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文苑丨(七十一)蒋涌:大艺无相的追求一一记自贡扎染“守艺人”丁永超

2022-8-7 17:38| 发布者: ugx2m29euxk23x| 查看: 2034|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题字:何开鑫 中国书协草书专委会委员

主办:自贡市作家协会

川报集团驻自贡办事处

主持:高仁斌 文铭权

大艺无相的追求

一一记自贡扎染“守艺人”丁永超

蒋涌

叩开艺门,绝非抛一句“芝麻开门”那么简单;跋涉艺道,更不会快捷如“心想事成”那么容易。丁永超,自贡市大安区人,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他从呱呱坠地就踏上的一片乡土,则是国家级首批非遗项目的落址地,早在清代,伴随自流井近代工业的萌芽与发育,自贡扎染就是井盐文化的绽开的一朵奇葩。

少年脱颖 才艺惊世

丁永超的父亲遇事达观,很会找寻生活乐趣,每天出门衣着整洁,回家主厨房显露一手颠勺炒菜的绝技,哪怕一日三餐皆是粗茶淡饭,却包管餐餐花样翻新,可口受用。母亲生性温良贤慧,调教子女从不厉口粗声。一个日常气氛熙熙融融的平民家庭,堪称一块滋养艺术气质的纯净而祥和的极佳土壤。



19岁时,丁永超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织染专业,他师从国内首开扎染课程的钟茂兰教授,他学艺认真,悟性超群,艺术眼光犀利,工艺操作出手不俗,令他的恩师们倍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惊喜与欣慰,而他则明白是恩师们充当了自己进取的“人梯”,学无止境,艺路漫漫,矢志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贞诚跋涉,来回报答恩师们的给予栽培,寄予的期许。

1990年1月,丁永超尚未毕业,四川美术学院在陈列馆举办了一次属国内首次的扎染艺术作品展览,布展作品近40幅属于丁永超创作。四川美术学院是培养过罗中立、何多苓、高小华等画坛翘楚的中国美术重镇,如此抬举一个新秀,这在整个中国艺术界所带来的响动之大,可想而知。

1990年7月,四川省美术馆首次举办扎染艺术作品展,入展作品70幅,每一幅作品都透露少年英气,拓艺锐气,强烈地吸引着光临这次冠盖如云的文事活动的省市领导和贵宾,久久不肯离去,纷纷挥毫泼墨,赞语多多。



1992年2月,自贡市在中国盐业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次扎染艺术迎春汇报展,重点推出丁永超的艺术作品,本地扎染工匠蜂拥而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地通过赏析获得启迪和借鉴,成为发展本土扎染工艺的助推力。

三次扎染艺术展,次次引起轰动,个中奥妙何在?在此之前,扎染工艺只是人们眼中的带有地方特色和乡土韵味的日用品,人们并没有把它视作一种观赏艺术,经由丁永超的创意和制作,搭起了一座从日用品到观赏品的艺术桥梁,在观念、观感和用途上都实现了一次超越性的创新拓展和工艺价值的巨大跃升,完成了这一种从大俗到大雅的脱胎换骨,从此土产品不再土,它所带来审美冲击具有跨界、跨域的强劲力道,令人中外扎染界人士刮目相待!

钟茂兰教授对自己的高足丁永超倍加赞赏,高度评价他的参展作品:“这是扎染的里程碑!”并在毕业纪念册上赠言:“永远超前,永远实干!”

捂了十年 悟了十年

扎染是一种来历久远的古老工艺,如何让它入画,入眼,入心,入世,无疑需要观念、才思、技艺和创制格局的全新超越。丁永超,一个生下来便带有使命的艺术家,父母给他取名“永超”,初觉泛泛之名,自他踏上艺路,日渐显现寄望深远,非比凡思,非同凡响。



追溯一番历史渊源,检点一番工场分布,需要借助一幅扎染工艺地图加以参照: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染缬”,它是借助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缝、捆、夹等多种形式组合予以浸染色彩的传统工艺。我国扎染源头可上溯于汉朝,兴盛于唐朝,已发现的扎染制品最早出于新疆地区,现今我国自贡扎染、大理白族扎染都是国内、国际的驰名品牌,国外扎染则以日本、印度、印尼和非洲为工艺产地,亦不时带给业界一份夺目惊艳。进入新世纪以来,扎染工艺绚放出异彩,它在聚光灯下闪亮登场于巴黎春夏时装周,已萌发出一种展现引领都市时尚新潮潜质的审美端倪。

跨进扎染工艺作坊,丁永超精心研究、对比、遴选过针缝法、鱼子缬、蝴蝶缬、醉眼缬等几十种扎染工艺,他打破了传统扎染具象不抽象的局限,从不自设人所未步、人所未想、人所未做、人所未显的禁足栅栏,引入阴阳交替、互动、互补的理念,首创丁式“去色染法”和“混色染法”。同时,扎染产品与批量化产出同一式样的“大路货”迥异,是别无它代的“独一无二”的手工制作,如同一个人不能“两次涉入同一条河”,世间找不到两件完全相同的扎染制品,每一件艺术品都遵从“天命”而带有无法预测的临场“变数”,即“不确定性”。当然,它也给制作者展现艺术个性,留下了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的原创空间,充满无数“可遇不可求”的机缘,真是探索性、挑战性与难得再觅的神秘性并存,超越和超凡都是“望艺兴叹”的“小概率”与“小确幸”,独步奇峰则着实为“大幸运”与“大惊喜”。当下的中国现代扎染,每朝前一步都如同跨入一片艺术处女地,甚至“世界领先”地孤峰独占。当然,让古艺术昭显现代和未来的新魅力,则既须善用艺技的承传,更要靠自身秉赋的艺术创新和前瞻破局的艺域拓展来开疆僻壤。



走出校园,出于谋求生计和探索艺术,丁永超回故乡注册了自己的企业,办起个人创意亦创业的扎染作坊。春秋几轮,丁永超挥泪关闭了自己用心良苦、惨淡经营的草创企业,背起行囊奔向广州“重头再来”血性打拼。由于身手不俗,他的作品抢滩市场很快兑现为真金白银,腰包鼓胀刺激雄心勃勃,他急欲为富余的资金找投资项目,未加深思熟虑便仓促转战陌生领域,不期遭遇了一场“滑铁卢”式的大败北,他投入血本尽数化作一缕随风而逝的飘烟,一个狰狞黑洞吞噬了他的“完美梦幻”。长达半年,他茶饭无心,龟缩于居室呆呆闷想,推开窗扇纵身跳下高楼绝非天性孤傲的他甘愿接受的黯然收局,他百般懊悔一招失算,陷入“欲罢不能,欲进无路”的窘境,折翅的凤凰远不如壮硕的母鸡逍遥自乐。有一天,他偶然看见花盆上有一只蝴蝶若即若离地不停飞扑,上下恍惚,来去徘徊,它映着灿烂阳光的煽动彩翼仿佛在不断变大,简直如一只浴火凤凰涅槃重生,沐光飞舞,焕发出一种无以伦比的神奇魅力。顿时,他为之神情一振,眼前一亮,胸腔中积压的块垒顿时冰消雪融,失意者的苦涩郁闷化作一串剧烈颤栗近半小时的狂笑喷出,说是“仰天长啸”绝不为过,说是“凌云一笑”也非戏语,古有“庄周梦蝶”悟道,今有“阳台观蝶”解惑,他从此结束了歧路彷徨,放下了思想包袱,头脑猛然开窍:“一个人不可能双脚同行两条道,从此,割舍商道,选择艺道,变创业者为创意者!”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转身,而是一次带有“质的飞跃”的转型,他再度拥有了磐石般的定力和井喷般的活力,都市卖场的喧哗与骚动,商贾掌心的金币碰响,不再扰乱他的宁静心神和专一目光,他所追寻的远大“艺路”,岂肯仅仅止于目到、口到,更要意到、步到、手到,总之,自己渴望的艺术成果必须收获,不光要登市,还要传世。他决意穿透迷茫的慧眼去辨识,以一往无前的行动去响应,选择扎染作心灵语言,以艺术品为创作者充当代言者:

“让作品说话,让作品达意,让作品传神!”



丁永超在商道痛摔一跤,成为了他艺道精进的神奇助力,至此他的扎染艺术品异彩焕发,褪了匠气,添了灵气,尤其他视作救赎之神的布道蝴蝶,很长一段时间被他纳入系列作品的主旨、主题与主角,那一个个超凡脱俗的蝶身,一个个如梦如幻的蝶影,一个个若显若隐的蝶魂,有的每一幅都神采飞扬,令观赏者爱不移目,叹为观止。拥有诗、书、画的“三绝”功夫的巴蜀异才郭广岚,曾挥毫泼墨赠语丁永超:

扎虽小技,通乎大道。

染亦微玄,荡尔人心。

多年以后,四川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吴德民在展厅鉴赏过丁永超创作的扎染艺术品后一番良久沉吟,似对人语,似对己语:“居然,我提不出意见?”吴德民随行人员对丁永超一翘拇指:“吴会长的习惯,每次参观后都要点评,指出不足之处,这是他第一次,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历尽艺路跋涉艰难的万般艰辛,丁永超当然懂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珍贵价值,他闻言兴奋不已,暗下决心绝不辜负每一位“知我”、“惜我”的艺路知己!

升华艺境 走向世界

长达十余年的广州磨砺,丁永超从锋芒毕露转向韬光养晦,从重外功转向重内功,等到重归故里,他不仅带回了“曾经沧海”的人生阅历,更有对艺道深思熟虑的厚重底蕴,说他已身怀绝技似绝不为过。

踏上乡土,一股温馨顿时注入归来游子的心田,故乡的各级领导和艺友,寄望于丁永超在非遗领域大展身手。对此,丁永超有他独特的眼光和见解,其实,所有的非遗项目在当年之所以能落地生根,风行于世,至少在其时,代表着最流行、最实用的工艺水准,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挺得住岁月冲淘,流传至今。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对非遗产品并不特别在乎呢?只因为它有旧的底色,却无新的光泽,缺乏新理念、新思想,缺乏时尚元素的注入。丁永超把扎染视作一种艺术创作的达意手段和呈现方式,它是内在情感和思想的折射和凸现,是对认知世界的价值取向和的审美采撷,一件成功的作品必然是赋予了一种充满美好憧憬和强烈渴望的神圣高贵的精神魂魄。在他看来,“扎”是小小的技艺,“染”是小小的变化,“小”即微,做到微而精、微而妙,小技艺卓见大匠心,使作品带有能够穿越时空的神奇魅力,这又谈何容易?



凡境与神境,人性与佛性,二者语境的差异真是大相径庭,俗谛言有,真(神)谛言空,是两种“虚”与“实”分野的认知概念,悟性过人的丁永超通过长期揣摩与参悟,获得了一把打开扎染艺门的“金钥匙”。从艺以来,他谙熟艺技,参悟艺谛,在他看来:扎染的魅力要素,即是肌理的变化和色彩的变幻,尤其是扎染流程始终带有某种不可把握与某些不可预测的神秘性或随机性,去品尝出乎意料的惊喜和大失所望的痛苦,几乎是一门贯穿始终的必修课。获得一件美轮美奂的扎染艺术品,一对人眼、一双人手每每存在局限性,除非借助一对佛眼和一双佛手,依靠超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去成就完美。一个徘徊于虚与实的凡神交错的苍茫创意带的守艺人,怀抱着一颗追寻和收获意外之美的渴望之心,如同拆解一个既变幻莫测又乐趣无穷的艺术魔方,弄不清其自身表现语言究竟该属于凡音,还是梵音,体验着一场属于宿命的“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扎染作品,从具象到抽象的原创过程,仿佛被一块奇妙玻璃分隔为主客两端,一边是人手,一边是佛手,如何突破咫尺天涯的艺术阻隔,达成人意与天意的共情融合,实现人心与天心的共鸣同振,当然离不开富含思想的艺术语言。显然,只有思想语言才能超越一道道疏离凡神的艺术藩篱,才能横扫平庸俗气,创造展现于视线中的扎染极品。丁永超创作于2016年的《无相》,是他砸碎枷锁走向创作自由的代表作之一,那一朵朵灵感的火花至今映亮他的创作通衢,他不止一次对人提及——那天,他手捧着王阳明的《心经》阅读,一段话勾住了他的目光:“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艺术创意的“生”与“灭”取决于心?一幅幅富有禅意的画面在他脑海里清晰呈现,他激动不已放下书卷,急不可耐地进入作坊,制作完毕他被“请来”的“一尊佛像”所附加并绚放的万道瑞祥佛光瞬间映亮了眼际,照亮了心灵。此刻,他顿悟艺谛:“色彩与纹理构成的虚实结合,赋予了作品的传神魂魄,它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扎染创意路径和创作方式。”自此,他的扎染创作迈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的创意佳境,宛如凌空而降的《无相》系列作品,成了“众生”供奉对象,诚意购买者远道赶来,布展邀请函翩翩飞来。

历经“口口相传,口口相荐”,丁永超扎染艺术作品的社会关注度已越来越高。2018年,恰值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艺30余年的丁永超被首都北京的捕“星”眼相中,中央宣传部发起、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拍摄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系列微电影纪实片,以“非遗传扬人”为主题拍摄了丁永超专集,由中宣部安排中央电视台、全视频网站同时播放,全国9000家剧院公开上映。一颗艺术星辰冉冉升空,年轻的扎染大师丁永超扮演了一个中华民族工艺的形象使者,迈开稳健步伐,带着自信,带着笑容,走上国际扎染舞台,运用艺术语言与世界对话。

谦卑尘土 高贵星空

对于一个成名早、悟道早的扎染艺术家,丁永超该如何看待网的“嗨”和朋友圈的“捧”,以及社会人士和商界玩家向自己挥动的“橄榄枝”?他保持着一份不轻动、不轻浮的耐力与定力,以及不盲动、不妄动的睿智与清醒。他是中国石油大学特聘的扎染艺术专家,也是民族品牌“百雀羚”特邀客座艺术家,获得校园与市场的双双“准入”,堪称“要风有风,要雨得雨”,得时,得遇,颇具袖长善舞的落落大方。



执教西南交大的微友“曼珠落”,在聊天时图文并茂的倾诉了她对自己眼中的扎染艺界“三足鼎立”的“重量级”人物——钟老(钟茂兰教授)、缪老(缪根生教授)和工艺大师丁永超的非常敬佩,一行行文字富有激情:“这个无相系列,真是打动了我啊,大爱呀!”她进一步阐述:“文艺复兴把绘画带入了艺术殿堂,用解剖学武装了绘画手工艺。有理论基础支撑的扎染,未来一定更加精彩。”她快人快语地直抒己见,认为丁永超“思想超过的技法”,一番褒扬却又暗示丁永超技法上还有“提升空间”,激励他切莫辜负了同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的钟老、缪老对他寄予的殷切期许。

深圳大学罗莹教授拟和台湾工艺界人士联合举办首次两岸“植物染联展”,准备邀请的大陆艺术家30名,她在微信上看过丁永超的扎染艺术作品后,觉得超乎预期的“非常棒”,能够代表大陆的扎染创新的“最高水准”,向他发出了“领衔主展”的“英雄帖”。对此,素来不恋栈“名利场”不稀罕“浪得虚名”的丁永超,采取自设“静音”不“应叫”的“冷处理”,悄然把自己摆在了“展外艺人”的不显眼位置。他自习茶道,深度思考,不断叩问“从哪里来,往何处去”的普世话题,如何在拿出《无相》系列后继续跟进,拓展艺境,他的创意目光已不再局限于“地球村”,开始酝酿下一个系列——星光璀璨的“宇宙的‘家园’”。

一些擅长追逐新潮的高档咖啡厅,已抢先选择丁永超的扎染艺术品作时尚壁挂和穹顶悬饰,让顾客领略一份超越尘世困扰的艺术享受。尽管新冠疫情还在肆虐人间,一批沿海艺术投资者和海外奢侈品巨头已经把灼热目光投向丁永超,不断来电、来函、捎口信预约适时举行商务洽谈。丁永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赋予扎染这个古老工艺以现代元素和宇宙意识,成为一种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系皆可共同拥有、彼此交流与领会的现代艺术语言,它不仅能够打破了文化壁垒,还有益于养眼、养心、陶情、冶性。

佛教名僧、内江圣水寺主持智海法师,是丁永超相互“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主客角色频频反串的问艺兼问道的莫逆之交,一次智海法师出现在丁永超扎染制作表演现场,一群难分内行外行的人群正七嘴八舌的争占上风,智海法师在他耳畔轻声一句:“一默如雷。”丁永超如同醍醐灌顶,心里暗叹:“高僧,高见!”即刻,丁永超一言不发,两耳随风。

智海法师不仅欣赏丁永超的扎染作品,而且很懂其间精微,他用丁永超精心制作的巨幅“绿林星空图”装饰圣水寺佛乐厅的高阔穹顶,不时招来众僧集聚一堂,他们躺在竹榻上,放起乐曲,打开穹灯,仰视穹顶,睁眼仰望闪烁星辰,闭目聆听优美弦歌,享受一份遨游天宇的超值愉悦。

智海曾以一诗偈点评丁永超的扎染艺术:

染而不染,

不染而染;

染其不染,

不染其染。

如果把智海法师的诗偈,宋人周敦颐传世名篇《爱莲说》两相对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便知莲缘、艺缘与佛缘,以及人境、艺境、佛境,皆有相互共通共享的共同点。以莲性暗喻人性,高贵的扎染艺品与圣洁的池塘莲品,何其相似?这个诗偈,显然是一个方家独具慧眼的置顶评价。若以“染”为主题词,兴许引来一串感慨:“染是一种缘起,染是一种方便,染是一种游戏,染是一种慈悲,是一种境界,染是一种智慧,染是一种整合。”一个出家人,如此激赏一个艺术家,给世间留下一段传说,一个佳话。因为,它间接佐证丁永超的扎染艺术不经意已晋级为“神画”或“神话”。



最后,通观中外扎染艺术界,乏善可陈者和成就斐然者皆不胜枚举,丁永超已经稔熟地掌握了一种表现内心渴望和审美理想的艺术语言,如同拥有一本“畅游天下”的艺术护照,可以自由出入任何疆界,不分乡境与国境,不限凡境与仙境。几十年如一日,他尊师敬业,德艺双修,外简内明,悟道得道,算得上屈指可数的幸运者,乃至独树一帜的成功者!

作者简介:

蒋涌,实力派作家、评论家,已发表各类文学、评论、新闻作品近四百万言,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省级文学奖项,著有散文随笔《清流》、评论《富顺才子评传》、长篇小说《穿云鸟》《荒墟与虹》等,众多作品被收入各类当代选集。

来源:川报观察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中国禅僧,120年传奇修行,兴五宗,一字悟众生!高僧:佛门巨匠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06:44 , Processed in 0.359577 second(s), 5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