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达我对生活的态度。
卫灵公:给寡人造一口编钟!
这个故事选自《庄子.山木》原文如下:
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三月而成上下之县。
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
奢曰:“一之间,无敢设也。
奢闻之,‘既彤既琢,复归于朴,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
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从其强梁。随其曲傅,因其自穷,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塗者乎!”
从前魏国的国君魏灵公想铸造一口编钟,他就把大臣北宫奢叫来。
寡人准备铸造一口编钟,这个事交给你去办吧,至于造钟的资金这次就不从国库出了,你可以去募捐。
北宫奢接到任务以后,就把铸造编钟和募捐资金的告示张贴出去,并在城门外设立了祭坛,三个月后就把编钟造好了。王子庆忌一看感到十分惊奇就问,请问您是用了什么方法怎么这么快就完工了?
北宫奢回答说,在下接受任务后我的心里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专心造钟根本没有其他想法,因为我听说过雕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归于质朴。
于是我就想造钟这件事我顺从大道回归自然状态就行了,所以我每天就坐在城墙边,有人来问,我就说一下情况没有人问我就闭目养神,淳朴自然无欲无心,也不急于求成,人们聚在一起谈论我也不做多的解释,反正告示已经张榜贴在墙上了,自己根据能力看着办就是了。
要走的人我送一送,要来的人我迎一迎,任凭人来人往或聚或散,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愿意捐款的就捐款,不愿意捐款的也不勉强,不管什么人都是自愿量力而行都没有伤害到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大家都没有心理负担,很快编钟的钱也就捐够了,编钟也就造好了。庄子讲这个故事想说什么呢?
这个名叫北宫奢的大臣奉命集资造钟三个月就募集到了资金,造好了编钟,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贴出告示以后,他每天好像也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儿,无非就是迎来送往。
他也没有强迫老百姓捐钱,只是顺应自然听凭老百姓的意愿,想捐就捐,不想捐也可以不捐,捐的多的不赏,捐的少的也不罚,一副很佛系的样子那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其实他的做法就是庄子主张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听凭老百姓的意愿,这就是顺应自然,没有对老百姓采取强制手段逼迫他们就范,这就是无为而治。
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为而治呢?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胡乱作为。
北公奢是受卫灵公之命去募捐造钟,这是给国君办事儿,现在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国君的威势想快速从老百姓那里募集到资金,只要一个命令下去每家每户出多少钱,谁敢不出钱就棍棒伺候,敢闹事儿就大刑伺候。
可是那种强制手段的后果是什么呢?必然是民怨四起矛盾激化。北宫奢则不然,他让大家采取自愿,老百姓心甘情愿地做事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
那北宫奢的成功还有其他原因吗?当然是有的。
北宫奢每天往城墙边一坐,一心只有造钟的事,没有私心没有杂念,一副淳朴无心的样子,对老百姓没有什么要求,这恰恰让老百姓捐钱捐得很放心,老百姓不用担心这钱捐出去以后会不会进入北宫奢的腰包,他会不会借机贪污保肥私囊?
还有北宫奢自己心中就一件事,那就是募捐造钟,他也没有想是不是可以在里面捞一把,或者把这个工程给我小舅子承包去,或者我把皇上这个项目做好了,我有多大的功劳呢,皇上给我多少赏赐呢……。
从此我在朝中或者在天下人心中有多大名气呢,还有我这个大夫现在坐在城墙根搞什么募捐,这不跟化缘一样嘛,这多丢脸,多丢我这魏国大夫的身份要不派个仆人去城墙根守着吧。
这万一失败了皇上会不会杀头?所有这些他一律不想,反正人在做天在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一心造钟心无旁骛,完全是一种无功无名无利无我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我们做事的最高境界。
庄子告诉我们想要做成事情,第一,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第二,要心无杂念没有私欲,要达到无功无名,无力无我的状态,达到这些想不成功都难。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一个步履不停的写字人,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