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命理学的实践与体会

2022-12-14 04:57| 发布者: p1ju1jltit| 查看: 2171| 评论: 8

这里是默认签名
作为传统国学文化的重要学术,命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流传两千年,有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千古奇文《寒窑赋》的深刻体会,有主流古籍如《三命通会》、《穷通宝鉴》、《滴天髓》的经典而精髓论述,也有后期一些名著的传承与诠释。

此类学术,当代的传统国学文化协会、民间组织、商业机构、学术爱好者依然前赴后继地进行研习与演化,则可知其存在的可靠性与价值观。

在互联网发达、信息化共享的今天,可谓众师林立,学术知识与经验的传播则更为广泛,翻译得更容易理解,为学者提供便利的学习平台,也进一步促进众师者交流提升。

有些平台及导师,确实对传统国学知识诠释得很透彻和细致,对促进人类的文化进步赋予很多正能量,但也有一些是杂乱无章、学而不精、传而无道、用而无德,反而给学术界增添了负能量。

当前的社会,经过近代的超高速发展,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质量、经济产业的集约与分布、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科技的高端与生产力,与传统学术创立与演变阶段的社会状态差距是巨大的。

任何学术的传播,必须尊重历史成果、顺应时代变化、促进文明进步,才是有价值的文化。凡是故步自封、唯我独尊、静而不动的,终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压。

也就是说,时代的千差万别,会给传统理论化应用学术产生很大的误差。这一点在《命运之环境管理学》一文已阐述得很清楚。
比如现在病人去医院看病,有些啥都不说就是叫医生帮看看病,那叫医生怎么治疗?有些普通病的,要“望闻问切”才开出治疗方案;有些复杂的要动用诸多的检验检测、还有专家论证会才确诊是什么病该怎么治疗。

学术的时代运用,道理亦然。需要的是古今融通、内外结合、主客互动、横向联合、纵向分析,方能科学有效。
鉴于此,此类传统学术的传承与实践,应该要步入动态化、多元化、良性化的发展与创新,以新时代的文明准则,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关于命运个体方面。要理性认知传统学术,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至死不悟,知识无国界也无所谓过不过时,历史长河都存在的东西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科学主导、结合实际、借鉴抉择、把好尺度、用到恰处便是

有些人,缺乏认知的,盲目信从那些“江湖术士”确实也不好,尤其一些心存歪念以及部分低认知人士,年年问询、年年搞环境改造,结果越搞越心神不宁、失魂落魄。

有些人,一味的以为自己努力就可以了,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结局就是网上流传的那句话“无论你怎么精心策划,都抵不过一场命运的安排”

有些人,确实不用缘分于传统学术,此类群体通常是天生悟性高、道行好、品行正,本身就是合了当代的道,自然就不需要第二学科指引了。

古人说“五十而知天命”,其实按照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与竞争之激烈,四十左右就应该觉悟自己、如何懂得谋事做人了。哪里还有那么多刘邦式的人生?

随着人口的激增,同一个理论命运的人也多,环境的不同必然出现不同的人生状态,不能总抱着考试的心态去咨询,对信任的学术师、应该提供自身环境状态和一些必要的外因信息,这样更有利于学术师对未来的判断和指导。

《命运之时间管理学》重点提到,先天之命运固然重要,但后天做人处世的“力法技”、导师的指引也重要。自身不认知、不改变,“等靠要”思想严重,谁都帮不了谁。

时间与时空的交错一闪而过,合道则高、失道则低;机会总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的。这就要靠觉悟,要知己明世悟道!

第二、关于传统文化学术师。现阶段,研习学术的人数不胜数,好像人人皆师而又互不相认、互有见解,令到学派多多、师者人人自傲,内耗严重,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老一派的,拿着几本古籍,一辈子连一个县城都未离开过,凭着所谓的几十年经验,就自明清高独树一帜。更可悲的其孩子一代,未经世事就打着“祖传秘笈”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

文化知识派的,认为自己学科水平都已经本科以上了,读书好理解能力强,研究传统学术水平肯定是高级别的。

传统学术派的,认为自己专注研究此理,多年从事此行,纷纷高呼:“我才是大师”!

其实,越是自称大师的通常不是水平最好的,只是商业化需要而已。有的好像那些明星需要包装一样,明明是一个现代的传统文化研习者,偏偏穿扮得道不道、佛不佛的。“装神弄鬼”目的只为“瓮中捉鳖”而已。

当然,这些乱象,可以理解,一切归于学术界的不规范以及资源政策的冷淡。也可以讲,没有现在的一些好的商业机构,这些冷门学术不知道还能不能流传下去或者一代比一代差。

“大师”,现代应该称“老师”、“导师”更为恰当,至于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个或者需要权威协会来评定,但必须科学、客观、公正,更重要的是公信力。不能搞地区化保护、搞虚有其表的准则、搞违背道德文明的歪论。

其实,当前一些优质平台传播传统国学文化知识并能解读得透彻细致、宣扬道德人性从良、鼓励人人向善,能对接当代文化,有公信力、但又不过于利益化的导师,至少可以是学者心目中的“大师”。

但是,因应时代的变迁,文明的进步、文化的丰富、科学的推广,作为优秀的学术师,客观规范来说,应该具备的是学识综合能力与时代独创性的有机统一。

一是传统学术的千变万化之法要悟懂弄透,理法、变法、象法既要三变一也要一化三;要用不断的实战经验来验证并摸索出适合自己运用的“战术略法”,大忌人混亦混!每一个学者必然有水平之差,皆因能力、悟性、天赋、际遇有别,能正视自身发挥最好水平便是,不可为求虚名而“依样画葫芦”,这样会害人终害己。

二是当代的文化经济社会知识要清晰,懂其导、知其向。文化知识确实需要有一定水平。如果在这个时代,连高中都没念完,又凭什么能力去理解那些千变万化的学术?凭什么去实现古今文化的融会贯通?又有什么高度引人之路?

经济社会知识也要懂,否则只能是学术的书呆子而已,纵有山歌式的点评、诗词般的见解,也只是逢场作秀、纸上谈兵罢了。 能指引人生抉择走向吗?当代是文明的社会、经济的社会,发展的社会,所以学术师必须懂当代的趋势是什么。

三是具备相当的人生阅历。学历是知、游历是见、经历是感、心历是悟。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其实指的是要层级递进、综合提升、突破境界。
尤其要成为一名优秀学术导师,游历非常重要。不登过名山大川,怎悟五行之性?不走遍大江南北,怎感山水之情?不踏遍东西南北,怎知方位之别、寒暑燥湿?不旅居他乡,怎闻异域人文、风土人情?

第三:关于学术界。传统国学文化领域支派很多,但是命理学(BZ)依然是重要的,也容易广泛学习与论证,对科学导航人生、预报阴晴圆缺有正向实用意义。

当前虽然有大的学术协会、也有一些地方性的协会,但其引领学派协调统一、科学运用、去伪存真、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依然有待提高;部分会员拿着资格未必有德行之为、善举之作。

部分商业机构过于角逐利益,互相拆台,未能形成有效互补、互相促进、系统理论、持续创新;未能结合当代趋势体现学术的实用性。

民间学术爱好者大多缺乏对传统学术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高度认知,也缺乏对标准统一性的认同,更没有正向努力突破的方向。更有甚者为异见而异见,经常发表排斥性极端性观点,这些都是觉悟很低级错误的。

气聚方成势、力聚方成事、心聚方成向!如何巩固此类学术在传统国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促进命运群体在新时期的健康长大、良性人生,就要根据当代的环境进行深入实践和创新,也有待高级协会、机构、德高望重的导师们探索、发现、规范和引领。
缘此文者为同学、悟此文者为同道、践此文者为同德!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丁俊贵之《生活需要感悟》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02:48 , Processed in 0.292210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