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黏血症肥胖,中医咋治疗?值得收藏

2021-10-17 11: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08| 评论: 0



导读:嘌小清风友汇原创美文第16期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十年来第一次五一节能遇到5天的假期,是否有山珍海味、加加压鱼肉、麻辣小红虾、烧烤啤酒的享受初夏的美好呢?

但,在美好之后,又有多少风友从原来的单一的尿酸有点高,却一步步向六高症又近了一步呢。

今天,在嘌小清风友汇原创美文第16期文章中,我们就解读下并身患六高症的风友,中医是怎么思考去治疗的,因为你自己也知道,一个人如果身患痛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大胖子这些富贵症,有的时候真不知道该首先治疗哪一个或哪几个...



每个人风友都该了解的代谢综合征

如果一个男人,不幸发现发现高尿酸血血症,那么另外的五高总有一天会一个个的找上你,至少会出现一个。

现在的人们,饮食极大丰富,高脂高蛋白高碳水高盐高糖,造成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人越来越多,成为再常见的富贵病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任何一个风友都该知道,痛风患者多数存在一种或多种合并症,以前人们称之为三高,后来就出现了四高、五高,现在人们已经统称为“六高症”,它们是高尿酸血症(痛风)、高体重(肥胖)、高血压(高血压病)、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高脂血症)、高黏血症。

现代医学,认为“六高”疾病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甚至多种疾病复合,合并存在,被称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还具有以下特点:

①多种代谢紊乱集于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和高胰岛素血症,这些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可见糖尿病不是一个孤立的病,而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之一。

②有共同的病理基础,目前多认为它们的共同原因就是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③可造成多种疾病增加,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甚至某些癌症,包括与性激素有关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以及消化系统的胰腺癌、肝胆癌、结肠癌等。

④有共同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防治住一种代谢紊乱,也就有利于其他代谢紊乱的防治。

那么,在治疗痛风或其他代谢病的时候,一定也必须考虑其他合并出现的代谢病。

但是,痛风后合并一个还可以,要是六种代谢病都不幸的患上了,究竟该咋治疗。

中医上,是怎么治疗六高症呢?

先来让我解读中医对于每种代谢病的发病机理。



六高症:本虚标实,脾肾亏虚,痰湿瘀结所致

中医认为,六高症,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病机根本,痰湿瘀结为病机关键。

下面我们一一解读:

痛风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从《素问》到《景岳全书》再到《本草》,再到现代中医大家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知,历代医家多认为痛风的发生发展与风、湿、痰、火有关。

而现代医家在先辈的认知基础上,又提出了许多见解和认识。

譬如中国学者刘芬芬等在2015年于《中国中医急症》杂志发文《基于“内湿致痹 " 理论探讨湿与痛风的关系》称“脾虚湿浊内阻是其病机关键,湿、痰、浊、瘀是其致病之本,脾虚痰湿体质是其体质基础”。

而王建明教授于2012年在《环球中医药》发表的研究《结合西医分期,分型辨治痛风初探》也认为急性发作期从湿热痹阻论治,痛风间歇期从脾肾论治,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从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论治。

还有另外的中医教授汪东涛于2008年在《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的文章《从脾肾亏虚、内生痰浊湿毒论治痛风关节炎》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肾失调,内生痰浊湿毒。

再有中医学者赵和平也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为标。

综上可见,湿、痰、瘀、脾肾亏虚是痛风的基本病理因素,并强调风友体质对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早在《黄帝内经》的时候,就对肥胖有了清晰的认知。

现代中医认为,肥胖的病因与饮食、体质、年龄以及性格因素有关,因过食肥甘、年老体弱,脾虚失运,以致气血失调,痰瘀互阻,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衡引发肥胖。

但是现在的中医各派对肥胖的病因病机,并没有统一的辨证标准。

中医教授祝然然在2015的《医学美学美容》发文《中医对肥胖病因病机的系统认识》中认为膏脂水湿痰瘀积于体内,发于肌肤腠理,而为肥胖。膏脂、水湿、痰瘀为病理基础,贯穿整个肥胖的始终。

2014年中国中医医生刘兴郡在《山西中医》发表的文章《中西医对肥胖的认识》中,认为肥胖的基础是痰湿,代谢综合征的形体特征是肥胖。

中国的方剑乔教授也认为中青年腹型肥胖患者多是由于水湿、痰浊、瘀浊等实邪聚积于腹部所致。

而马周旺等在2012年《医药前沿》发表的文章《中医理论对肥胖病因病机的认识》则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肥胖形成的内因,痰浊、瘀血是肥胖形成的病理产物。治疗以脾肾为本,痰瘀为标。可见,肥胖痰瘀多见。



高血压在中医眼中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气候、生活环境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同而不同。

胡岸秀在其文章《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公布的研究认为,近些年来,因人的体质出现了新的变化,高血压病的辨证分类逐渐向着瘀血阻络、痰瘀阻络证发展。在对高血压肥胖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肥胖在高血压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较高(36.33% ),痰湿壅盛型为最常见证型。

中医学者杜文婷等在《从痰瘀论治 H 型高血压》的文章中认为,多数 H 型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是一个本虚标实的演变过程,本虚在先,标实在后,病位在肝、肾、脾,病机关键主要是痰浊瘀阻、痰瘀互结。

从上面可见,在高血压认识中注重虚实,且痰瘀占有重要位置。



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上没有糖尿病这个疾病。

古今多从阴虚燥热论治糖尿病,然而效果却不理想。

2010年方朝晖在《中医药临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脾与糖尿病的关系》认为糖尿病与脾密切相关,其早期症状为脾虚湿热蕴结,中期为脾虚痰瘀互结,晚期为脾虚痰瘀阻络。

而许成群与2015年在《中医研究》上发表的文章《糖尿病“脾病致消 " 理论及其运用》也对糖尿病之“脾病致消”理论进行分析,其辨证分析包括脾胃湿热、脾虚湿滞、脾虚致瘀、脾病及肾等。

还有田中伟2015年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发表的论文《2 型糖尿病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初探》认为 2 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正虚与邪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气虚和阴虚是始动因素,为本;湿浊、燥热、痰饮、瘀血是诱发因素,为标;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发现以痰湿证最为多见。

从上面的论述只能给,我们可见,对糖尿病的认识不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所囿,认为其与脾密切相关,湿、痰、瘀等均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历代中医各家,对脂代谢紊乱造成一系列病理改变引起“证候”的认识,将其归属于痰浊范畴。

上海中医药大学何立人教授提出了“血浊”学说,认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生与五脏相关,但湿浊内生,总以脾为要;血于脉府中受邪,化生血浊。

而朱学云2002年在《江苏中医药》的文章《高脂血症中医辨证现代化研究进展》中,通过在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高脂血症以肝肾两虚和痰阻血瘀两种证型最多。

还有闻莉在2008年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证型分布及辨证规律研究》中认为,高脂血症是本虚标实的病变,而以标实及标本兼病为多,本虚主要责之脾肾功能障碍,标实在痰湿瘀血为患。

综上所述,可见中医上,对高脂血症认识,分为虚、实两端,实则以痰、瘀为患。



高黏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到目前为止,中医界对高黏血症的中医病机及辨证认识较少,从临床表现看与动脉硬化的表现类似,因此,参考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来辨识此病。

中国学者第五永长等[19认为,痰、湿、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理因素,邪留血脉、脉络损伤、脉道枯涩、血府失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关键。

而韩景辉教授也表明了类似的观点:气阴两虚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根本,痰瘀互结是发病的关键。

可见,中医对高黏血症的认识与高脂血症有相似之处。

总体来讲,中医对于六高症整体认知是,发现其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则均离不开痰湿瘀,其或贯穿疾病始终,或为疾病某一阶段所在。

所以,从六高症虽异病而同源,在治疗上就可以采用异病同治之法,抓住本质论治。

下面,我们再详细解读六高症的中医治疗方略。



中医治疗六高症:从痰瘀脾肾论治

中医治疗治疗六高症,是从虽异病而同源,采用异病同治之法,抓住本质论治的。

从痰论治,兼顾健脾

医圣张仲景在《景岳全书》曾论述到:“夫人之多痰,皆由中虚使然,果使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水谷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得留而为痰?”

因此,祛痰不忘健脾,标本兼顾。

如从痰论治高血压病,刘德桓教授就根据痰的成因不同而治法各异,刘教授认为现代人多食肥甘厚腻,或烟酒过度,或饮食不规律,使脾胃受损,水饮内聚而生痰,痰浊中阻,常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治疗;对于精神压力较大,导致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肝木克土,损伤脾胃,脾失运化,痰浊内生者,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之。

又比如对于糖尿病多汗症,李敬林教授则从脾虚生痰论治,认为脾虚生痰,由痰致汗,治法当立足于益气健脾化痰,选温胆汤化裁治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从瘀论治,兼顾补肾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虚患者常有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不同程度的异常,可见肾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瘀存在。

在中医上,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瘀证的基本原则,具有调畅血行、活血通络、祛除瘀滞的作用。

譬如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河北中医教授徐贵成认为从瘀论治是改善高凝状态的切入点,提出从瘀论治高血压病,尤其强调补肾活血法。

再譬如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上,20世纪70年代著名中医学家祝谌予教授就提出了活血化瘀为主的治法。现代医学也表明,糖尿病的早中晚各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微循环障碍。

因此,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中尤为重要,治法包括:滋阴活血法、益气养阴活血法、温阳活血法、化痰活血疗法等。

在各代中医大家的认知上,素有久病入络之说及病处固定属瘀等认识,故在治疗痛风时加入活血化瘀及少量虫类药物,如丹参、延胡索、水蛭、牛膝、乳没、路路通等,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关节红肿疼痛之消退尤速。

在实际临床上,比如由中国学者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 2 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现对患者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从痰瘀论治

中医认为痰、瘀能独立存在,也可相互化生、互结并相互影响。

由痰可致瘀,痰浊内生,湿浊痰阻中焦,闭阻经脉,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畅,血液推动无力则形成瘀滞;由瘀也致痰,气滞血瘀,血液瘀滞于脉中,则津液停滞不得输布,形成痰浊。二者常常相兼为病,互为因果,可使疾病加重。

比如清代中医大家唐容川 在其医学专著《血证论》 说的:“瘀血既久,亦能化痰,有痰必有瘀,有瘀必有痰,痰阻血难行,血瘀痰难化。”

十几年前,中医教授方水林认为痰浊瘀血互结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终,且在临证中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有并发症患者痰瘀互结型颇为常见,并以化痰逐瘀法治之,疗效颇佳。

另有中医学者杜文婷在临床治疗中注重祛痰降浊、活血化瘀,兼顾其本,采用祛痰活血治疗 H 型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从脾肾论治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脾失运化,水液代谢失常而成痰湿。若肾气虚弱,则不能蒸津化气上润肺胃,亦生痰饮;肾气不足,多脏亏虚,使行血、化津、祛浊之力下降,从而产生血瘀、痰浊阻滞脉道。

故治疗六高症,当以健脾益肾为总法,兼以祛湿、化痰、活血等祛除其病理产物。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六高症的每个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存在共同的病理因素,病机上既有脏腑气血功能不足的本虚,又有痰浊血瘀等标实,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所以在实际临床治疗上,要着眼全局,通过整体作用于局部,协调整体,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因此,对六高症的治疗,尤其在多种病症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决不能忽视痰瘀之影响,治疗上要以标本兼治,健脾补肾、化痰祛瘀并行为法。

这就是中医上“脾肾亏虚,痰湿瘀结”理论在治疗痛风等六高症的中医理论基础。

内容参考2017年6月第6期《新中医》张剑勇文章《痛风“六高症”中医证治评述》,侵删。
<hr>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 收藏,转发,不知道怎么治疗痛风、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寻求答案,我会每天给大家带来原创美文人文健康资讯,欢迎关注!

@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多平台原创优质人文健康自媒体,擅长中医药解读,用心为您深度解读高尿酸血症、痛风、口疮、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的病例机理治疗药方经方验方,分享健康干货!痛风痛,口疮痛,找药学博士,总有惊喜!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血压、血糖、血脂、尿酸标准对照表,忌口清单全都有

下一篇:注意!这些人容易得肾病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7 07:14 , Processed in 0.391493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