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史超有哪些故事?

2023-2-16 04:28| 发布者: ux6gep6wzy668g| 查看: 2256|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史超先生,有名剧作家、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有名编剧。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相继出现,其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决战》于1991年在全国上映。这部电影全景式的呈现了解放战争的历史,填补了中国战争大片的空白,在中国电影史上 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自己觉得相当轰动,因为像那么大的一个革命历史的题材、那么大的场面、这过去是没有过的,那时候又说在写党中央的领导人怎么样指挥着三大战役,当然大家都乐意看。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大大加快了全国胜利的进程。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时隔近四十年后、198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受命拍摄电影《大决战》,真实完整地再现三大战役,为此、中央军委的领导对这部电影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他杨尚昆把他的很大的精力投入到这里了,所以就很快地成立了一个创作组,我们三个人,自己一个、一个是李平分、一个是王军,三人当中、史超被任命为创作组的组长,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名老编剧,史超曾创作过《云雾山中》、《秘密图纸》等多部优秀剧本,而这一次能够参加《大决战》的创作、也算是圆了他的一个心愿。因为淮海战役我自己参加了,而且跟小平同志、跟这些人都有接触的,所以到了建国以后、自己就有愿望写一个长篇,来写这个淮海战役,可是没触动、没写,所以到这个时候才写,一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自己就觉得并不太困难,哪知道后来写起来就困难重重。剧本的创作千头万绪,《大决战》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阶段的故事,地域跨半个中国,涉及的人物数不胜数,对于这样一段历史,剧本又该如何着手呢,他们首先要做的是搜集资料。写这个东西自己那个材料那么多,人物那么多,收集起来是非常非常的困难,但是也非常非常丰富,我们说我们看的光是文字资料大概不下几千万字,几个战场都跑遍了,能找到的有关的方面的人士、我们也都找了,甚至是打仗的对方的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活着的也找到了,也给他们都谈了谈当时战争的、从他们的角度怎么看这个战争,因为双方的东西都了解一些对于写作有好处。既然是要真实地再现那段历史,那么大到一场战役、小到人物的命运都应该找到依据,为此史超和其他两位编剧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的核查。比方淮海战役里头,黄百韬到底是被我们打死的、还是自杀的;蒋介石派小车接他的尸首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找了好多人验证,蒋介石也说他自杀的,我们就说他被打死的,最后验证了还是他的身上好多弹孔,那说明蒋介石光说不行,毕竟有尸首、有人证,老百姓能证明、当时有一个尸首就是躺在那儿、什么什么地方,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我们都做了一些调查,这就有了说服力嘛。大量的资料调研,让剧本的写作事半功倍,而如何塑造人物,又成为史超遇到的另一个难题。以往的影视作品反面人物猥琐愚蠢,正面人物则高大英俊,如何突破脸谱化的俗套,史超和同事们采用精神上平民化、细节上生活化的手法,在表现开国元勋时、则将笔墨更多地伸向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冬天冲澡、示范剃头的邓小平,满面春风、用兵如神的刘伯承,张口就开玩笑、诗人味十足的陈毅;一身硬气、打仗灵活机动的粟裕等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细节的真实性也都是经过验证的。你为了要证明这个东西确实存在,结果自己又打听到一个那时候做机要工作的、在他身边的人,听说他也知道、自己又跑到东北一个人去的,又找到这个人,很难找、找到这个人,那个人说对,你说的不错、一点都不错。除了搜集到的故事,在创作的过程中,史超还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融进了剧本当中。我们这回写了淮海战役,写小平、伯承、陈毅在一个两间房子的茅草屋里住着,屋里头里间有个炕,外头就一张床,冬天冷、又没有什么烧点柴火灰取取暖,那也是支撑不住,小平同志又担心,在一个屋里头、夜里头纵队都请示怎么办、应该怎么着,他又下达他的指示,屋里一说话、那边里面就影响刘伯承同志的休息,他就把电话的线拉到外头去,一有电话响赶快就出去,外头冷、他就在外头指挥、听取汇报,下达命令,然后就回来,他一夜就一直打电话、他有空隙时间。生活化的描写使剧本在雄浑大气中又不乏生动有趣,到1987年年底、电影文学剧本《大决战》终于完成、进入拍摄阶段。
电影《大决战》,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部影片组成,八一厂导演李俊担任总导演。剧本虽然定稿了,但是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史超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对剧本进行着修改。后来怎么样呢,一面拍着一面导演还叫你修改着,那时候就剩了自己一个人了,有时候自己在家睡觉,就说这地方要改一点,又打电话,自己就跑到摄影棚去了、还不断地修改。经过五年的艰苦工作,《大决战》三部影片终于完成。1991年8月1日,解放军建军六十四周年的纪念日,《大决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电影在全国上映后、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年轻观众的观影热潮更是让史超喜出望外。那天简直是、那年轻人像疯了一样,抢这个票,没有这个票就简直不行啊,那是自己亲眼看见的,那有好多就是自己没看见过的、自己就不知道了,那次自己说、等到那天回来以后就说,原来没有料想到的事情今天发生了,底下这个放映的时候、自己也在场了,自己看鼓掌最热烈的微微地看他们都是年轻人。凭借电影《大决战》,八一电影制片厂迎来了大片时代,而史超也确立了自己在军事题材编剧界的地位。他为何能有今天的成就呢,这就要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了。自己在抗大学习的时候,那时候每到一定的时候呢、总要做一个小型的演出,你比如说大生产运动的时候、需要写一个什么东西,自己就写一个剧本、把它排练出来演,那当然都是比较简单的,现在看起来简单,但是当时觉得还可以。从文学爱好者、到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进行系统学习,史超逐渐走上了创作之路,参与了歌剧《两种作风》、《王克勤班》,小说《擒匪记》的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史超进入西南军区创作组,专门从事话剧、歌剧、小说的创作。那时候西南军区没有一部电影,自己又在创作室、自己专门是搞创作的;再一个自己觉得电影,自己小说也写过、歌剧也写过、话剧也写过,自己说电影我也尝试一下吧,于是就这样结合起来就写了电影,以后没想到就成了自己的专业了。1946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1949年、又相继成立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它们成为新中国电影工业的基地,电影的兴起需要大批作品的支持,史超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电影剧本的探索。自己觉得好像只要看过电影、再看一些,那时候剧本也不熟,看过一些剧本、就找出它这个跟其它写东西的不同的地方,自己觉得也没有太难的地方,但是自己觉得它比小说、话剧、歌剧都要难。对于电影剧本的创作,史超是个没有经验的新人,但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战争往事、成了他笔下最好的写作素材。我们从晋察冀根据地往冀中走,必须过一个河,那时候我们随着吕正操过去,那个河水并不深,就是那么深,但是那个天气的冷啊、那个简直你就,趟着水就过去了,跑过去以后,大概得有十里地、我们就休息了,我们到了一个那个宅院比较大,进去以后,一个老太太,哎呀、我的儿啊、我的儿啊,你看看你们、什么东西,结果自己这时候才发现,我们腿上全都是冰。那个老太太说,就是看着我们心里难过,然后她拿个棍子一敲、冰敲掉了、裤子还是单的,你说那个天气冷到什么程度,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搁到心里头,在未来写战争当中的群众关系的时候、作为一种素材,那太多了,这些东西在敌后那时候不只这些、几件几十件都有。从第一个电影剧本《猛河的黎明》,到后来的《五更寒》、《云雾山中》,史超的作品不断涌现,他用自己的笔把战争年代里的生动故事展现在了新中国的银幕上。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历史小故事:左宗棠在西北植树种桑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09:35 , Processed in 0.234459 second(s), 4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