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有用——简单化通俗化讲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致良知

2022-6-19 04:45| 发布者: uo9g7e0zdb7tb8| 查看: 1908|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走到悬崖边,马上退了回来,知道掉下去会摔死,这是知行合一的一种。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想都没想就交给警察叔叔,这也是知行合一的一种。
我在出租车上捡到一百元,随手装在口袋里,这还是知行合一的一种。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知行合一呢?难道也有真知和伪知?或者良知和恶知?
知行合一,是一种修行的功夫,在没有合一之前,用行来促进知,用知来指导行。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就这个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促进,彼此融合,最终合一。
同时,知行合一也是一种修行的目标和方向,是衡量自身修行的一个标准。知行合一,做任何事,自然而然就那么做了,率性而为,不用思虑,不曾过脑,也能符合天理人性,体现善的原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这样的境界。



因此说,知行合一的重点,不在于能不能合一,而在于,什么是“知”
知,有真知,伪知,善知,恶知。那什么知行合一的“知”是什么?如何获得?
先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大学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也是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那如何格物呢,先就要找到逻辑的起点,然后加以分析:
一切逻辑推理,都必须有一个逻辑的起点,西方有上帝作为起点,心学用性善论作为起点。上帝来自于假设,性善论来自于生命情感。我们的好像更靠谱一些。更贴近于生活。
人性的善恶,争论不休,也无定论。心学的前提,是性善论 ,是来自孟子的仁义礼智四端之心(怜悯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说,四端之心(仁义礼智)人皆有之,是生来就有,来自血脉基因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什么依据?这是逻辑的起点,正是要从这里,我们开始格物。
在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停的有物种被淘汰,又不停的有新的物种诞生,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各种生物,不但要对抗物种之间的竞争,还要抵抗大自然的灾害。
这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物种,他们具有其他动物的某些基因,比如贪婪,自私 ,残暴,但是同时又多出了一些基因,比如善良,比如无私,他们体态弱小,根本无法单独生存,可他们拥有智慧,于是,他们组成了集体,建立了合作,并且用善和无私的原则维护了集体与合作,从而获得了团结的力量,然后得以生存,非但没有被淘汰,还最终统治了这个地球。



这就是人类,而人类得以不被淘汰并且最终强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比其他物种,多出来仁义礼智这些善良的基因。
这多出来的仁义礼智,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叫做人性,也叫天理,还叫良知。
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知”,这就是我们口中的天理,这就是我们内心的良知
人和动物相比较,拥有同样的恶,但是人,多出来善,因此人性中善恶交杂。于是,王阳明提出了最终的呐喊——致良知
人和动物同为生物,拥有许多共性,比如自私,残暴,贪婪,但是除了共同的部分,人类还多出来了其他基因,孟子总结为“仁义礼智”四端之心,正是这多出来的部分,区别了什么是动物,什么是人,所以这多出来的部分,就被叫做人性,也叫做良知。
在心学的系统中,人性是良知,也可以叫做天理,而天理时时刻刻在我们心中,融入我们的生命。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却可以听见她的呼喊。
人走茶凉,过河拆桥的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在律法上,我们无法指责,他并不违反法律,但我们就是觉得不厚道,不合乎人情,这就是天理的作用,良知就在此刻呈现。公道自在人心的公道,也是天理,也是良知。
王阳明说,每个人都是高贵的,每个人都是圣贤,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潜力,于是,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指出了通往圣贤的道路——致 良 知



找到了良知,我们就有了办法去致良知,去光明自己的良知,去扫除蒙蔽在良知之上的尘埃。王阳明说,人的悟性各有不同,因此致良知,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两种法门。
一种从见山是山的渐悟,一种是直达见山还是山的顿悟。
第一种是读懂四句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直观易懂,这是一种渐悟的修行,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再到见山还是山的认知突破过程。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婴儿的人心,并无善恶,长大以后 ,有了意念和想法,就产生了善恶,但我们知道什么是对错是非,是因为我们有良知,探寻事物的真理,了解人情世故,做符合良知的事情,不做违反良知的事情,就是格物)
通过四句教,明白什么是善恶,找到自己的良知,然后用知来指导行,用行来完善知。把知行合一,当做致良知的修行法门,直至良知完全呈现。



第二个是是顿悟,那些立志追寻大道的人,他们站着先贤的肩膀上眺望,他们在前人的经验中寻找,在彼此的交流中碰撞,在实际的生活中体验,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心,不懈的追求,最终量变引发质变,在某个契机的指引下顿悟,良知瞬间光明。
知行合一,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状态的描述。他们用人性善的原则去指导行动,用行动追求善的结果去体现人性光明。这就是完整意义的知行合一,这是致良知的最终效果。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生命需要信仰,生存需要智慧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02:22 , Processed in 0.216947 second(s), 5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