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外国记者采访邓小平问他为啥总当二把手,邓小平如何回答?

2022-9-26 05:04| 发布者: ukd6nhpweapmed| 查看: 2174| 评论: 4

这里是默认签名
1980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意大利记者法拉奇。

这个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的人物,国际上不少名人政要都在她手里吃过亏,而她对邓小平的采访更是火力全开。

在采访中,法拉奇更是提出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邓先生,像您这样的人为什么总在二把手的位置,为什么您总是当副手?

面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只笑着说了一句话,却让法拉奇事后直言:“很少发现如此有智慧的领导人。

邓小平说了什么,让这位一向不服输的女记者也心服口服?



独家采访邓小平

其实对于和邓小平这次面对面,法拉奇可以说是“蓄谋已久”。

在毛主席逝世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推出改革开放的政策。

当时邓小平的一举一动都被外界关注着,所有人都想知道中国新的领导人到底要干什么,他们内心有着各种各样的揣测。

法拉奇的目光同样汇聚在了邓小平身上,在1980年的这次采访之前,她就曾两次请求来中国采访邓小平,但都被有关部门拒绝。

这是因为法拉奇咄咄逼人式的采访风格,大家实在害怕她提出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所以她失去了两次采访邓小平的机会。

直到1980年,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将于9月份访华,法拉奇终于等到了采访邓小平的机会。



佩尔蒂尼和法拉奇的父亲有过一段交情,法拉奇本人和佩尔蒂尼也有私交,所以法拉奇就“走后门”请佩尔蒂尼向中方推荐她去采访。

美其名曰:“我先替你去造势。”

除此之外,法拉奇甚至还提出了一个稍显“冒犯”的要求,她要得到邓小平的独家采访权。

要知道的是,从前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的时候,中国记者是在场的,他们不仅可以摄像录音,甚至还可以在外国记者之前抢先发表。

如今法拉奇却想要一枝独秀,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国答应了她的要求,法拉奇的这次采访一定会被世界瞩目,和邓小平的这次会面也必将成为经典。

法拉奇和佩尔蒂尼沟通完毕后,佩尔蒂尼答应了她的请求,直接一通电话就打到了中国大使馆。



对话中,佩尔蒂尼说明了法拉奇的请求,并担保她是一个严肃的记者,对中国的现状很感兴趣,对中国很有好感等等,希望中方同意法拉奇采访邓小平。

很快,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就把这事报告给了邓小平,得到邓小平同意的批复后,新闻司才向法拉奇发出了邀请函。

8月18日,法拉奇兴冲冲地从意大利来到了中国北京。

在采访之前,她已经详细地了解过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特别是关于毛主席的几个特殊时期,所以法拉奇和邓小平的这次对话必是波涛汹涌。

8月21日,法拉奇期盼已久的采访在人民大会堂118厅正式拉开了帷幕。

因为法拉奇要求的独家报道,这次会见时,中国记者早早离场,大厅里只剩下法拉奇、邓小平、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翻译和记录员共5个人。



采访开始,法拉奇先祝邓小平生日欢快,但这只是她开始采访的一个切入点,随后才是二人真正的交锋。

法拉奇似乎很了解邓小平人生中的三起三落,所以她的提问始终是围绕着这个话题。

刚好那会中央方面有一个指示是:在公共场所逐步减少毛主席像、语录和诗词的出现。

这个举动不仅是引发了国内民众的讨论,国际上同样也是。

所以法拉奇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毛主席像会永远被保存下去吗?

邓小平看出了她的不怀好意,他斩钉截铁地回道:“要永远保留下去。”并且指出之前到处挂毛主席的像是不严肃的。



法拉奇紧跟着又问了邓小平几个关于毛主席的问题,当时的翻译施燕华都被她吓得心里直打鼓,但邓小平一直坚定的称毛主席对新中国的功绩是第一的。

法拉奇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她更想从邓小平口中得知不一样的毛主席。

而随后她暗藏锋芒的一问却让翻译都难以开口。
国家的二把手

“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您有什么看法吗?”

赫鲁晓夫曾经是斯大林的狂热追随者,但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直接实施了反对斯大林的政策。

这两个苏联领导人的关系比较微妙,而法拉奇拿赫鲁晓夫来说邓小平,意思不言而喻。



所以法拉奇的话音刚落下,翻译施燕华就被她如此鲁莽的问题难住了,她一时拿不准怎么翻译,是不是要稍微修饰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要“把握着”翻译……

当时各种各样的想法都在施燕华的脑袋里转了一圈,但想到邓小平的态度,她最终还是如实地翻译了这个问题。

正当她害怕邓小平生气的时候,邓小平却笑了起来,开口道:“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是愚蠢的。

邓小平随即又一一列举了赫鲁晓夫干涉中国内政、中断对中国的援助项目等种种坏事,说明自己和他不是一类人。

况且相比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邓小平对毛主席的评价一直是客观公正的:功是功,过是过,他不会抹去毛主席的功绩。



法拉奇似乎还有不同的意见,但邓小平已经不愿意和她因为这个问题继续纠缠下去,直接表示:“我们各自保留观点,不谈赫鲁晓夫了。”

邓小平的这个态度让法拉奇是百思不得其解,她不知道邓小平为什么在经历了那些事之后仍然尊重维护毛主席。

当时法拉奇也直截了当地问了出来,邓小平倒是很爽朗:“我内心深处还是对毛主席寄予希望,他是了解我的。”



关于毛主席的话题终于告一段落,法拉奇转而问起了关于邓小平自身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他在江西南昌的那段日子。

“当时您是不是很气愤,非常希望可以报仇?”

邓小平笑着回答了法拉奇的这个问题:“我不喜欢气愤,气愤也解决不了问题。”

最后法拉奇仍不死心地问了邓小平关于他一直是二把手的问题,邓小平听后当即就笑了出来:“现在的岗位并没有耽误我的工作。

法拉奇的这个问题对于邓小平来说确实有点可笑了。

邓小平重新回到领导班子的时候,以他当时的资历和威望,只有他想不想,没有能不能。



那会不少人都提议让邓小平当国家总理、中共中央主席,包括后来让邓小平当国家主席。

而这些职位都是邓小平自己拒绝的。
一次成功的采访

为什么拒绝?邓小平有自己的考量。

其实早在1978年7月份,邓小平就提出了要建立干部退休制度,要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年轻人,他自己想的也是干几年就退下来。

当初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这两个位置邓小平是众望所归,但最后他推举了其他人来当中央主席。

后来重新恢复1975年被取消的国家主席职位时,邓小平又成了当仁不让的主席人选,可他还是摆手不干:“除了我,别人都可以当的嘛。

而这个“别人”就是李先念,最终是他成为了国家的第三任主席。



从这些都可以看得出来,邓小平确实不在意职位那些虚名,他想的是在其位谋其政,只要能给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什么岗位并不重要。

同时,正是因为邓小平心胸这样的宽广豁达,法拉奇都不由得对邓小平起了几分敬佩。

直到这场谈话结束后,法拉奇还有点意犹未尽,而邓小平一边和法拉奇握手告别一边打趣道:“怎么样,我的考试是合格的吧?”

法拉奇同样洋溢着笑脸:“精彩极了。”对于和邓小平的这次会见,法拉奇显然非常满意。

她将会在采访后,把采访内容公布于世界,让世界来领略这位新的共和国领导人的风采。

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之前,就和世界上十家大报签订了合同,其中包括《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等,这些报纸会记载她和邓小平的谈话。



在采访结束后,法拉奇就马不停蹄地回到自己房间,开始埋头整理采访稿。

在完成稿件之前,为了不让其他事情打扰自己,除了帮助她翻译的施燕华,法拉奇不见任何人。

期间,法拉奇一边工作一边看着稿件兴奋得不能自已,时不时还要表达一下她对这次采访的满意:

“邓不会回避问题,我问什么他都能容忍。”“他是个伟人,每个回答很精彩,我喜欢他,我喜欢他。”

法拉奇已经预感到了这次报道的成功,很快,在紧锣密鼓的工作下,法拉奇的稿件终于全部完成。

8月31日起,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就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法拉奇的稿件,随后,世界各大报纸纷纷转载。

大家第一次对这个矮个子领导人和他提出的改革开放有了全面完整的认识。



这或许就是邓小平答应接受法拉奇采访的原因。

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转折时期,除了关于毛主席的事情,国际上对中国的发展方向同样是众说纷坛。

所以邓小平想借助法拉奇这个外籍记者向外界传递声音,希望他们可以看到新中国、了解新中国,同时也向中国人民强调毛主席的功绩。

最后的结果证明,邓小平这是一次出色的答记者问,外媒对邓小平的评价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法拉奇对邓小平的敬佩更甚,在接受美国电视台采访的时候,法拉奇是直言不讳:“我采访过的世界领导人中,很少发现像邓那样坦率、智慧的人。”

同时,对于邓小平的这次采访,法拉奇认为这是她事业中最成功的的一次。



而法拉奇同样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小平随后在接待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的时候,还真诚的向他表示:“意大利有一位很伟大的女性,伟大的法拉奇。”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次成功的采访。
结语

一个锋芒毕露的记者,一个睿智淡定的领导人,他们的这次会见正是棋逢对手。

整场采访中,面对法拉奇犀利和刁钻的问题,邓小平始终是从容应对,回答得精彩绝伦,无懈可击。

作为老一辈的革命家,邓小平经历了很多事情,由此也让他有了一个宽广的胸怀,所以他可以摒弃一些个人恩怨,客观阐述国家的一些历史问题。



至于所谓的二把手,这并不是界定一个共产党人工作和成就的边限,毕竟共产党人都是竭尽所有来为人民服务的。

参考文献:

[1]施燕华.法拉奇采访邓小平【J】.百年潮,2014(09):73-76.

[2]万锦宜.法拉奇采访邓小平始末【J】.党史纵横,2010(03):16-20.

[3]水新营.邓小平的四次“不愿当”【J】.世纪风采,2020(05):3-7.

[4]李纲.伟人的睿智和风范至今难忘——英文翻译施燕华回忆邓小平接受法拉奇采访【J】.党的文献,2007(02):14-17.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历史名人,居然有这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2-2 06:12 , Processed in 0.398748 second(s), 5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