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永淳县白员外家有女名唤白如霜,她长着一张精致无暇的鹅蛋脸,眉眼如画,瑶鼻小巧,小嘴红润,皮肤白皙粉嫩。她的鼻子、她的唇、她的耳根,就好像经过无数名能工巧匠精细雕琢而成,一身粉白色长裙勾勒出玲珑有致的完美曲线、纤细曼妙,完美无瑕!她的一颦一笑间,皆是带着灵动之美,有倾城之姿。
而且她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难能可贵的是,出生在富贵之家的白如霜,并无娇惯之气,还擅长织布、女红,出落大方,文静贤淑。这样一位仿佛仙女临世的绝美女子,在豆蔻年华已名满保定府。一时间,追她的名门公子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门槛踏破。只是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美眸含霜,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
这也许得于她容貌和才情都非常优秀,拥有骄傲的资本。所以她很骄傲,对待自己的爱情,有自己的主见,与世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格格不入。在豆蔻年华,对络绎不绝登门的求亲者不所为动。这可愁怀了白员外,眼瞅白如霜的同龄人,为人妇、为人母,这白如霜却一点也不着急。
到了十八岁的时候,突闻白员外家的白如霜患染恶疾,据说半边脸上长满了红豆豆,看着甚是瘆人。刚开始,众多追求者认为这是考验大家的假消息,直到有一天,白如霜外出时,被风吹掉面纱,不少人看清楚,白如霜的半边脸上都是疙疙瘩瘩的红豆豆,吓退大半追求者。
还有一部分不死心的追求者,通过各种手段,来打探白如霜脸上恶疾的真实情况。他们通过各种关系,打听白员外家上上下下的人,包括抓药的郎中,得知的消息,这白如霜脸上确实长了恶疮,看着像鬼一样瘆人。
曾多如牛毛追求白如霜的青年才俊,一哄而散。看着白家上下因为白如霜唉声叹气,有无德的公子哥甚至还幸灾乐祸,说这是白如霜自持才貌骄傲的报应,早结婚也许没有这打脸的事。如今,别说有人追求她了,就是倒贴,也得找穷人家的孩子估计才能勉为其难娶她。
常言道:“没有嫁不出去的姑娘,只有娶不到媳妇的儿郎!”意思是说,只要女人想嫁,就有人娶。有三个这么“痴情”的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秀才,还有一个打柴的穷小子,三个人在听闻白家招亲的时候,也不排除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去一探究竟白如霜的真容。三位相貌堂堂,见到白如霜的真容之后,直接吓退了其中的秀才,秀才走的时候还说:“娶妻不娶鬼!”很直白地说女子的妆容也很重要。留下教书先生和打柴穷小子做备选。
最后白如霜却选择了秀才。淘汰了教书先生和打柴穷小子。因为秀才更接近凡俗夫子对待爱情的常理,而教书先生见到白如霜惨不忍睹的真容后,还能稳如泰山,波澜不惊,不在乎白如霜的容貌,多半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打柴穷小子无意中露出厌恶惧怕的神情,是因为白如霜家世优渥,明显是贪财。
而秀才见到白如霜的真容,有捡到宝的高兴。因为这白如霜趁着豆蔻年华末期长有青春痘,故意扮丑,检验追求者有几分真心。到了十八岁的时候,青春痘已经痊愈,容貌恢复如初,这才不慢不急地挑选夫婿。
挑选来挑选去,白如霜才发现每人都有所图,包括自己。因为家世好,所以选夫君是把相貌堂堂的未婚青年当做首选,看着顺眼再看才情和人性。虽然才情可以检验,但是人性,确实最难琢磨的东西,老话说得好:“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只有生活在一起,经过时间的考验见真章。
话说白如霜挑选了如意郎君王秀才。两人置办了一处幽静的宅院,夫唱妇随,红袖添香,琴瑟和鸣。白如霜一心一意助丈夫考取功名,证明自己没有看错人。秀才也笔耕不辍,证明自己的价值。两人就想着幸福安静的生活。
当青年才俊们知道白如霜容貌如初,施计选夫君,还是选了一个普通的秀才后。有人后悔不迭,有人愤愤不平,还有不少公子少爷贼心不死。奈何白如霜虽有国色天香,才情无双,可是已经名花有主,心有所属,知道自己再无机会,也只能作罢。
话说这王秀才,面对这样一位大美人,整天沉醉在白如霜的温柔乡中,时间久了,这温柔乡也就成了温柔冢。加上白如霜家世好,生活上有娘家资助,少了生活压力,这王秀才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学习也没那么用心。因此王秀才参加秋闱乡试以失败告终,并没有中举。虽然白如霜在后面一直鼓励夫君不要灰心,下一次乡试可以再考。
可秀才不愿再寒窗苦读,想跟着白员外做布匹绸缎生意。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白如霜也别无他法,只能跟家父商量,让夫君跟着学着做生意,当掌柜好了。学了一段时间,白员外看到这秀才挺上道,是块做生意的料子,看来闺女的眼光还不算错,就有意栽培女婿。
于是把王秀才派往外县绸缎店铺分号,挑大梁锻炼一番。白如霜本有意锻炼夫君个人能力,所以没有顺了王秀才的意思跟随而去,这点令王秀才有点遗憾,闷闷不乐。
王秀才这一去就是一年,能够挑大梁的时候,白员外就把县城里的两个店铺划给了王秀才分管。这王秀才从此如鲤鱼跃龙门,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之路,把绸缎庄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白如霜却不高兴了,并不是因为夫君做生意才能。因为夫君一旦有了事业,有了事业心,对于她感情上的慰藉不像以前那么上心,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王秀才就是这样,以前没有发家的时候,心里只有美娘子白如霜。自从事业有成,整日忙碌绸缎庄的生意,被各种事情分神,不知不觉中就对白如霜有所冷淡。
对于白如霜这样聪慧高傲的女子,虽然心里不说什么,但是,感情上已经对夫君王秀才王掌柜有了裂痕。白如霜本想着生儿育女,用孩子弥补这种裂痕,奈何结婚几年,白如霜的肚子依旧平平,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所以,为了生一儿半女,这白如霜没少看郎中,也没少按照民间偏方吃各种滋补食材,烧香拜佛,寻医问道,只盼望求得一儿半女。
一天,白如霜听闻,附近山里面有一个宝莲寺,寺中有个“送子堂”很是灵验。据传这送子堂供奉着送子观音,两边各有十多间“净室”,但凡想要得子女,却不育的妇女,需斋戒七天,在寺中诚信祈祷,单独在净室住上一晚,或者多住几晚,九成以上都能怀上身孕。
于是,在家闲着无聊的白如霜,死马当作活马医,就去了这宝莲寺求子,却不想进入了这宝莲寺,再也没有出来。刚开始王秀才还以为白如霜是回了娘家,不甚在意,过了三天,白如霜娘家人捎信过来,后天是白员外六十大寿,请姑爷小姐准时回娘家,给老爷子过大寿。这时王秀才才发现妻子白如霜不见了,赶紧派人寻找。
听闻下人说白如霜是去了宝莲寺求子,于是就赶紧带人去宝莲寺寻妻。到了宝莲寺里,发现宝莲寺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年轻的和尚忙里忙外,一副忙碌的景象。可询问半天,也没有问出一个所以然来,管事的和尚说,是有一位漂亮的妇人带着丫鬟来求子,不过住了一晚就下山了。
这让王秀才心里生出不好的预感,因为在他逛寺庙的过程中发现,这里的和尚大多都很年轻,而且进来烧香拜佛的都是年轻妇人居多。更令人害怕的是这些壮年和尚的眼神游离,不住地偷瞄那些长相较好的妇女,眼神之中透露出淫邪之气,明显心中有不轨之意,给人一种羊入虎口的感觉。
于是,这王秀才也顾不得绸缎店铺的生意了,回去知会岳丈白员外一声,怀疑妻子白如霜失踪和宝莲寺有关,就去了县衙告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给县令如实陈述了一遍。
知县汪旦就永淳县不久,已经对宝莲寺“送子堂”的事有所耳闻。本来就有些奇怪,又听闻王秀才的报案陈述,怎么琢磨怎么觉着事有蹊跷。于是乎汪知县带上两个随从,打扮成平民模样,前往宝莲寺探寻端倪。
在宝莲寺转了一圈,正如王秀才陈述的那样,庙里的和尚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年轻和尚,面露淫邪之色,烧香祈福的善男信女以年轻妇人居多。转悠了半晌,也没有查出个一个所以然,怕打草惊蛇,于是就打道回府,再做打算。
回去后汪县令越琢磨越感觉这事很邪乎,白如霜和贴身丫鬟,两个大活人,去上香求子后就无缘无故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特别是求子的妇女住一宿就容易怀孕的事,太不可思议,太蹊跷了。
看来明着去调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思来想去,汪县令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第二天就装扮打扮一番,变身一个挑担的卖货郎,去宝莲寺山门那里吆喝。不大一会儿,竟然发现有和尚们出来购买胭脂水粉,更离谱的是,他们都是光头,竟然买木梳。这下汪县令心中了然,这宝莲寺内,肯定有问题。
回到县衙驻地,只见王秀才已经等候多时。原来这王秀才和白家,自从报案后,一直在私下派人调查宝莲寺。昨天晚上从一个往宝莲寺送菜的伙夫那里打听到一个重要消息。这宝莲寺的大殿后院内,和尚们居住的地方,墙里面隐约听见有女子的哭声。得到这个消息,结合今天探查的结果,汪县令对这宝莲寺的龌龊了然于胸。于是,告诉王秀才,明天坐等好消息。
第二天天不亮,汪县令便召集县衙里所有的捕快人手,直扑宝莲寺,封了山门,一个和尚也不放跑。果真在宝莲寺的净室内,发现昏迷不醒的女性,衣衫不整;在和尚居住的地方,墙体夹层内,发现被囚禁的女眷。这些女眷,清一色都是容貌姣好的女子,其中就有白如霜以及贴身丫鬟。
经过严加审问才知,原来这宝莲寺“求子堂”让女子过夜,很多妇女回去后,真的生了孩子。即使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后,也能怀孕生子。原来在送子堂女子独住的房间,都有密道直达。到了晚上,假和尚会从密道进入房间,并趁机睡了求子的妇女。
女子那时候被迷香薰得迷迷糊糊,蠢笨的女人,以为是佛爷或者罗汉来临幸,还沾沾自喜;精明的女人就算是知道被假和尚骗睡,也不能说。还有少数女人寂寞空虚,贪图欢乐,所以知道了还会去。
更离谱的是,这些假和尚摸透了求子妇人心思,胆大妄为,竟然敢把比较漂亮的妇人,囚禁起来,供他们淫乐。直至怀孕才会放下山,知道她们也不会不敢说出真相。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妇人来求子得子,有些妇人来求子失踪后,直到怀孕才现身下山。至于为什么这些女子受到如此侮辱,默不作声。是因为这些女子都在乎名节,怕一旦失身被发现,多半会因为淫乱而被休了。
也就是因为宝莲寺里面被囚禁有女眷,所以县令扮作卖货郎时,这些和尚才会购买胭脂水粉和木梳等,女人才会用到的东西。
宝莲寺的假和尚被一窝端,白如霜被找到,案件水落石出。由于事关重大,于是汪县令把案情呈报皇上圣裁。不曾想这嘉靖帝昏庸无道,竟然说:“和尚与皇上,一字只差,这有辱风气之事,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看罢了!罢了!”
这汪县令乃是一好官,听闻皇上口谕,心中暗道不好!不杀这群假和尚不足以平民愤,可是,杀了这群假和尚,乃是抗旨不尊的大罪。正在踌躇不决之际,白如霜从夫君那里听闻这个判决,就帮着夫君给汪县令生出一计:“皇上既然说罢了,罢了,那就耙了耙了吧!”
汪县令心中一动,在白如霜夫君的提示下,计上心来。把这一群假和尚,真淫贼,全部拉到一块平地上,挖坑把他们埋在土地,只透出脑袋。用耙地的耙,套上牛压上石头,把这群淫贼的脑袋耙烂到地里。这个地方,大地被血染红,一片红一片白,民间把这里叫耙和尚场。
嘉庆帝,听闻这事的处理汇报,只怪自己口误,事已至此,也就此作罢,没有追究汪县令的责任。
这王秀才失去以后才明白,不计前嫌更加珍爱白如霜。做生意期间尽量抽空回家陪伴爱妻。两年后,白如霜生了一对龙凤胎,一家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本事故根据《汪大尹火焚宝蓮寺》和《民间传说耙和尚场》加以改编。纯属虚构,传播正能量)#民间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