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世祖慕容垂 形象)
史书上对慕容垂的记载中,有这么一句话:
《魏书》:年十三,为偏将,所在征伐,勇冠三军。
十三岁的慕容垂在战场上是一名中高级别将领,打仗很猛,猛到什么程度,可以说是勇冠三军。
十三岁就勇冠三军,这个年轻人的未来,是光芒无限的。
这个慕容垂,是十六国时期,北方割据政权前燕王朝的皇室。
前燕的开基祖,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开国皇帝,是前燕烈祖慕容儁,二代皇帝,是前燕幽帝慕容暐。
因为前燕一共就这仨皇帝,所以二代皇帝慕容暐也是末代皇帝。
这个慕容垂呢,虽然是开基祖慕容皝的儿子,但在前燕统治期间,是没有当过皇帝的,只能算作是宗室子弟。
在一个王朝中,那些生来就和皇位无缘的宗室子弟的命运,一般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混吃等死。
作为皇亲国戚,他们生来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能力,注定要在茫茫深宫中度过一辈子。
为了防止被皇帝怀疑,他们不能有事业,他们不能太聪明,即便他们很努力很上进,做出了一些成就,也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他们只会沦为君主专制时代的背景板。
在命运面前,他们几乎从来没有抗争过,就选择了屈服。
所以,慕容氏的这些宗室子弟们,大多数人都是好逸恶劳,整天是吃喝玩乐,正事儿一点没有,基本上就算是废了。
在他们的眼中,特立独行的慕容垂整天兢兢业业的工作,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天,甚至还到战场上去抛头颅洒热血的行为,用两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有病。
诚然,文明帝慕容皝和烈祖慕容儁都是十六国时期可圈可点的优秀帝王,在这样的帝王的统治下,慕容垂的发挥空间的确是很小,然而君王虽然自诩是神,但他们的寿命毕竟不是永恒的,所以当文明帝和烈祖都龙驭上宾,年轻且毫无工作经验的幽帝慕容暐一朝登基,慕容垂的机会就来了。
(前燕幽帝慕容暐 形象)
公元369年,幽帝慕容暐登基的第九个年头,十六国的格局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知道,之所以会出现十六国时期,要追溯到西晋王朝的立国。
魏蜀吴的三国乱世,是由西晋结束的。
西晋的开国皇帝,叫做晋武帝司马炎。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很多,司马炎在开国皇帝圈属于资质中等偏下的那种,当了皇帝之后日渐懈怠,除了在后宫搞出了“羊车望幸”的桃色新闻之后,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在晚年又做出了把皇位传给晋惠帝司马衷的严重失误,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晋惠帝司马衷,就是那位老百姓饿得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的时候,他还在宫里一边锦衣玉食,一边傻乎乎的问“何不食肉糜”的那位。
那么很显然,司马衷是没有能力来治理西晋的。
西晋的皇帝不行,西晋皇室里这些叔叔大爷们就开始图谋从司马衷的手里抢夺权力,乃至于拉下司马衷,自己来当皇帝,于是,八王之乱就开始了。
这个八王之乱,从文字上看是西晋八位藩王的叛乱,但其实,参与到这场权力争夺战的人不止八位,什么王宫大臣,朝廷大员,地方小吏,乃至于普通百姓,参与到这场全国性动乱中的人,别说八位,八百八千都是有可能的。
西晋皇室本着“内斗就会灭亡,灭亡也要内斗”的心态,把西晋朝廷搞了个底朝天,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节制能力,一时间诸多割据政权纷纷走上历史舞台。
(八王之乱)
凉州官员张轨的前凉王朝,巴蜀流民李雄的成汉王朝,匈奴人刘渊的前赵,奴隶出身的石勒的后赵政权,横扫西域的吕光的后凉政权...反正这个时候的西晋,基本上就处于是四分五裂的状态了。
刘渊的前赵,灭亡了西晋,西晋皇室里有个宗室子弟叫做司马睿,携手好基友王导衣冠南渡,在南方建立了东晋。
风雨飘摇的东晋自打到了南方就开始过苦日子,它们实力不济,发展不好,只能任由北方的割据政权作威作福。
这个北方的割据政权,主要就是指前燕和前秦。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北方一直都是战乱不断,属于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状态,而东晋则不然,虽然它一直委屈巴巴的在南方过日子,属于是偏安一隅的状态,但这么多年,东晋朝廷可是一直在发展的。
东晋有位狠人,名字叫做桓温,出镇荆州,掌握朝政,灭亡成汉,击溃姚襄,举兵北伐,那实力是相当的稳健。
桓温这个人,性格和经历比较复杂,一句话两句话很难讲清楚,你说他是个天生的战争分子也好,你说他搞北伐是因为想要趁机获得军事控制权也好,不管怎么说,他北伐的初衷,是没有问题的。
369年,桓温已经不年轻了,或者说,经历了两次北伐的桓温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但他还是组织大军,进行了第三次,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
老实说,当时东晋桓温的兵力,那是很强的,东晋当时的国力也很不错,所以桓温很有信心,他认为,第三次北伐将会是他人生中的巅峰时刻,他将会在这场战争中一战成名,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桓温 塑像)
然而,这次北伐,桓温可以说是遭到了前燕王朝的殊死抵抗。
组织起这次抵抗的,正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慕容垂。
桓温五万多士卒打慕容垂两万多人,没占到什么好处不说,还损兵折将四万多,返回东晋朝廷时,只剩下不到一万人。
森林里长得最粗最壮的那颗大树,最容易被狂风吹断,而人群里最有能力,最出风头的人物,也最容易被众人排挤。
慕容垂在前燕的地位就高,现在又打了胜仗,所以那是相当招人恨。
前燕朝廷里有位大臣叫做慕容评,权力也很大,一看慕容垂的势头这么大,恐怕是要盖过自己,立刻联合前燕当时的太后可足浑氏给慕容垂穿小鞋。
人不怕有君子做对手,因为君子就算要对付你,那也是光明正大的,就算是输了,你也会输的心服口服,心里敞亮,但小人就不同了,小人最喜欢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脸上还笑着的同时,伸手就把你给捅了。
慕容垂很有理想,至少在他人生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人。
想要匡扶社稷,想要振兴王朝,想要助力前燕一统天下,他想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他一直认为,只要想做,都可以完成。
但现在,慕容垂不这么认为了。
他发现,当年同甘苦共,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的人们如今有了成就,有了地盘,有了自己建立的国家,当了官了,发了财了,人们不再是以前的人们了。
人们开始同床异梦,人们开始同室操戈,那最后人们会不会同归于尽?
慕容垂知道,在前燕王朝这样的氛围里,自己没有好出路,说不准哪天一不注意,自己就得被慕容评和可足浑氏给弄死。
没有办法,慕容垂只能黯然的逃离了前燕,投奔了割据北方的另外一个政权,前秦。
(前秦天王苻坚 形象)
朋友们,此时的前秦,领导人是前秦天王苻坚。
苻坚想要统一北方,那不是想了一天两天了。
而统一北方最大的前提,就是要把和自己瓜分了北方土地的前燕给灭了。
以前苻坚不敢打前燕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忌惮慕容垂的威名,怕打不过人家。
现在慕容垂居然来投诚自己,可以说是把苻坚的鼻涕泡都要美出来了。
《资治通鉴》: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
果然,有了慕容垂帮助的苻坚如有神助,他很快出兵前燕,灭亡前燕之后又很快统一了北方。
帮助苻坚灭亡前燕的慕容垂,他的心情想必是很复杂的。
前燕把他逼到了投诚前秦的地步,而在他的帮助下,前秦又把前燕给灭了。
那是他的故乡,曾是他的国家,他们慕容氏的子孙在那片土地生息繁衍了很长的时间,然而现在,随着城破人亡,一切都不存在了。
之后,就是那场旷世大战,淝水之战。
统一北方的苻坚为了这一场只要赢了就能一统天下的战争已经准备了很多年,他拥兵二十万,兵力是东晋的两倍以上,投鞭断流,声势震动天下。
然而,苻坚没有想到,在这种绝对优势之下,他还是输了。
三谢(谢玄,谢安,谢石)名留青史,一战成名,而当时的东晋皇帝孝武帝司马曜也咸鱼翻身,成为了本朝以来唯一掌握实权的皇帝。
苻坚输了,输的很彻底,但作为失败者,他带给历史的经验并不全都是负面的。
(淝水之战)
他曾经诛灭了暴君苻生,为从永嘉之乱以来颠沛流离,没有好日子过的关中百姓带来了将近三十年的和平岁月,这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然而,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前秦一统天下的梦,终究还是碎了。
也就是在苻坚战败的这个时间段,慕容垂离开了苻坚,建立了后燕。
苻坚不会知道,慕容垂离开自己建立后燕,只不过是一个开端。
后秦皇帝姚苌,后凉懿武皇帝吕光, 西燕烈文皇帝慕容泓,南燕献武皇帝慕容德,这些当年在自己手下的打工仔,后来居然都成为了一代帝王。
而慕容垂,首当其冲,开启了属于后十六国时期的序幕。
他曾经完完整整的经历了前燕王朝的发展和兴盛,衰败和灭亡,他曾经和前燕王朝的命运紧紧的捆绑在一起,悲欢同,荣辱共。
而如今,他以六十岁的高龄再度起兵,开国后燕,要为慕容氏的未来书写一段华丽的篇章。
夕阳虽好,不过黄昏。
能走多远,还要天意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