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札记丨鲁智深的成佛证道之路

2022-7-29 18:18| 发布者: upz6yuky1iimfk| 查看: 1547|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水浒》小说在梁山招安后征战的部分,有很多重复描写的俗笔,唯独结尾处神韵重回。尤其读到鲁智深在听潮圆寂时,最是令人神往。鲁智深圆寂前所颂偈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今日方知我是我”,无论什么时候读来都如醍醐灌顶一般令人振聋发聩。
如果说《水浒》是写一群人自下而上的安身立命之路,那么鲁智深的圆寂成佛可以说是这条路的最高理想与境界了。而《水浒》的作品意境,也在鲁智深的成佛之路中有很大的升华。读到结尾处,再回头来看鲁智深的成佛之路,才渐渐有了一种别样的感动和体悟。



鲁智深出场时是个在渭州经略府快活自在的提辖军官,三十来岁已是成熟之龄。但是小说却未交代他的家庭出身,甚至在小说的后续情节中也没有出现过他之前曾交往的人物,这在《水浒》的主要人物中可能是绝无仅有的。这不知算不算是对鲁智深有了佛家所谓“了断因果”的一个侧面暗示。
但仔细回味小说,你会渐渐感觉很多地方很多层面其实写的都是鲁智深的佛性。
鲁智深一路总是在通过惩恶来扬善,来救人于苦。而每次救苦所面对世间不平事业各不相同。打镇关西郑屠救金翠莲,直面的是社会底层的不平事。打小霸王周通,直面的是江湖上欺压百姓的不平事。打丘小乙、崔道成,直面的是寺庙道观歪风邪气的不平事。解救林冲,直面的是朝堂的不平事。由此一步步走上梁山这个群体一同对抗天下最大的不平事——朝堂昏聩的道路。佛家思想的根本是“苦、集、灭、道”四圣谛,成佛之路第一要素,是觉知人生之苦,进而解脱人生之苦。鲁智深在行的,不仅是护念众生之苦的菩萨道,更是能断世间一切带来苦难不平事的金刚道(只爱杀人放火)。



在佛教中,有所谓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用于印证是不是真的通达佛性,而其中“诸法无我”即放下自我对名相的执着,又被认为是第一要义。《水浒》中,随处可见鲁智深这种无我执的佛性。鲁智深在他救人惩恶过程中,从不以自己的私利为虑,而且放下得很快。他本有惬意的军官生活,为义愤填膺三拳打死镇关西后,说放下便放下,在五台山剃度后便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和尚身份。后来跟随梁山招安,并且屡立战功,有很多机会还俗,但他也从未想过要重回惬意的军旅生涯。
人若没有私欲的执着,则世间很多条条框框也不会束缚他。他在东京大相国寺菜园子,反制了一帮想整他的泼皮,其后又与这帮泼皮打成一片,从此处可以看出他没有那种自矜身份和道德优越感。他同样也不囿于身份和世俗道德束缚。在解救桃花庄刘太公女儿对付小霸王周通的时候,他喝了酒直接脱得赤条条就躺在刘太公女儿闺房的床上,因其心中全无男女之欲,而显得如此率性真我。在桃花水上,见李忠、周通还得下山打劫完才要送他做盘缠,他一骨碌地把金银酒器踏扁了拿走。他没有觉得这是盗窃,而是觉得这两个人好生悭吝,见放着有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他去打劫得别人的送与洒家。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只苦别人。洒家且教这厮吃俺一惊”。“只苦别人”四字所展现的率性和超然境界,是梁山上只讲兄弟义气的大部分人比不了的。



我们看鲁智深出家后的举动,打破了各种佛门清规,可偏偏在李忠周通劝他一同落草时,他却说“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以我们对鲁智深的了解,他说这话是真诚的。而看他在五台山的经历,看似胡闹,实则暗含了许多禅宗典故。在汉传佛教尤其是禅宗的思想中,恰恰有许多这般破除清规戒律的思想。
鲁智深在五台山不坐禅,倒头便睡,睡醒了还在佛殿后随地大小便,而且两次大闹佛堂,打碎了许多佛像。这些都可以在禅宗的历史上找到对应的典故。如《景德传灯录》中记载唐代善会禅师的诗句:“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唐代有名的丹霞禅师则有烧木佛取暖的举动典故。
在五台山前后的情节中,有两处最让我感觉神往的细节,一是在五台山上,鲁智深“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立地,看着五台山,喝采一回”。二是离了五台山,鲁智深“因见山水秀丽,贪行了半日,赶不上宿头”。这样一个粗鲁汉子,竟有这般醉情于山水的心性。读到此处,会觉着原来鲁智深花和尚之名,不仅是指他身上的刺青,实则在说他对于自然风光花草之美的天然喜爱。我们大部分人都有此天性,在此天性之中,人是最容易达到陶渊明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种“忘我”的境界的。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大部分时间都忘记了这种天性了,而禅宗则认为人应该常从这种“见山见水”的平常心中去完成大修行。



在鲁智深的鲁莽性子和无我执的境界下,虽然没有那些小心思小算计,但在需要用心的地方,却有很精细的地方。如解救金翠莲打郑屠时,先是堵住客栈的门干坐了四个时辰,阻止店小二通风报信来让金老二等人走远。如野猪林救下林冲时,在林冲问出“师兄,今投那里去?”的时候,细心的鲁智深直接给了他一颗定心丸,说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不仅如此,鲁智深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常常表现得很有大智慧。在上了梁山加入了这个对抗朝堂的群体后,也是他在招安问题上说得最透彻:
“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我读到这里时,有点惊讶于这话竟是出自看似粗鲁的鲁智深之口。读到他成佛时,才省悟到这话还真是非这个放下一切我执的鲁智深说来,最是得当。而鲁智深这话,实际上也已是直逼作者施耐庵写《水浒》的核心主旨了。
到了最后,鲁智深听到钱塘江潮信,想起了智真长老的四句偈语中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当了许久和尚的他竟然不知道圆寂是何意。而当得知圆寂是和尚死去的意思,鲁智深反而笑了,并让人取来纸笔,写下偈语后,当晚坐化圆寂。这等慧根和悟性,到了此处已然具备了成正果的大智慧。



可以说,鲁智深所经历的这所有一切,整部《水浒》所写下的功名利禄,家国情怀与安身立命之路也只是过往云烟。鲁智深的成佛证道之路,并不需要那么多繁琐的修行方法,也不需要什么大道理大理想,而是以这一腔真性情,敢于直面世间事的热血,活得简简单单,活出真我,最后方能证大道,成大果。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感恩回忆录一一我命中的贵人(续)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06:46 , Processed in 0.365827 second(s), 5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