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话中用一一人生的意义是学习修行

2022-3-5 07: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91| 评论: 3

人生的意义是学习修行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有的人生来不用刻意向谁学习,通过自己的生活体会、生命体验就能明白道理,有的人是通过广泛的学习获得智慧,有的人是因为遭遇大的困顿以后发奋努力而有所收获的。这三条途径都可以获得智慧,但一旦明白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明德智慧,其效果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孔子说:“舜是天生的圣人,只要恭敬地做好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无为而治了”。孔子认为,舜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喜欢向别人请教,善于分析别人浅显话语里的含义。他隐藏人家的恶,宣扬人家的恶,把握事物好坏的两个极端,“执两用中”,把中道的智慧施行在老百姓身上。



据史记记载,尧帝也是生而知之的圣王。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讲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据《黄帝内经》记载:“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说轩辕黄帝,生下来就很聪明伶俐,年龄还很小就很善于言辞,幼年时对事物的理解力很强,长大后,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忠厚诚实,成年以后,功德毕具,登了天子职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清代的王应麟著的《三字经》的开篇之语,讲人的本性天生都是善良的,其中的天性都是相似的,都是由于后天的学习差异而有了贤愚好坏的差别。孔子也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的温习以往的学问,并且能够不断地悟出新的道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的学习,三次搬迁居处,最后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让孟子耳濡目染的跟着学习礼仪和道德。有一次孟子的母亲正在家中织布,孟子逃学回家,孟母非常生气,拿起剪刀,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匹,孟子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被后人称为“亚圣”。王阳明出身诗书之家,资质甚高,自幼饱读诗书,认定“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青年时期并无太大建树,一直到被贬贵州龙场,大难未死之后,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自知申冤无望,困极之时,方有了“龙场悟道”的大彻大悟,了知自身的明德智慧,认识到“圣人之道,悟性自足”而已,开启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教化人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说:“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苦其心志,劳累其筋骨,使他忍饥挨饿,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深刻地了解自己的身上的过错和缺点,从而改正自己的平时难以觉察的问题,开发自身的明德智慧。一个人往往是遇到了大的艰难困苦,才能够迅速的长大,才能够更全面的考虑问题,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智慧。大部分人的资质,都是困而知之。



孔子说:“天生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了才知道的,次一等;处在困境中才学习的,又次了一等;处在困境中却不学习的,这就成了最下等之人。”在我们的人间社会中,真正的生而知之的人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学而知之或者困而知之的。黄帝、尧帝、舜帝、都是生而知之的圣王,象孔子、孟子、王阳明这些圣人都是学而知之的圣人,象我们现实中的很多人,往往都是困而学,困而奋,困而知之的凡夫俗子,但是也有一些人,终其一生不知人生的意义,不知世上有道,不去内求本心的明德智慧,浑浑噩噩,令人悲哀。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认为:一个人的本性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之所以有的人是好人、有的人是坏人,是因为人在面对事物的时候,产生了不同的认知和思想。能分辨善恶,去除内心的邪恶思想,这叫做“格物致知”。
《般若密多心经》中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在中国的文化里,人的生命是“不生不灭”的,人生的意义就是学习修行,提高自己的智慧境界,自利利他,自修修他,教化大众,这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连续修行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可以由学习修行而让我们的灵魂达臱生,人间社会可以由教化可成圣贤世界。这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不管是“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其最终的那个“知”,其实就是明心见性,就是通晓大道真义,实现天命。所以释迦摩尼佛在证得涅槃后,第一句话就讲:“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天下的真理是一,是自性的觉悟,是道,是中,是仁,是性,古今中外的宗教教主、转轮圣王、大圣人、大贤者、大英雄行走于世间,修身齐家,传法传教,治国平天下,所依循所展现的是那天地之间生生不息的生成之功,这是知的源泉。而这一切,都要从修身开始做起。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修禅不懒,懒不修禅:冥想是主动结束心中所有的惰性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01:44 , Processed in 0.207258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