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都知道一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个故事。仅以此文献给保家卫国的英雄们,让全社会崇拜英雄!
相同的英雄故事有一千个,但却有一千个不同的英雄。
骆牧渊,一位来自西北高原穷乡僻壤的一等功臣,先后11次出入前沿阵地执行任务,开辟我军进攻通道1200多米,手工排雷617枚,炸毁敌机枪工事3个。1986年6月9日,在执行任务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被全军誉为“排雷大王”。然而,这位英雄当时只有17岁。
退出现役之后,骆牧渊以顽强的毅力和军人特有的坚强,以盲文自学了哲学、文学、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大专课程。1992年,以"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人生态度,全身心投身到地方经济建设之中,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近日,由于连日的沙尘暴,兰州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片,似乎要下雨,又没有一丝雨丝······
记者陪同甘肃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刘忠义和秘书长庞建康一同走进了这位传奇战斗英雄骆牧渊的办公室······
骆牧渊戴着墨镜端坐在办公桌前,听到客人进来,骆牧渊立即站起来,伸出双手,与每位客人握手问好,并吩咐工作人员沏茶。
这时,记者仔细打量眼前的这位战斗英雄······
骆牧渊身高有1米8左右,国字脸,脸上有许多蓝黑色的雀斑,那是负伤后留下的“英雄斑”;额头有两条皱纹,但并不明显,发际线很高,成v字形延伸到头颅顶端,派头十足,很有“将军范”;骆牧渊很健谈,声音很洪亮,铿锵有力,普通话也很标准,基本听不出他的乡音。
骆牧渊的办公室不足20平米,黑灰色的办公桌与书柜连成一个整体,书柜的左侧摆放着两盆君子兰,郁郁葱葱,与办公桌前面一盆发财树遥相呼应,让这小小的办公室充满了生机·······
在品茶细聊中,骆牧渊讲起了英雄背后的故事······
(一)童年英雄梦 传承好家风
1969年6月14日,骆牧渊出生于甘肃省漳县武阳镇城角村的一户农民家庭,漳县多石山,所以这个地方的人性格豪放,爱憎分明。上个世纪的漳县和甘肃大部分农村一样,都是靠天吃饭,大多数农村家庭都很困难,许多人家里都吃不饱饭,农民们的生活主要是土豆、包谷、青稞、燕麦·······
骆牧渊家里有兄弟四人,骆牧渊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骆牧渊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父亲是老师范生,也是一位老党员,更是一位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干了近50年的老支书。由于父亲是“师范生”,所以,很重视孩子们文化学习的培养。骆牧渊说,小时候,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书柜,家里藏书有8000多册,这就是骆牧渊的家风。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一天晚上放学回家,刚刚进院子,母亲怀里抱着一本79版辞海送给了自己,当时这本辞海价值69元,是家里卖掉了一头猪换来的,这本辞海也是当时漳县全县唯一的一本辞海······
儿时的骆牧渊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最喜欢的书就是“七侠五义”“水浒英雄传”,骆牧渊从小就崇尚英雄,所以也奠定了自己当兵的梦想······
记得7岁多时,和邻居的小孩子打架,父亲被法院传唤,母亲被公安传唤······骆牧渊想:如果自己成为英雄了就没人敢欺负了,所以就立志当兵打仗成为英雄,这就是骆牧渊小小的“英雄梦”。
当骆牧渊长到16岁时,有一天无意中打开家里的书柜,发现了一个红色的本子“居民证”,这就意味着自己由一个农民变成了“城镇居民”,可以吃上大米白面饭了,这个“居民证”对当时的基层农民家庭来说,比黄金还要珍贵······
“尽管当时由农民变成了吃公粮的居民,但丝毫没有影响我当兵的决心,因为那时年少,一心想当英雄”骆牧渊笑笑说。
(二)军旅生涯 青春似火
1985年10月,年仅16岁多的骆牧渊瞒着家人去武装部报名参军,由于年龄小,身高和体重都不达标,武装部不接收······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回家求父亲。最后父亲托关系把骆牧渊的年龄改大了三岁,这样,骆牧渊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军旅梦想······
“穿上绿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心里的那个激动根本无法用言语表达,穿上军装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长大了”骆牧渊美滋滋的回忆道。
应征入伍,离开家乡,从漳县坐汽车到陇西,再由陇西坐火车到陕西渭南,再坐闷罐火车到云南。当时每个车站挂着横幅“参军光荣”“报效祖国”“老山精神万岁”“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些巨大的宣传标语感染了所有的新兵,激情点燃了一切······
因为,那是一个狂热的年代,更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
一路上从荒凉的西北黄土高原到山青水秀的云南,这一路的风景让骆牧渊觉得祖国的山川河流是如此的美丽,一定要用生命捍卫伟大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于是在入伍行军的火车上写了一篇日记“祖国---我爱你”······
“那个时代的灵魂比纯净水还干净,如果人生还能重来一次,我还先择当兵,我还是愿意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骆牧渊自豪的说。
这一路上经历了汽车、火车、步行的十天时间,顺利到达新兵连,成了 47军139师步兵416团工兵连一名光荣的工兵战士。在班里,他年龄最小,但学习、训练却从不甘落后。入伍不久,骆牧渊第一次参加20 公里武装奔袭训练,一开始就冲在前面。看到战友齐宝军走得很吃力,骆牧原渊还把战友小齐的枪背到自己肩上。一路上两次掉队,但他咬着牙又赶上去,硬是坚持到终点。
由于勤奋好学,再加上吃苦耐劳,骆牧渊很快就长大为连队的思想骨干。排里战友家中有几口人,有什么困难,都一一记在自己的本子上。骆牧渊坚定了一个信念∶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努力,我定会成为一个好兵。
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骆牧渊很快成熟了。刚入伍不久,骆牧渊就受到团嘉奖,也是全团唯一的新兵受到嘉奖。
入伍不久,骆牧渊代表全团参加上级在云南砚山集训队战前训练,骆牧渊是此次集训中唯一的新兵。训练场上,别人练10遍,他要练20遍。课余时间,他又抱着工兵教材啃不懂,就向班长、排长请教。每天15公里越野,凌晨4点开始跑,骆牧渊全连第一,天天如此······
经过两个月的集训后,全连战士体重下降,只有骆牧渊体重增加了10斤,个子长高了6公分,骆牧渊成了全连新兵中唯一的战斗小组组长。
1986年4月24日,兰州军区接防济南军区前线阵地,骆牧渊也跟随部队上到战斗最前沿,骆牧渊到了老山主峰阵地。
他很自信,给自己制定了立功计划∶最低标准二等功。骆牧渊还和排雷英雄杨再林比贡献,他在日记中写道∶"你20岁,就创造了只身排雷304 颗的纪录,我赞赏你∶我今年才17岁,也是一名工兵,我要向你挑战,争取创造排雷 500 颗
1986年4月30日,骆牧渊第一次接受了排雷任务,在老山主峰某高地开辟一条长约300 米的通路。他胸前挂上一颗"光荣"弹,手里握着一根探雷针,在最前沿开路,1颗、2 颗……凭着他那双灵巧的手和一对明亮的眼睛,很快就排除引爆了131 颗地雷。5月30日,骆牧渊执行第十次任务,在摧毁敌人3个机枪工事时,右手虎口撕裂,一脸盆的水都染红了。这一次47军通报了骆牧渊的优秀事迹,并报请了二等功。随后,军下发通知,把骆牧渊转移到团所在地麻粟坡磨刀石二线营区进行修养,并要保护起来,再不许参加战斗。
6月7日,骆牧渊躲开看护理人员又偷偷跟随运输补给车辆回到一线阵地······
(三) 仰望老山 英雄归来
6月8日,上级把为侦察兵开辟“侦察通道”的任务,交给了工兵连。骆牧渊捷足先登,抢先"挂了号"。连队考虑他连续几天执行任务,比较疲劳,就把他的名字从名单上划掉了。骆牧渊缠住连长、指导员∶"我实地排雷多,有经验,这次任务关系重大,还是让我去吧!我虽不是党员,但我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工兵。论条件,我最适合,兄弟4个。班长胡立强家中只有他1个儿子,2个妹妹都小,他万一发生意外,将来父母谁来照顾?"连长、指导员四目对视了一下,点点头,再一次在骆牧渊面前让了步。
当天晚上,在猫耳洞微弱的灯光下,骆牧渊翻开日记本,在民族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下面,重重地划了两条红线,又在空白处写下了自己的话语:"我是工兵,就是要当好步兵老大哥的'保险',就是要排雷,排雷!"骆牧渊已经做好了献身的准备。因为执行这次任务所在地,是越军特工活动猖獗的地方,区域又在敌人眼皮底下,直接受到敌人的火力控制。骆牧渊找到和自己同年入伍的同乡凌振新说;"假如我这次遇到不幸,请写信告诉我的父亲,让他们不要悲伤,就说我在战场上很勇敢,没有给他们丢脸,没有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丢脸!"
6月9日早晨出发,这也是骆牧渊的第11次执行排雷任务。
这天早晨大雾弥漫,非常适合潜伏执行任务。但是这次任务路途远,而且难度很大,从老山主峰往下走,经过马黑镇到达位于老山主峰左侧松毛岭81号阵地。马黑通道是中越边民出入的一个主要通道,敌人在松毛岭布置了巨大的火力网,据老兵介绍,在曾经的战斗中,短短一个小时的交战中,两国就有230余人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当骆牧渊和连长走到马黑镇时,忽然看到一名背着孩子的妇女露着白白的脚面,白的刺眼,白的让人心慌,因为生长在这里山区的妇女常年风吹日晒,皮肤黑黝黝的,从没见过这么白的脚······骆牧渊悄悄扯了一下连长的衣服说“你看,那个女人的脚怎么那么白?”连长楞了一下,也有些迷茫······那个女人却在冲他俩笑······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
当骆牧渊一行7人到达雷区时,忽然雾开云散,阳光明媚,在这样的天气下执行任务,很容易被越军发现,如果返回阵地,明天再来,又要折腾好几个小时······
经过再三思考,大家决定执行任务······3人组成的小分队像箭一样射了出去。到了雷区,骆牧渊整了整军装,把2颗手榴弹的盖子都拧开,往腰里一插,和掩护他的战友握了握手,没说一句话。提着探雷针,转身向前摸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地雷一颗接一颗被排除,通道一米一米在延伸······虽然,这里离敌人不足100米,死神随时都会降临,但骆牧渊冷静沉着,胆大心细。下坡时,骆牧渊的左脚碰上了一个硬东西,他敏感地意识到"压发雷"就在脚底下,现在稍微动脚,雷就会爆炸,用手排又够不到。他急中生智,用右脚尖慢慢地拨松雷体周围的细土,果然一颗压发雷露出地面。骆牧渊屏住气息,在左脚收起的同时,右脚猛地将地雷踢了下去,只听"轰"的一声,地雷爆炸了,骆牧渊安然无恙。自己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松了口气∶“好险啊!”······
“小骆,你到后面休息一下我来!”另一名战士轻轻地叫他。骆牧渊没吱声,回过头晃了晃手,示意不要喊。接着,他又开始一寸一寸地向坡下探去。
当时针指向中午12点零5分时,也就在骆牧渊排爆第617 颗地雷的时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1颗地雷因埋得年月太久,击针簧严重锈蚀,当骆牧渊的探雷针刚接触它的时候就意外爆炸了,强大的气流将他抛出1米多远。骆牧渊觉得脸上一热,眼前一片红色,身子失去平衡,倒了下去,呼吸道被血块和泥土堵塞了,无法呼吸······
骆牧渊负伤后,在位于二线的麻粟坡南温河第一野战医疗所抢救治疗,这期间,云南前指先后四次派直升飞机来接他去后方医院治疗,但由于天气原因无法迫降,未能成功。
6月11日,骆牧渊在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后奇迹般复活了·····"我要回老山"在医疗所,骆牧渊从昏迷中醒来第一句话是∶"首长,我不下阵地,我还没有完成任务,我要回老山!"部队领导看望他时,小骆紧紧握住领导的手说。
6月14日,为了安慰身受重伤的骆牧渊,也是为了向这位起死回生的战斗英雄表达崇高的敬意,军区野战医疗所为骆牧渊过了一个17岁的“战地生日”······
6月16日,直升飞机将骆牧渊送到后方昆明市陆军总院继续治疗。当指导员和战友们来看望他时,骆牧渊反复说"请告诉战友们,以后在山地排雷时,在下坡探雷针角度不能用45度,必须是90度直角,否则就有危险,等我伤好后,还要和战友们一起排雷。"
这次负伤骆牧渊身上大小58处伤口,面部烧伤,右耳震聋,双眼震裂。但他只字不提自己的伤,更没有因痛苦叫喊过。一位从事眼科治疗二十多年的老军医说"我干了这么多年的眼科工作,刚强的伤员也见了不少,但像小骆这样突出的,还是第一个。"医生们组织了专门的抢救小组,尽了最大努力,试图保住他的眼睛,但因伤势过重,不得已,只能做了双眼球摘除手术。
躺在医院里,骆牧渊的心情也不平静,想到了保尔,想到了战斗英雄史光柱。于是,骆牧渊默默地说∶"我既要当战斗中的英雄,更要成为驾驭生活之舟的强者。"每次医生给他治疗时,骆牧渊总是积极配合。他的身体稍有好转,就让照顾他的战友俞学军给他续写没有写完的《老山战区排雷经验》。
“受伤后,尤其是双眼看不见了,心里不难过那是假的,当时心里压力也很大,但是我只是难过了三天,就释然了。因为,那时侯每天都有慰问团,到处是鲜花掌声,全国各地作巡回演讲,忙的很,感觉自己终于实现英雄梦了,英雄的光环和掌声让我自己忘记了伤残带来的一切痛苦”骆牧渊笑笑说······
(四) 英雄有泪 从未轻弹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在采访中骆牧渊告诉记者在昆明陆军总院进行治疗养伤期间,部队通知家里人来看自己,当时大哥和母亲从漳县千里迢迢来到昆明·····
“当时母亲进到病房后,一直坐在我床边拉着我的手,静静的观察我,当母亲得知我双目失明后,三天没有吃饭······”回忆到此处,骆牧眼睛湿润了,这位在老山前沿倒在血泊中也没有喊一声疼的英雄,却留下了柔情的眼泪。
“后来母亲告诉我,母亲和哥哥返回途中,在火车上没有座位,列车员把母亲赶来赶去,一直在厕所门口坐着,我心里真的好难受啊······后来在一次出差途中我把成都火车站砸了······”骆牧渊委屈的说。
那个年代,法制不健全,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交通及其不便,公路和铁路的管理也比较混乱,所以也造成了许多社会矛盾,这也是时代发展变化引起的社会矛盾,属于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可是一些恶意的个体事件却让人永远无法接受,骆牧渊的心情是一个正常人的心情,自然有喜怒哀乐······
(5) 阖家幸福 子承父业
提起英雄的爱情和家庭,骆牧渊又开心的笑了······
“当时,各大报纸和新闻媒体报道了我的事迹后,全国各地的热血女青年都给我写信,想嫁给我”骆牧渊哈哈大笑;“其中有一个东北姑娘,在我结婚后的好几年还一直给我写信,追求我。我现在还保留着一提包当年来自全国各地女青年的各类情书”骆牧渊又笑了,非常开心·····
“现在我很知足,我和老婆的感情非常好,老婆也很关心我,我的家庭幸福美满”骆牧渊又笑了······
记者了解到,骆牧渊的夫人名叫朱莉,当年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在一次采访骆牧渊的时候,被骆牧渊的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尽管战斗英雄是个伤残军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朱莉对英雄的爱慕。因为,那个年代是崇尚英雄的年代,人们敬仰英雄热爱英雄。朱莉和骆牧渊可谓是一见钟情,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也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相恋不久两个人结成了伉俪。现在骆牧渊的儿子骆腾也成为了一名军官,继承了老英雄的光荣传统,骆牧渊的家庭也传承为一个军人世家。
(6) 诗歌抒情 灵魂升华
在采访中了解到,骆牧渊的这双大手,不仅握过钢枪,而且还写过许多诗歌,骆牧渊的诗歌有借景抒情的,也有赞美河山的,更有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当然,还有浪漫柔情的······
诗歌是生活的眼睛,诗歌是灵魂的升华,诗歌是梦想的翅膀。
十四岁时,懵懂少年的骆牧渊便开始写诗,那时候写诗主要是山野乡村的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也是对外面未知世界的追求;从少年学习到青年入伍,再到老山英雄,以及卸甲归田自主创业,诗歌成了骆牧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部队刚入伍时,骆牧渊就写了一首诗歌“我一定会成为英雄”被47军《猛进报》刊发。
甘肃《飞天杂志》在创刊50年大庆时,将全国各地读者最优秀的诗歌汇编了五本诗刊,其中骆牧渊有两首诗歌入选其中。
英雄,是每个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大活人,可是英雄内心世界的孤独却无人能懂。多少个夜晚,手里的香烟,杯中的美酒,记忆中的乡愁,还有那刻骨铭心的老山主峰······骆牧渊在想什么?骆牧渊想做什么?无人知晓,唯有骆牧渊自己知道。
骆牧渊这一生可以忘掉一切,但不可能忘却老山主峰。老山主峰是骆牧渊军旅生涯的丰碑,也是一位战斗英雄的奖章,更是欲火重生的八卦炉······骆牧渊知道,今生再也不能看见老山主峰的雄伟与秀美,但是灵魂深处的那双眼睛却一直在遥望着老山,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呐喊:老山 我默默的注视着你 用心灵的眼睛
于是,在某个灵感迸发的瞬间,骆牧渊便落笔成诗,书写人生。
多年来,在骆牧渊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和不解,就是当天6月9日自己和战友们在执行任务途中,路过马嘿村时,看到的---------那个背着孩子着露着雪白脚面的妇女,白的刺眼,白的让人心慌,老山一带的村民们皮肤都是黑黝黝的,从没见过这么白的脚······那个女人的脚怎么那么白?还有那个女人神秘的两笑······那一切预示着什么,直到现在仍然是个心中的谜团,因为,骆牧渊是个英雄,不相信迷信。
曾经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说过,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7) 商海英雄 衣锦还乡
1989年暑假期间,骆牧渊回家探亲,在返回兰州的途中,当长途班车行驶到漳县和陇西中间的姚坡山顶上时,班车坏了,司机修了一下午也没修好,高山顶上,没吃没喝,天慢慢黑了下来,无奈之下又返回漳县老家。那个年代,交通极其不便,发往兰州的班车每天只有一趟,骆牧渊发誓,下一次一定要坐上自己的小车回家······
回到兰州后,骆牧渊便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经过两年的努力,于1991年6月份成立了由伤残军人创办的“甘肃省第一家民营房地产公司”;仅仅半年时间,骆牧渊的地产公司在甘肃省会兰州市的地产行业中便赚了个盆满钵满。“有钱了,而这个钱是我一个伤残军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挣的钱,很有成就感,更加心安理得”骆牧渊满怀激情的说。
于是,骆牧渊将退役后自己创业挣得第一笔钱买了一辆“丰田大霸王”商务车,这辆价值七八十万的高档小车在当时全省也是首屈一指,骆牧渊再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衣锦不还乡,犹如夜行人。1992年春节,骆牧渊坐着自己的高档商务车衣锦还乡,正赶上天空下着鹅毛大雪,当骆牧渊的小车行驶到姚坡山顶时,他特意停车驻足,感受这漫天飞舞的瑞雪带来的喜悦。尽管看不见雪花有多大,尽管看不见大雪吞莽原的美景,但是,骆牧渊知道----瑞雪肯定兆丰年。回想两年前,班车坏在山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吃尽了苦头,而如今自己不仅实现了两年前的诺言,更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
1999年,当骆牧渊得知家乡的甘肃真空盐厂濒临破产时,毅然收购了甘肃真空盐厂,改制成立了中盐甘肃武阳盐化有限公司。使甘肃真空盐厂走出低谷,起死回生,从原有设计能力3万吨的小厂,投巨资建成年产30万吨的规模型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企业创办过程中,骆牧渊始终怀着军人情怀,共解决200余名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坚持退役不褪色,亲自组织公司退伍军人在县武装部的指导下,成立预备役建制单位,真抓实训继续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每年给漳县上缴税金近2500万元,解决了600余名员工的就业。为直接带动家乡农户致富,投资收购了漳县的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淀粉企业,提高了相当部分的农民收入。
2008年,又投资建设漳县西城区集中供热站,解决了漳县城区部分住户供热难的问题。当中盐甘肃武阳盐化有限公司总资产达2.5亿元时,企业发展壮大了,业务范围拓展了,但骆牧渊以博大的胸怀和远见卓识,把自己在公司的股份全部无偿转让给国家和全国盐行业知名人士,自己却退居二线,为企业的发展做参谋。在漳县经营企业的10年间,骆牧渊个人累计为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80万元。
自2018年9月成立甘肃创联国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来,骆牧渊做为公司董事长依旧不忘初心,积极致力于帮助退伍军人解决后顾之忧,公司员工30%以上为退伍军人;利用甘肃省2020年退伍军人暨现役军人家属网络招聘月活动,拿出10余个职位专门用于招聘退役军人及家属,帮助退伍军人及家属解决就业难题。尤其是2019年5月被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聘任为首批33位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后,基于公司网络教育优势,本着为退役军人出实力、办实事的初心,积极与省、市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沟通对接。公司被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批准指定为“兰州市退役军人市级就业创业培训机构”,为退役军人搭建学习平台,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席卷全国,做为一位有担当的企业领导人,骆牧渊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严格按照省市防疫要求自觉推迟公司的复产复工。在做好自有公司安全防疫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到社会防疫工作中。利用公司网络教育平台,组织录制了《防疫答疑小课堂》系列课程,向全省范围内免费开放,学习人数达到14万人次以上,传播了科学的防疫知识,推广了正确的防疫方法。当得知部分市县教育等单位因防疫物资短缺,正常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时,公司多方筹措,严格把关,采购了2万余只医用外科口罩共计8万多元,在本公司也很紧需的情况下,全部捐赠给市县物资紧缺的单位,为这些单位的一线人员复产复工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不懈的努力,骆牧渊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军人、一名党员,愿尽绵薄之力为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持续提供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使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提高,这是骆牧渊的自我价值体现。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分享自身的创业经验,提供就业创业思路,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这是骆牧渊的奋斗目标。使甘肃省退役军人能在各行各业中各展其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创业路上一帆风顺,这就是骆牧渊作为一名老兵永远的誓言。(宋爱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