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鹰派”外交官:以农民出身为傲,15年前怼美国一战成名

2022-12-26 04:24| 发布者: 何文英| 查看: 1294| 评论: 9

这里是默认签名
1993年9月,新华社媒体部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

两个月前,美国国防部突然发难,称在中国的货轮“银河号”上,发现偷藏违禁化学物品,要求货轮立即返航。




面对美国如此霸道的无理要求,中国外交部断然拒绝,并拿出具体事实加以反驳。

但由于外交部用词过分谨慎,蓄意挑衅的美方借此得寸进尺,要求登上“银河号”进行查验。

9月4日,在国际调查组的陪同下,查无所获的美国只得灰溜溜下船,承认自己判断失误。

在整个“银河号事件”中,正是沙祖康据理力争,维护了国家权益与大国颜面。

也正是因此,沙祖康一战成名,不仅被中国国民热情称作“沙银河”,他还在之后的外事活动中怒怼美国,成为我国第一“鹰派”外交官。




从名不见经传到如后来的联合国秘书长,沙祖康究竟是怎样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打响名号的?

在那场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中,沙祖康又是如何据理力争,维护我国权益的?

针锋相对的银河号事件

“中国货轮于7月15日从大连港出发,装载着制造化学武器前体的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

1993年7月,美国驻华使馆官员发表讲话,打破了中美两国勉力维持的外交和谐。

在与中方官员会面的过程中,美方代表人一口咬定,称发现中国政府在“银河号”货轮上运载违禁化学物品,并要求中方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这一出口行为。




甚至,在还未获得中方明确表态之前,两艘美国军舰就已在“银河号”航线附近跟踪侦查

加上美军飞机不时在“银河号”上空低飞盘旋,“银河号”正常航运严重受阻,被迫暂停前进。

震怒之下,中方外交团当即向美方发出声明,要求对方马上停止无礼行为,并撤销对中方的错误控诉。

但是,在中方的严正声明发出后,美国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借由西方媒介,对“银河号”的失真事实大加渲染,试图在国际上挑起紧张气氛。

很明显,这一次的“银河号”争纷,美方是有备而来,誓要以此为借口,进一步压榨中国主权。




为了还原事实真相,中方有关部门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成立以沙祖康为首的外交代表团,开始了与美国的正面交涉。

“中、美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且都拥有核武器,如果处置不当,很有可能出现武装冲突。”

一开始,中方政府考虑到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多项危机,并不愿意与美国彻底翻脸,而是决定内部自查自纠,以证清白。

1993年8月4日,经过12天周密、全面的调查,中国外交代表团正式向美方通报调查结果,称美方的指控严重失实。

然而,包藏祸心的美国,却对一众铁证视若无睹,表示并不相信中国交出的调查结果。

紧接着,美方便以中方的谨慎口吻大做文章,称中方做贼心虚,在证明文件中大玩文字游戏。




甚至,美国还不分青红皂白,将负责补给“银河号”物资的阿联酋拖船,扭曲成“两国正在进行非法化学交易”,同时提出了更为变本加厉的要求。

“我们有可靠情报,证明船上载有化学武器,决心对该船进行检查。”

面对美方如此恶劣的态度,沙祖康一行人非常生气。

站在国家的角度,他们本欲与美方正面对抗,以示中国对自身利益与尊严的坚定维护。

但是,考虑到“银河号”货轮上仍有船员被迫滞留,且“银河号”停运期间各方货主经济损失严重,沙祖康只得无奈同意了美方提出的检查要求。

1993年8月25日,“银河号”货轮就近驶入沙特境内的曼港,等待着美方有关人员的上船检查。




为确保检查结果的公正无误,在美方登船前,沙祖康据理力争,要求沙特方作为中立第三方,与美方一同上船检阅。

8月28日,计谋得逞的美方如约前来,并命令身穿防毒护具的工作人员与沙特官员一起上船检查。

眼见美方人员将一桶桶密封完好的货物拆开查验,在场的中国外交代表团心中难受极了。

随着检查工作的不断进行,“银河号”中运往伊朗的23个集装箱已经全部查验完毕,但并没有出现美方口中的“违禁物品”。

情急之下,美方竟当场要求,扩大检查范围,将中国运往伊朗以外国家的19箱货物拆开查验。

甚至,以沙特技术顾问参加检查的美方人员,还不顾中立身份,亲自翻箱倒柜,搜查船上货物。




“如果船上运了可口可乐,美国人也一定要去化验的。”

美方的无耻行径,引起了其他在场人员的无奈调侃。

而站在一旁的中国外交代表团,更是对美国的这一系列荒唐行径愤怒不已。

虽然已经预料到美国这次并不会善罢甘休,但眼前的视觉冲击,还是让大家无比痛心。

不过好在沙祖康想了一个妙招,狠狠“整”了一把美方人员,扳回一局。

原来,就在美方人员即将登船检查时,沙祖康注意到他们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装,在酷热的夏天倍感滑稽。




当即,沙祖康便示意“银河号”上的工作人员,关掉船上所有降温设备,以更好地“迎接”美方检查。

时值盛夏,沙特白天最高气温已逼近66度,即便是在略显凉快的室外,身穿厚重防护服装的美方人员也出汗不止,更何况是在通风不畅的船上。

果不其然,在接连检查近百个集装箱后,美方派去检查的工作人员便难耐高温折磨,瘫倒大半。

直到这时,美方官员才发应过来,怒斥中方不配合调查,用心险恶。

“中国这些电器年久失修,时好时坏,我们也没有办法。”




面对美方的怒火,沙祖康一边带着船上工作人员在一旁歇息看戏,一边慢悠悠地回复,中国只是发展中国家,当然会在设备上逊色一些。

但更让美方生气的是,由于有第三方监督,他们无法在船上“动手脚”,自然也不会抓到中方违法偷运化学物品的证据。

于是,在将船上所有集装箱搜查完后,美方官员只得灰溜溜下船,狡辩称“确信船上载有两种化学品”。

1993年9月1日,沙祖康一行人陪同美方将闹剧演完后,中国外交部紧急召见美方代表,对其违背诺言、肆意诬陷的行为提出严正交涉。

“经彻底地核查,断然地表明,根本就没有。也就是说,你们美国错了!”




在谈判会上,沙祖康愤怒发言,斥责美方险恶用心,并敦促美方尽快在验货记录上签字,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迫于国际国内压力,无法抵赖的美方只得低头签字,灰溜溜退出了这场交锋。

而沙祖康,则因为在这场中美冲突事件中表现出色,被国内外人民盛赞,“沙银河”绰号不胫而走。

但是,即使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沙祖康本人仍对“银河号事件”耿耿于怀。

他认为,让美方登船检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的一种侮辱。

甚至,在日后的一则专访上,沙祖康还连用了17次“窝囊”来表达自己的遗憾。

正是从那时起,沙祖康就暗暗立誓,绝不再让类似的事件再次出现。




很快,沙祖康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雪前耻,将“沙旋风”刮到了联合国贸发大会...

再次怒怼美国

“今天的中国,是站起来的中国,我们希望你学会平等相待。”

2001年,沙祖康重返日内瓦,正式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特命全权大使。

经过了几年国际事务的历练,沙祖康被磨练得更加机敏威严。

日内瓦与他曾待过的各个政治总部都不同,这里不仅云集着近百个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会议内容更是囊括军控、经贸、人权、社会等多个领域。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想要在国际社会上崭露头角,外交团队在日内瓦的斡旋进退也尤为重要。

凭借着自己不惧强权、敢做敢言的做事风格,沙祖康被人戏称为“沙将军”,坐稳了中国驻日内瓦的第一把交椅

2004年,在联合国人权大会上,美国再次提出反华提案,甚至不怀好意地对沙祖康叫嚣称,如果做不到美国要求的事情,那么美国将会提出涉华提案。

美国的无礼态度,让沙祖康大为愤怒。

从经济、军事实力上讲,当时的中国的确屈居美国下风,但在民族尊严与国家权益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历来十分坚决。




“我们希望个别国家,在批评和指责别人之前,先拿镜子,好好照照自己。”

在人权大会上,沙祖康据理力争,不卑不亢地反击美国代表团,赢得现场掌声雷动。

而在之后的答辩环节,沙祖康更是将激昂的情绪巧妙藏在幽默的话语里,不着痕迹地击退了美国代表团的数次进攻。

他的正常发言不过短短4分钟,却产生了5次掌声雷动、现场开怀一笑的神奇反应。这在历来剑拔弩张的人权大会是极为罕见的。

凭借着沙祖康的出色智谋,在大会最后的表决环节,中国所提出的“不采取行动”动议,赢得了28票赞成、16票反对的漂亮成绩。




相比于美国提出的反华提案,“不采取行动”动议整整高出了12票的票差,几乎以完胜的姿态赢得了反对反华提案的最终胜利。

在此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美国曾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反华提案,虽然中国每次都会尽全力反对,但几乎每次双方都打个平手,谁也不服谁。

在沙祖康主理的这届人权大会上,中国第一次以绝对姿态碾压反华提案,给美国来了一次彻底的迎头痛击。

也正是自此以后,摄于中国外交团的拒不退让,美国再也没有提出过反华提案。

但很快,不死心的美国又想到了其他制裁中国的办法。

2006年,美国再次对中国开炮,斥责中国军备威胁别国安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国际秩序。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军备实力都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尖端实力。

特别是像中国一样腹背受敌的发展中国家,则更需要借助军备实力来彰显自己的自卫权力与手段。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节骨眼,以国际安全为借口来限制中国的军备发展,足以看出美国的不怀好意。

面对美国的蓄意挑衅,沙祖康再一次领命出征,在多个外交场合坚定重申中国立场,重挫美方势力。

甚至,在美方代表谈及中国军费开支过高时,沙祖康更是毫不留情地反驳称,国家的军费开支与军队发展都要考虑到本国国情,人口及人口对应的财产都是影响军费开支的重要因素。

“美国每年的军费,早在10年前就已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差不多!”




紧接着,沙祖康更是直接对美国“亮剑”,将对方的险恶用心摆在台前,怼得对方哑口无言。

2006年8月17日,沙祖康按照约定,接受了来自英国BBC广播公司的采访。

作为臭名昭著的“滤镜”媒体,BBC 广播自然也不会对沙祖康展现出友好一面。

在例行公事走完采访流程后,BBC 果然再次调转话锋,将话题重新引回到了中国的军备问题上。

面对西方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引战攻击,忍无可忍的沙祖康拍案而起,将所谓的“外交礼仪”抛在了脑后。




“美国有权去做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美国不应该告诉中国该如何做!”

在镜头前,沙祖康慷慨陈词,一反中国人谦润有礼的形象,以强硬的态度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震慑于沙祖康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其接受采访后的第二天,多家国外报刊争相发文,将沙祖康称为中国外交界的“鹰派人物”,直赞其“令人吃惊的坦率”。

但是,面对夸赞之语,沙祖康本人却没有太大的反应。

他表示,自己之所以强硬表现,就是因为“一直闭嘴吃了很多亏”,只要国家需要,自己什么都不怕。

沙祖康的这份坦诚细致,赢得了国际上下的敬佩与尊敬。

2003年10月,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筹划展开,但在组织推荐第50届理事会主席时,意外发生了。




根据规定,理事会主席本应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产生,但因为两个国家大使同时出言竞选,会议暂时陷入了僵局。

几天的磋商后,两个竞选的大使依旧不愿退让,想要合理化解僵局,就必须从第三个国家中选出一位有力人选,让这两位竞选大使能够体面退出。

“如果大家不能统一的话,就选中国的沙祖康大使当主席吧。”

正当大家寻找新的人选时,一位大使突然发言,举荐沙祖康当理事会主席。

几乎没有人反驳,在听闻沙祖康成为举荐人选后,各国大使纷纷鼓掌,并表示:如果沙祖康当选,那他们就自愿放弃竞选。

显而易见,凭借着自己的出色实力与个人魅力,沙祖康已经赢得了大家由衷的爱戴与支持。




不了解他的人,或许会认为沙祖康出身于官宦世家,所以才能积累如此多的外交经验。

但其实,1947年出生的沙祖康出身平平,在考入南京大学之前,他甚至还一度面临休学危机,学业险些无法继续。

从普通人摇身一变成外交官,沙祖康究竟经历了什么?

“农民外交官”沙祖康

“我是农民出身,身上冒着乡土味,讲话也带着农民的幽默。”

面对大家的赞言,沙祖康常常戏称自己为“农民外交官”,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出身。

沙祖康1947年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偏僻村庄,家境并不殷实。父亲还身患残疾,全家的吃穿用度都要靠母亲一人维持。




这样的环境,使得沙祖康格外早熟。

作为家中的长子,沙祖康的母亲一直都对沙祖康寄予厚望。

与其他家庭不同的是,老人家并不希望沙祖康的学业有多优秀,甚至并不愿意继续支持沙祖康上学。

由于家境太过贫穷,想要喂饱一家人,母亲一个人的付出显得有些无力。实在支撑不下去时,母亲便希望沙祖康能够中断学业,回家挣钱养家。

几乎从小学开始,每当沙祖康要上学时,他的母亲就会拿出扫把堵在门前,不让他去学校。

但是,即便母亲这样阻拦,沙祖康的态度也依旧坚决:我要上学,要去更高的地方。




为了能分担母亲的不易,沙祖康只能更加刻苦学习,留出时间来帮母亲干农活,尽量不让母亲那样辛苦。

好不容易到了沙祖康高考那年,母子俩在学业上的分歧就更加严重了。

想要考上大学的沙祖康更加刻苦读书,而想让沙祖康回家帮忙的母亲,则连续一个月到寺庙请愿,求神拜佛希望儿子早日落榜。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高考成绩放榜以后,沙祖康如愿以偿,拿到了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但是,也正是在这一年,父亲的病情加重,家里大半的积蓄都拿来为父亲买药,剩余的钱,连勉力维持日常生活都很困难。

对于沙祖康而言,经济问题成了无法翻越的大山。

天无绝人之路。

正当沙祖康准备放弃进入大学深造时,村里的干部敲开他家大门,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村里的干看他学习十分勤奋,听说他拿到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特意到南京大学沟通,为他带回了国家最高助学金的名额。

也就是说,有了这份助学金,沙祖康就能再无顾忌,踏踏实实迈向更好的未来。

大家的帮助,让沙祖康热泪盈眶。当即他便发誓,一定会更加努力,早日成材。

在大学,沙祖康更加废寝忘食,如同不会疲倦的永动机一般,一个个攻克着学业上的难题。

每当他遇到挫折时,当年反对他上学的母亲总会出言鼓励,这给了他在黑暗中前行的力量。




终于,沙祖康的坚持有了回报。

大学毕业后,沙祖康成功来到外交部工作,从大使馆科员一职开始,慢慢向上攀登。

工作的特殊性,让沙祖康更加不敢放松下来。

为了能交出更好的答卷,沙祖康常常“压榨”自己,变成了公认的工作狂人。

在日内瓦工作的五年时间里,他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几乎没有经过一个商店,更几乎不参与任何应酬。

最忙碌的日子里,沙祖康一天需要接见12位外交大使,甚至到了凌晨时分,他还没有停下工作。




凭借着这股拼命的劲头,在任职期间,沙祖康不辱使命,即使无数次代表中国发言谈判,也从未打过败仗。

对于他而言,国家的事才是大事。

结语

沙祖康常常说,他不是鹰派,也不是和平派,他是中国派,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从普通人到一代外交官,努力与坚持让沙祖康前进不停,而对国家与人民的热爱,则是沙祖康赖以坚持的全部动力。

正是因为有像他一般、以他为代表的外交官员或外交团体,我国才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直至拥有大国影响力!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明史》李文忠传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名录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22:28 , Processed in 0.256673 second(s), 5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