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最敢刚正顽强吗?

2023-1-10 12:04| 发布者: 海叶| 查看: 1356|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五百年来第一伟人,这是梁启超对他的评价,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这是美国前副总统亨利 阿加德华莱士对他的评价。当我们提起晚清政府时,大家最先想到的画面一定是外强入侵,国土丧失,变法失败,群臣腐败,在这种情况下,官员大多明哲保身,胆子小的看到洋人大气都不敢出,唯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左宗棠,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在晚清政府中他是唯一从未向外国人低过头的人,可伟人从来不走寻常路,左宗棠40岁才参军,68岁出征新疆,70岁抗法失败,最后抱憾而终,今天这期让我们一起走进晚清重臣左宗堂的辉煌一生。


1812年左宗棠出生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上几代为官,祖父官至国子监,到他父亲这辈开始败落,读了半辈子书没考中科举,为生计做了教书先生,加上那些年战事贫乏,一家人的生活经常是朝不保夕,左宗棠出生时祖父还在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三岁就开始教她读书,四岁时左宗棠就在父亲的学堂读书,五岁熟读论语孟子,八岁开始学八股文,14岁就考上了秀才,他从14开始就希望通过科举做官,也一直为此而努力,遗憾的是年少的一系列变故让他不得不早早谋生,16岁时母亲去世,他还没缓过神,19岁的时候父亲也去世了,更惨的是父母去世时还留下了巨额的债务,20岁正是他计划上京赶考的时候,但家庭的变故让他不得不一边守孝一边还债,但他始终记得祖父的话,人可以穷,但志不能穷,那时候他唯一的出路就是种地,只是他在辛苦种地的期间从来没有忘记用功读书,还考入了长沙城南书院,书院院长特别喜欢他的文章,称他将来必是惊世之才。而他在书院最大的收获,就是用几个对子娶到了一位白富美,这位小姐姓周出身极好,书香门第,世代为官,本人也是才女,发誓要找一个跟自己才华匹配的夫君,于是贴出了告示招亲,祖宗棠想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对此本无兴趣,但同学们都起哄,觉得他很有才,完全可以试一试,他转念一想反正去了也不吃亏,见面之后周小姐出了三副对子,他都对答如流,女方看中了他,当场定下亲事,只等他金榜题名,迎娶娇妻,但科考可不像对子那么简单,定亲第二年左宗棠参加举人考试最初落榜了,刚巧当年光绪帝50大寿,让考官从落榜声中再选几个,左宗棠勉强考中举人,这个结果让乡亲们大失所望,左宗棠内心也充满压力,当时的左家早已家徒四壁,他很想迎娶娇妻,却连花轿都顾不起,只好做了上门女婿,周家父母本以为他是一个天才,却因为他差点落榜丢尽了脸面,对他是冷淡很多,还好周家小姐对他一往情深,时常劝她来日方长,她的心呢才稍微缓解,婚后第二年,他信心百倍的上京赶考,可惜是名落孙山,这次他没有灰心,毕竟第一次考中的人不多,第二年继续落榜,几年后再考依然落榜,幸运的是在这么多年的科举考试中,他的才华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他第二年落榜之后湖南巡抚邀请他到怒江书院教书,虽然收入不多,但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成为书院公认的优秀教师,并结识了当时的两江总督,两人呢是相交甚欢,最后结成了亲家,左宗棠干脆自建私孰教学,闲时开荒种地奔向了小康,并自称为乡上农人。



左宗棠40岁时呢,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当时的湖广总督想邀请左宗棠入军当参谋,总宗堂认为自己好比当年的诸葛亮,没有三顾茅庐,绝不上任,但总督大人忙得不可开交,一顾茅庐的时间都没有,左宗棠呢就这样失去了机会,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隔了一年新上任的湖南巡抚又看上了左宗棠,请了两个说客,送了好多礼品,左宗堂终于答应出山,那一年他刚好是40岁,多年的苦读巡府的信任,使左宗棠入军就展现了过人的智慧,一年后大江南北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很多部队都想拉拢他,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也不例外,一年后湖南巡抚再度新任巡抚骆秉章到任,这回是三顾茅庐直接把左宗棠请入军中,做了他身边的内参,此后两人一直合作了五年,成就了太平天国战场上的一段佳话,让左宗棠最欣慰的是骆秉章对他的信任毫无条件,两人熟悉后骆秉章做了甩手掌柜,除了跟朝廷对接军中所有的职务,事无巨细全部交给左宗棠打理,左宗棠在骆秉章的手下待了五年,打过太平军,平定过贵州苗族起义,支援过曾国藩,还受命造过大炮,立的功也是有目共睹的,很多朝廷的人都知道他除了头顶上没有官帽,军中地位与骆秉章完全平等,被顶头上司如此信任是左宗棠一生的幸运,左宗棠带军有功,骆秉章从未隐瞒,经常在奏折当中提到左宗棠,时间长了皇帝对左宗棠也很熟悉,加上其他人的举荐,便带话给左宗棠,朝廷不久一定会重用他,可就在这时左宗棠却惹上了一场官司,差点儿是身败名裂,原来左宗棠手握兵权,做事公正,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就开始挑拨他与骆秉章的关系,说洛昏庸无能,只是个傀儡等,一心想逼着他们闹矛盾,二人心中明白,没有理会,这些人也就闭嘴了,这件事也使左宗棠明白了官职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再考科举,他的朋友却劝他,如今天下大乱,朝廷的正规军远不如湘军,左宗棠应该与曾国藩共谋大事才是获得公的最佳途径,几年前左宗棠也曾经接到过曾国藩的邀请,但那时的他一心想在朝廷任职,听了朋友的话后他转身去找了曾国藩,果然不出他所料,左宗棠就被委以重任,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他把这支军队称为楚军,就是为了与湘军有别,因为他从心底不愿意受曾国藩制约,曾国藩是个大度的人,心知肚明却大力支持。


练兵两个月之后朝廷传来调令邀请他去四川督办军务,如果去四川他立马可以和曾国藩平起平坐,但生性稳重的左宗棠认为自己缺乏独立带兵的能力,加上对四川一无所知,认为去了太危险,曾国藩明白他的意思之后,上奏朝廷把他留在了身边,后不到半年左宗棠率领楚军势如破竹屡屡挫败太平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朝廷加封左宗棠为浙闽总督,自此迈入晚清名将的行列,50多岁的左宗棠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他做了四年的闽浙总督,全面肃清残余土匪后,便着手地方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早年的耕农生活,他大以发展农业促进经济流通,同时兴办学堂,让穷苦人家的孩子得到教育,他还督办了福州船政局,自看着该局第一条船下海试水,他在任期间当地人民都十分敬重他,可惜四年后左宗棠接到命令要求他出任陕甘总督,负责剿灭当地叛军,接到通知后他知道此次任务的艰巨,因此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相比太平军,叛军存在的时间较长,擅长游击战很会利用地理优势,而且分布较广,剿灭却很难,左宗堂到陕西临潼后,叛军被逼躲到山林,左宗棠一看短时间消灭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谁知叛军是特别狡猾,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只好带着部队从陕西追到河南,又从河南追到河北,这下把皇帝吓住了,赶紧给他派去援兵,正好此时李鸿章已经把东军剿灭,朝廷于是让他和左宗棠双面夹击,这样呢才把西军剿灭,朝廷随后论功行赏李鸿章第一,左宗棠第二。





但是陕甘地区还是没有安宁,回民起义依然如火如荼,回民起义由清政府长期对回民的压制引起,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下愈演愈烈,等左宗棠到达的时候已经严重影响到地方治安了,但左宗棠对待回民起义的态度,跟对待太平军大不一样,他采取了剿抚结合的政策,因为他经过长期的调查发现回民之所以起义,一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二是过去很多官员的挑拨离间,导致回民和汉民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爆发了起义,而之前的总督要么安抚,要么镇压,他总是有意把回民和汉民区别对待,可左宗棠却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回民和汉民早就融为一体了, 左宗棠认为剿灭回民起义,首先要遵循一个原则,只有良民和暴民的区别,没有回民和汉民的区别,对待暴民严惩不贷,对待良民不论回汉,一律公平对待, 在他的安抚政策下,很多回民首领是主动归降,这正是朝廷期待的结局,60岁那年左宗棠平定了回民暴乱,并且将陕甘地区治理的非常有序。


就在他用心治理陕甘地区时呢,沙俄侵占了新疆伊犁,左宗棠不顾自己已到花甲之年,毅然请命收复新疆,却遭到大部分官员的反对,左宗棠的请命受到了阻挠,这里我们简单给大家讲一下当时的新疆问题,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康熙平定葛尔丹叛乱之后,新疆华为大清版图,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新疆各民族纷纷独立,一时之间境内出现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朝廷因为剿灭太平军无暇顾及,便被趁虚出兵侵占了伊犁,左公说的收复新疆,朝中大臣反对,主要是基于当时中国的现实情况,那时列强都瞄准了中国,朝廷认为沿海比边塞重要,应该重点防守沿海,放弃西部边境,让少数民族自谋生路,这就是晚清著名的海防和塞防之争,左宗棠对这些观点都不同意,他认为海防和塞防要一起抓,只要涉及国土,寸土不让,在伊犁问题上左宗棠跟李鸿章各执己见,李鸿章认为就算这次收复了伊犁,将来也未必守得住,左宗棠却认为此次纵容了沙俄,他日必定长驱直入,中国西北岌岌可危,而且新疆物产丰富,易守难攻,这一仗是非打不可,当时的军机大臣在新疆问题上十分支持左宗棠,支持左宗棠占了上风,朝廷最终下令让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立即筹备西征新疆,他首先精选粮将训练士兵,接着在上海采买新式武器,让部队的装备尽量接近欧洲列强,不到一年一支实力接近欧洲列强的队伍就成立了,但部队有了军费却成了问题,清政府嘴上答应西征,银子却迟迟不到,清政府不仅没给这笔军费,连往年的陕甘军费都欠着1700多万两,他绞尽脑汁多方求救,朝廷终于下了旨,户部拨款两百万两,命令各省凑300万两,除此之外他还可以考虑自己贷款,七年多时间里总共借了2221万两,但比筹款更难的是粮草,西征军出关要过沙漠,越天山走戈壁,沿途没有粮食,他发动官兵和群众就地开垦,提高粮食产量,为了解决粮食运输问题,他在沿途设立粮站,发动当地群众帮忙运粮,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他他拿出当年抗击太平军的激情,在左宗棠的指挥下,采取缓行军应急战的方针,用一年时间从俄国人手中夺回了伊犁,当时的俄国从来没想过大清会开战,清政府也主张以和为主,并派吏部侍郎到俄国谈判,这个胆小鬼受到俄人的恐吓之后,擅自签订合同,俄国归还伊犁,但割让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尔斯河流域等战略要地,消息传来全国哗然,左宗棠更是义愤填膺,当即奏请朝廷,必须全部奉还,不然直接开战,朝廷听了他的建议,彼时他已68岁身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他特意命人打了一口黑棺材,放在自己的车队后,表示要与俄国人决一死战,可就在他到达玉门关后,朝廷却发来电报,要求他回京赴任,原来朝廷听了李鸿章的建议,左宗棠只好回头,但命令部下绝不撤兵。





左宗棠进京之时,曾继泽也来到了俄国外交部 曾继泽是曾国藩的儿子,自然不像崇后那样畏首畏尾,面对盛气凌人的俄国人,他依然彬彬有礼,事实上那时的沙俄刚刚经历了几场战争,国库并不充足,兵力也不雄厚,听说左宗棠留下部队去了北京,以为这次清廷下定决心开战,于是重新签约,伊犁总算收回,但左宗棠呢也调回了北京,结束了他在西北的政治生涯。1881年左宗棠到达北京,接受了朝廷的各种嘉奖,随后就军机大臣,并在总理衙门行走,左宗棠用八个月的时间把永定河十多年未解决的水患解决了,再次得到了朝廷的夸奖,同时他还用提高赋税的办法阻止鸦片的买卖,这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但是左宗棠毕竟在西部待了十年,对京城官场早已生疏,加上他为人直率,对朝中奸臣多有不满,因此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就联合起来排挤他,做了八个月官之后呢 他实在受不了了,干脆脆的跟朝廷请病假说自己想回家养老了,但大清从来没有退休一说,皇上于是一纸调令让他去去做了两江总督,左宗棠就两江总督,到任后就开始治理淮河,加强海防建设,当时左宗棠已经疾病缠身,后来中法战争议和,左宗棠无力转变事态,成为他一生的遗憾,第二年他就病逝了。


在晚清所有的名臣中,左宗棠是难得的,没有污点的人,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直到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哪怕慈禧无能腐败,他始终坚持保卫边疆,寸土必争,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早年的耕读生活,致使他每到一处都十分关注民生,无论在陕甘地区还是闽浙沿海,他都为人民做事,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就是这样一个人,起点并不高,只是一个举人,相当于现在的中专生,与他共事过的曾国藩李鸿章都是经过科考为官,相当于现在的985和211,给大家讲左宗棠就是想告诉大家,在人的一生中,起点年龄都不重要,重要只要努力就有发光的机会。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鉴道#求知:历史人物(二)知多少?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23:13 , Processed in 0.242344 second(s), 4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