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遇害57年后,孙子找到真凶,笑着说:祝您活到110岁

2022-11-17 05:08| 发布者: ulbeeg6xk7gj0n| 查看: 1743| 评论: 11

这里是默认签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送心]
2006年的一天,河南漯河周庄村。
一位衣着十分讲究的中年男子,站在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前,犹豫了半晌,还是轻轻敲开了院门。
开门的是一位佝偻着脊背的老者,用浑浊的眼睛打量了来人。
“进来吧。”
老者并没有询问对方的姓名,因为他知道来人是谁。
因为这名中年男子昨日已经来过,时隔一日,这是第二次登门。
院子不大,堆满了各种家具与杂物。
老者颤巍巍地拉了两把椅子过来,示意中年男子坐下。



图1
“我有罪,但我不是直接杀害杨虎城将军的凶手。”
一直沉默不语的老者,终于含着眼泪,吐出了这句他憋了很久的话。
“老人家,我不是过来兴师问罪的,只是想了解一下当年的情况。”
中年男子拉着老者的手,轻轻说道。
“当年——”
老者停顿了一刻,还是强忍着自责与痛楚,揭开了藏在心中57年的那一幕。



图2
听着老者的叙述,中年男子时而叹息、时而落泪。
他那高大的身躯,也止不住因颤抖而收缩起来。
但他看向老者的眼神中,却没有仇恨,甚至也没有责怪。
末了,中年男子站了起来,拉着起身的老人的双手:“老人家,您也不用太过自责,在那个历史时期,很多人都被迫做了些身不由己的事,我此次过来,只是想从您的口中,更详细地了解那段历史。”
一边拍了拍老者满是皱纹的手:“希望您老保重身体,健康长寿,有时间的话,我会再来看您。”



图3
说罢,中年男子收敛了悲痛之色,脸上露出了笑容。
虽然,眼前的这位老者,也是他的仇人之一,但时过境迁,故人已逝,他选择了“一笑泯恩仇”
这位中年男子,便是发动了“西安事变”的著名历史人物“杨虎城”将军的嫡孙,杨瀚。
而向他讲述57前那段血腥历史的老者,则是刺杀他亲爷爷杨虎城将军的凶手之一,杨钦典
杨虎城将军与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5点,西安华清池公馆。
一队人马趁夜色未明,悄然地合围了过来。
在零星的几声枪响之后,华清池彻底陷入安静。
但是,在表现在的安静之下,却依旧暗流汹涌。
整个古都西安除了极少数人外,并没有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件事的发生,将对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这事变的发动者,一是张学良,二是杨虎城。



图4
而此次事变发动的目的,就是逼蒋抗日。
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前,蒋介石还下令,要求驻扎在西安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加强对延安的围攻,而此时已经占据的东北三省的日军,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整个中国的国土。
“攘外必先安内!”
在国家与民族已经陷入生死存亡之际,作为国民党军事统帅的蒋介石,却顽固地坚持这种反动的主张。
在西安城内,有两个人,对着蒋介石的通令电报,眉头紧锁。
一是张学良



图5
自“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他遵循着蒋介石不抵抗的策略,几十万东北军未发一枪一弹,便拱手将东北三省让给了日本军队。
他和数十万东北军眼看着生养着自己的土地落入了日军手中,眼看着自己的亲人遭到日本的残酷统计与迫害,去无所作为。
张学良内心一直充满着痛苦与自责,而此时,偏偏蒋介石不让他将枪口朝向日军,反而让他调转枪口,指向一直倡导全民抗战的中国共产党。
他怒了。
同样发怒的还有时任国民党第17路军军长、陕西省主席的杨虎城



图6
杨虎城是一个标准的陕西汉子,他早年便怀着救国救民的一腔热血,也正是因此,他才甘冒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参加了辛亥革命。
但蒋介石与国民党的做法,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透顶。
“汉卿啊,你不该如此轻易地放弃东北,日本人的野心可不止东北三省,而是全中国,你所放弃的东北,必将成为他们侵略全中国的跳板。”
杨虎城不止一次痛心疾首地对张学良说过这句话。
张学良何尝又不后悔呢。
他知道杨虎城是一个直性子的人,杨虎城并不会太过顾及他的感受,因为他发自内心的愤怒。
在这国民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当他看到蒋介石的通电后,其爆发的怒火之烈可想而知。



图7
“这老蒋到底想干什么?!”
杨虎城将蒋介石的电令一把撕得粉碎。
“东北军不能一错再错,这道命令,东北军决不会执行。”
张学良根本连考虑都没考虑,就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好,我17路军也决不执行此令!”
杨虎城看向张学良,目光中透出无比的坚定。
张学良沉思了半晌:“但只是这样,还不行。”
“汉卿可有良策?”
面对杨虎城的提问,张学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便我们二人联手抗拒老蒋的命令,却无法改变他的想法与主张,我倒有一计,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倒不如将他诱到西安,逼他联合抗日。”



图8
然后,仔仔细细地将自己的方案向杨虎城透了个底。
说实话,这个缜密的想法,不是当下才有的,在蒋介石的电令到达之前,张学良就不断盘长算着应对之策。
在二人的合计之下,一个周密的方案被制定了出来。
于是,便有了开头一幕。
被二人联名邀请到西安进行阅军与动员的蒋介石,在华清池被扣押了起来。
被扣的蒋介石,对于张学良与杨虎城要求他联合抗日、停止内战的主张,并未轻易松口,他还在负隅顽抗。



图9
于是,张杨二人一合计,干脆发动舆论攻势,迫使蒋介石改变主张。
没多久,一份二人联名合拟的电报,被发往了全国各地的报馆。
电报不仅透露了蒋介石已经被二人扣押的消息,而且说明了当前国难当头的现实情况,倡导各党派各界人士联合抗日救国。
随着舆论的发酵,全面抗战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份又一份的报纸被送到软禁中的蒋介石手里。
看着报道中的全民的抗战的呼声,蒋介石知道,他不得不妥协了。



图10
如果仍然坚持他原先的错误内战主张,他将成为全民的公敌。
就在这一个又一个计划的推动之下,西安事变终于有了成果。
那就是,促成了国共的再一次合作,共同抗日。
同时,也因为此事,掀起了全国的抗战热潮。
但策划并主导西安事变的张学良与杨虎城,却为了民族大义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碍于东北军的巨大力量与张学良的社会影响力,蒋介石没敢杀他,而是选择了对张学良实施终身监禁。



图11
但他对杨虎城却并未手软。
先是表面上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允许杨虎城带家人出国。
接着又以抗战的名义,将一心抗日救国的杨虎城骗回到国内。
当杨虎城一回国,蒋介石马上变脸,将杨虎城夫妻二人与小儿子直接抓捕并囚禁了起来。
在辗转多地的囚禁之后,最后被转移到重庆的歌乐山的戴公祠。
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将军,一子一女,共三人,被蒋介石安排秘密杀害。
杨瀚如何找到了杨钦典

杨瀚,是杨虎城将军的嫡长孙。
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之后,随着国共合作抗日的开展,他的长子杨拯民,并没有加入国民党的军队,而是按照父亲的意愿,站到了共产党这边。
1938年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并于同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图12
在抗日战争中,杨拯民很快便长大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曾一度担任过一野骑六师副师长、关中军分区司令员等军队要职。
可以说是典型的“将门虎子”。
新中国成立后,年仅二十七八岁,已身居师长要职的杨拯民,本可以在军中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杨拯民,放弃了中国新建空军参谋长的高级职务,选择了去玉门勘探与开发石油。
因为,他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而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将是新中国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他想把自己的热血投向最需要的地方。
他放弃的不仅是军中的要职与巨大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与环境。



图13
那时的玉门,是一个人迹罕至的荒野。
而他的人生与生活将融入到这片荒野之中。
在杨拯民的努力下,玉门油田,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便发展成了职工5万人、家属10万人、年产原油100万吨的石油重镇。
可以说,杨拯民,是中国石油事业的第一代功臣。
后来又历任陕西省委书记、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等重要职务。
1998年10月23日,年76岁的杨拯民在北京去世。
作为杨拯民的长子,杨瀚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了杨拯民的一则笔记。
其中记录了有着杨虎城相关的信息,有一句引起了杨瀚的注意。
“河南漯河的杨钦典,曾参与杀害父母亲及小弟与小妹,从他的叙述中方才得知当时的更多细节。”



图14
正是根据父亲遗留下的这条线索,在父亲离世的八年后,杨瀚才亲自过来找到了杨钦典。
正如二人会面时他所说,他并非过来找杨钦典问罪,只是同父亲一样,想了解一下当年的情况。
或许,这也是他作为从未见过爷爷一面的嫡长孙,在时隔57年之久后,另一种追悼爷爷杨虎城将军的一种方式。
杨钦典被历史裹挟的人生

杨钦典,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或许他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会与杨虎城这位著名的爱国将领的命运牵扯到一起。
他的命运同样也被当时特定的历史裹挟着,身不由己地在时代的浪潮中起起伏伏。
1948年,已经在国民党部队中当兵多年的杨钦典,被派往了重庆,担当了歌乐山白公馆的看守班班长。
他也知道自己所看守的,是一批极为重要的“犯人”,其中就包括后来写出《红岩》的罗广斌。



图15
而此时的杨虎城将军及家人并不在此处。
但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一场针对杨虎城的暗杀计划正紧锣密鼓地行动着。
杨虎城一家先是被从贵州转往重庆,接着又被转往歌乐山的戴公祠。
1949年9月6日晚11点,当杨虎城带着儿子与小女儿刚走进房间时,隐藏在背后国民党刺杀人员杨进兴便刀捅进怀抱着母亲骨灰的小儿子杨拯中的后背。
随即,刺杀人员便开始的血腥的谋杀,杨虎城将军和他的小女儿,秘书宋绮云一家三口,均被残忍杀害。



图16
而这一事件发生前,身为看守班班长的杨钦典已经接到命令,要求他必须无条件配合这次的刺杀行动。
分配给他的目标,是杨虎城将军秘书宋绮云的小儿子,也曾被称为“小萝卜头”的孩子。
当他真正双手掐在孩子的脖子上时,看着孩子惊恐而痛苦的表情,他真的下不去手。
但接着事情的发展已经不是他能左右的了,特务杨进兴再一次将刀捅进了一个孩子的身体。



图17
杨钦典知道,虽然他没有直接杀死小萝卜头,但他也是动手杀死一个孩子的凶手之一。
他陷入了极度的自责与恐惧之中。
“杨钦典,你不能再继续助纣为虐了,这样下去,你必将会受到人民的审判。”还被关押着的包括《红岩》作者罗广斌在内的19名共产党人,看到了杨钦典的恐惧,不断地开展着心理战。
终于,杨饮典的良知开始了觉醒。
他一间一间打开了牢门,将还剩余的19人全面放了出来。
因为他知道,上面很快就会下命令处决这19人。
他不想自己的双手上,再次沾上鲜血。



图18
新中国成立后,杨钦典选择了投案自首,在《红岩》作者罗广斌的介入下,将他释放19名共产党人的事做了说明,最后因杨钦典被判定功大于过,被无罪释放。
但时间不久,随着重庆方面再一次地重新审查过往的案件,又把杨钦典抓了回来,因为他在歌乐山事件中的杀人凶手身份,被判处了20年有期徒刑。
直到1982年,杨钦典才被释放。
对于杨钦典来说,他因为身不由己而参与了对杨虎城将军等人的刺杀事件,得到了相应的惩罚;而他尚未完全泯灭的良知,也让他获得了新生的机会。



图19
我们无法脱离历史大环境去全面的评价一个人,但我们深知杨钦典的人生就是那个不堪的战乱年代的许多人一样,他们因被历史的浪潮而裹挟,做了下许多违反良知的事情。
他们是有罪的,也应该得到惩罚。
但更有罪的,是那段黑暗的历史。
结语

杨虎城将军明知发动针对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是有着巨大风险的,他早已做好了为之牺牲的准备。
但时隔这么久,我们依旧为杨虎城将军的死而痛心。



图20
杨瀚,作为杨虎城将军的孙子,他与杨将军血脉相连,对于祖父的惨死,心中之痛自然更甚。
当他面对仇人杨钦典的时候,他选择了隐忍与放下。
这正是杨将军的行事风格,胸怀大度而包容。
杨虎城的子孙,并没有辱没他的名声,而是很好地传承了他的优秀特质。



图21
当我们看到这段过往的历史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故事,而是对于杨虎城将军的一种深刻的缅怀,一种沉痛的悼念。
杨瀚不辞辛苦,不怕拒绝地与杨钦典会面,他的心态也同样如此。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吴起:出将入相第一人,为何又是“不仁不义不孝”的代表?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10:28 , Processed in 0.262374 second(s), 5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