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宁:创新时代,校长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学校教学与课程如何创新?

2021-12-10 22: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15| 评论: 13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翟小宁在“现代学校治理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好校长盛典”上的主题发言。





翟小宁



当今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动荡的时代,世界日新月异,不断变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代的战略部署,赋予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养时代新人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思考教育的使命、学校的使命、校长的使命和教师的使命,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具体来说有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靠教育,人才强国靠教育,创新驱动发展还要靠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真的感到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位卑未敢忘忧国,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培养创新力,培养中国心。再也没有比培养中国心更重要的使命了,再也没有比培养创新力更重要的使命了,再也没有比培养年轻的大脑更重要的使命了,再也没有比培养未来创新人才更重要的使命了,再也没有比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更重要的使命了,再也没有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重要的使命了。


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


这是一个需要创新而且呼唤创新的时代。比拼科技原始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将来谁在原始创新方面具备的自主化能力高,谁对科技原始创新的投入大,谁就有可能在长期竞争中获胜。
国际环境正在加速四大趋势:


第一是数字化的社会基础。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的治理方式,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二是生命科学的前沿。生命科学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是可持续的新能源。只有不断开发新能源,并且使新能源持续发展,人类社会才能事项持续发展。


第四是全球经济重心正在从西方转移到亚洲。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对治理能力的综合考验。


过去40年的成绩本质上是“中国+开放市场”,这条路走对了。在新的发展阶段是“中国+技术”,这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会。国家发展靠人才,“中国+技术”式的发展尤其要靠创新型的人才。“中国+技术”所蕴含的机会,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机会。但要让AI进入每一条流水线、每一个厂房,还需要时间,基本估计是5-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现在还没有到能爆发的时候。


要使科技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所以现在的青少年决定了国家将来的发展。


创新时代的领导力



在这个创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领导力不是领导所具有的能力,而是带领群众解决问题、创造未来的能力。领导者要建立共同价值观,要以理想带动群众,要有召唤与激励精神,要有境界、格局与智慧。
建立敏捷型组织。新生代即“90后”或者“95后”普遍不喜欢管控型的领导,他们更加愿意追随赋能于人的领导。赋能于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挥人的能量,第二个方面是使人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创新的时代要建立敏捷型组织,在一个敏捷型组织当中,如何群策群力、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是获得效益的关键。做校长,要有人格魅力,要懂业务,让老师幸福,要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老师觉得跟着你干是跟着专家在做有意义的事,同时你赋能于人,使他感到一种价值的实现。


所以在敏捷型组织当中通常管理幅度会比较大,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一个人如何可以管理那么多人?如果是传统的管控型的领导者,随着管理人数的不断增加,如果不改变风格必然是疲于奔命,因此具备赋能于人的能力、建立赋能于人的机制,就成了创新时代敏捷型组织的关键。
领导者必须是首席学习者。敏捷型组织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就是领导力的一种调整和适配,如果说有什么核心的能力,那就是学习敏锐度。


学习敏锐度是迅速学习,并运用于新的和具有挑战性的领导力情境下,获得高绩效的能力和意愿。学习敏锐度本质上是一种获得能力的能力,以此被称为原能力。学习敏锐度包括7个要素:洞悉自我、思维视角、人迹敏锐、变革意愿、驱动卓越、环境敏感、响应反馈。


我们正处在时代的门口,未来属于能够敏捷的组织,未来属于能够敏捷的人才,我们要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创造,预知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创造它。
领导者要营造最佳工作场所。要靠吸引力吸引人才,而不是靠控制力控制人才。大家知道脱离于学校的老师已经存在,某大城市有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自由老师,他每天在网上上课,一次课10分钟,粉丝二三十万,每个孩子上课交一块钱,这个老师每节课收入20-30万。这个时代你要控制老师是控制不了的,必须增加吸引力。


盖洛普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积极投入每日工作并为所服务公司创造价值的敬业员工比例只有10%,这10%是精英,领导者可以重视并依靠这10%的人,但是这10%的人远远不够,应该发动更多的人积极工作。盖洛普有一个奖项叫最佳工作场所奖,获得这个奖项的企业员工敬业率高达70%,在这些企业中敬业员工的数量与怠工员工的数量的比值为17.5:1,是全美平均比值的近7倍,是世界平均比值的21倍。所以领导者要想办法营造最佳工作场所、最佳的人际环境、最佳的文化环境。
要有共情领导力。共情领导力有九个方面:第一是仁爱力,爱学生,爱老师,营造爱的学校,这是最大的一种教育力量。第二是和谐力,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第三是思想力,做有思想的校长、有思想的教师。第四是学习力,校长是首席学习者,教师是终生学习者。第五是觉知力,就是要有悟性,有敏锐的直觉,对学校的发展要洞悉。第六是沟通力,善于沟通。第七是包容力。每一种个性都是有价值的,看怎么用,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才能让学生成为独特的人才。第八是信念力,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第九是道德力,道德是一种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要创建优秀的组织文化。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较低的层次是靠人治,人治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弄不好就会出问题。再一个靠制度,就是法治,走向制度管理,学校就比较好了。但这还不够,要走向文化管理,要有优秀的组织文化,尤其是对学校来说。


不论一个学校灵魂具体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倾向如何,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家精神,比如说使命感,对教育的理想,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敬畏等。二是超越精神。人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每天都在学习进步。三是青春活力。学校面对的是无数年轻的生命,要有青春活力。四是成就感。要使教师和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这四个方面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是能不断超越自我,有使命感,有思想,有创新精神,有不枯竭的活力和不停歇的好奇心,以及成就感所带来的精神鼓舞,一个学校的老师如果没有精神鼓舞,这个学校就会死气沉沉,校长要想办法给老师精神鼓舞。


优秀的组织文化是开放式的环境文化。要创造开放式的文化,积极开展跨界合作,建立液态平台。液态平台就是随时流动、充满活力、开放式的创新平台。要创造并积极参与到富于养分的文化空间中来。


呼唤创新教育,建设创新文化


创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和艺术创造都必须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创新也一样,创新的灵感必须从生活中来,它不可能凌驾于生活之上,更不可能是梦幻的、虚无缥渺的东西。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关注学生长大,掌握其长大规律和心里特征,适时引导,引领创新,创新的灵感才会永不枯竭,教育才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教育创新的灵感从哪里来?从热爱中来!热爱学生,一切从学生的长大出发;热爱教育,有为国育才的使命;热爱老师,助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真诚的热爱,我们就会有很多创新的灵感。


创新,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行,没有丰富的教学体验不行,没有教育的艺术和智慧也不行,不了解学生更不行,它并不是玄妙的东西,从了解学生开始,从一切为了学生开始。


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高阶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所以一切学科的教育最终都是思维、精神、心理、智慧。要上升到这么一个层次来观照我们的教学,观照我们的课程。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只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创新的教育;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
创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创是过程,可以天马行空的想。新是目的,需要脚踏实地的做。这两者要结合起来。寻方向需要天马行空,那就是创新精神;战沙场需要脚踏实地,那就是流程管理。
创新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问题来了就去解决,这个层次的创新重点是解决问题。第二层次,从问题中创造机会,问题来了怎么利用这个问题创造新的机会,这个层次创新的重点是重组问题。比如说新的课程改革来了,这是一个学校要研究的课题,如何才能利用好这次契机,带动全校师生,使学校上更好更新的台阶,为学校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层次,创造问题探索未来,校长要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新的问题,新的生发点,带领老师们研究、探索、创新。过一段时间就提出一个问题,组建团队来研究,比如说深度学习的问题,比如说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线上教育线下教育融合的问题等等,要不断提出问题。这个层次创新的重点是创造性的建设。
跨界创新之路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互联网公司创新力是特别强的,他们对于市场的敏感度特别强,对未来思考得特别多,所以他们会主动寻求跨界合作。跨界创新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不断反思、感受、体悟、洞察、创意、行动中积蓄能量的人,只有不断开拓,才能在激变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创新精神和创新化生存的能力。


教学与课程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培养创新型教师,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第一,创新性教学。


1、教师对问题的理解要独到,有前瞻性,能挖掘多问、多变、多解、巧解的途径,找到出现问题的实质或模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2、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创造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提出不同意见,正确对待和引导偏门、钻牛角尖的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各种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法因人而异,只有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易于被学生认同、接受、喜欢,这样学生才能快速吸收、记忆、联想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4、教学设计要体现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该重点思考设计什么方案,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让学生置于主体中,找到多种切合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第二,复合型教师。教师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应博学多才,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将现在科学前沿知识结合到现实生活里,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把古今的社会文化、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一个博学的老师面前激发无穷的创新渴望。
第三,丰富性课程。一个学校的课程越丰富,学生选择的空间就越大,就越能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学校一般来说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们创造空间最大的课程就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要丰富,要不断创新,涵盖的领域要广。一般来说有基础类课程,打好学生的基础,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发展力课程,面向部分学生,因材施教;有高端类课程,面向学有余力的少数学生,开大学选修课、高端研修课,甚至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在某一个方面就可以达到研究生的水平,比如人工智能,比如项目式学习,学生在某个方面可以突飞猛进,这就是一些创新人才。一个学校最好有丰富的校本选修课。
第四,人工智能+STEAM教育。这是一个与科技进步密切相连、跨学科综合类的教育体系。班级教学和分科教学有相对的优势,这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也应该做出改变。学校的概念会变化,学校的形态会变化。疫情期间每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学校,有的课在线上上课,线上就是一个学校。但是实体学校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这一点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很多教学工作可以交给机器来做,但是呼唤更多的育人的大师、教育的良师、有智慧的人师。


师者,人之模范,老师本质的职业属性会越来越凸显,但是人工智能+STEAM教育,学校要高度重视,重视人工智能加STEAM教育,就是真正在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力量,在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我算了一笔账,一个学校假如说有5千个孩子,1/10的孩子喜欢人工智能,就有500个,10个这样的学校就有5千个,100个学校就是5万个,这是很大的力量。再往小处说,按1/100算,一个学校50个学生喜欢人工智能,10个学校500个,100个学校5千个,这就是科技原创力的生力军。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重大。
第五,教育+互联网。这个趋势是不可遏制的,这个趋势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疫情催化了这样一个趋势的发展。自主学习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可以实现。但有的学校教育没有跟上,学生回到学校,又回到了每天无休无止的刷题状态中。学校教育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重视的地方,比如深度学习、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跨界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学习等等。
第六,实践性学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了而不断的温习不是很令人愉悦的事吗?他强调的是习。“学习”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是在西汉,在《礼记•月令》中有“鹰乃学习”,意思是说,每年夏初,刚孵化出的雏鹰,模仿老鹰的飞行,一次一次地反复试飞,终究学会了独立飞行,这就是最早称谓的学习。顾名思义,学乃模仿,习是复习或温习之意。
第七、融通性学习。学习有三种境界:感性、理性和悟性。在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是“知”。在理性阶段,获得的是“真”,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入到悟性阶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这个阶段获得的是“通”。我们常常说博古通今、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通时达务、心有灵犀一点通、一通百通等,都说明了“通”是学习的高阶追求,即“通达”的境界。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成为通才更重要。由专业而悟道,而达到一种悟性,成为通才,这样的人往往都是比较成功的。
第八、创造性学习。创造学习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在做的过程中自然会生发学习的愿望,在做的过程中自然会激发思考探究的愿望,在做的过程中自然会想怎么做得更好,所以学习的核心是知行合一。我们要鼓励孩子们敢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也许会创造另外一种成功。失败却是成功之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要尝试失败,如果说长大过程中没有尝试一些失败,在创新过程中没有经过一些失败,将来再补上会交更多的学费。学习的过程,不可能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它是在正确地做事和纠错的过程中并行而进。
第九、智慧性学习。除了知行合一之外,还要有静思和顿悟。学识比分数重要,探究比刷题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智慧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


学习是为了开智慧。学习者进入到悟性阶段,不仅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进而知其超然,这是一个全新的境界,达到超然自得的地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是智慧,是汗水滋润出来的,所以学习的优劣不能单从考试成绩来区别,而应该以智慧的获得为标准。每个学习者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如果学校教育对学习者给予正确的指导,启迪智慧,使他们进入到最佳学习境界,学校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了。
总之,只有培养创造的大智慧,才能自主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拓新路。



— END —



来源|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翟小宁在“现代学校治理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好校长盛典”上的主题发言,经“光明社教育家”整理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技术人生」专题第1篇:什么是技术一号位?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2-4 16:28 , Processed in 0.240203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