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物志——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明太祖朱元璋

2022-5-15 19:10| 发布者: ydg8dr5903| 查看: 1603| 评论: 1

这里是默认签名


01得国最正的开国皇帝

明粉中有这样一句话:得国最正莫过于明!此话何解?我想有三个方面。
第一,大明王朝的疆域是朱元璋一寸一寸打下来的。从滁州城里的红巾军小头目,到集庆城(南京)内的地方军阀,再到鄱阳湖大战消灭陈友谅,北伐大军攻入大都,驱逐元顺帝,朱元璋凭借着卓越的军事天赋,一步一个脚印,登上皇帝宝座。相较而言,那些从孤儿寡母手中篡来的王朝就落了下乘,比如说隋朝、宋朝!
第二,朱元璋农民出身,因为活不下去了,跟随红巾军揭竿而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农民起义是替天行道,反抗暴政,具有天然的正义性。朱元璋也没有做过元朝的臣子,推翻元朝不存在“不忠”非议,这一点比之唐朝,又高了一筹。当然,将小明王沉江是否是“弑君”,明粉们可能要争论一番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自唐末以来,北方胡族不断入侵中原,占据燕云十六州,有宋一朝未能收复故土,南宋更是偏安一隅,直到蒙古人入主中原,将天下人分为四等,其中北方汉人为第三等,而南人(南方汉人)为最低等!被孔夫子滋养的心高气傲的读书人,也不得不低下脊梁。正是朱元璋振臂一呼,向天下发出《谕中原檄》,发出时代最强音“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最终赶走蒙古人,收复了失去五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建立汉民族大一统帝国!朱元璋是那个时代的民族拯救者,得国之正无出其右!



02是否真有如此逆袭的人生?

都说朱元璋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是出身最低的皇帝,史实是否真的如此不可思议?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凤阳人,家里是佃户,所谓佃户就是自己没有田,租地主家田种然后每年交租子,是社会最底层人士。朱元璋有两个哥哥,分别叫朱重四,朱重六,还有两个姐姐,一家人满满当当,清贫而充实。然而元朝末年,淮河两岸大旱,又爆发了瘟疫,一家人只剩下朱元璋和朱重六活着,朱重六逃荒去了,朱元璋因为还小,逃荒死路一条,就到附近的皇觉寺做了小沙弥,混口饭吃。
无奈大灾之年,寺庙自身难保,过了半年安稳日子后方丈就打发朱元璋出寺云游,一身旧僧衣,一个钵盂,边走边化缘,整整3年时间,朱元璋走遍了淮河两岸,不知受到多少白眼,被多少恶犬追逐,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正是这段“游历”,锻炼了朱元璋的意志,让他在后来的征战中再艰难也能挺下来。
也正是这段游历,朱元璋接触到了淮右地区暗流涌动的明教、白莲教势力,本人也顺势加入了明教!结束游历朱元璋回到了皇觉寺,不久后明教、白莲教策动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投靠了滁州城中的红巾军小头目郭子兴!
朱元璋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力也强,被郭子兴看中成为心腹,娶了其养女马氏,即后来的马皇后,身边也开始出现一批投奔他的同乡,有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离开滁州时又有常遇春、李善长、冯国用等人投奔。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几乎全盘接纳了其势力,不断壮大,打下集庆后拥兵10万,和陈友谅、张士诚分庭抗礼。



鄱阳湖一战,打残陈友谅,随后调转枪头灭了张士诚,逼降方国珍,一统江南!同年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率军25万北伐,一举攻破大都,平定北方,次年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03刻薄寡恩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开国皇帝杀功臣的故事经常上演,但是像朱元璋如此刻薄寡恩的,历史上仅此一人。
大明开国功臣中以开国六国公最为尊贵,分别是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因常遇春北伐途中暴毙,荫封其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后来还陆续封了信国公汤和、凉国公蓝玉、颍国公傅友德,合计9位国公。徐达、汤和、李文忠、邓愈四人病逝,其他人都未能善终,其中韩国公李善长牵扯胡惟庸案,70多岁白发苍苍被押上刑场,一家老小满门抄斩,连个火种都没留下。





蓝玉在捕鱼儿海一战击溃北元,声威大震,成为徐达去世后大明第一武将,但是太子朱标意外早逝后,朱元璋担心太孙朱允炆压不住蓝玉,便借口其谋反将其杀害,死后还被剥皮充草,到各地巡游;傅友德死得更为憋屈,儿子在宫中当差出了差错,朱元璋当着群臣的面下令傅友德亲自去取自己儿子首级,傅友德悲愤交加,手提宝剑杀了自己的儿子傅让,再回到大殿怒视朱元璋自刎而死!周德兴,朱元璋的发小,很早就跟着鞍前马后,建国后封为江夏侯,儿子也在宫中当差,被传出与宫女秽乱,朱元璋二话不说赐死周家父子!
冯胜、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费聚等都被一一诛杀,开国功臣能善终的寥寥无几,以至于后来建文帝面对朱棣时,想要派人镇压,挑来挑去才发现,开国武将竟然只剩下个“籍籍无名”的长兴侯耿炳文,70多岁的耿炳文哪是朱棣的对手,被轻松拿捏,也让建文帝错过了镇压朱棣的最好时机。
04控制欲极强的制度设计

朱元璋是一个极善于学习的人,他善于从历代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优化设计出符合明朝实际的制度。
历代王朝有三大祸,藩王、宦官和外戚,在朱元璋的设计下,明朝三大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如何控制外戚?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文规定皇家子弟只能娶普通人家的女儿,而且娘家人只允许授予闲职,不可入朝为官。于是有明一朝的皇后,除了朱棣的徐皇后是徐达的女儿外,其他皇后身世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如此若有太后临朝听政,如英宗时期的孙太后、神宗时期的李太后,也只能依靠大臣,始终无法依靠娘家人,因为娘家人在“朝中无人”,也由此杜绝了外戚之祸。
如何控制宦官?朱元璋在后宫宫门处立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与此同时,多次明令“宦官只供洒扫侍奉”“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将宦官所有出路堵得死死的。无奈后世子孙不争气,明宣宗安排宦官识字,明英宗更是移走铁牌,自此宦官成为朝堂之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势力。但是有一点很好地坚持了下来,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永远是皇帝的家臣,皇帝对其有生杀予夺大权,因此宦官势力虽然猖狂,却依然在皇权的控制之下!
如何控制藩王?明初北方边境并不安宁,需要重兵防守。朱元璋无法完全信任武将,于是选择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边疆,给予一定的兵权,拱卫帝国。他也担心出现西汉七国之乱,于是对藩王制度进行了独特设计,可以概括为“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分封爵位却不赏赐土地,给予爵位却不管理百姓,享受俸禄却不处理事务,同时不可以参与士农工商,综合来看明朝藩王只有王府所属的三卫军权,地方行政、财政、粮草供给等都得靠朝廷,想要有不轨之心也被束缚住手脚。若不是遇到朱棣这样的异类和朱允炆这样的废物,这一套制度设计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比如说正德朝宁王叛乱,根本不用朝廷出兵,王阳明带着地方军就轻松平定。



除了大的方面,朱元璋在很多小事都做了规定,《皇明祖训》中对皇家礼仪、祭祀、官职等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最有意思的是朱家子孙如何取名字都有标准。他给了每个儿子二十个字,比如朱棣得到的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那么朱棣的后代就以此为辈分,第三个字以“木火土金水”顺序而来。朱棣的三个嫡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属于“高+火”,接下来是朱瞻基,属于“瞻+土”,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俩属于“祁+金”,朱见深属于“见+水”,以此类推,以至于到后来找不到“木火土金水”偏旁的字,朱家就开始造字,明粉笑言看朱家的名字就像看元素周期表!
05结言

从一介布衣,到建立大一统王朝,朱元璋的一生堪称传奇。赞美者说他功盖千古,贬低者说他刻薄寡恩,到底如何,只有静下心来读读朱元璋,才能有自己的判断。
<hr>“荣耀历史”特邀历史系教师撰写《大明人物志》,介绍大明王朝中搅动风云的皇帝、文臣、武将、权宦、后妃等,欢迎关注,持续更新。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时光倒退1000年,他可算是一代风云人物 能把皇帝哄到前线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06:49 , Processed in 0.234910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