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悟道”的人,老子的封神之路到底如何?

2022-6-4 14:51| 发布者: op7rpw122k| 查看: 1683|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他是整个华夏历史中第一个神秘消失的人,也是第一个悟道的人,他所承袭的理念已经存在了2700余年,至今依旧大放异彩。他也是一位隐士,世人对他的了解甚少,但他凭借一本只有5000字的经典就穿越了2000年,在21世纪被列入了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大家好,今天我们的人物篇终于说到了老子李耳,就探索世界这个话题来说,老子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人。老子原名李耳,出生于公元前571年的李耳生活于楚国,比我们先前所讲的乔达摩悉达多早了六年,比西方的耶稣早了567年。也正因为存在这个时间差,而且其思想与原始的佛道观念有许多重合之处,所以在后世才出现了老子化胡为佛的故事。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烧掉了春秋战国之前的史料,书籍,空出了一段失传的历史,所以关于老子李耳生平的这一时期,我们只能从野史中才能看到一个若隐若现的轮廓。周朝末年,各诸侯国相互割据。





在此之间摩擦不断,老子就在战乱之中出生,刚出生时,体弱而头大,双耳下垂,样貌如同老人,所以起名为李旦,旦也就样貌老的意思。至于老子为什么叫李耳,这个就没有明确的记载了。传说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按照高书传的记载来看,老子为宋国贵族之后,自幼丧父,母亲望子成龙,所以就给老子请了一位叫做商龙的师傅。商龙精通天文地理,通古今之事,但唯一让他头疼的就是自己这个徒弟老子。商龙讲,天地之中,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道,物有物性。因为有天道,所以才出现了日月星辰,因为有地理,所以出现了山川江河,因为有人道,所以出现了尊卑长幼,因为有悟性,所以出现了种种分类结果。老子说,先生有几个问题不懂,日月星辰、山川江河是怎么出现的?所谓的尊卑长幼,物品种类又是谁划分的?商龙说,是神创造的,也是神划分的。老子又问,那神是怎么出现的呢?他怎么会有这些能力呢?到了这里,商龙就无语了,古书里也没有写,不敢妄言,但是我也不能丢人呀。那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说了,说点更深奥的,你知道怎么治国吗?老子摇头,你看你不懂了吧?帝王是顺应天意出现的,百姓呢,是帝王所控制的人,也就是说,帝王是被天意控制的,百姓是被帝王控制的,所以帝王不顺天意就会失国,百姓不顺帝王就会被治罪,这个就是治国之道。老子说百姓,这是可以理解,确实就是这么个道理,但为什么帝王不顺天意就完蛋了呢?商龙一愣,随即说道,因为帝王就相当于天神派遣的将军,天神才是真正的帝王,帝王只是将军。老子一听更纳闷了,天神能造物,为什么不直接造一个听话的帝王?商龙更无语了,你是真能抬杠,古书里没有写,我也不敢妄言,不过老旦啊,我教不了你,不是因为你笨,是我真的无能为力。不过我有一位师兄在周王朝任官,周王朝的典籍无数,说不准这些典籍就能够解答你的心中疑问。其实老子还真不是抬杠,为了解答心中疑问,他就去到了周朝都城,并且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图书馆管理员。





在周王朝图书馆这段日子,老旦饱读经书,读成人人都知道在图书馆里有这么一位杠精,学识渊博,精通辩论指导,没事儿就研究宇宙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所以为了表示尊敬,人们开始称老旦为老子,久而久之,就传到了孔子的耳中。孔子也好奇,这个人到底是有多能杠呢?比我还能杠吗?为了解惑,孔子就不远万里来到了周朝都城,这也就出现了后来孔子问礼的故事。拜访完老子之后,孔子返回鲁国,众弟子也纳闷,连忙问师傅,师傅见到老子了吗?老子何样?孔子说,我见过鸟,它能飞,也见过鱼,它能游,飞起来的鸟可以用弓箭去射,游起来的鱼可以用钩去钓。但我唯独没有见过龙,老子他就相当于一条龙,让我猜不透。孔子问礼之后,老子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百家争鸣,各派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知识观念,人们都纷纷疑问,那一个精通辩论知道的老子怎么就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呢?在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此时还没有道德经一说。





这本书籍也不是老子主动留下的,其实这个时候老子就已经悟道了,不过悟道的过程没有任何记载,但悟道后的状态老子曾经描述过,为了避免误解,稍后我们会直接看一下悟道的原文。老子在周王朝的藏书室待了近30年的时间,在这30年中,孔子曾多次拜访学习。到了公元前516年,老子返回故乡,收拾一番之后,他骑上了一头青牛,一路向着函谷关的方向走去。老子为什么要出关呢?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悟道后的老子是孤独的,也是痛苦的。天地与万物和圣人与百姓的关系是一样的。人都在大谈知识观点,但孰不知真正的知识观点是提不出来的,能够讲出来的观点一定都存在一些缺陷。老子边想边走,一路向西远去。在古代,重要的关口都有重兵把守,也会设置官吏,一个关口就类似于今天的收费站一样。函谷关这个地方的官吏叫做银喜,同老子一样,也特别喜欢研究天文与古籍。





这天夜里,尹喜同往常一样,正在观察天象,忽然看见东方汇集了一片紫云,紫色是天道之色,难道是有圣人过来了吗?尹喜连夜派人清扫了道路,准备迎接圣人。过了几日,黄昏时分,尹喜看到远处有一个身影正在往自己的方向前行,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人一牛,这个人正是老子。本就是官员,早就听说了老子的大名,也纳闷老子为什么没有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留下自己的思想。老子显得有些落寞,他预测到了周王朝的败亡,也知晓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事。他深知周王朝败落的原因并不全是君主昏庸的缘故,而是在于一个规律,更让人感到无力的就是这个规则根本无法逾越。虽说现在是百家争鸣,但不管是应用哪一派的思想,到头来都会有这么一个结果。那么人力在天道面前究竟算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个世界呢?所以想来想去,既然争来争去一场空,倒不如不争,而自己此次出关的目的就是隐居遁世。





听到这里,尹喜陷入了沉默,他不知道如何反驳,一时间哑口无言,不过还是执意让老子留下文字。老子无奈一笑,不争无为,本意就是不用说也说不清楚,既然说不清楚,还怎么留下文字呢?想来想去,只能在开头写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自此才留下了道经与德经两本书籍,一共5000多字。道德经中讲的是宇宙与万物的关系,天地规则的变化,而德经讲的就是处世治世的方法。留下两本书籍之后,老子一路西去,据说老子最终去到了甘肃临洮,并且在临洮这个地方白日飞升,享年160岁。也有人说老子是在公元前571年飞升,享年100岁。至于究竟活了多久,这点谁也说不清楚了,因为老子出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任何消息,后世人只知道老子为李姓始祖,而尹喜,得到道经与德经两本经典之后,将其合编成为了老子艺术,并且因此创立了后世的道家思想。
这本,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道德经,所以说老子才是真正的无为和不争,如果没有尹喜,他甚至一点文字也不想留下,那得道后的老子有什么感悟呢?关于这点,他在道经中写到过,在老子道经第20章中记载,微之与恶,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大意就是夸奖和责骂,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美好和丑陋能相差多少呢?我在看这个人世间的时候,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就像是在眺望美景一样,而我却独自安静,对这一切无动于衷。我感觉一切混沌,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嬉笑声,我感觉疲倦,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感悟,而我却像什么也不懂,我真是一个愚人,我为什么与这些人不同呢?其实我与常人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已经得了道,那老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道德经整本书都在讲无为,老子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着无为。所以不管怎么说道都离不开无为。无为而治、物极必反、不与人争是老子用人生时间的三大观念,而以上所说的就是三大观念以内的绝学是无忧。在老子看来,人们喜欢把所有的事件分为正反善恶两面谈,善恶真的是天生就相互对立的,还是人们刻意树立的形象呢?我们毕生在追求的到底是自己要追求的,还是这个世界在督促我们追求的?战国时期,法家盛行中,君主纷纷推崇法家,人们称赞法家,摈弃别家,战国之后,儒家盛行,君主治国用儒家,人们纷纷夸奖儒家,甚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这些学派到底是真的好,还是时代觉得他们好呢?当我们明白这一点之后,也会变得孤独似的,脱离善恶两面,也就逃脱了我们所秉持的价值观。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变得孤独,显得与世界格格不入,就像是众人在议论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时,出现了与众人不同的结论一样,当人们都在兴高采烈的选C时,总有人问,你为什么不那么选?这个时候你会疑惑吗?你会,而且我确定你肯定会。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王阳明龙场悟道,和年轻时的一件“荒唐”事有很大关系

下一篇:嘉陵发布重要公告:全员核酸检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21:27 , Processed in 0.591028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