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前的今天(192年5月22日),董卓命丧长安。董卓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东汉末年的大奸臣、权臣,他废少帝、烧洛阳、掳掠百姓,独断朝纲,可谓恶贯满盈。
接下来,我们用3个清单看看,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清单1 身经百战
董卓出生于颍川郡(今河南登封),后来随父亲回到祖籍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岷县),他打小喜欢行侠仗义,胆识过人,少年时,曾游历羌中之地,与羌族的一些领袖建立了友谊,一次,羌族首领前来看他,董卓便宰杀自家的耕牛来招待众人。羌族首领被董卓的真诚豪爽所感动,回去之后,他们收集上千头牲畜赠送给董卓,董卓由此而名利双收,在西北颇具威名。
成年后,他在陇西郡任职负责地方治安。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董卓统率大军攻打匈奴,歼敌千人,被官员举荐。于是,董卓就在成了汉桓帝身边的羽林郎,主要职责是负责宿卫皇宫,汉代的公卿将校就是从这些郎官中选出。
当时,董卓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可以携带两份弓箭,骑在飞驰的马上左右射击。
公元166年,鲜卑联合羌人部落入侵中原,董卓以军司马的身份随张奂参加战斗,次年董卓与尹端共同出击,击毙羌族首领,斩首万余级。董卓因功官拜郎中,赏赐缣[jiān]九千匹,缣也就是细密的绢,这东西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也用作货币或纸张。董卓就把这九千匹缣全部分给了吏卒,加上他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士兵们都愿意跟着他打仗。
清单2 拜将封侯
184年,黄巾起义暴发。董卓官拜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防务,他选择放弃围攻张角,转而北上攻打张宝,结果数月不克,损兵折将,朝廷震怒,改任皇甫嵩为主帅,董卓押回廷尉受审,判罪''减死罪一等'',这意味着董卓以后就是个流放的下场,干苦力的,修个长城凿个大运河这种。
然而董卓很幸运,到了年底,黄巾起义被平定,汉灵帝一高兴宣布大赦天下,董卓被赦免出狱。
这年冬天,凉州发生叛乱,边章、韩遂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进逼关中,次年朝廷令皇甫嵩领军出征,但是面对强悍的凉州叛军,皇甫嵩因作战不利而被罢免,司空张温接管征讨事务,董卓熟悉情况,就被任命为破虏将军,翻了身了。之后,朝廷军与叛军在美阳县对峙,张温、董卓初战不利。
一日夜晚,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直奔叛军大营而去,流星落地,火光冲天,整个叛军营地犹如白昼。韩遂认为这是凶兆,下令撤退,董卓抓住时机,亲率兵马突袭叛军大营,叛军溃败,董卓率军一路追击。此战过后,叛军士气低落。
随后,张温兵分六路追击。董卓率三万人讨伐先零羌,刚率军渡过渭水,反被羌人包围,军粮不足,形势危急。董卓知道,如果强行渡河,叛军就会发动猛攻,于是让士兵在渭水中修筑堤坝,对外宣称是捕鱼,堤坝修好后,董卓带领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等羌人发现时,已经追之不及。当初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五路人马都有损失,唯独董卓的军队全身而退。
此次征伐,董卓战功最大,被封为斄[tái]乡侯,封邑一千户。
清单3 拥兵自重
189年董卓手握重兵,东汉朝廷对其极不放心,要求董卓到洛阳任职,借以夺其兵权。
董卓许是想到早年经历,挟羌胡以威胁东汉朝廷,拒不来朝,灵帝只好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接受任命,但不肯交出军队,并上书辩解,自己与士兵上下关系太好了,他们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陲。灵帝很生气,下诏斥责,最后董卓只好精挑细选5000名士兵,前往并州就。
没过多久汉灵帝驾崩了,年幼的刘辩继任帝位。当时,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朝臣与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争权。为了除掉十常侍,何进以大将军的名义传唤地方将领进京勤王。
在接到诏书的当天,董卓认为成大事的机会终于来临,就全军开拔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洛阳。后来,何进被十常侍所杀。城中大乱,董卓打着救驾的旗号带兵进入洛阳。
此后董卓收编部队,把持朝政,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擅行废立,屠杀无辜,引起天下共愤,关东十八路诸侯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双拳难敌四手,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后来经司徒王允谋划,最终被吕布等人当街所杀。
而这些都只发生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董卓就由一个朝廷倚重的封疆大吏迅速蜕变成了一个专横跋扈,残暴不仁,乱国篡主的奸贼。
以上,就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董卓的3个清单,如果喜欢,请三连支持,咱们明天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