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贾锡信先生《论诗六首》感悟文章四篇

2022-12-8 06:32| 发布者: um12kwxx218pk8| 查看: 1337| 评论: 1

这里是默认签名
天津红叶书院



01 学习贾老师《论诗六首》并习诗六首
王连芝
贾老师论诗六首,语言精炼义理深刻,是好诗、是典范。收益非浅。浅谈一点收获:
第一首:老师借碧水黄菊眼前秋景抒即时情,而非发忧古之思。眼前的生活美好,意向多多,景、物、人、事都是好题材。明确告诉我们写什么这个首要问题。
有感随笔:
四季九河水挹香,
重阳菊艳郁金黄。
今非昔比辉煌景,
大写今人过盛唐。
第二首:批判了泥古不化的僵诗,唯平仄是命。岂不知唐人之所以写出那么多高超过人的好诗,正是不受过多的约制,放飞自我,不拘一格,随其真性的结果。
平仄是汉语本身就具备的特点和优势。是不是诗看韵律,是不是好诗看意境。只有真情才能写出真诗,才能打动人心。
口占一首:
旧调重弹沧海吟,
批评今世不识真。
大凡景语皆情语,
千古文章贵有神。
第三首:锦绣津城,诗意盎然,诗人动情于白云红树、直沽水,憧憬美好未来,诗化生活。老师将我们带入卞之琳《断章》的美好诗境: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在老师的眼里,我们就是那美好的风景,而老师像明月装饰着我们的梦与未来!此时此刻好感动!
提笔写下:
耄耋诗意动人多,
爱唱大风红叶歌。
赋予东流丁字水,
放晴冬雪化春波。
第四首:莫论新诗与旧诗。新诗与旧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重要的是学习古典诗词的意境、哲思。写好诗词的关键是思维能力的建立。古人已逝,还看今朝。老师身体力行做出榜样,殷殷鼓励我们今天的红叶人,努力创新,写出反映时代的好诗词。对此,我深有触动。
兼题一首:
温故知新再论辞,
彷徨不定竟成痴。
建安妙手今何在?
还看芦花简体诗。
第五首是老师尽其大半生的心血,学贯中西真思妙悟,高度概括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古往今来,大凡有深刻造诣的人,都在致力于创新。只有这样,经典文化才有生命力,诗词才有生命力。
读诗如读师,他全身心忘我的投入,倾其所有,就是要使文艺百花园中四季常春。激动之余:
吟咏一首:
真思妙悟境传神,
立异标新超古今。
融汇贯通解惑道,
百花园里錦常春。
第六首:老师是首屈一指,德艺双馨的好老师。悟道做人、做学问,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一颗金子般的心闪闪发光,照着我们这些学诗人。
随之悟道:
悟道学诗先做人,
心如金子却俗尘。
修身养性情怀在,
留得世间传古今。



02 探索与创新
——试读贾老师《论诗六首》
李兰芳
贾老师的《论诗六首》极简地写出了我们为什么写诗,怎样写诗,写什么诗,以及红叶诗的历史担当是什么!
谈一点我的理解。
一、生活到处充满了美,不能够想入非非,但要放飞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我们今人何必要孜孜以求的只学盛唐呢?我们要端正现实生活与诗词创作艺术的关系,应该厚今薄古,而不是相反。
二、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在平仄这个枝节问题上捻须苦吟,舍本求末。可是现在,却有很多人把教平仄,学平仄当作学诗的头等大事。应该让他们从邯郸梦中清醒过来。如果我们只学绝,律的平仄规则,学到运斤成风的地步又怎么样?也不过是堆砌出四平八稳、符合平仄却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文字符号,就是勉强算作诗,也是没有温度,不能打动人心的。谁有兴趣看?
应该彻悟,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有情。要学会写诗的真本领,用景语写真情,作品只有注入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
三、生活到处充满了美,就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发现,捕捉生活的美,把它艺术地再现于自己的诗词创作中。我们喝着海河水,要写接地气的东西,要写出我们生活的特色。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四、诗不是以新和旧来区分的。任何文学式样都有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唐诗美,宋词美,建安七子他们的诗,论,散文是当时文学艺术的高峰,又如何呢?那是古人的成绩。不能食古不化。
我们要继承前人的成果,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必再拘泥于古代词格、平仄、律等。我们要创新,为什么不能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词呢?不是不能写,是我们不大敢写。我们要创新,要大胆些,只要写的有水平,写的多,就会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诗歌词牌来。
五、长江后浪推前浪,今人必定超古人。歌颂新生活,大写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一定要写社会的现实,关心民众的疾苦。让诗词这个园地百花齐放,四季皆春。
六、最后,贾老师不忘叮嘱我们如何做人。只有一片丹心,心不蒙垢,不染纤尘,才能写出净化人们心灵的好作品。
我想,我们有老师做榜样,继承传统文化,在继承之上创新,走出我们红叶人自己的路来,定能够写出流传于世的好诗文。



03 学习贾老师《论诗六首》
韩 锋

捧起津河水亦香,
龙山采制野菊黄。
生活大美非非想,
何必矻矻学盛唐。
体会:诗,贵在创新。一味描摹古人作品,用力于音韵平仄,而失去了诗歌的灵魂。今之津河水,岂非旧时味,手捧浸津香,新北旧河床。茶之饮者,多言龙井、大红袍、铁观音,谓之社会流行茶。而今偶居龙山,闻山间野菊,淙淙清泉,泡一壶菊汤,独有个中滋味。饮野汤,就是此时茶之另类。另类,别具一格,岂不妙哉!水亦然,茶亦然,诗亦然。

陈言旧调捻须吟,
平仄家传贵赤金。
悟彻邯郸学运斧,
才知情语动人心。
体会:摇头晃脑吟唱旧时韵律,自鸣得意,而不知旁人是否一头雾水。只以为平仄音韵、绝律、行数、字数才是诗之真谛,如邯郸学步,最后竟忘了自己!多么可悲!等到动心处,才感到诗歌的魅力在于如剑穿心!诗言志,鸿鹄与鸡,不可同语。

锦绣津城诗意多,
白云红树谱新歌。
诗心付与直沽水,
放眼生活写快活。
体会:无论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边陲小镇,都是在不同环境中生活,有生活就有诗。太白长驱万里路,一路体验一路歌。生活有悲有喜,悲中有愤,愤而起之,改变旧貌,新颜呈现,充满快活。杜甫诗: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是现实版的凄凉与理想版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理想丰满”的风格,正所谓“放眼理想写快活”。

莫论新诗与旧诗,
诗存何处自家知。
建安七子今何在?
且看当今红叶词。
体会:无论是新诗还是旧诗,是否具有生命力,还需历史来评判。缺失了历史的细节就是抽象的历史,充满艰涩。而诗歌恰恰是从细节着眼,抓住细节,展开吟诵,铺陈历史,敲响警钟。如子美的“三吏三别”,太白的“桃花水,汪伦情”,爱莲说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建安七子更是如此。
红叶之友读诗、悟诗、仿写、创作,坚持自己本色,莫失本真,把自己融入生活之中,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笔墨书写自己的诗,恐怕是贾老师的殷切希望。

精思高悟有真神,
自立新规越古人。
境界清深关世道,
百花园里四时春。
体会:古人的创作财富固然是可观的、丰厚的,但时与境迁,山河巨变。我们还是要立足当下,从生活中寻觅诗意。无论是工厂还是农村,无论是军营还是校园,甚至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有思想,有意境,有画面,有音乐就是诗,就有灵魂。
要“观世道”,写四时春,从“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小草处揣摩,写出“春风吹绿”、“阳光照耀”的鲜活生命的咏叹。切记标语口号式的狂轰滥炸,狂呼大叫。好句子是心底的喷涌,不是声嘶力竭的狂吼。

一片丹心好做人,
心如明镜却纤尘。
当行当止诗家性,
千古文章在自身。
体会:诗意即人意。在生活中,在创作实践中,要不断修炼自己。我总是感叹离贾老师距离太大,其实与贾老师的差距大不只是在诗句的表现上,更是在思想的凝炼上。
比如,贾老师写教育,力透纸背,直指弊端,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行当止诗家性,千古文章在自身。”诗家性,就是自己的品性和思想认识,它直接与作品价值相联系。所以,贾老师的这两句诗与其说是金句,其实更是警句,告诫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建设,别光想着写诗,更要想着做人。好人出好诗。
后记:虽然我进红叶群时间很短,但深感贾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功底。同时也感到红叶之友的创作激情和非凡功力。向贾老师学习!向群友学习,珍惜机会,争取进步!



04 浅读贾老师《论诗六首》
周香兰

捧起津河水亦香,
龙山釆制野菊黄。
生活大美非非想,
何必矻矻学盛唐。
贾老师第一首诗里,写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处处都是美。没有必要一味地模仿古人和诗,我们也会写出好诗来!

陈言旧调捻须吟,
平仄家传贵赤金。
悟彻邯郸学运斧,
才知情语动人心。
贾老师在第二首诗里,告诫我们要仿古不泥古。平仄韵律是我们国家独有的传世瑰宝,在别的国家是没有的,是汉文化的精华。老师告诫我们:“悟彻邯郸学运斧。”“运斧”是巨匠在严格的限制中大显身手,既守规矩又要挥洒自己的真情,打动读者。

锦绣津城诗意多,
白云红树谱新歌。
诗心付与丁字水,
放眼生活写快活。
贾老师在第三首诗里付与我们很大的希望与真诚的寄托,我们的生活充满锦绣,充满诗情画意。“白云”是指纯洁美好的心灵;“红树”象征着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老师的一句诗写出了大气魄,高境界,诗人所具备的广博的心胸,坚强的性格,以这种姿态看待生活已经不是“小我”了,以通透顺畅的诗情,诗意讴歌真善美,鞭笞假丑恶!
诗心付与丁字水,宋代诗人吳达老的名句:
水流丁字通地脉,
人从甲第破天荒。”
老师希望:“蓝天白云是我心,水流丁字通地脉。”多么博大的胸襟啊!以这种心态行诗,就会有灵动的诗言,有快活的诗意,大美诗境界!

莫论新诗与旧诗,
诗存何处自家知。
建安七子今何在,
且看当今红叶词。
贾老师在第四首诗里,说明不论新诗与旧诗,诗存何处自家知。诗是自己内心的精神,外在的表现。古代的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何必要一味地学古人呢?
当今红叶诗群的诗人们写出的好诗、好词,大有人在。重阳诗里,我看到王连芝写的六言诗《重阳》:
九九楼头风急,
只教独饮浊酒。
同来赏菊人去,
何况朱拦已朽。”
我看后心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充满惆怅,谁说今人不能写出好诗呢?短短二十几个字,感动了自己,打动了读者。

精思高悟有真神,
自立新规越古人。
境界清深关世道,
百花园里四时春。
贾老师在第五首诗里肯定了今人有精思,有高远的悟性,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以诗的境界关怀世间事,扬善惩恶。在诗词写作上,今人为何不能自立新规呢?我们跟着老师在诗词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新路,诗人们放飞思想,尽情挥洒真情实感。
郑好写的《即景》诗:
“出门散步,偶见一行白鹭。
和朝阳同步,和汽车同步。
碧绿毡庐,散落几枚珍珠。
漫步城镇,你安全感十足。
喜水草丰美,看人群忙碌。
告别演出,羽翼己沾霜露。”
一首清晨即景曲,写出了自然和谐之美。偶见一行白鹭,这就是诗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与眼光,发现美,讴歌美;碧绿毡庐,散落几枚珍珠,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美不胜收;漫步城镇,一句话写出了城镇的绿化达到一定的水平,绿地吸引了白鹭点缀,多么美好的环境,你安全感十足,这句诗写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最后两句最精妙,告别演出,羽翼已沾霜露。戏称白鹭清晨是一场演出,更升华了境界。我们人类是它们的观众,羽翼己沾霜露又道出了节候时令。一首晨曲写得那么美,令读者感到清爽干净的自然之美,人文环境之美。郑好的一首晨曲,又引出诗友们一首首小曲,今人写的诗,写的曲多好啊!

一片丹心好做人,
心如明镜却纤尘。
当行当止诗家性,
千古文章在自身。
老师在第六首诗第一句写到:“一片丹心好做人,”“丹心”赤诚之心,忠诚之心,真诚之心。有了一片赤诚之心,做人,做事,行诗,心如一面明镜,是非可辨,丑恶分明。“当行当止诗家性”,这句诗太好了,聪明正派的人就是知道何时止,我们写诗更应清楚可行可止,掌握好尺度、分寸。写出自己的真性情,经得起历史的考量。
贾老师的《论诗六首》,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如何写诗,如何写出好诗,由诗及人,步步深入,让我们先修身做人,提升自身的素养,才会有境界。诗是发自内心的语言,有了境界就会写出好诗。
贾老师《论诗六首》,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新路,放开思想,抒发真情,给我们创造出宽松的写诗氛围,一个祥和的人文环境,这是学生们的一大幸事,难得的学习机会。红叶诗群就是百花园,四季如春。会有很多好诗,好词,好曲,涌现出来。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他死于1529年,他的思想却传到了2022年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5 03:16 , Processed in 0.225920 second(s), 5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