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耀宗有哪些故事?

2022-12-19 08:40| 发布者: uexfgfw8ff88jl| 查看: 1761|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李耀宗先生,著名摄像师,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主摄像,87版《红楼梦》总摄像师。
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观众,都会对这一段场景过目不忘,如绯云似白雪的簇簇梅花和落花飘零的景象、衬托出黛玉那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黯然神伤。以情寓景、以景抒情,感人至深。当年拍下这组画面的是《红楼梦》的摄像师李耀宗。虽事过多时,但他记忆犹新。这个景是在苏州的香雪海拍的,那一片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叫桃园,它就是叫梅子,有一片梅林,非常大的一片梅林,就在香雪海的下边,在那儿拍的。也正好为这个事情头一年我们去采景、到了第二年春天我们才去拍的,就不是上来就拍,我们就在那儿拍了,不是,为这场景等了一年。等了一年完了以后,提前到那儿去做准备,怎么走向,在那儿要挖一个小渠、要挖河、在那儿怎么走,安排这个事情。当时大约有十多天,前前后后,因为它老是下雨,梅雨季节的时候、梅花刚开的时候,梅雨季节那个时候它老下雨,我们在那待了大约是前前后后待了十几天,有半个多月,才把这场戏拍完。
演员精湛的演技、摄像师娴熟的技术,成就了黛玉葬花这场戏的唯美画面,再配以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作曲的《葬花吟》,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打动了电视机前一批又一批的观众。自己觉得这组镜头正像王立平老师说的,他说他真的是没有想到、他的《葬花吟》出来以后,能跟画面这么吻合地就把它装在一起了。其实在这一点上,拍这个戏之前,自己听过他的《葬花吟》,自己脑子里有印象,它的旋律我有印象,而且给我打动很深。当时是在瓜洲古渡、有个瓜洲古渡,在那个船上,我俩就站在船帮上,他就给自己唱这个《葬花吟》,他是刚创作出来、还没有请人唱小样的时候、他就哼给自己听,他唱的歌的旋律是很好的,一下子就入到自己的脑子里。当自己拍这个戏的时候脑子里是有这个旋律的,最后接起来,把这一段歌词和这组葬花的画面接起来,一条就过了,没有任何剪辑就过了,填得很好,一下就镶在那儿、非常完美、天衣无缝的这种感觉,一下就装进去了,情绪和花处理得非常到位。
电视剧《红楼梦》于1987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作为由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改编的电视剧《红楼梦》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追捧。提起摄像师李耀宗,当年很多观众都猜测他应该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摄影师,只有见过他的人才知道这位摄像师在拍摄《红楼梦》时年仅三十岁。而大学时期的李耀宗读的却是表演专业。自己是在1975年上广播学院的,毕业以后全部都分配在中央人民广播文工团,广播文工团其中有个电视剧团,我们就在那儿为广播、电视服务的这么一个剧团。这个剧团呢,当时这个剧团演什么,演话剧、舞台戏,演广播剧,广播诗朗诵长篇小说,就是广播那系统的。电视有电视配音、电视剧,还有一些舞台剧,就这么一个机构。中央广播文工团 广播电视剧团是我国第一个电视剧团,曾演出了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十年动乱后,中国电视剧开始发展,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李耀宗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他们那个时候团里头进了三套设备,也想做一些电视剧,但是进来以后吧,没人会干、没人能干这个活,就说这个活,机器来了得有摄像师,我们团长就围着摄影机那儿转,自己当时在旁边,自己说我会啊、我来,就这么一句玩笑话,很简单,就那么一句玩笑话,自己说我来吧,我很喜欢。他说,你想干吗,自己说我想啊,那你就去上学习班、去重新进修一下,就这么简单。一句话就把自己从一个演员变成了一个摄影师。
就这样,领导把李耀宗送到了摄影进修班,随后几年、李耀宗拍摄了《走进暴风雪》等近十部电视剧。其实我们那个时候认识这个摄像机、认识拍电视剧的概念像什么呢,像拍电影、特别神圣,要求我们好像就是说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那样去抠,感觉就像拍一部电影一样。1982年年底,中央电视台决定把《红楼梦》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由王扶林担任导演。王扶林曾执导中国内地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剧组的创作人员都陆续到位了,唯有摄像师还没有着落。当时要拍三十多集的话,原本是要拍二十六集,后来又拍了、最后弄成三十六集,那时候要拍这么多,一算肯定得三年多,有很多的摄像师人家不干,说要离开家这么长时间,1983年夏天的时候、也就差不多是这个季节,七八月份的时候他们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呢,那时候自己刚拍完前一个电视剧,完了以后他们找到自己,问自己愿不愿意干,二话没说,没问题、没问题,只要你们能看中我,我没问题。
于是,李耀宗正式担任电视剧《红楼梦》的摄像师。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视剧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没有影视拍摄基地。在《红楼梦》正式开拍之前,为了拍摄的需要,剧组专门在北京搭建起一座按照《红楼梦》原著时代风尚的仿古园林大观园。除此之外,李耀宗和剧组有关人员还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的选景工作。那时候我们这个队伍是打游击的,拖着这个队伍,山南海北到处走的,一共大概自己记得是四十三个场景,最远的叫哈尔滨那一带、齐齐哈尔那一带、佳木斯那一带,这是北边;南边是跑到四川那一带,就是到四川,这边杭州、苏州、浙江这一带,大概大江南北都跑遍了。为什么呢,就是找景。这个园子好,那个园子好,这个拍几个镜头、那个拍几个镜头,就凑起来了。最多的一个地儿是北京大观园,是为了拍《红楼梦》,把一个街心花园跟当时的市政府联合、做了这么一个大观园。
为了拍出更贴近于原著的《红楼梦》,剧组邀请了老一辈的红学家周汝昌、剧作家曹禺等专家组成了电视剧《红楼梦》的幕后顾问团。导演王扶林为了让演员们迅速进入《红楼梦》的世界,把他们集中在圆明园,进行了四十天的封闭式训练。身为摄像师的李耀宗也成了认真听课的一员。这些专家对自己来说,应该说有很大很大的帮助,从各个角度上来讲、从文学这个角度来讲,从文学把它变成立体的一个东西、还原到大观园里头,那些人行为举止是什么、建筑是什么,他怎么弄,怎么才能够变成一个主体的《红楼梦》是吧。原来是我们从小说里、从文学间你去领略《红楼梦》,通过我们的手、通过我们的眼睛应该把它变成一个立体的。四十天的培训、效果显著,演员们有了明显的变化,言谈举止都颇具书中人物的古典气质,而李耀宗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拍摄上的两个追求。红楼梦的时候自己想把它拍成什么呢,从画面的感觉、自己应该把它拍成是一种怎么说呢,工笔重彩式的,画得很细致、很像,一笔一划好像跟照片那种感觉似的,但是是重彩、颜色很丰富,那么工笔重彩你就不可能像电影里追求的是一个,怎么说呢,是一个阴阳脸的光线,一边亮一边暗,我们的追求在风格化。我们的追求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工笔重彩,因此到后来有很多人质疑自己,说你的光线太平了,但是自己也没有做任何的解释,因为这个东西不需要解释,这是自己当年对画面的风格的一种追求。
虽然李耀宗对画面的追求,在当时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但在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清晰度有限的情况下,平光反而更适合观众的观看。李耀宗的第二个追求体现在他的摄影风格上。自己阐述自己的摄影风格的时候、要把它拍成一个小桥流水式的小桥流水人家那种、连续不断的,是活动的画面,是一种人在这景中要动起来的,而不是说你站着就把台词说完了、这个戏就完了,不能这样去做这个事情,让它要运动起来,为什么,运动的过程有助于剧情的发展,这是我们当时所追求的,恐怕也是比较耗时的。
要想达到预期的拍摄效果就需要一些当时难以弄到的轨道和吊臂,导演王扶林对李耀宗的追求也非常支持,大家因陋就简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的摄影器材很简陋了,自己那个升降臂、上面坐着一个晃晃悠悠的小椅子式的那样的一个东西,那边拉起来,那台设备还是在一个兵工厂给做的呢,就是没地儿做去。想了半天,国外也没有进口过来,只是在图片上找资料看完了以后,找了一家兵工厂是做坦克车的,后来人家帮我们做了这么一套设备,那个轨道车也都是、铝管的,像现在很细的管,做完了以后,好多轮一卡,这么平稳,我们都是这么粗的大铝管子做的那个、是很笨重的,那个不管怎么说设备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好。1984年7月,电视剧《红楼梦》正式开拍,李耀宗经常需要扛着摄像机跋山涉水,有时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有一次剧组在黄山拍摄外景、准备开机的时候摄像助理不小心把摄像机的寻像器碰落,掉进了山涧里。当时把李耀宗急得是心急火燎,寻像器就是摄像机的眼睛,这该怎么办呢。
我们一块儿下到一个山涧里头,那个时候心情很急,是一个热血青年的感觉,恨不得别耽误工作,赶快把它找回来、继续开始,是一个热血青年的一种冲动。
经过苦苦搜寻,终于找到了寻像器,这就是李耀宗当时在黄山所拍摄的画面,后来成为《红楼梦》片头的一组镜头。一块巨石,由远及近,置身于茫茫云海之间,仿佛带领着观众走进了神秘的红楼世界。画面你想说什么,实际上你是主宰这个画面的最终的一个执行者,这个导演使不上劲,你纯凭你自己的感觉,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速度、它这一个速度过程中是有变化的,这个变化开始是慢的、还是快的,比如突然就过来了、突然停了,或者是一个这样悠起来的感觉它是不一样的,它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就是一个摄影师他能感受到的一个情绪、一个变化,把一个固定的物体,那块大石头是一个固定的,你把这个固定物体好像是在一个有生命的、一个被摄体,它有故事的张力在这里头,它就活了。
从1984年7月开拍到1986年10月停机,前后拍摄了两年零四个月,全剧一万多个镜头,李耀宗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倾注在了每一个镜头里。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回顾2022年离世的10位名人,年龄最大的100岁,最小的65岁,痛惜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6 02:28 , Processed in 0.658706 second(s), 5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