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人物故事(五)——《春秋》里的第一次诸侯会盟

2023-2-5 08:33| 发布者: w9j96541rn| 查看: 2229|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春秋》里提到的第一次诸侯结盟,结盟双方一方是代行国政的鲁隐公,另一方是邾仪父。时间,周平王元年,即公元前722年三月。







《春秋》记载极简,就一句话:“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先说地名,《左传》里说的是“蔑”;《公羊传》和《谷梁传》说的都是“眜”。“蔑”和“眜”在此处都读作“miè”,指的是鲁地姑蔑,今山东泗水之东。



结盟的目的是双方诸侯在姑蔑会面,表示互相的友好之情。
鲁隐公是代行国政,邾仪父这时候还称不上是诸侯。
邾仪父,邾国国君。邾国,有三种说法。一说就是邹国,邾读作zōu,在今山东邹城一带,曹姓,鲁的附庸国,后来被楚国所灭。还有一说,邾读作zhū,邾国在山东曲阜东南,鲁国的附庸国,这个是没有不同意见的。第三说,《公羊传》说“邾娄仪父”,认为是邾娄国的国君,邾娄国于春秋前失爵。





再说邾仪父的名字。邾国国君名“克”,字“仪”。父是加在男子字之后的美饰。或认为邾克,字仪父。《春秋》对于失爵的国君没有按规矩直称其名“克”,称其字“仪”,这是一种肯定的褒扬。《春秋》有“州、国、氏、人、名、字、子”七等进退之法,称州不如称国,称国不如称氏,称氏不如称人,称人不如称名,称名不如称字,称字不如称子。
“子”指代爵位,最尊称爵位,如会盟中的公(鲁隐公)。其次就是称其字,如邾仪父。
《穀梁传》解释为什么不称爵而称字有另一种说法。“邾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意思是说上古时邾国地位卑微,没有受到周天子命封爵位。





《公羊传》解释不称名而称字的褒扬原因是“渐进也”。邾仪父是进入春秋后第一个和鲁国结盟的国君。
诸侯结盟之礼:杀生歃血,诅命相誓,以盟约束也。凿地为坎,以牛、羊等牺牲杀于坎。割牲左耳,盛在盘中,取其血,盛在中。读盟约告神,然后参加盟会的人一一饮血。盟约的正本要放于牲体上掩埋,副本则参与盟会者各持归藏。
然而《春秋》记载的这一次会盟最后还是违背了盟约。《穀梁传》记载“不日,其盟渝也。”因为盟约被违背了,所以没有记载会盟的日期。
战国铜敦duì,湖北襄阳九连墩古墓出土。敦的形制差别挺大的,图上这个是春秋晚期及战国的器型。



战国铜敦duì,湖北襄阳九连墩古墓出土


#头条创作挑战赛#
沅汰,《沅汰博物馆》主编,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
《高澄传》、《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龙凤传奇》等。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在“东晋名人”葛洪的生平中,一览古代的文化、技术水平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15:42 , Processed in 0.225776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