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孔子

2022-7-18 22:58| 发布者: uldmqarfe22ew0| 查看: 1804|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孔子名为孔丘,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
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取名叫丘。他长大后身高九尺六寸,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九左右,其他人对孔子高大的身体感到很奇异,都称他为“长人”。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当时中国“诸侯”割据,自组军队、发动战争、压迫奴隶、税赋很重。孔丘在鲁国的一个贫寒家庭长大,自幼家境贫寒。孔子从小就爱学习,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艰难度日。为了生活,孔子小时候受了很多苦,干过很多苦力活。他极其向往先祖曾经有过的崇高地位和享受过的荣华富贵生活。十几岁时曾做小吏管理农业账目。从那时起孔丘对伦理哲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孔子崇尚周礼,闲暇时常在面前摆上小盆、小碗,学着大人的样子,演习周礼。鲁国的国君是周公旦的后代,非常重视周礼,这就给孔子学习周礼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周朝末年,礼崩乐坏,而鲁国还是非常重视周礼,这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17岁时因为母亲常年操劳也去世了。童年丧父少年丧母的孔子生活可谓是异常艰苦。从小就去各个地方打杂,接触到了许多贫贱的劳动人民,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不管多卑贱的工作,孔子都努力把事情做好,他曾经做过鲁国贵族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牧养牲畜的小吏,使牲畜繁殖增多。19岁时孔子迎娶了宋国的丌官氏。



孔子画像
孔子26岁创办了私学。据说当时他如此之年轻,就开办了私学,弟子门生还不少,就有很多人不服,其中有一个就是后来成为他弟子的曾子的父亲。曾子父亲与孔老夫子一席长谈后,毅然拜孔老夫子为师,后曾子也跟随父亲一起师从孔子。



孔子30岁时,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在上大夫晏婴的陪同下来到了鲁国。孔子因为学问很好,已经有所成就,齐景公便向孔子请教国政,孔子的回答令他十分满意。



孔子35岁那年,鲁国发生了内乱,孔子逃到了齐国,当了齐国大夫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齐景公经常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他非常欣赏孔子的才识,打算将尼溪的封地赐给孔子。晏婴向齐景公进谏说,孔子的礼仪之学太过繁琐,不适合用来引导国民。齐景公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此后齐景公虽然还是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他有关礼仪的事了。第二年,有些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此事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却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知道无法再在齐国待下去,便返回了鲁国。



孔子返回鲁国的几年后,鲁国的大臣们内斗地更厉害了,国家一团混乱。孔子便待在家里不去做官,专心整理古代的《诗》、《书》、《礼》、《乐》等典籍,这些典籍一直流传到现在,《诗》就是《诗经》,《书》就是《尚书》,《礼》就是《仪礼》,可惜被后人称为《乐经》的《乐》却在后来的战乱中失传了。



在整理古代典籍的同时,孔子也扩大了自己的私人学校,因为他声名远播,许多年轻人纷纷从远方来求学,接受孔子传授的学业,很多被孔子欣赏的学生就是这个时期来求学的。其实孔子一直想从政为官,让自己的理想可以付诸实行,但一直没有机会,因此他对公山不狃的召请动了心,打算前往。孔子的学生子路非常不高兴,和孔子争辩了一番,竭力阻止他前往,孔子最终没有去。
叛乱平息后,鲁国的内政开始好转,国君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就是中都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孔子治理了一段时间后,中都一片欣欣向荣,其他国家的官员都来向他学习。鲁定公听说了之后,召见孔子问他:“学习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即使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岂只是治理好鲁国呢!”这样实施了两年,鲁定公见孔子确实有本事,便升了他的官,任命他为司空,就是管理水利、工程和手工业的官员。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将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使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不久之后,鲁定公又升孔子做了大司寇,就是管理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孔子注重以道德教化百姓,而不是以刑罚镇压百姓。孔子担任大司寇期间,虽然设立了法律,但由于他注重教化百姓,国家秩序良好,没有什么犯法的人,所以刑罚也没派上用场。
孔子五十六岁时,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孔子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便经常表现出高兴的神色,他的学生子路问他:“我听说君子祸患来临不恐惧,幸运降临也不表现出欢喜。现在老师得到高位而流露出欢喜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对,确实是有这样的说法,但不是还有‘显贵了而仍以谦恭待人为乐事’的说法吗?”



孔子执掌朝政七天,就诛杀了扰乱政事的大夫少正卯(mǎo),树立了威信。治理国政三个月后,卖肉的不敢随意抬价,遗留在路上的东西没人捡拾,从四方来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请求,全都客客气气的受到了接待,如同回到了家里。
齐国的大臣们得知了鲁国的情况后非常恐惧,他们害怕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称霸攻打齐国,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位美女和一百二十匹有花纹的宝马送给鲁定公。孔子在治理鲁国的时候,得罪了掌握大权的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个家族,他们为了让鲁定公疏远孔子,就怂恿鲁定公收下了齐国的礼物。鲁定公得到了美女和宝马后,从此沉迷于玩乐,不再上朝听政。孔子知道鲁定公不会再重用他了,就和弟子们一起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寻找能够重用他,让他实现理想的国家。



于是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是他生命中最为落魄的一段岁月,不但被人称作为“丧家之犬”,还曾经被围困断粮,甚至差点丢了性命。这段经历,应该是孔子最为不堪的回忆。孔子离开鲁国时,曾作《去鲁歌》一首,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孔子离开鲁国的第一站就是去了卫国,住在子路的大舅哥颜浊邹的家里,而且一直住到第二年。卫灵公非常尊重孔子,听说孔子住在卫国,便给他送来粟米六万。过了没有多久,有人向卫灵公诬陷孔子,卫灵公便派人带着兵仗护卫孔子。孔子唯恐得罪卫君,住了十个月,便离开了卫国,前往陈国。在路过卫国的匡地的时候,孔子被匡地人误认作阳虎,把他拘禁了五天。因为阳虎曾经对匡地施行过暴力,而孔子的相貌又与阳虎相似。孔子便让随行人员向卫国的臣属宁武子请求解救,消除了误会,孔子才被释放了出来。在子路治理的蒲地住了一个多月,孔子又返回卫国,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的家中。灵公的夫人南子听说之后,派人对孔子说:“来到卫国而又想与我们国君建立交情的各国君子,必定前来见我。我希望也能见到你。”



卫灵公
孔子起初还婉言推辞,后来迫不得已,便入宫去见南子。南子非常美貌,姿色妖娆,过去曾经与宋朝通。孔子进门以后,面向北方,俯首跪拜。南子回礼,环珮撞击,叮咚作声。孔子与南子隔着纱帘互相见面以后,便出了内宫。过了一个多月,卫灵公与南子同车而行,宦官雍渠在右首陪坐,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大摇大摆地走过街市。孔子羞愧不堪,便离开卫国,前往曹国。



南子
不久,孔子又离开曹国,前往宋国。他与弟子在大树下演习礼仪的时候,宋国的司马桓魋打算杀害孔子,便将大树砍倒。于是,孔子换上平民的服装,经过宋国,前往郑国,途中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在外城东门前面,有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他的前额象帝尧,后颈象皋陶,肩膀像子产,然而由腰部以下比大禹还相差三寸,他那憔悴而又颓丧的样子,就像一只丧家之狗。”子贡以实相告,孔子欣然欢笑着说:“说到形体相貌,那并不重要。至于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狗,的确说得不错!”
于是,孔子前往陈国,在司城贞子的家中住下。孔子五十九岁时,由陈国经过蒲地,适逢公叔氏率领蒲人叛乱,蒲人又将孔子拘留。蒲人害怕孔子弟子公良孺勇猛且善于搏斗,便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前往卫国,我们就把你放了。”孔子向蒲人立下盟誓,蒲人便将孔子放出东门,而孔子却又前往卫国。
子贡说;“连盟誓也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在受到别人要挟的情况下立下的盟誓,神明是不认可的。”



子贡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了,便前往郊野迎接。他问孔子:“可以攻打蒲地吗?”孔子回答说:“可以。”卫灵公说:“我国的大夫认为还不可以攻打。现在的蒲地,是卫国防御晋楚两国的前哨,恐怕还是不攻打的好吧?”
孔子说:“那里的男子有死守蒲地的决心,那里的女子有保卫西河的意见,我主张讨伐的人,只不过是与公叔氏共同发动叛乱的四五个人。”卫灵公口头上回答说“好”,却并不发兵攻打蒲地的意思。
晋国的佛肸担任中牟邑长官。赵简子攻打范氏和中行氏,讨伐中牟。佛肸反叛,派人去叫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很不高兴,孔子终未成行。孔子准备西行去见赵简子,来到黄河岸边时,却听到了赵简子将窦鸣犊与舜华二位贤大夫杀害的消息。孔子面对黄河,叹息着说:“浩荡的黄河之水真是壮美啊!我不能渡过黄河,这是命运的安排。”
子贡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窦鸣犊与舜华两人都是贤明的大夫,在赵氏尚未得志的时候,由于任用了他们二人,才得以执政。赵国之所以治理得好,这是鸣犊的功绩。杀害鸣犊而聘请我,我孔子为什么要去?焚烧了树林打猎,麒麟就不会来;倾覆鸟巢毁坏鸟蛋,凤凰就不会飞翔。鸟兽都厌恶那些伤害其同类的事,何况君子呢?君子不愿意损伤自己的同类,所以我才这样说。”于是又作《将归操》:“翱翔于卫,复我旧居;从吾所好,其乐只且。”并鼓琴而歌。大意就是:还是在卫国自由自在地遨游,回到我的故乡去吧。按我自己的意思行事,这才令人有许多欢快。
于是孔子又返回卫国,在蘧伯玉的家中住下。后来,卫灵公向孔子请教作战的阵法,孔子回答说自己没有学过。第二天,卫灵公与孔子谈话,看到大雁飞过,便仰头观望,并不专心听孔子讲话,于是孔子离开卫国,又一次前往陈国。



孔子六十岁时,住在陈国。这一年秋季,季桓子病重,便对儿子季康子说:“我死后,你肯定会做鲁国的宰相。做了鲁国的宰相后,你一定要召回孔子。”季康子继位以后,打算将孔子召回。公之鱼却说:“以往我们先君不能够始终任用孔子,遭到诸侯的讥笑。现在要是又不能够始终任用他,这就要再一次被诸侯所笑话了。”季康子说:“然而,我们把谁召回来更合适一些呢?”公之鱼说:“一定把冉求召回来。”因此,季康子便派遣使者去召冉求。在冉求准备启程的时候,孔子说:“鲁国人将冉求召回去,不会只是委任他一个无足轻重的职务,而是准备委以重任的。”就在这一天,孔子发出了“归去吧,归去吧”的感叹。
孔子六十一岁时,由陈国前往蔡国。六十二岁时,由蔡国前叶邑,叶公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不久,孔子又返回蔡国。有子路向长沮、桀溺询问津渡等各个篇章记录的史事。六十三岁时,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一带活动。楚国派人延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回拜答礼。陈、蔡两国的大夫计议说:“如果孔子被楚国所任用,陈国和蔡国就危险了。”陈、蔡两国就共同调集步兵,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在陈地遭受围困的时候,曾经断粮七日,但是他仍然坚持为弟子讲授学业,毫不懈怠。孔子让子贡到楚国求助,楚昭王发兵前来迎接,此后孔子才得以脱身。楚昭王准备把七百里书社之地封给孔子,楚国令尹子西从中阻挠,楚昭王这才作罢。不久孔子便由楚国返回卫国。
孔子六十四岁时,仍住在卫国。在此之前,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与宋朝通奸,卫灵公的太子蒯聩欲杀掉南子,没有成功。太子蒯聩逃亡宋国,卫灵公把蒯聩的同党尽数驱逐。及至卫灵公去世,蒯聩的儿子卫出公辄即位。蒯聩打算回国,卫出公不愿意发兵抵制蒯聩,诸侯也屡次就蒯聩之事责备卫出公。卫出公打算任用孔子来治理国政。
子路问孔子:“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您准备首先去做哪一件事情?”孔子说:“果真如此,我就先来纠正卫国的大义名分!”子路说:“您的迂腐竟然已经达到如此地步!您又如何能够纠正?”因此子路便在卫国做官。
孔子六十六岁时,夫人亓官氏去世。过了整整一年,孔鲤还在哀哭。孔子听见哭声就问:“是谁在哭泣?”门人说:“是孔鲤。”孔子说:“嘻,他也太过分了。”孔鲤闻言,便不再哭泣。六十八岁时,孔子住在卫国。冉有担任了季孙氏的将领,与齐国军队在郎地作战,打败了齐军。季康子问;“你的用兵之道,是学习得来的呢,还是天生就有的呢?”冉有说;“我是从孔子那里学习来的。”季康子说:“我打算召孔子回国任事,你看可以吗?”冉有回答说:“如果准备召用孔子,就别让小人居中离间,这就可以了。”
于是,季康子带着礼物去迎接孔子。孔子回到鲁国,从而结束了他长达14年的周游活动。鲁哀公请他住进宾馆,向孔子请教治理国政的办法,但终究不能够任用孔子。孔子自卫国回到鲁国途中,写下《猗兰操》



孔子的晚年是十分悲哀凄凉的,在周游列国时的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死了。回归鲁国前夕,他那依门望夫14年的老妻亓官氏也饮恨病逝。回国不久,他的独生儿子孔鲤和德行出众的弟子冉耕又相继去世。鲁哀公十五年,他那忠勇耿直的弟子子路又在卫国的政变中被剁成肉酱。另一个舍弃富贵、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弟子司马牛也死于鲁城东门外。一连串深重的变故,几乎使这位乐以忘忧、终生豁达的老夫子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垮倒了。
夏历二月十一日,中国古代伟大的哲人孔子在弟子们的悲痛之中,带着终生遗憾,心有不甘地闭上了他那富有智慧的眼睛。享年七十有三岁。饱受“三桓”威胁的鲁哀公对失去这位“德友”深表哀悼。他在奠祭孔子的诔文中,尊孔子为“尼父”,说:“上天不善啊!不给留下这位老成人。只剩下我一个人在位,孤孤零零,寡人感到内疚!呜呼!哀哉!尼父啊!我今后再向谁请教啊!”



孔子逝世后,弟子们把他与夫人合葬在鲁城北的泗水旁,并按照礼制予以薄葬,仅封土二丈,崇四尺。墓冢旁为儿子孔鲤墓。老人家一生为行“道”而奔波,生不能长相聚,死当长相守。弟子们皆在墓旁结庐,服“心丧”,三年后,再拜墓泣别。子贡则在恩师墓旁一直庐墓六年,才依依不舍地拜墓离去。
孔子注重"言传身教",切实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对学生很爱护,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融洽的佳话远近闻名。如他对颜回的点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子贡幽默式的启发: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这样的讲学方式,这样的深情爱护学生,赢得了崇高的声誉,他的学生有三千之多,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这三千多学生中,有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谓之"七十二贤人",其中最优秀的就是"四配""十哲"。"四配"就是后来的"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亚圣"孟轲。"十哲"是指以"德行"闻名的闵损、冉耕、仲弓和长于"言语"的子我、子贡、子若及"政事"上知名的冉求、子路和"文学"上出名的子游、子夏。



这些弟子后来不仅成了国之栋梁,也进一步把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先贤孔子,的确无愧于古代最杰出的教育家,他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实至名归!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二十岁名扬天下、位极人臣:盘点那些年少成名的牛逼人物

下一篇:这里有比小说还精彩百倍的历史故事,是熬夜也要读完的中国史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09:48 , Processed in 0.256452 second(s), 5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