,因而他们互相之间的利益也是捆绑的,所以儿子才能得到聪明的评价。
反观邻居的老大爷,属于外人,即便是在站在这位母亲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但是对方却不会认为你可以完全站在她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这就是人与人之间远近亲疏的问题,很多人,你即使明明就在他们身边,但是你们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仿佛就是相隔了千万里,因而无论你如何掏心掏肺,对方总是会有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感觉,因而当利益出现损失时,因为你并非这利益的一份子,因而你不可能被对方列为自己的人范围。反而如果你和这件事有牵连,即使你的用意是善良的,美好的,但在对方的内心也只会把你列为有可能是既得利益的受益者。所以就是你提醒她防贼,但她首先会怀疑你是不是就是这个贼。毕竟有句话古话说得好:贼喊捉贼,不也带有这层意思吗?
无独有偶,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那就是我父亲给我讲的关于他小时候的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以前上学放学的途中,我的父亲会经过一片棉花地,周围的地都是种的庄稼,唯独这片地是种的棉花。有一天父亲经过此地时发现棉花长成了,于是就处于好心去通知村里的这家人记得及时摘。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第二天这家人去摘棉花时,发现地里的棉花不知道都被谁半夜给摘光了,结果可想而知。明明是父亲好意提醒这家人及时摘棉花,结果这家人孩倒打一耙,说是父亲偷了她家的棉花,要求父亲赔偿,而且说话极其难听。父亲百口莫辩,最后这家人把爷爷家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搜出半朵棉花,搜完孩恶狠狠的说是你们连夜转移了。然后在全村逢人就大喇叭喊,说我爸是贼,三个月都没有闭嘴。
所以我爸提醒我,做好事前千万要保护好自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任何牵扯到利益的事情千万要记得闭嘴,以免惹祸上身。以前小,我不懂,后来我算是明白了,这在古代叫交浅言深。同样一件事情,自己人做了那就是忠心耿耿,其余人做了那就是十恶不赦。别不信,比如你投资失败,你父亲分析来分析去,然后和你推心置腹的说,你这次是有些冒失,结果造成赔钱了,这是主因,以后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与小心谨慎的先投一点点试错后再扩大规模不迟,你还年轻,机会还多的是。你会觉得你父亲善解人意,和蔼可亲,但是同样的话如果是外人说了,尤其是那些还不如你的人说你,你就会认为他们是瞧不起你,甚至断章取义说他们分明是在字里行间嘲笑你。
语言是一门艺术,并不是说你不仅仅是要注意说话的用词,用句,与分寸,你更要明白你所处的位置,不是什么话都适合你去说,批评的话你可以对你的下属说,但是上司你绝对不能说。而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其实批评的话在现实的世界里,并不是以批评的形式出现的。而恰恰是以意见的形式出现的,别意外,其实提意见和建议实际上都是批评。你仔细揣测,所谓的意见和建议,对下属那叫指点,叫指导,但是对上级那叫:不认同上级,有自己的看法。不然你哪里来的意见和建议?显然孩是不认同对方的观点或者对对方的作为有看法。
但是如果是你的下属,显然你拥有绝对的权威,他必须符合你的要求,才算是合格,但是不符合你的要求,显然他要付出代价,因此你的意见和建议对方迫于压力也要重视,但是你是上司则正好相反,属于你需要对他服从,而不是他要对你言听计从。除非你是他的亲信,所谓的亲信,如果简单的理解就是离你比较近的人,如果说的根本,就是利益共同体,虽然职位与资历有高低,但是利益是一体的,因而大家不可能互相猜忌,反而互相交换意见是在共同维护利益。
比如儿子对母亲说补墙防盗贼,家里人提醒及时摘棉花防止被偷,公司的股东之间互相补充意见,以及一个部门有利益往来的经理和副经理之间。总之大家要么是家人,要么是亲戚,要么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尤其是所谈及的事情也是关于共同利益的事情,如果不事关共同的利益,则事情孩是会分另当别论与亲疏远近。
三国时期的曹操,有一次半夜他住的宫殿失火,街道上大喊救火与抓刺客。于是文武百官听到呼声纷纷出来救火与抓刺客。等到刺客被全部绞杀,火也扑灭了,天已经萌萌亮了。于是曹操下令,城中除了武将,其余文武百官一律大殿前集合。曹操先是发表了自己对本事件的看法,显然是刺客为了刺杀,所以放的火。再次曹操对及时赶到,并来救火的众文臣表示了口头感谢,并许诺凡参与救火的文臣,请到自己的右边矗立,凡煤有参与救火的文臣请到左边矗立。这时候文臣们开始分左右而选位置。只见司马懿稳稳的立于左边,也就是煤有参与救火的一边。当大家都站定后,只见三分之一的人站在了没有救火的一面,三分之二的人站在了救火的右面。





大家本以为曹操要褒奖参与救火的百官,万万没想到,曹操下令,凡参与救火的文臣,一律河边斩首,凡煤有参与救火的百官,奖百金。身为将军的曹丕也是参与了救火的,看到眼前一幕也是惊呆了。不过他属于将军,因而不用参与文臣的分左右而立,否则曹丕恐怕也要乖乖站立在救火的右面。事后曹丕百思不德其解,但又不敢请教父亲曹操。于是他去请教站在了左边煤救火的司马懿。司马懿说,将军糊涂,魏王向来谨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在听到街上喊救火与抓刺客时本应该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宅院,参与救火显然有和刺客合谋的嫌疑。你一不是能独当一面的将军,又不是魏王家的亲戚,用德着去冒生命危险,且还手无缚鸡之力半点忙也帮不上,这不是去添乱吗?
曹丕听后恍然大悟,人分亲疏,事分缓急,一群不擅长抓刺客的人参与抓刺客,且和曹操又没有血缘关系,实属笑话。但司马懿也提醒,曹丕将军虽然神武,但也输给弟弟曹植一局,曹植因为饮酒而未能救火,看似耽误了大事,同时也排除了谋害亲爹的嫌疑。但将军就不同了,自曹昂将军归天,你就身为长子,曹操要是有什么闪失,显然曹丕将军你有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司马懿的解释令曹丕直冒冷汗,救火分亲疏,利害看受益,显然曹丕在抓刺客加救火这件事情上弊大于利。
这虽然是三国野史里的一段记载,但是却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因为,关系的亲疏,与利益的牵扯上,而决定了一件事,究竟是善还是恶的结局。你做的事情究竟是善事还是恶事,与你办这件事的初衷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与要接受你办这件事的受益方那个人有关系。换句话说,行善积德,好人好事,和做事的人没关系,和受益的一方却有着直接的关系。裁判是对方,而不是你,就是这么个关系。因此对方的感受,和对方的判断才是决定你成绩的关键。而如果你深究本质,则和你跟对方的关系,以及利益牵扯有直接关系,和你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没有半毛钱关系。
因此,不要再说你办的是好事,因而,善有善报,如果不报,时候未到。但是你不是三岁小孩了,我都把原理和案例给你讲的一清二楚了,请问你为什么还一脸的天真呢?不是因为你无邪,所以你就人畜无害,而是因为你认知低,所以往往是自己坑自己。
多年以前我的发小就提醒过我,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就是:根据对方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鼓励。不论是资质平庸的人,孩是好高骛远的人,孩是不切实际的人。遇到平庸的人,你就夸他勤奋,将来一定有大成就,遇到耗高骛远的人,你就夸他有鸿鹄之志,将来绝非池中物,遇到不切实际的人,你就夸他精明干练,是块成才的料。遇到傻子,你就夸他帅,遇见笨的,你就夸他实在,遇到小人,你就夸他聪明。总之,你就算明明能看出对方能不能成事,会不会踩坑,你也不要做任何提醒,有些人明明一句话就有可能少走几年弯路,你也不要吃饱了撑的去所谓的善意提醒点拨对方,最合理的解释无非就是:大部分人宁愿在甜言蜜语中死去,却不愿意在忠言逆耳中长大。
实际上呢,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你的善意的提点和提携,你确定他能听得进去?造成百分之九十的人根本不会听取忠告的原因,无非就是以下五点:【1】思想和段位与高人不在一个层级,因而高人的任何提点与提携不是所有人都能听的懂的,因而往往因为听不懂,所以最后就是根本听不进去。甚至效果南辕北辙,到时候还说你胡言乱语,不知所云。而万一对方真的撞上了你提醒过的南墙,认知低的人还会认为是你诅咒的他,所以才撞的墙。
甚至他也认为你提醒的对,但是既然应验了,那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的第一反应并非是要感激你的提醒,毕竟墙都撞了,如何感激?因而他们一定是怕你嘲笑他,如果论亲疏,人都是会对自己胜过对他人,因而自尊心反而让他记恨你,而不是感激你。你就是嘲笑他的一块伤疤,见你一次就如同抽他自己一嘴巴子,因而你和他的关系反而越来越僵化。除非你也有什么值得嘲笑的事情让他也知道,否则心理的阴影无法平衡,久而久之他们甚至会把你曾经的好心当成驴肝肺,有一天甚至会落井下石你。
认知低的人一个首要的特点就是自尊心比天还大,你看到的一切歇斯底里的事情,哪个和维护自己的尊严无关?如果韩信没有日后的飞黄腾达,又有谁会夸韩信受胯下之辱不是胆怯?钻人裤裆本就是受辱,世人都是事前是猪,事后才是诸葛亮,马后炮的聪明硬说成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但是遗憾的是,人类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却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接受过经验教训。因而历史老是在重复的剧情上不断的更新迭代,除了人和事不停的变换,却从来不换底层逻辑。连历史都无法改变人的愚蠢,忠告自然也不能。如果他能接受忠告,本质上不是段位高,有阅历,那就是他的自尊心放的非常低,这样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壁垒。可惜这样的人本身就是高人了,正所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可惜真正谦虚的人凤毛麟角。
【2】人们为什么会习惯性反驳?其实不是他习惯性反驳,而是你自己位卑言轻,所以造成一个人听不进去忠言的另一个壁垒就是,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听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的所谓忠告,比如你自己都过得如此窘境,凭什么对我还指指点点。即使你说的再正确,再至理名言,大多数时候也无济于事,人的性格,普遍就是欺软怕硬,所谓的硬无非讲的还是,实力硬,你就是放个屁,他都要斟酌一下,看有必要是痛快的咽了,还是面漏难色的咽了。诸葛亮曾在《出师表》里写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什么意思?我本是农民,自己动手耕种土地养活自己。所以刘备绝非一般的明主,换做现代的任何一个人,他即使听说过诸葛亮的名气,也绝不会拜一个自己种田养活自己的农民去当丞相。
所以不是身份地位低的人,就不是人才,而是你不是伯乐,你又凭什么能成就大业?丞相也不是天生就是丞相,达官贵人也不是天生就是达官贵人。刘邦起家时,萧何就是县令的秘书,大将樊哙就是个杀猪的屠户。曹操见了刘备,也没嫌弃刘备是织席贩履的,还说出那句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是换做世上百分之九十的人,就成了:先敬罗衣后敬人,先敬皮囊后敬魂。你有多势利眼,你就有多悲催,什么是伯乐?当然是慧眼识珠的人才是伯乐。什么是慧眼识珠?肯定不是在黄金里挑沙子,而是在沙子里挑黄金。沙子就是指的底层环境,所以英雄不问出处,问就是你段位太低,以为眼见为实,结果很多骗子都知道这点,把自己包装一下,韭菜们就惊为天人。
【3】人们总是普遍对自己身边的人怀有排斥的心理,比如嫌你贫,恨你有,因而骨子里是排斥熟人善意的提点的。你和他本质上属于竞争关系,因此不存在你的好意会被他当做善意,反而他更愿意相信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不接受身边人的忠言,是很多失败者共同的特征,比如韩信当年在项羽帐下当侍卫时,多次对项羽谏言献计,项羽不用,还要求他:你闭嘴,你别说,后来垓下之战前夕,项羽派使者去求韩信高抬贵手,结果韩信直接回复,我不听。
【4】大部分人宁愿在甜言蜜语中死去,却不愿意在忠言逆耳中长大。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喜欢听顺耳的话,而不是刺耳的批评,即使你就是谨小慎微的提个意见与建议,也会让对方首先感受到的是冒犯,而不是玉液琼浆。所以收起你的善心,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至理名言。





【5】所有的沟通都是建立在绝对的信任之上,而绝对的信任都是建立在绝对的利益捆绑之上,比如直系亲属,比如夫妻,比如一条绳上的蚂蚱。因此,你才能见到,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从来不留后手;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上下一心,即使领导面前的亲信说话口无遮拦了,不分上下了,但只要有共同的利益,也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则什么规矩大小,都不是问题。反之任何外人但凡敢学习一点点,和领导说话没大没小,都会被领导摁在地上摩擦,好教你如何做人。因此千万别被表象所迷惑,位卑的人说话放肆的多的是,但那也不是你学习对方的理由,因为人家背后的背景,靠山,关系,以及利益链条,你根本在明面看不到。
比如刘邦对张良,刘邦对陈平,再比如秦王嬴政对李斯,秦王嬴政对尉缭,刘备对法正,刘备对诸葛亮等。张良,陈平,李斯,尉缭,法正,诸葛亮,对于主公都属于位卑,但是他们的主公从来不觉得他们言轻。本质上这些人都是和主公在一条船上,都是一丘之貉,一条绳上的蚂蚱。但有些人就不同了,明明工作地点大家都一样,但就是感觉离心离德,互相见面很见外,本质上属于并没有共同的利益,自然就没有了共同语言,那领导或主公如何与你感同身受,外加同理心爆棚。
所以职场升值于其说是玄学,不如说对于认知低的人是玄学,对于认知高的人,其实就是人学。一个人的升职,肯定属于自己的直属领导管辖范围。因此你升不升职如果只是你的事情,那么多半升职和你没有关系。比如干活勤快,办事牢靠,技术一流,这些都是你的事情,因此只能为你换来能者多劳,和升职加薪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升职,肯定属于自己的直属领导管辖范围。因此和直属领导有关系,有利益,才是升值加薪的关键。
所以,当你要对某一个人说一段话时,不妨先想想,你和你面前的这个人有绝对的利益关系吗?如果有,且你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那么你可以放心大胆的说,你也可以畅所欲言,如果你和对方没有绝对的利益关系,比如不是父子,不是夫妻,更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我建议你三思。比如你为他好,那不是利益,那只是一厢情愿。利益指的仍然是实际利益,而不是你对他的说教。比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打断骨头连着筋,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绝对的利益,以及两个人的绝对利益捆绑。只有有了实际牢不可破的利益的人,对方才算一个在你面前可以卸掉伪装与防护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否则想让一个人听完你讲的话都难上加难,更何况是听话照做,也就是所谓的言听计从呢。
所以人际关系最忌交浅言深,交情都没建立深厚,都没进入圈子,都还不是自己人呢,如何敢言语深邃。飞黄腾达也是如此。世人都以为伯乐是在挑选千里马,实际上伯乐是在挑选一丘之貉,想让伯乐提携你,你又如何与伯乐建立联系呢?所以利益捆绑,臭味相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敲门砖。你都不合群,都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请问你再是千里马,又和伯乐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才有的那句名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世上怀才不遇的人才多如牛毛。伯乐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千里马仰仗的是自己的本领,你的本领和伯乐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伯乐为什么不去选择和自己利益有直接关系的千里马呢?
比如子承父业,比如扶持亲信,再比如亲戚,外戚,宦官,古代的帝王继任后最常干的事是什么?提拔心腹,扶持亲信,打压老臣。是老臣的才能不及心腹和亲信吗?显然不是,很多老臣都是才高八斗,外加阅历和资历深厚的能臣,远比替换他们的年轻人要强的强。因此千里马的才能在伯乐眼里只是次要因素,而不是必要因素。所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他是人情世故。就连自媒体上写个文章,创作个视频,都要讲观众思维,人群定位,而不是作者的文采。所以选边站队很重要,融入圈子也很重要,你是不是自己人最重要。利益只对利益的来源负责。你品,你细品。
所以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显然任人唯亲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如果你见到了任人唯贤,那也是在任人唯亲的基础之上的任人唯贤。同样一件事情,亲人,亲信,亲戚,一根绳上的蚂蚱做了,和外人做了,会在当事人那里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有时候结果还相反,比如墙塌了,母亲的反映,再比如救火,曹操的反映,再比如你爹指点你和外人指点你。其实人性都是这样,帮亲不帮疏,是大多数时候的选择,比如有人骂你母亲,假设是你母亲做的不对,但这也不妨碍你把骂你母亲的人暴揍一顿,至少你觉得替妈妈出头就是正义,而不是看妈妈的行为是否对与错。
所以千万不要轻信什么公平的话语,人自打娘胎里出来就有了家,请问如何公平?有了家就有了立场,有了立场,你的立场总不能是胳膊肘往外拐吧?既然胳膊肘往外拐是傻,那你显然不傻,既然连你都不傻,请问其他人会傻吗?那你孩傻傻的期待公平,请问连你自己都做不到客观的公平,你还在原地期待着什么?天上掉馅饼吗?纯属浪费时间,如果看不懂,建议多看本篇几遍,理解了会对你人生的方向大有帮助。千万别和人性做对,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都希望凭一己之力改变人性,结果可想而知。而你呢?你确定你比历史上的那些君子和圣人还牛?《三字经》你看多了吧!比如人之初,性本善。
感谢亲们的观看,觉得有帮助麻烦点赞评论加关注,免费分享也需要您发财的小手给个鼓励,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我们下期见。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每日一篇,感悟人生,悟道人性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1 19:34 , Processed in 0.844488 second(s), 5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