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领导写材料8年,他总结出这10条心法

2022-5-17 13:33| 发布者: ujpmp04p4h9yi9| 查看: 2247| 评论: 17

这里是默认签名
写材料不像做算术题,直接套用公式即可得出标准答案,它难就难在很多东西只能“汇编在手,进步无忧”。因此,多学习借鉴高手的经验非常重要。今天老笔头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材料高手的心法,对初学公文写作的人很有启发意义,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





1、欲研究材料,先研究领导



材料届有句行话:“欲研究材料,先研究领导。”意思是说,材料要想让领导满意,必须先研究领导的风格,符合领导的个性和口味。很多笔杆子都有这样的经历:自认为写出的材料妙笔生花、文采飞扬,却被领导批“不符合我的风格”而给打了回来。这就是典型的“干活不问东,累死也无功”。


作为文秘人员,必须主动研究并适应领导,要经常去观察、琢磨领导的性格特点和风格喜好。比如,是喜欢实一点还是虚一点,是喜欢长篇大论还是短小精悍,是喜欢长句还是短句;看一看领导最近关注什么,抓紧做足这方面的功课;听一听领导最近讲些什么,对于领导经常重复说的话要特别留意,一般重复三遍以上的观点,是他认为比较成熟的观点,在写稿时切记不可遗漏,等等。总之,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好。






2、一勤天下无难事



很多笔友问:作为材料写作初学者,怎样才能尽快上“路”?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就一个字——“勤”。正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具体来说,要做到“三勤”,即勤积累、勤思考、勤练笔。


在这三者之间,勤积累是基础、是前提,就是要多看别人写的东西,多看一些精品材料、精品范文,充分汲收养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勤思考很重要,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在积累的同时,要学会思考,甚至可以逐行逐段、逐字逐句地对照分析琢磨,这样才能把别人的认识、见识变成自己的思想、思维;而勤练笔则是初学者走向成熟的关键,最开始不一定要写“大块头”,可以先写豆腐块,从信息、通知、简报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一步步登场入室、驾轻就熟、熟能生巧。



3、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写材料是一门技术活,全靠悟性。而悟性这个东西,其实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有人将悟性概括为五重境界:


第一层是弦外之音:就是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层是先见之明:一方面是写材料必须早做准备、早做打算,另一方面是写出来的材料必须未雨绸缪、防范未然,增强预见性。


第三层是神来之笔:就是要有金句、有亮点,让人读了为之一振,有灵光乍现之感。


第四层是青云之志:就是要自我要求高,当然,既要壮志凌云,也要脚踏实地,找到材料写作的“搭天线”与“接地气”的结合点。


第五层是无人之境:就是写材料要乐在其中,要有“安专迷”的精神,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







4、文章看落笔,讲话听开头



这句话说的是文章开头的重要性。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头精彩,能勾起人的兴趣,才会使人有兴趣往下听、往下读,如果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那还不如在台下刷刷手机,甚至闷声睡大觉。


如何写好开头呢?自己的经验是“四大招”:


第一招是主旨凸显式:就是用精短干练的语言,把主旨意图凸显出来,让听众知道要讲什么内容,是否与自己有关,能否提起兴趣,且不让听众有啰嗦之感。


第二招是情感吸引式:就是主打“感情牌”,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营造一个温情脉脉的氛围,调动听众的情绪,达到以情感人、先声夺人的效果。


第三招是互动点评式:就是对会议的组织或者与会发言人员的发言进行点评,吸引与会人员的兴趣。


第四招是推陈出新式:打破“3W”式的老套路,讲出有新意的话,有内涵、有深度的话。







5、天下文章一大抄



材料不会写怎么办?那就抄。不是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嘛?不过后面还有半句,看你会抄不会抄。


抄亦有“道”。这个“道”是:


一是“抄”观点:材料界有句行话:观点为尊,内容为王。要抄就抄观点,但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应该学观点、改标题、换形式,善于把别人好的观点改头换面,甚至做到棋高一着。


二是“抄”框架:多阅读范文,细心琢磨文章的框架结构和运笔方法,弄清楚文章写作的基本套路,也才好落笔行文。


三是“抄”金句:这里可以是“拿来主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组装、改装,做到不露声色、不着痕迹。





6、唯有套路得人心



网上流传一句话: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用于材料写作,似乎也很恰当。初学者不知道怎么写材料,那就按常规套路来。


自己总结了四个套路:


第一个是思维套路:“3W”。即是什么(what?提出问题)、为什么(why?分析问题)、怎么样(how?解决问题)。


第二个是结构套路:起承转合。起承转合之间的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与转皆兼顾起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


第三个是论证套路:层层剥笋。也叫“解剖麻雀”法,它往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登堂入室,一层比一层更接近事理本质。


第四个是取胜套路:虚实结合。“实”是骨架,“虚”是血肉,摆事实是实,讲道理是虚,谈认识是虚,讲措施、提要求是实,虚实结合才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7、先完成,后完美



对写材料来说,有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特别是面临一些临时稿、急稿时,时间紧,领导催得急,先不管质量高低,拼一个初稿出来再说。


虽然每一次写材料都有大考的感觉,但终究不是考试,考试有标准答案,但写材料没有。先把材料拼出来,哪怕这个材料只能打60分,但至少有个成品在手里,这就好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时间充足,再来精雕细琢,慢慢修改。







8、文章不厌百回改



写材料不要怕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且本来也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不断地推敲、打磨。


如何改呢?可遵循这十条原则:一是先大后小。遵从文章立意布局、结构段落、语句修辞的先后原则。二是标点符号。从标点看逻辑。三是能短不长。大道至简,能不用长句坚决不用。四是交替修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高手来帮你改改看看。五是三次否定。在不断修改、不断否定、不断完善中逐步提高。六是提炼观点。在杂乱无章的语言中准确提炼观点。七是内容为王。内容大于形式,先研究事实,再讲究遣词造句。八是默读三遍。边读边琢磨,顺不顺,有没有毛病。九是引用核实。逐个核实,逐句推敲。十是比例均匀。各个段落之间的篇幅大致一致。





9、材料完成先放一放



写完材料后,不要急着交给领导,而应先放一放,为什么呢?如果很快交给领导,如果写得非常好则罢了,一旦不理想,哪怕只是小的瑕疵,也会给领导留下敷衍应付、不负责任的印象。


除此之外,放一放至少还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比如今天的想法是这样,感觉材料非常好;但明天睡一觉起来,再一琢磨,可能会发现有一些漏洞,还可以好好再修改修改;再过一天,发现之前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写到位,又可以继续改改,如果反复再三,文章质量自然会提升。第二个好处,就算不用改,也可以放一放,临到领导急需的时候再出手,让领导没有时间可以改,改无可改,这样就避免了来回折腾,就轻松多了。







10、一定要认真校稿



有句俗话: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写材料非常辛苦,有时候反反复复修改了多次,真心不想再校稿了,但这样是不行的。不能因为一两个错别字,甚至只是标点符号等小问题,将自己的辛辛苦苦成绩抹杀掉。所以,一定要校稿,而且要认真校对。


校稿也是有方法的,这里给大家教八种方法:


一是语感阅读法。校稿时要凭着丰富的校稿经验、对领导意图的准确拿捏、对段落语句的高度敏感,及时准确找到出错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二是错字查找法。即从容易出错的原因来查找错别字。如,读音相近、用法不清、字形相似。


三是标点查证法。就是认真检查标点符合用得对不对,准确不准确,有时候,一个标点符合就可以改变文字原意。


四是逻辑顺序法。要善于从这些逻辑顺序、内在联系中找出纰漏,精准修正。


五是结构分析法。把句子分为主、谓、宾、定、状、补等六类,按照句子种类的组成、要求、用法、范围来鉴别语句是否正确。


六是词语搭配法。根据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或突出强调的内容,准确辨别所用的短语类型是否正确。


七是数据核实法。保持高度注意,反复校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八是精炼加工法。通过读出来的方式集中精力,揣摩讲话人的意图,把握整体风格,吃透文章主旨。对表述不准的,进行再加工、再雕琢,使内容更加精准,主旨更加鲜明。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素食主义者并不苗条!想要瘦得健康,不妨做好这5点

下一篇:seo和sem的区别?优缺点?哪个难?哪个好学点?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04:07 , Processed in 0.203416 second(s), 5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