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号称“诗书画三绝”的唐伯虎来说,靠他人的文学创作俗世扬名,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这是清代诗人黄增的《集杭州俗语诗》,其中“三笑”句出自唐伯虎的故事。
在此之前,冯梦龙的《唐解元一笑姻缘》流传颇广,后世演绎的各类作品层出不穷,以《唐伯虎点秋香》为最。
说不清的风流账
唐伯虎和秋香的故事,应该源自《唐寅诗集》中写的一首诗: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这是一首藏头诗,每句话的首字连起来是“我爱秋香”,在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中,将该诗化用成了“我为秋香”。
但是据后人考证,这极有可能是唐伯虎对秋香的一首仰慕之作,两人之间并无男女之情。
明 唐寅 陶榖赠词图
历史上,秋香的原型是生于景泰元年、成名于成化年间的金陵名妓林奴儿,号秋香,才貌双绝,艳冠金陵。
唐伯虎生于成化六年,比秋香足足小了二十岁,及至唐伯虎声名渐起之时,秋香已年近不惑。最关键的是,秋香后来脱籍从良,并作诗明志:
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据传说,唐伯虎的好友祝枝山曾经见到过秋香的这幅手迹,并为之赋诗一首:
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从诗中不难看出,祝枝山对秋香的评价颇高,将之与唐朝蜀中名妓薛涛相提并论。唐伯虎很可能是从祝枝山那里听到了秋香的轶事,才有了前面的那首藏头诗。
虽未能一亲秋香芳泽,但是后世仍流传下了唐伯虎的风流不羁。
然而,狂放不羁有之,文采风流有之,纵情酒色亦有之,唯独坊间流传的那些风流韵事,仅现于小说家之言。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唐伯虎的画害的。
画不完的春宫图
唐伯虎擅画。
他师从沈周、周臣,隐隐有青出于蓝之势;远宗南宋院体画派,又能摒弃门户之见,融合南北、别开生面,被誉为“全才”。
明 唐寅 晚翠图卷局部
唐伯虎不负其名,山水人物、花鸟写意无所不画、无所不通,然而,最为俗世所称道的,却是其所画的春宫图!
坊间甚至传言:唐伯虎的春宫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遇春风珠帘而挂之……于是乎,唐伯虎擅画春宫图的名声不胫而走,风流不羁之人画的闺房之乐,岂是洛阳纸贵所能形容!
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唐伯虎画过春宫图。
在唐伯虎的画作中,仕女图占了较大的比例,其中不少作品以官妓为题材,如《孟蜀官妓图》等,这样的作品为世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加之唐伯虎用色浓艳,更为世人的想象增添了一缕旖旎之色。
明 唐寅 孟蜀宫伎图
想象的翅膀一旦张开,到底要飞向哪里,任谁也说不清楚。
唐伯虎在《言志》诗中说: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诗里说得很明白:自己没有僧道那样的产业,也不经商、不为农,就靠卖画过日子。
于是,想象张开旖旎的翅膀,青山变成了春宫,落魄文人变成了文武双全的富豪。
闯不过的红尘劫
唐伯虎终其一生,也从没过上文学作品中的豪奢生活。
他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家境虽然殷实,但社会地位却不高。所以,唐伯虎一出生就背负着光耀门楣的使命。
对于十六岁考取案首的唐伯虎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很好完成的任务,但不曾想,老天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明 唐寅 江深草阁图局部
在两年的时间内,他的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仅剩下一个弟弟和他相依为命。
来自命运的重击让他摇摇欲坠,就在他想彻底沉沦的时候,是好友祝枝山点醒了他:你光耀门楣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唐伯虎揽镜自观,才发现自己狼狈的样子,他写下了《白发》诗自勉:
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于是,唐伯虎发奋苦读,四年之后,得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自此,世间有了唐解元。
二十八岁的年龄,风华正茂,本性狂傲的唐解元,变得更加狂浪,名利场中,他有些迷失了自己。
明 唐寅 一枝春图
现实中的祝枝山,远不像电影中那么猥琐,他提醒唐伯虎,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收敛自己的心性。
然而,志得意满的唐解元,早已忘了命运当年的重击,甚至对当年点醒自己的好友白眼相向。
正如俗话所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命运的屠刀再次向唐伯虎举起。
看不透的人世间
唐伯虎得中解元之后,身边聚拢的朋友鱼龙混杂,生性疏狂的唐伯虎交友亦有泛滥之势。
这时,一个名叫徐经的举子,走进了唐伯虎的人生。
徐经出身于富豪之家,物质资源远比已经落魄的唐伯虎丰富的多,唐伯虎着实得了不少实惠;而徐经慕唐伯虎之名,甘愿以些许物质资源换取唐伯虎的提点。
两人结伴同行,各取所需,本是人之常情。
明 唐寅 春游图局部
不料世事无常,机缘巧合之下,唐伯虎牵涉进了徐经的科场舞弊案,不仅被下狱,还被取消了为官的资格。
这一舞弊案众说纷纭,作为当事人的唐伯虎身在局中,更是不明所以。只是待他出狱后却发现物是人非,昔日的好友一哄而散。
唐伯虎苦笑着写下了自己的愤恨与无奈:
驱驰南北罨头尘,褴褛衣衫折角巾。万点落花俱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香灯不起维摩病,樱笋难消谷雨春。镜里自看成一笑,半生傀儡局中人。
再次对镜自顾,唐伯虎陷入了人生的迷茫,蹉跎半生,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是鲜衣怒马、寻欢作乐,还是皓首穷经、科考功名?
他决定到名山大川中寻找答案。
舍不下的名利场
繁华历尽,已不再年少轻狂,名山大川中的游历,让唐伯虎坚定了做自己的信念。
远行归来,他选中了一个地方——桃花坞,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贫贱何妨?疯癫何伤?李太白做得了谪仙人,柳三变做得了白衣卿相,我唐伯虎为何做不得桃花仙人?
明 唐寅 桐荫清梦图
唐伯虎终是悟了,寄情于上水、纵情于酒色,这是何等的恬淡、豁达!然而,唐解元终是悟不了。
面对宁王的邀请,唐解元动摇了,不知他封门闭院、别树辞花的时候,是否亦如李太白一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感慨“我辈岂是蓬蒿人”。
走不进的桃花源
宁王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唐解元陷入了两难之地:继续追随宁王,搏一个从龙之臣,是不忠君;协助平定叛乱,图一个出将入相,是不忠主。
这两难的选择让唐解元真的“疯癫”了,也只有“疯癫”之后,唐解元才是唐伯虎!
他选择了逃避,逃避那个并不适合他的舞台。
唐伯虎有急流勇退的智慧,却少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年少轻狂、鲜衣怒马时如是;初遭磨难、家破人亡时如是;含冤下狱、仕途无望时如是;寄情山水、归隐桃源时亦如是。
明 唐寅 骑驴归思图
回到桃花坞,重启庭院、再见桃花,只可惜桃花依旧,仙人已远。失意科场、错付宁王,成了唐伯虎晚年的噩梦。
二十馀年别帝乡,夜来忽闻下科场。
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场忙。
钟声敲破邯郸景,依旧残灯照半床。
午夜梦回,唐伯虎看着窗外飘零的桃花,终于发现,自己如武陵渔人一样,欲再入桃花源已不可得!
嘉靖二年,唐伯虎留下了人生中最后一首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于贫寒中,唐伯虎离开了这个让他痛苦、让他疯癫的世界,回望红尘的最后一眼,他用豁达表达着自己的无奈:一叶浮萍,全无方向、四处漂泊。
明 唐寅 溪山渔隐图局部
至今仍记得,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中,四大才子游春时唐伯虎在桥头狂笑的画面,在别人看来,他的乐而忘形羡煞旁人,只有他自己知道狂笑背后的苦楚。
历史中的唐伯虎,或许也曾这样笑过吧!
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 菊斋(ID: juzhai02),转载请联系菊斋。
-完-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打开小程序了解热门展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