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和才什么关系,为什么德居前才居后?用几个历史故事来解说

2022-5-15 08:38| 发布者: 李桂| 查看: 2434| 评论: 3

这里是默认签名
德才兼备是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为什么我们要取德又要取才,而且德要摆在才的前面。很多人会说我们看一个人应该先看他有才而不是看他的德,一个人有才最重要的。

先看几个小故事再讨论。
第一个出场的是主父偃,一提到主父偃大家第一个反应是“推恩令”,他帮助汉武帝出了一个阳谋,用推恩令的办法解决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主父偃在没有发达之前的痛苦经历。



主父偃是齐国人,他精通儒道两家的学说,学富五车形容他不为过。就是这样的人,在齐地受到人们的排挤,被人看不起,后来到了燕赵等地依旧被人看不起,他前半生活活在被人排挤和看不到未来的环境中。

《汉书》记载他对自己前半生的回忆: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
这是一句怨气冲天的话,大意就是我这四十年是怎么过来的,是在所有人的白眼中生活过来的。我上一次写了一篇《年少读范雎扮穷试旧主人兼仇人须贾解恨,中年再读冒冷汗》中,很多人留言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遇到这样的留言是不会回复的。

为什么不回复?
当时有人也劝主父偃,你现在得势了,不要太豪横了,结果主父偃的回答是: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我想很多人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不会回复的原因了。受了大委屈的人第一个反应是报复,让自己的委屈得到舒展,在他委屈没有得到舒展之时很难平和交流。任何交流都会被认为你不懂得我经历了多少苦,你没资格和讲。他们认为任何让自己委屈得到舒展都是正义的。
主父偃在齐王拒绝让自己女儿入宫,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报复齐王,逼齐王自杀。主父偃因为得罪人太多,不但报复而且还收受贿赂,最终被下狱,后被汉武帝族灭。



死后他的数千门客什么反应?

偃方贵幸时,客以千数,及族死,无一人视,独孔车收葬焉。

主父偃是典型的有才无德之人,论才他精通《春秋》《周易》等,他出的阳谋“推恩令”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但是这些才被他用来做什么?

用来获得财富,同时用来报复别人释放自己的委屈,一切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他的才大到汉武帝明知道他受贿,横行也不想杀他的地步,但没有用,公孙弘一句你不杀他怎么向天下人交待就将主父偃送上断头台。

汉武帝惜才,但他还是西汉的皇帝,当天下与主父偃在一起放在天平上时,主父偃的命运就注定了。
类似这样的在历史上还有很多。



比如苏秦他就说过: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他的才就是用来搏取荣华富贵的,六国挂相之后与燕王的母亲私通,最后为了避难来到齐国,受到齐国一些大夫的嫉妒最终受刺。为了找出凶手,他让齐王将自己车裂以示天下。凶手是找到了, 仇也报了,苏秦之心狠相信大家也能见识到了,为达目的,连自己死后的尸体都不放过。

李斯也差不多,李斯西入秦不是为了强大秦国而是为了获得自己的荣华富贵。他靠着自己的才华获得秦始皇的信任,最后官至丞相之职,可以说位高权重,结果呢?

当秦始皇的遗诏立扶苏为二世之时,赵高告诉他等扶苏当了皇帝,你的丞相之位肯定是蒙恬担任了。一句话就让李斯改变主意伙同赵高立胡亥为帝。

秦朝最后二世而亡,李斯要负很大责任。胡亥称帝后,李斯的确获得荣华富贵,但最终李斯却失去了一切,因为他与赵高争权,失败,最终族灭。他或许以为自己可以避开与蒙恬的竞争,却没有想到扶苏最信任蒙恬,胡亥最信任的也不是李斯而是赵高。
李斯为了争荣华富贵,连自己的老同学韩非都可以陷害,从这里可见其德是啥样的了。



有人或许会举管仲为例子反驳我,因为孔子曾经骂过管仲。孔子曾经说管仲之器小哉,不知俭,不知礼。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

管仲的生活也很富足,富比公室,也就是他家比齐王还有钱。这些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看来是无德的。

那管仲是无德还是有德呢?这个不是儒家说了算,也不是孔子说了算,这个应该是齐国和老百姓说了算。
《史记》记载这么一句话: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子牧民篇中有这么一句话: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你觉得管子有德还是无德。管子活的时候扶助齐王称霸,管子死后不久齐国内乱,齐桓公活活饿死。
所以这个德才兼备的德不是简单看这个人的行为而是看他的心,他的心是为自己还是为了天下人。不过心不容易看清,但人的行为是很容易看得见的,这也是为什么伪君子常有的原因。



像李斯等人虽然位居高位,不是将秦放在第一位而是将荣华富贵放在第一位,当他一旦面临选择之时,很容易选择荣华宝贵而不是天下,当他位越高,带来的危害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我写《年少读范雎扮穷试旧主人兼仇人须贾解恨,中年再读冒冷汗》这篇文中提到我冒冷汗的原因,不过很多人却认为范雎做得对的,说我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像主父偃这种为了富贵得罪太多的人,这种得罪不是为了西汉,而为了自己的私怨,所以终结的也是私怨,起因是赵王害怕主父偃会对付自己,就抢先动手。

德才兼备对天下是好事,同样德才兼备也是保身,护族之法。
那德和才是什么关系呢?
阴阳关系。
阳为清,清者上升,不可见的才是德,所以为阳。这也是为什么《道德经》中将德称之为玄德的原因。玄是昏暗不明,也就是看不清,或者不可摸的。

阴为浊,浊者下降,故可见可触的是才,所以为阴。

为什么喜欢才而轻德,因为才能带来看得见的利,仅此罢了。正如为什么喜欢荣华富贵,因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能带来的好处。
正如有人问德能值多少钱,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习惯反应是躺下装死当没看见。因为我水平太低回答不了。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历史故事解说(之三)——伯俞哭杖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05:17 , Processed in 0.254302 second(s), 5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