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王莽的三个故事

2022-8-23 08:50| 发布者: 1555| 查看: 1886|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在现代人眼中,王莽是个穿越中的人物,实际上当我读完《资治通鉴》中和他有关的纪年之后,并不会认为这种人会是穿越而来。他是一个热衷于权利,自我认知非常强烈的一个人,治国能力其实非常迂腐可笑,他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他的理想只不过是妄图回到上古三代帝王之制。
王莽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我只从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来从侧面观察这个历史人物。



资治通鉴
第一个故事是家庭。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当王莽收获了权力的巅峰,必不可少地丧失了家庭的温馨。
王莽嫡出有4个儿子,先是次子王获在王莽隐退期间杀死家奴,王莽迫于自身利益,下令次子自杀。
大儿子王宇由于王莽专权隔离外戚卫氏,担心皇帝长大后对王家不利,就和卫氏联系,采用各种手段将他们调回京师,甚至采用往大门撒血这类异象来说服王莽,不幸事发,王莽最终将长子毒死,长媳在生下儿子以后也被杀死。王莽原配妻子也因为两子被杀而哭至失明,几年后也随之去世。
王莽的四子王临在王莽登基后本来被定为皇太子,但由于和王莽妻子的侍女私通,安排事发而谋划刺杀王莽,最后还是事发,王莽赐给王临毒药自杀,王临不肯,最后刺死。当年审判这个案件的所有司命从事,全部活埋。只剩下三子王安,资治通鉴上说他“颇恍惚”,看起来精神受到极大刺激。王莽的原配家庭,就这样轰然解体。一心追求权力的人最终将自己的家庭献祭,这一切值得么?


第二个故事就是著名的抢玉玺的故事了。王莽即将登基,派自己的堂弟王舜去找自己的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要传国玉玺。太后这段骂词相当精彩:
“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趁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馀,天下岂有而兄弟邪!…… 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看来这位“汉家老寡妇”已愿与此玺共存亡了,王舜也悲伤不已,但还是对太后说:“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听了这话,这才明白这样僵持对自己不利,才把汉传国玺扔到地上给了王舜,临了还不忘狠狠说一句:“我老已死,而知兄弟今族灭也!”。
短短的几句对话,如临其境,文字背后是惊心动魄的权利之争,班彪对这段故事的评论却是非常刻薄:“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大势已至此,又有什么可做呢?王太后的愤怒,无奈,诅咒,都无济于事。背后的操纵者王莽对权利的渴求,对正统的渴求已经不是一个“汉家老寡妇”能抵挡得住的了。


最后王莽下场故事是悲惨的,他在生命最后的一年各种骚操作。各地农民起义,他忧懣不能食,以酒浇愁,但还吃着鲍鱼。靠着几案睡着,无法就着枕头入睡。他还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举行“哭天大会”,率领群臣到南郊,仰天大哭,伏而叩头。凡是百姓早晚一起哭的,提供餐粥。哭得更伤心的,还加封官职,一共封了五千多个人。
王莽拜了九个将军,宫中有黄金还有六十多万斤,他却只给这几个将军四千钱,于是“众重怨,无斗意”。最后时刻,他还赦免长安城中的囚犯加入军队,皆饮猪血发誓:“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没想到这只杂牌军刚过了渭桥,就一哄而散。他的妻子,儿子,父亲,先祖的坟全部被刨。
到了他最后一天,他还让天文郎排列阵法,自己坐在斗柄位置,还说:“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没想到天一亮就被群臣拉到前殿渐台,最后被商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斩下他的头颅,士兵争抢他的尸首,百姓砸他的头颅还把舌头切下来吃。王莽头作为著名的文物,后来一直被历代收藏,直到两百多年后晋惠帝时洛阳武库大火才被焚毁。


尘归尘,土归土,王莽的一生任凭后人评论,但我相信他作为一个人,其实并不幸福欢快。他又有几天是欢快的时刻呢?年轻的时候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谨慎小心,只是为了在权利的大树上一点点攀爬。中年后为了掌握权利的巅峰,树党羽,排异己,这里面又有多少腥风血雨。当了皇帝以后又为了建立他理想中的国家费心费力地改革变制,却总是适得其反。老了以后天下大乱,朝不保夕,最后落到被乱杀的下场。王莽的69年的生涯又有几年是值得他回忆,值得他欢快的呢?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但他自己又得到了什么?他追求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了么?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朋友圈最洗脑的24句话,简短精辟,直戳人心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18:55 , Processed in 0.236684 second(s), 5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