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些年赤胆忠心天大人的抗日故事

2021-10-8 21: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661| 评论: 0



回望历史,

1937年的今天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而今天是七七抗战纪念日,

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

不容我们忘记!

英烈千古,浩气长存,

让我们再次缅怀那些年天大人抗日故事,

再次致敬那些赤胆忠心的爱国英雄!

1 爱国教育家赵天麟

他本可以安稳地搞学问,做教育,可在国土沦丧之时,他选择了做一名战士;他手里没有枪,却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着祖国和民族,他以自己的生命,震撼了国人,教育了学生。他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



赵天麟字君达,1886年生于天津,1904年考入北洋大学法律系,1906年尚未毕业便被派遣出国留学,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律科,后获法律博士学位,因成绩优异被授予象征该校最好成绩的金钥匙奖。

1912年赵天麟回国,接受母校邀请任北洋大学法律兼理财学教员。1914年3月13日,年仅28岁的赵天麟被任命为国立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执掌北洋大学六年,继承和发扬了北洋大学严谨求实的校风,并提炼出“实事求是”的校训,一直延续至今,为北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在担任天津耀华学校校长时,正值“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于中国的侵略。天津沦陷后,赵天麟曾抵制占领当局推行的“亲善”教育,拒绝日军武装入校参观。每逢耀华学校校庆及重要节日,赵天麟校长坚持悬挂中国国旗,唱中国国歌。赵天麟的爱国主义行动,遭到日寇和汉奸的嫉恨,于是便对他进行威胁利诱,并发出恐吓信,信中夹带着子弹壳,妄图对赵天麟以死相威胁。

赵天麟不屈于日本人的威胁、利诱和恐吓,写下了遗书,安排好后事。此后他不赴宴,不访亲会友,不到公共场所,每天照常上班,把全部精力和爱国热忱倾注到办学与抗日活动中去。赵天麟不畏强暴的行为,使日寇恨之入骨。



1938年6月27日清晨,赵天麟惨遭日本宪兵队特务暗害。赵天麟遇害的消息,震动了全市乃至全国,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同声哀悼,义愤填膺。他的死更激发了民众和教育界师生抗日爱国的情绪。赵天麟作为爱国教育家的一生,是那个时代杰出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财富。解放后,经中央民政部批准,追认赵天麟为革命烈士。

2 为抗日而绝食的王季绪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发动侵略扩张,迅速占领东三省,整个中华大地笼罩在阴霾中,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时任北洋工学院代院长王季绪毅然绝食抗议,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对抗日本侵略者。北洋全体学子派代表前往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此后北洋学子始终活跃在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一线。

王季绪(1882-1952),江苏吴县人。1903年2月自费赴日本留学,1908年考入英国剑桥大学工程专科,1912年毕业回国,执教于北京。1931年初,王季绪任天津北洋工学院教授、教务长。“九一八”事变之时,王季绪任代理院长一职。



1931年10月,日本已占领东三省一个多月,而南京国民政府因宁粤两派的“党争”在上海召开的“和平会议”,却仍在若即若离之间,实质性的进展毫无盼头。王季绪决定以绝食促分裂者觉悟,求党争者讲和,免国家之分崩离析,以尽快共赴国难。

11月1日,王季绪开始绝食,同时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几位要人。他在信中写道:“国难当前,纠纷未已,举国青年,莫知适从。季绪才薄,不足匡辅,惟有誓死呼吁。愿与诸公约:和议一日未成,季绪一日不食;十日未成,即十日不食,长此迁延,则甘作饿莩,以报诸公。

11月2日上午王季绪对学生们说:“国家每年花了多少钱财,养了无数学法政的人,但国家的危亡,他们反熟视无睹。同学们,我们不要再指望这些人了,现在反是只有学土木工的人,出来做纯白而热血的爱国运动,这是种很可悲哀而且壮烈的事!”他再三要求学生代守秘密和不要加以阻止及援助他的绝食行动。听完此言,在场师生不禁大哭。

王季绪的牺牲精神,以及全体学生愿与他同盟绝食,愿与他同殉爱国之难的消息传出,在教育界引起很大的震动,舆论界也至堪钦佩,报端对宁粤双方有所非难的社评日见增多。

11月7日,北洋工学院学生350余人,会同平津教育界学生代表前往南京、上海请愿,开启了此后全国学生请愿的序幕。

3 诞生于家国危难之际的校歌



今晚报 2015年7月11日 第17版
1934年12月3日,北洋大学校刊《北洋周刊》上刊出了“征集校歌启事”。后附校歌未定稿:“武库宏开,葱茏佳气绕楼台。是我最悠久中华学府,文化胚胎……”

从文学鉴赏角度而言,这篇校歌未定稿堪称文辞优美,已是佳作。然而时任北洋大学校长的李书田却并不满意。在李书田看来,当时的天津、华北,哪里还有什么“葱茏佳气”?只怕早已是“黑云压城”!且看:1934年8月7日,日本商人在河北唐山贩毒,两日内国人因吸食致死者达800多人;8月11日,日本在北平、天津大规模军演;8月25日,驻扎天津的日军居然在市内演练巷战。战争阴云笼罩,家国命运艰危,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正在逼近。

李书田清醒地意识到,这样一所大学的校歌,不应仅仅彪炳“悠久学府”“文化胚胎,而应该唱出时局危难,唱出家国兴亡,唱出北洋师生于家危国难之际的担当!正如他在1933年北洋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慷慨声言:“国难方滋,榆热告急……校舍之堂皇,设备之宏丽,院系之遍设,学生之众多,决未足尽大学使命之万一,大学应向人民提供新发明、新创造,还要提供能发明、能创造、能领袖群伦的一流人才!”

1935年8月,在北洋大学40周年校庆之际,由萧友梅作曲、廖辅叔作词的《北洋大学校歌》正式确立。校歌旋律雄浑,词意精练,内涵深远,既体现了北洋大学的办学精神与优良传统,更强调了学校以工科见长、注重实践的特色。

从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这首校歌已经整整传唱了85年,激勉着万千师生扶危克难、严谨治学、爱国奉献,其一字一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念过去之艰难缔造,愿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

4 “煤油大王”孙越崎

孙越崎原名孙毓麒,1913年进入上海的复旦公学,1915年在校期间,他得知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愤而改名为“越崎”,表示了中国要“越崎岖而达康庄”的意愿。1916年冬,他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第一部补习班(法科),半年后,转入第二部补习班(工科),1918年夏经考试升入本科采矿十班,1920年转入北京大学矿冶系学习。1929年孙越崎赴美留学,1932年归国后献身于祖国的采矿事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已担任河南焦作“中福”煤矿总经理的孙越崎预感到这里将很快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于是力排众议,冒着生命危险指挥拆运设备,转移人员,把中福煤矿整体迁移到四川后方。

“中福”转移后不久,日军大举进攻,焦作沦陷,而“中福”保住了全部设备,不久在四川找到了新的矿源。在四川,孙越崎相继开办改建了年产50万吨的天府煤矿,和威远、嘉阳、石燕3个年产40万吨的煤矿。这4个煤矿生产供应当时陪都重庆所需用煤的50%以上,有力地保证了军需和民用,支持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我国燃料用油,一向依赖进口,抗战时期,港口封锁,油源几乎断绝。当时任国民党政府经济部长的翁文灏,决定要在甘肃玉门勘探石油,商周恩来同志从陕北油矿调两台钻机支援。翁文灏委派孙越崎任甘肃油矿局总经理。孙越崎克服了重重困难,把玉门油矿建设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在抗日战争时期,玉门油矿累计生产原油25万吨,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大后方,此后几年油矿产量占了全国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



留念影像

1942年,孙越崎继凌鸿勋、侯德榜、茅以升之后,荣获了中国工程师学会金质奖章。玉门油矿的建成,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做好了人才、技术和物质设备的准备。1949年9月29日,人民解放军收回玉门油矿,“全矿不仅生产一刻未停,而且还积存了粮食一万余担,金银现金约合三十多万银元。”

5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钱塘江大桥屹立至今,北洋大学的师生功不可没。

首先是曾养甫,他决心为钱塘人实现这个梦想。曾养甫(1898-1969),1923年北洋大学矿冶系毕业,1931年担任浙江建设厅厅长。他聘请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大桥的设计和建设主持人。

茅以升(1896-1989),1928年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在钱塘江上建桥,茅以升也心存顾虑,但在和曾养甫的交流中,他发现对方对建桥非常倾心,随即辞去教职,走马上任。



钱塘江波涛汹涌险恶,流沙深厚异常,江底变化莫测。在当时的条件下,建桥确实非常困难。茅以升曾说:“分明是要我办一件知其不能为而为之的事情,而且只许成功。”但他还是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比如,他用射水法克服在厚硬的流沙上难以打桩的困难,用沉箱法解决水流湍急难以施工的困难,用浮运法利用江潮的涨落在桥墩上架设钢梁等。他还请水泥大王王涛专门研制了抗海水水泥。他总共克服了八十多个难题,他的母亲听说后,笑称这是建桥的“八十一难”

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抗日战争爆发了!8月14日,三架日军飞机来工地轰炸。战火已烧到钱塘江边,建设者冒着炸弹的硝烟,夜以继日加速赶工,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通过。大批装载军火物资的列车陆续从大桥上通过。



然而,国民党军队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11月16日下午,南京政府下达绝密文件,要求炸毁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内心虽无比痛苦,但是为了抗日,还是确定了炸桥方案。11月17日大桥全面通车,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们,从杭州、宁波远道而来,成千上万的群众来到江边,甚至连六和塔上也站满了人。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时,两岸数十万群众掌声雷动。但有谁知道,数百公斤炸药此时就安置在桥身上。

1937年12月23日傍晚,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已隐隐可见,随着一声巨响,大桥被从六处截断。愤怒的茅以升写下誓言:“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抗战胜利后,大桥重新修复通车。

6 马耀南:

投笔从戎的抗日英雄



马耀南,1902年出生在山东省长山县北旺庄,193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反日会,到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曾担任北洋大学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市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

1933年,马耀南任长山中学校长,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万分愤慨。他在日记中写道:“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下定决心投入到抗战的洪流。

鉴于马耀南的热忱抗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制订抗日武装起义计划时,将长山中学作为重要的据点,在该校成立了党小组,直属省委领导,一批中共党员在该校担任教员,培养训练抗日干部。其间,马耀南表示:“哀莫大于心死,苦莫过于国亡,愿尽自己的力量,通过学生、教员发动抗战,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以教学改革的名义对课程进行调整,大量充实抗战救国的内容。又以办民众夜校的名义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由共产党人讲授军事、政治课。

1937年12月,马耀南参加黑铁山武装抗日起义,成立清河平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在他的争取下,长山县保安大队也参加了起义部队。1938年6月,起义部队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部与日军多次作战,围攻周村、破坏胶济路、坚守邹平城、激战刘家井子,重创敌人。

1939年7月22日,马耀南在桓台牛王庄战斗中遭敌伏击,壮烈殉国,时年37岁。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的两个弟弟马晓云和马天民也参加了八路军,并先后在抗战中为国捐躯。兄弟三人被世人称为“一马三司令”。

为纪念马耀南的功绩,山东省长山县改名为“耀南县”,并成立了“耀南中学”和“耀南剧团”。

7 抗战群英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北洋学子秉承“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决心和气魄,在抗战国家危难之时,一代代的北洋人为外争主权、立国际之林,为采矿、冶金、石油工业之创建,为机械、水利、土木工程之开拓,为化工、航空、电机、纺织之发展而披肝沥胆,成就北洋大学“中国近代律法与工业人才摇篮”之盛誉,更彰显了北洋人与祖国共命运、与山河同沉浮,义无反顾地奉献自身所有力量。



北洋校友、一代法学名家王宠惠随团参加开罗会议,力争中国的正当利益,为战后中国顺利收回被占领土确立了国际法依据。

北洋校友、我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张含英抗战时期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洋校友、工矿泰斗孙越崎抗战时期自行组织设计、生产石油炼油设备,创建新兴石油产业,创建中国第一座石油基地。

北洋校友、“迁川工厂之父”林继庸奔走于各地,克服重重困难促成沿海的工厂前往内地安家落户。

北洋校友、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在抗日战争初期口诛笔伐,揭露国民政府要员大发国难财,矛头直指四大家族。

北洋校友刘之祥在国内首次发现攀枝花巨型铁矿。

北洋校友、时任国民政府交通次长的曾养甫督办中华民族的“抗战生命线”——滇缅铁路,抗战时期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改变了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

北洋校友周志宏研制出高质量的锋钢、磁钢、不锈钢以及钨铁、纯钨、硅铁等金属材料,满足抗战军需与民用。

北洋校友陈立夫,抗战期间担任近7年的教育部长,拟定战时教育政策,迁播高校,创设贷金制,力主战时依然维持教育秩序,保存中华文化火种。

抗日战争期间,一部分北洋师生在艰难困苦中坚持办学,同时还有一部分北洋学子投笔从戎,浴血疆场,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革命烈士马耀南、黄诚、张祖舜、于奇、张佩怀、马克昌、李恒林、王从善、孙景芳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是北洋学子的楷模,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身上体现了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

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成立军事工业部,下辖四个兵工厂,军工部技术精英集聚,以程明升、陈志坚、张培江、孙艳清、刘致中、牛宝印、齐明等为代表的一批北洋学子成为红色军工技术的中坚,从事对敌武器的研究与制造,谱写了一曲“科技救国”的篇章。

虽然生在和平年代,

但我们仍要秉承爱国奉献的传统,

赤胆忠心,奋发图强,

为建设祖国贡献天大力量!



天津大学举行2020年毕业典礼






- tianda1895 -

素材整理 / 朱宝琳

底图制作 / 李嘉琪
责任编辑 / 郭伏霞
审校 / 王鑫 李晋馥 刘洋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nmc2019@163.com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成由勤俭败由奢,让我们重温那些勤俭节约的故事

下一篇:曾在美国立下灿烂功勋,却始终心系故土,钱学森的传奇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5 23:23 , Processed in 0.229294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