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奇僧,参问悟性,受尽阻挠!禅师:生而为佛,我今生悟定了

2022-10-19 09:40| 发布者: uisflrrrgfd4ig| 查看: 2235| 评论: 18

这里是默认签名
“生而为佛,我很抱歉,但,今生,我悟定了。”或许,这句话用以形容这位禅僧,再贴切不过了。在此生,悟道成佛,本是一件无比殊胜的幸事,以此了却万般凡尘。更何况,他本生而为佛。今天要道的这位禅师,可谓万般不易,甚至可说是万千禅僧中最极致的典范:自幼之行为举止就预示着他本为佛子,就好似,自打出生起,即如佛子转世,此生必定成就非凡。然而,他的一生竟是万般磨砺,所经世事更谓艰辛异常,上到父母,师父,下到同门师兄弟。好似,每个人每件事都在阻止他悟道成佛,成了宿命一般。怎么也没想到,他的一番举止,一系列殊胜行为,竟一举打破了这犹如上天考验般的命运。终得果位,更引得众生顶礼赞叹:他生而为佛,世间已没有资格再向佛菩萨抢人了。





就如众生所说:“他的成道经历,连最引人励志的电视剧都难免甘拜下风,实为殊胜。”


他即是一代传奇禅僧,来果禅师。


接下来,让我们打开这一宿命般的传奇,一同了悟来果禅师这一生的悟性成佛之道。


湖北黄冈,一位男孩就此降临,俗姓刘。然而,他自打出生起却是万般的奇特,一言一行,兴趣爱好,竟与其他孩童有了鲜明的区别。


别人家的孩子玩着过家家,打闹追逐,欢喜不已,若有鱼肉进食,那更是喜上眉梢。可这一男孩,自幼竟不喜鱼肉荤腥,每次闻到荤味,更是闭口不食。每日玩乐兴趣,令父母也倍感困惑,不喜追逐打闹,却只见得他常捏着泥土,塑成泥像,供奉于田岸土洞边。


原本,父母并不以为然,认为,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爱好,很正常,也没有多加思虑。日子也就这么过下去了。


看到这时,屏幕前阅读的你们或许会如我一般,有了思虑与感叹:这一切看来,这孩子哪是什么独特的爱好,就好像他上辈子早已成佛,这辈子就是来证悟,体验凡尘的。犹如佛子转世一样。


孩子就这么一天天长大,自然随着父母读书,研读四书五经,走着平常孩子该走的道路,没想到,这孩子的天赋倒让父母倍感意外,不禁直呼:我孩儿原来是天才啊。





只见得这孩童不到一年时间,即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如头脑开了光一样。父母可是欢喜不已,未来孩子的人生可谓有了盼头,放到现在来讲,那简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可万万没有想到,孩童自幼的莲花之种,竟会在此刻早早地绽然开了花,好似佛菩萨早已按奈不住,都等不及他长大成人了。一番经历就这样彻底打开了了这万般多舛的宿命。


属于来果的漫漫佛路,拉开了帷幕。


一段《心经》诵读声,于邻居一僧人口中传来,好似佛祖亲临下凡,万般巧合。


“无智亦无碍。”声声入耳,孩童内心佛性之种,好似与之产生极致共鸣。突然一股心念从深处油然而生,心生了悟。“好想出家。”这一年,这孩子仅仅7岁之龄。


这一刻,可谓一发不可收拾,有如黄河泛滥。整个未来人生之路,瞬间土崩瓦解。一系列举止终让父母有了一丝担忧。


这《四书五经》改成了《心经》,每日7遍,成了7岁孩童的课外作业,可谓自学自悟。


此时,虽然种种迹象表明孩童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了出家之念,但毕竟孩童尚且年幼,哪有什么能力出家。自然,仅成了来果的心中一念,没有一丝行动。在外人看来,也仅是觉得他对经文感兴趣而已。


怎料到,这一丝行动,最终还是如期而至,成了因果之下的宿命,逃也逃不掉......


这一年,来果12岁,那心中的出家之念,再也受持不住,随即毅然决然前往汉阳归元寺出家,了却心中之愿。


然而,一切竟是不尽来果之意,第一次,全然失败。


还未到寺门口,即被赶来的堂兄发现,一把拖回了家。


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刻开始,他即将等待的却是往后余生,无尽的劝退。


父母原本的担忧瞬间化为愤怒,担心他再次出家,一系列言行举止,接踵而来。看来,这一次,父母势必要打消孩儿所有的出家之念,将孩童心中佛缘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毕竟,如此有天赋的孩童,未来当官也好,从商也罢,必定一路辉煌。怎么也不可能容忍他去当个和尚,自此埋没一生。


只见得,一根棍棒至于孩童身旁。“跪下!”一声呵斥惊了众人。





孩童跪于桌前。原以为,父母将会以棍棒为法,了断他成佛之缘。怎想到,父母这次的阻挠可谓是万般极致了。父母早已了知,纯粹地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打不掉孩子心中的念头。


随即,竟将鱼肉置于来果面前,寥寥一言,道尽一切:


“吃了这些肉,这件事就此作罢,不吃,你我再无父子之情,刘家在我这辈,就此绝后,三棍之内,必当打死,清理门户,以此除害。”父亲以此强迫孩子吃肉,以威呵之言,令孩子就泛。


如今12岁的来果,虽然乳臭未干,但也清楚:这一吃肉,自幼的佛缘就算彻底断尽了,更断尽了自心积累的万般虔诚。那么,这辈子,自然再无出家的脸面。”这一刻,也看出,父母本来就不想打他,只不过要让他在内心深处断尽出家佛念,重归世俗。


唯有妥协,才有重生。


可谁也不会想到,年仅12岁的来果,接下来的举动,竟让父母大为震惊。


仅是寥寥8句,道尽一切,斩钉截铁:“请父打死,誓不吃荤!”


来果紧闭双眼,赴死之心已决。这佛,他当定了。


这一番情形,在我看来,就好像佛菩萨故意在此,只为考验他成佛之决心。又好似,原本就是这父母心底的用心良苦。这一出,原本就不是为了令他还俗,了断佛念。而是为了验证他成佛的愿心。


孩子没吃,父母才能真正地放下担忧。


“我们不再和佛菩萨抢人了,不会再阻止你了。”棍棒自然没有打下。


往后生活,父母没有再阻止他吃素,念经。他已然通过了这第一关考验。


但,孝敬父母之命,自然要担尽尘世之责。


为了满全,来果暂时没有出家,而以居士的名分,皈依了大智和尚。


大智和尚给予他法门,成了他一生之修持,即是参问“念佛的是谁?”
参问念佛是谁,是禅宗著名的公案,经由不间断的参问自心,可令内心产生疑猜,从而一瞬间消除头脑的念头,达至悟性。
这声声佛号,连绵疑猜,从未间断,直至梦中,也不忘念诵。





直至1905年,尽了孝,来果禅师的正式佛路,终于如期而至。原本,未来的佛路,可算了了自幼而起的心愿。


这一年,来果前往普陀山进香。一路上遇到5位苦行僧,迎面走来。看着僧人之风骨,这来果自然十分恭敬。一番念头,又一次从内心油然而生:这一次,我定要出家了。


这一次,已然没有了阻挠。来果随即当下落发出家,与苦行僧一般,行头陀行,三步一拜,历经沿途艰辛,整整13天,未进多少饮食。仅是那寥寥一言,常挂于心,即是不断参问:念佛是谁?


终于,艰辛一路,参拜到了宝华山,以此受戒。可万万没有想到,一系列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仿佛他这一生,必要在极致万般考验中悟性成佛才是。


连来果自己也不曾想到,进了佛门,竟还能历经凡尘俗世之纷扰。


来果一入寺庙,作为第一次踏入寺庙的新僧,自然不懂寺庙的规矩。换作世俗之处,必然闹出笑话,甚至引人讥讽。可寺庙也算祥和之地,自然能够理解。然而,来果却仍旧没有逃过这纷扰。庙中众禅僧见这新来的僧人,频频出错,竟是百般羞辱,折磨。


“来这当禅僧干嘛,还俗去吧。”
“这里不是你待的地方。”众僧毫不留情,口诛笔伐,就这么成了如儿时一般的还俗劝退。


这一次,来果败了,他一气之下,毅然决然离开了寺庙,这一刻,成了他内心的末日。





心中对于寺庙青灯古佛,祥和之境,幼时留存至今的美好愿景顿时间,化为泡影。人生的意义也在此刻彻底陨落,自我怀疑充盈着内心,吞没了那最后一丝佛性:原来,所谓的佛门也如世俗一般,没有任何的希望,一切的坚守,儿时打死也要奉行的一切,真的值得么?


离开寺庙,来果犹如行尸走肉,已是几天未食。实在饥饿,只得在路边寻找垃圾,得一些烂果子充饥。实在严寒,更与野狗之所同卧。这一番情形,连沿街的乞丐都看得于心不忍。可谓尝尽人间冷暖。


这一刻的来果早已心灰意冷,仅存的那点佛光好似灭了。


这一刻,他本可选择回到家乡,毕竟,父母还健在。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完全错误的道路。


投江自尽。


好在,他本命不该绝,投江之时,被一僧人所救。


“僧人原为人,成佛在自心。”僧人一番劝解,寥寥一言,如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竟将早已陷入泥潭的来果,生起了一丝希望。


这僧人好似成了点化来果的菩萨一般,只为在极致绝望之下,打破来果这最后的执念,一念之间,终令来果佛性重燃。犹如置之死地后的重生。


没错啊,为何要在意寺庙僧人是否如佛祖般慈悲,为何在意寺庙是否清净无为,为何连成佛都需要他人来渡。


我要成为我自己的佛!忽然间,那一句句“念佛是谁?”再一次涌上心头,这一次,来果好似又理解了这话真正的妙义。那禅僧们一句句羞辱反倒验证了来果禅功还不够。原来,他们本是来渡我的。


这一切,倒是让我想到了如今的那句话:心中无清净,即使到了西藏,也是万般纷扰,心中清净,那么身边皆是净土。


如此一来,来果随即达至金山受戒。还是那个不懂任何寺院规矩的禅僧,还是那数不清的考验。只不过,这一次,他受持住了。


因不懂规矩,来果每日挨香板不计其数,最高记录竟挨打了高达400余次。


而来果呢,好似毫不在意,仍旧一句句“念佛是谁?”从未中断。


念到深处,更是一番发愿。不仅要在寺庙,更要在世间中去念。


随即,乞食游历四方,无论严寒酷暑,山林田地。或田间,或溪边,或坟墓之间。这一路,不化缘,不倒单,不问路,不歇店。


仅是心存一念,连绵不绝:“念佛是谁?”稍有空想,即从头念起。日出而念,日落而念,梦中也念。


这一路,走到哪不重要,只是念着佛号。一路漂泊,无尽疑猜,竟是整整2年。





1907年,回到故乡,见了父母,终于返回金山。住于禅堂,继续修行,这万般佛号间的最后一记愿心已然升起。


“这一次,以悟为期,这一次,不开悟,不出禅堂。”


又是一句句“念佛是谁?”不说话,不顾及外在境遇。


就连僧人法师前来盛饭,来果念得竟忘记了举碗。这一旁僧值一见,即刻打了来果一巴掌,碗筷掉了一地,菜汤撒了一身,可他仍旧声声佛号。


来果这是念佛入了定。


万声佛号除心念,一声脆响悟自性。


光绪三十四年9月26日晚,一声木鱼声,啪一下,好似了断了这最后一丝欲念。


来果......瞬时恍然开朗,他......顿悟了。顿时身心喜悦,了悟万千佛理。这一生的愿景终于成就,一生艰难如重担放下,一刹那,来果哭泣不已,是为喜悦。


急忙找来法师验证,无数佛之疑问,来果对答如流。


“念佛是谁?”内心感悟即刻呼之欲出。感叹,原来,念佛是这


1915年,来果禅师悟道后不久,于高昊寺,受月祖老和尚邀请,接任原高昊寺方丈明轩禅师之法席。直至1953年,圆寂于上海。


这即是,来果禅师一生之命,以此顶礼。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一个小故事看透人生、人性和命运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19:26 , Processed in 0.237897 second(s), 5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