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奚志农有哪些故事?

2022-12-22 12:12| 发布者: ukc4eh7cexdzpv| 查看: 1753|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奚志农老师,有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国际知名野生动物摄影大师。
在北京动物园长臂猿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间名为野性中国的工作室。野性中国是中国内陆第一家以野生动物摄影为主要工作内容、推动自然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民间机构,它的创办人奚志农是国内知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二十多年来,正是奚志农用影像的方式向人们揭开了滇金丝猴、藏羚羊等多种珍稀动物的神秘面纱。自己觉得只有这样一种强烈的热爱,你才能够耐得住寂寞,你才能够经历那么漫长的、没有结果的等待,这个很重要。自己一直强调照相机在我手里只是一个工具,这是保护自然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滇金丝猴的纪录片,为拍摄这部影片、奚志农整整花费了十年的时间。通过这部影片,大众第一次认识了滇金丝猴。在那之前、对云南的动物的认识都是云南是热带地方,云南有大象、孔雀,但是殊不知还有一个最最漂亮和珍贵的动物竟然在雪山之上,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自己就想如果云南还算动物王国的话,那我们的滇金丝猴一定是这个王国的国王。在世界上,金丝猴属中有四个物种:川金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越南金丝猴。除了越南金丝猴外,其余三种金丝猴只有在我国才能见到。这四种金丝猴因为数量稀少,都已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色名单之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科学家们对滇金丝猴的科学考察全面展开。这里就是云南省德钦县境内的白马雪山。1983年,在此地成立了第一个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6月,昆明动物研究所为了进一步研究滇金丝猴的生活习性,在白马雪山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野外研究计划。动物学家龙勇诚想到此前有关滇金丝猴的影像资料只有几张照片,便邀请奚志农随组拍摄,就这样1993年5月,奚志农扛着摄像机跟着考察队走进了雪山。可是,他没有想到,虽然考察队里有权威的科学家和当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做向导,却在整整三个月里一无所获。背着帐篷、睡袋、我的摄像机、三脚架、照相机、望远镜,背着米、背着锅去找猴子。他们找遍了所有猴子可能呆的地方,但是看到的猴粪都是可能一个星期前的。看到吃过的痕迹,也是好几天以前的,所以最后大家都绝望了。
滇金丝猴生长在我国滇藏交界处,海拔三千三百到四千一百米的高山针叶林中,数量不过百余只,活动范围却达一百公里。要想找到猴群十分艰难,而想拍到它们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这天傍晚,奚志农和同伴又是空手而归,就在回营地的路上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自己忘了不知道谁叫了一声猴粪,自己想是开玩笑吧,我们都已经产生幻觉了,结果在话音还没有落、真的猴粪在自己眼前出现了,新鲜的、似乎还在冒着热气。那找到如此新鲜的猴粪,说明猴子离我们已经很近了,那么也就肯定能够找到猴子了,所以大家都已经关键是没有任何士气了,累还是次要的,但是那个时候猴粪出现,大家一下子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力气,我们平时这样上去的话、可能要四五十分钟才爬得上去,但那天可能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在杜鹃林里面穿行的就已经听到猴子的声音了,那自己是第一次在野外听到猴子的声音,没有一秒种的停留,就想马上冲上去、找一个制高点能看到猴子。所以冲到山脊线,自己还得找一个制高点、找到一块石头,当时感觉有一个家庭的猴子在对面的一棵冷杉树上,自己完全都舍不得用眼睛多看一眼,不是多看一眼、一眼都舍不得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赶紧把摄像机拿出来,开关打开、把焦距推到最长。当猴子在自己取景器里面开始清晰的那一瞬间自己的录制开关按下去,直到这个时候自己才舍得用眼睛看。就是在这样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奚志农第一次拍到了滇金丝猴,但是对于这次拍摄的效果他并不满意,第二天整个拍了一天,但是都不能接近、都离得好远,所以自己只恨我的镜头焦距不够长、也没有倍率,气死自己了。两天之后,猴群开始转移,消失在了茫茫密林之中,在这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奚志农和考察队员们再也没有见过滇金丝猴的身影,1994年底、考察队为期三年的野外研究工作宣告结束,奚志农也只好收拾行李、准备下山。就当他刚刚离开营地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自己已经背着东西,自己已经离开营地了,自己都大概下了将近一千米了,海拔、一千米的海拔。然后他们让那个培楚来追我,说猴子来了,又来到我们第一次拍摄的那个地方。兴奋的奚志农立刻折了回来,这一次他终于拍到了滇金丝猴的近景。这次拍摄,我们因为看着整个猴群不是翻过流石滩嘛,那我们又背上所有的装备、又跟着去找,翻过去之后在那边又拍到了,离猴子最近的时候整个猴群从离自己差不多不到一百米的一块岩石上面穿过。
就这样,奚志农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终于拍到了滇金丝猴的珍贵影像。考察结束后,他下决心追踪滇金丝猴继续拍摄。2003年,奚志农将十年来追踪滇金丝猴拍下的影像资料剪辑整理成了一部纪录片《神秘的滇金丝猴》,纪录片真实地展现了滇金丝猴野外生活的情景,为滇金丝猴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相比其它摄影门类,野生动物摄影由于动物的活动难以预测,摄影师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奚志农之所以会走上野生动物摄影的道路并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这和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奚志农出生在云南大理南部一个山清水秀的古老小城里,童年的生长环境让他从小就热爱自然、热爱动物。1983年,奚志农十九岁,这一天他听说有一部关于鸟的纪录片即将在云南开拍。便在朋友的介绍下,满怀欣喜地加入了摄制组,也由此第一次接触到了野生动物摄影。那在摄制组里面总得安排活,所以自己就给摄影助理当助理,扛摄影机、扛脚架,然后送胶片,需要换胶片、抱着胶片赶紧跑过去。随着拍摄的进行,奚志农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事情让他无法理解。在我们摄制组里面还请了一位动物园的老师傅,他的作用就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要去村子里面去找人,说你们能不能帮我去抓鸟,你们能不能发现鸟巢等等,然后他带了一些养鸟的工具,什么笼子呀、食物啊,还带了尼龙绳,所以抓到的鸟他把它养上两天之后,等到鸟儿不是那么的恐惧,然后用尼龙绳拴着它的腿、就把它放到一个树枝上面。摄影师就命令自己,说把脚架放在那儿,自己把脚架扛过去,他就开始拍。有的时候在拍着这个被拴住的鸟的同时,可能有真正的野鸟在旁边飞,自己就跟那个摄影师说,自己说、田老师,你看那边。当时是三十五毫米的电影摄影机,很笨重,而且镜头是一个三十倍的变焦镜头,从理论上、技术上都很难嘛,所以那位摄影师只好说、你不懂。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摄影设备笨重,在野外想抓拍到动物自由活动的理想画面十分不易。因此,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不得不常常采用摆拍的方式。可是,这一次的摆拍奚志农却看到了一幕让他震惊的场景。当时在九月份竟然还找到了一窝橙翅噪鹛的巢。因为九月份还繁殖、这实在是很令人惊讶的事情。当时他们找到巢的时候小鸟羽毛已经渐丰了,可能再过几天就要离巢了,而且它在一棵云南松的一个侧枝上面,大概也就是离地一米多、很矮的,他们头天去发现了以后,担心小鸟跑,然后就请那个老师傅用尼龙绳把小鸟的腿拴住、不让它们跑,让它们待在窝里,然后就等着老鸟回来喂它。对于嗷嗷待哺的孩子来讲,父母那个时候完全顾不得那么多,旁边有人、有摄影机在那架子旁边,它不顾一切地要来喂它的孩子,自然他们拍到了很美好的画面。那拍完之后就走了、就不管了,也没有想着要把绳子解开,所以回来以后听他们讲,我也很期待,自己说那第二天还打算去拍,那自己说我也去。结果走近看到,那三只还是四只小鸟就吊在空中已经死掉了。看到这样的场景,奚志农震惊之余,在心里暗暗下了一个决心。自己说我一定要学会摄影,而且要拍自由飞翔的鸟。你只要耐得住寂寞,你长时间地守候,你当然能拍到野生动物最打动人心的那个瞬间。根本用不着以这样的方式、这么恶劣的方式去做。
奚志农觉得摆拍野生动物丧失了纪录的真实性,只有在不打扰动物的状态下、拍摄出来的内容才具有纪录价值。为此,他开始自学摄影、摄像。时间转眼到了1990年,这一年、奚志农进入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组。一天,奚志农得知一支动物考察队要进入独龙江自然保护区,这个消息让他不禁跃跃欲试。自己知道那个地方有很多中国独特的特种,有戴帽叶猴、有红斑羚、有羚牛的指名亚种等等,而且那个地方一年有两个两季,生物多样性非常的丰富,而且鲜为人知、很少有人去。奚志农终于如愿以偿,跟着考察队来到了独龙江自然保护区,可是当他真正踏进这片土地之后、却不由得大失所望。动物所的朋友们就在独龙江里面呆了三个月,但是很遗憾,自己刚才所说的这些动物都只看到它们的皮子或者骨头,自己在独龙江里面看到的最大的兽类、也怪自己运气不好,因为同伴们还看到了猴子,但自己只看到松鼠。漫山遍野都是钢丝套或者说各种各样的扣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独龙江自然保护区内非法盗猎的现象严重,导致许多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这让奚志农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独龙江的那三个月的那样的一种经历,也让自己、就是说把自己的目光就是转得就是更宽了,因为原来就盯着鸟,但是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一个生态系统里面的,没有了森林、没有了它的一个栖息环境,也不能生存。
奚志农深刻地体会到野生动物摄影的目的不仅是要让人类了解真实的自然,更应该唤起人类保护自然的意识,就这样、用影像的力量保护自然的理念在奚志农心里逐渐清晰起来。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看中母女三人,软硬兼施后全部霸占?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8 10:08 , Processed in 0.246543 second(s), 5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