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莫泊桑用一个女人凄苦的一生,验证了3个道理

2022-5-8 08: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62| 评论: 0



文/玉倾语 图片/网络(侵删)
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耳熟能详,那就是“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这句话正是出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首部长篇小说《一生》。


莫泊桑曾半开玩笑地说:“我像流星一样进入文坛”。虽一语成谶,他的创作生涯的确如流星般短暂,但他这道“流星”,却是如此绚丽多彩,惊艳了无数文人,甚至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他让大家为之瞩目、念念不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从一般人视而不见的凡人小事中,发掘出朴素自然的人生哲理。他非常擅长刻画小人物,他的小说里好像没有什么逆风翻盘的大英雄,有的更多是我们这样的平凡人。《一生》正是一部描写平凡人的小说,它道尽了一位普通女子被逐渐毁掉的辛酸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女主约娜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待人温和,心地善良,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就是芸芸众生里的一颗不起眼的尘埃。当然,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相比,她有一处“不平凡”,那就是,她是一位富家千金,从小不愁吃不愁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除此之外,她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也没有出众耀眼的才华,更没有多么坚强的意志。


约娜的毕生追求,莫过于当一个欢快的小妻子,做一个幸福的小母亲。可即便是如此简单的愿望,她都没有达成。她拥有着比常人更优越的条件,却依旧没有过好这一生,她遭受丈夫多次背叛,儿子堕落无能,家业逐渐衰败…..她的一生,没有任何英雄主义的浪漫,也没有任何逆风翻盘,只有平凡、无奈和挫败……


看完她的一生,我也只能唏嘘不已,这才是真正的平凡人生啊。现实的世界里,哪里有这么多的逆袭,哪里有这么多的好运呢?这部小说虽问世已久,可读后依然可让人获取到许多对现世有用的启示。下面,我将通过这篇札记,谈一谈自己的三点感悟。



图片来自网络剧照,侵删
一、草率地成婚,是婚姻不幸的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匆匆忙忙地嫁人,就是甘冒成为不幸者的风险。”


而女主约娜正因为没有匆匆忙忙得嫁人,才有了后来婚姻的种种不幸。约娜是家中独女,父亲拥有许多庄园,她家是名副其实的豪门大宅。而她的丈夫于连则逊色许多,起初与约娜结婚,也不过是看中她家的财产,想借“婚姻”来得到财产,以便偿还债务,是不折不扣的“凤凰男”。


可是,被家里教养得天真无邪的约娜根本就没有看出于连的本质,她沉迷于爱情的美好中,被这个善于使用“美男计”的男人迷惑了。


结婚后,约娜才发现这个男人的真面目。于连会不顾她的意愿,想跟她结合;会因为所谓的节俭,克扣她想要的早餐;会辱骂仆人,会刁难农民,会不修边幅……


尤其是,自从度蜜月回来,约娜发现这个曾经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是如此的陌生。


他仿佛完全成了另外一个人,就像一个演员扮演完一个角色,现在恢复他平时的面目了。他很少关心到她,连说话也很难得;任何爱情的影子都突然不见了;夜里到她卧室去已经成为稀有的事情。


热恋时,约娜觉得于连是可爱的,两人是真心相爱的。可婚后,才发觉,待激情退却,一切归于平淡之际,生活只剩下一地鸡毛。于连掌管着家中的财政大权,控制着她的消费,她曾经唾手可得的东西,在他眼里是浪费;他吝啬自私,对待仆人和农民苛刻异常,她时常对此感到羞愧…..因家境不同带来的三观、眼界、认知的差异,让他们的心变得难以相融。


这个时候,约娜才意识到,现实的婚姻和她理想中的爱情是多么的不同。她多年的希望破灭了,所谓的幸福也成了泡影。



看出现实与理想不同的她,终于明白,既然是两个人,就永远不能从心底里,从灵魂深处达到相互了解,他们可以并肩同行,有时拥抱在一起,但并非真正的合而为一,因此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会永远是感到孤独的。


约娜草率地步入婚姻,实则是不明智之举。婚姻大事,每个人都需得万般小心,认真选择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另一半。当自己还是无知少女时,听到“门当户对”这样的词,我只会嗤之以鼻,甚至认为这是老掉牙的陈旧思想。可年岁渐长,我才发觉,婚姻里的门当户对是多么的重要。


所谓门当户对,并不是说双方一定要在财力上相当,但至少应该要有差不多的家境,这样一来,双方的三观才能有所契合,对待事物的看法和看待世界的眼光才不至于产生太多的分歧,也能真正地做到“举案齐眉”、“琴瑟和鸣”。


所以啊,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轻易地选择了自己的伴侣。不同的家庭背景,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长大环境,他在那个环境里经历的一切决定了他未来是怎样的人。于连本就是为了钱财而伪装起来的谦谦君子,实际不过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与善良天真、家境优渥的约娜“琴瑟和鸣”呢?



图片来自网络剧照,侵删
二、 父母的正确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宠爱”



除了当时男权至上思想的影响,女主约娜凄凉的一生还跟她父母的教育有关。


约娜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修道院了,她按照父亲为他选好的“长大之路”长大,在修道院里接受着宗教教育。在修道院里,约娜过着严格的幽禁生活,和外界隔绝起来,他父亲不想她知道人世间的一切。回到家里,她父亲对她呵护至极,从不让她见到任何腌臜的事情,还对她灌输各种理念,希望她能够充满童真、温柔多情、天真无邪。在她父亲看来,一个女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嫁给一个能够保护她的男人。所以,他希望约娜能够寻到一个如意郎君,早日嫁人,未来做一个幸福、贤惠的妻子。


即便出生富贵之家,可约娜和当时所有地位低下的女子一样,她们从来没有经历和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即便约娜接受过教育,可她整日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学的也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也从未真正有过什么见识。她们完全就是按照男权社会的传统要求和教育去成为一个只能依附男人而生存的女子。


当约娜发现丈夫与侍女萝莎丽有不正当关系时,她也曾试图反抗,想要与丈夫离婚。她的父母虽爱她,但却一直劝约娜容忍。因为约娜父亲曾经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并且他们习惯把这样的背叛归结于受到女人的迷惑。在父母的劝阻下,约娜选择了息事宁人。


就当她以为丈夫要改邪归正,家庭能和睦之时,她再次遭到了重创。有一天,她发现在家中一向不修边幅的丈夫,突然容光焕发地出现在自己的好友面前,她一时恍惚又不解。后来,大家骑马出游时,她在路边看到两匹马以及女人的手套,这时,她竟然明白了什么。她依旧选择了容忍。


慢慢地,约娜屈服于现实了,并且沉湎于一种麻木不仁、无欲无求的生活状态中了。因为她知道自己反抗没有用,她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允许她反抗,她从小就被教导着要以男人为中心,要学会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来自社会、父母和家庭的压力让她不得不低头。


每次看到约娜的父母劝她容忍,以及看到她父母对她的教育时,我都觉得很可怕。这真的是对孩子的爱吗?


我始终认为,正确的家庭教育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宠爱”。家庭教育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眼界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无论穷养还是富养,不能只让孩子看到世间真善美的一面,也不能让孩子不谙世事,看不见世界的黑暗。


真正地宠爱孩子,就应该让他拥有更多的见识,让他有自我意识,有能力和有底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剧照,侵删
三、 自我与独立,才是一个女人一生的追求



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深以为然。人生旅途上,路遇险阻,唯有自渡。可遗憾的是,约娜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遭遇丈夫的背叛后,约娜对爱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丈夫与约娜好友私会时意外结束生命后,约娜把所有的生活重心转向了儿子,对他溺爱至极。也正是因为约娜的溺爱,导致她儿子保尔一事无成,整日里浑浑噩噩,不仅与人私奔,还欠下高额债务,一次又一次地向约娜索要钱财。为了给儿子还债,约娜几乎倾尽家产,最后还是侍女萝莎丽回来为她打理一切。


当初,侍女萝莎丽同样被于连“可爱”的外表迷惑,没有拒绝于连。当她与于连的丑事被揭发,她被嫁给了一个农夫,且收到一笔巨资。因感激约娜,萝莎丽心甘情愿地回到约娜身边。


她帮助约娜处理庄子里的一切琐事,规划着约娜的开支,并且告诉约娜不要再给儿子保尔任何费用,不要再一度地溺爱儿子。可是,约娜还是没能狠下心来,她依旧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儿子身上。


面对接二连三的不幸,约娜只会在那里怨运气不好,所有的倒霉事都落在她身上。可她从未想过,自己明明是可以有所改变的,就像萝莎丽一样。


如今的萝莎丽已经跟之前判若两人了,她告诉约娜她的不幸是因为嫁错了人,是因为还没弄清楚结婚对象是怎样的人,就嫁了。


每当约娜哽咽着谈起悲伤的往事时,萝莎丽却语调平静,不为所动。她还告诉“现在我手头有一点产业了。我什么也不怕了。”经历丑事后的萝莎丽,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自己,不仅拥有了可与原主人媲美的产业,还把儿子教养得很好。


侍女萝莎丽也明确地告诉过约娜,她并不是最不幸的那一个,这世上多的是那些不得不凌晨六点就起来为面包奋斗,后来老得干不了活,最终却依然穷死的人。


可遗憾的是,约娜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也从未想要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一直按照世俗和父母的要求,去扮演着社会和家庭需要的那个角色。每当遇到糟糕的事情,只会埋怨自己运气不好。自从独自找儿子失败而归后,她更是变得又拘谨又畏缩,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意志,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就颓丧不安、犹疑不决,甚至被他人认为是“疯婆子”。


约娜的一生历经了各种人生的酸楚,着实让人唏嘘不已。如果约娜也有自己的追求,渴望摆脱这糟糕的一切,而不是逆来顺受地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故事的最后,认为自己被儿子抛弃的约娜又有了新的寄托,那就是她的小孙女。这或许是对这个可悲的女人的一点慰藉吧。但如果她还是一味地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我想,她的生活或许还是会一片狼藉吧。


其实,在那个年代,像约娜这样的女性实在太多了,就像毛姆《面纱》里的凯蒂,她与约娜一样,在男权社会里,依附他人而活,经历过爱情、婚姻、人性的种种不堪。这些女性的悲剧也不能全怪她们自身,因为这是时代的悲剧。


正是因为有太多这样可悲的女性角色,当时的女性解放运动才如此地迫切。就像凯蒂最终觉悟,明白了独立的重要性,并说她要好好培养自己的女儿,给她自由,让她靠自己的力量独立于世,把握自我,而不必依附男人而活。


很庆幸,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女性越来越懂得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也逐渐地明白,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才应当是自己毕生的追求。


也许,在追求经济独立和自我觉醒的过程中,我们有过彷徨,有过孤独,有过失落……但就像莫泊桑在小说最后说的“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只要不迷失、不放弃,我们终会苦尽甘来,如愿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你的人生理应由自己来定义,路遇险阻,也唯有自渡方可遇见坦途。





图片来自网络剧照,侵删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做人做事故事篇(之二十三):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对待父母

下一篇:《故事中国》:从故事里知人生,懂道理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17:36 , Processed in 0.223445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