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难违须戒慎 顺物明德正本心——庄子《人间世》的正心明理之道

2022-5-21 07:49| 发布者: ud7jrn82yvav81| 查看: 2207|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从孔老夫子点化颜回和叶公子高归化大道的两则故事开始,庄子在其《人间世》的文章中,借助篇中人物之口,为迷途之人指出了归化大道、顺应自然的为人处世之道;并以此主线,贯通其文章的各个章节,为世人阐明了迷途知返归化大道的归真之途。
在此篇的第三个故事中,庄子通过颜阖与蘧伯玉的对答,说明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事物间,无以更易的顺物循德之规,阐述了世人切不可凭一己之见而去妄行如同螳臂挡车的不自量力之举。并且透过人们应当顺应人类和其他事物的本性之阐述,进一步说明了人类对于造化万事万物并且赋予万物本性的自然大道,更应当自觉自愿地加以主动顺应,且在任何时空中都不可相与违逆的基本道理。
这则故事,也是笔者在对话本篇文章里原先也解读得很不到位的一节。联想到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及教育层面上的盲区盲点,以及当今社会大量的人工饲养或者喂养动物宠物的情形,才突然发现原来人之本性的变异和本心的迷失,大多在于以自身的意愿和行为,来替代自然去控制并约束事物的天性,从而陷入了作茧自缚和悖逆自然的境地。而让人类迷失于人为欲望之中的,恰恰是人世间自我编程的养虎为患行为,以及其他形形色色且不自量力的代位自然行为。而让世人免于误入悖逆自然之道的,惟有明了其中的前因后果并戒慎之。或许是出于"常善救人″和"常善救物"的本能,庄子在这节短短的对话中,连连写下了"戒之,慎之″和"可不慎矣?!″的警示。
而其实,要真正深入对话并解读庄子的思想,还真的须从其原著和原文中才能深切体会,特别是那些流转于字里行间和文字内外的人与自然无从分离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顺应自然持守大道本原的自觉自律,更是栩栩然跃然纸上。
在这一节中,将要当卫灵公太子师傅的颜阖,也受困于自身的才德才识和太子的身份,所以求教于蘧伯玉。颜阖说:有人在这里,他的才识浅薄,不为上苍所倚重。或许是不明大道,以至于才疏学浅,德行浅薄,为将要承担之事,内心时常备受煎熬。想任由太子天性而不教给太子治国理政的法度条文,恐怕又会危及我所在的国家:想好好授予其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韬略方策,又恐怕会危及我的身心。这一个人的才能与才智刚好能够知道他人的不足和过错,但却不知道这过错究竟又从何而来?!像这种情况,我又要怎么去应对才可以万全?!
或许已经从颜阖的话语中,听出了其中包含的貌似谦虚,实则可以凭借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而去左右国家及个人命运的浮华心态;也从中听出了内蕴其中的知人之过里面的狂妄自大,却不知道这种狂妄自大,正是丧失了自身的自然本性所致。况且,正是这种代位自然的不自量力和对自然本心的摧残,才导致了许多世人在不知不觉间站立于自然的反面,扭曲了自身的心态,以至于被塑形为一种狂妄自大的另类动物;殊不知这种万物之灵的理念,已经让世人陷入了显摆自我虚妄且凌驾于自然的巅狂,其中的始作俑者正是这些丧失了自然本性大道本心的作茧自缚者。
所以,蘧伯玉才会发出"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心也哉"的点化之语。或许,正应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古谚,要从根本上化解掉这一难题,无外乎要回归于大道之本原,让迷失自然本性之人回归自然,寻回自身的本心并以此端正自身的身心。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自身不正,焉与教人?!而如果本根失却了,失道也失德了,难免在恢恢天网下要被夺魂摄魄而残身损性于"天杀"之患了。
大约有鉴于此,庄子借蘧伯玉之口给出了这味良方的具体内容。"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这说的是从身形和心性上都应当去包容并调适所接触的对象。当然,这种迁就和调和如果不当也会后患无穷的。所以,就应当把握好"就不欲入,和不欲出″的尺度与方式。也就是在人情世故上随行就市,但又不深陷其中;又能够以自然心性调和万方(所谓和之于天倪),但本心常在,永不迷失。倘若用形体用迁就万物和对方时,不仅与之相仿佛更是让身心被带入并一同沉潜其中,那么不仅仅会随之癫狂随之幻灭,也会随之崩溃随之败坏;倘若用本心去调和万物和对方时,却未能持守住自然本性而将之丧失了,恐怕就会随之陷入追名逐利的欲望争执而难拨,最终陷入为妖为孽的作恶多端了。所以,在婴儿般的纯真与纯朴之中,在没有界限的"无町畦"原野中,在"知也无涯"的无限时空中,达到了自然本性的回归与心灵的交会,所有的患害也就随之烟消云散。
正是深刻领悟了自然的奥义和本根本原的无穷功用,也切实领悟了自然顺昌逆亡的大道法则,掌握了顺应自然意义上从本源上消除患害的治本之策,也切实领悟了自然法则是不以人的怎志为转移的深刻含义,庄子继续借蘧伯玉之口开导颜阖说:你难道不知道螳螂吗?展露其自以为雄浑粗壮的手臂力图去阻挡前行的车轮,根本不知道其实在难以胜任也完全胜任不了。这种自以为是的不自量力却又必然粉身碎骨的举动,不过是一种全然不懂得自身危害的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恃才傲物的自我显摆罢了!对此,世人应当时刻戒惧并审慎对待啊,可千万不要去做那些螳臂挡车的无畏之举!那一些自恃才智过人且自夸自己有过人之处之人,完全忽视了"天道不积″的道理,也忽略了"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内在含义,却是违背了大道法则,冒犯了天条天规,又怎么能够逃得掉恢恢天网的惩戒呢?!
假假蘧伯玉之口的庄子继续说:你难道不知道那些养虎的饲养员吗?!在喂饲老虎时,不敢用活着的动物去喂养牠,这是害怕因此又激发了老虎猎杀其他动物时的狂暴之气而被反噬;不敢用整只的完整动物去喂饲牠,这又是要提防因此而再度激发了老虎撕咬裂解猎物的本性而被反噬。所以,饲养人便依据老虎的饥饱需求按时进行饲喂,以此消磨掉老虎与生俱来的猎杀其他动物戾气(这与老子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之道可谓是高度吻合)。老虎虽则和人类并非同类,但其之所以会伏伏贴贴地谄媚讨好饲养人,是因为饲养人摸透了老虎的性情并能够加以顺势引导;而其之所以会去猎杀饲养者,是因为饲养人没有顺从老虎的天然性情从而触怒了老虎并激发了其内在的本能反应。所以,真正的养虎为患实则是以人养虎而非依循以虎养虎之道的缘故,实则是人代位于自然的错位之举,也是悖逆自然的具体体现。
那些号称爱马之人,可谓极尽为马儿把屎把尿之能事,时时惦记着用粪筐去盛放马儿的粪便,用大的蛤壳去接下马儿的尿液。但稍一不注意也没来得及用手将叮咬马儿的蚊虻赶跑,马儿便要挣脱人们强加在其身上的束缚,咬断并毁坏马嚼,挣断并甩掉辔头,捣碎并踢烂胸络,犹如人在狂怒中的捶胸顿足,只想尽快摆脱人为的控制而回复到自己的本性。从人们的所谓爱马行为中,不难发现,一切都是为了驯服控制马匹而已,其所有的意愿都在于想让人为控制如马儿一样的动物之目标得以实现;切没有想到在这些爱的标签及其意愿所及之处,实则是人为的欲望及其对于自然事物本性的人为摧残,这种摧残不仅仅会对被摧残物造成致命损害,实则也是对摧残者自己的伤害,更是将其披在身上的爱之外衣撕扯得支离破碎,又怎么能够不使其坠入背离大道的逆亡之地呢?!这种事情,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经纬层面上清楚地感知,也可以从当今社会那些披着人权自由民主等华丽外衣却行一己之私的霸权主义者那无所不用其极的残忍中明确地感知,当然也可以从当代不少年轻人的"叛逆"及为数众多的抑郁症患者的病因,以及自古至今众多的残身损性案例中一见究竟。所以,庄子在本节的最后,才从心中发出了"可不慎邪"的警世之叹!
行笔至此,笔者似乎从中又体悟到了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中所表述的内容及其潜在的内涵——"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自然天地所造化之物,又怎么能够失根失本而泯灭其本性呢?!顺应自然,天道使然!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做人做事故事篇(之二十三):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对待父母

下一篇:「为人处世」生而为人,就要学会如何做人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3 04:24 , Processed in 0.219810 second(s), 5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