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基训:第一个用机枪打下飞机的红军机炮连连长的传奇故事

2022-5-7 13: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67| 评论: 0

#纪念井冈山会师#
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八路军遣散证明书。该证明书见证了鄂豫皖苏区红军战斗英雄赵基训为了革命事业的传奇人生故事。



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1926年,年仅14岁的赵基训参加了农民自卫队,由党代表吴焕先介绍加入了青年团。1927年,由王树声介绍加入共产党,并参加了黄麻起义。1931年部队改编成红四军后,赵基训任红十师二十八团机炮连连长。
1932年,安徽苏家阜战役打响。敌军被围困城内,死守待援。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敌援军屡遭痛击,难进一步。城内粮弹缺乏,军心涣散。鄂豫皖"剿共总司令"陈调元用飞机向守军空投军需品。



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飞机
我红军没有高射炮,看着敌机飞来飞去干瞪眼。十几天过去了,敌机投下来一包包军需物资。机炮连连长赵基训急红了眼。
一天早上,敌机又大模大样地来了,越飞越近,越飞越低。赵基训抱起机枪,一阵猛扫。敌机被射中,向下坠去,机毁人亡。



影视剧图片
敌机再不敢来了,三天之后,城中敌军全部投降。共歼敌军3万余人。徐向前全军通报表杨赵基训。
1932年秋,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奉命向西转移。赵基训率领机炮连白天用机枪,晚上用大刀同敌人作战,被称为"夜老虎"连。
在四川中坝同敌军邓杨候的战斗中,赵基训生俘邓杨候。
四方面军会师后,赵基训和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一起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赵基训担任抗大教导团团长。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展开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为保存革命力量,赵基训决定将教导团带到新疆,与李先念部会师。
在内蒙古洪安喇嘛寺与敌军遭遇。敌军一个师,火力又强,战斗虽然打胜了,但伤亡较大。赵基训两腿负了重伤,部队由刚到团里的西路军总参谋长李卓然带领。赵基训坚决让李卓然把部队带回延安,他自己留下来养伤。
伤势稍有好转,赵基训就自己一个人向延安走。白天隐蔽,晚上赶路。一个月后,历尽艰难危险的赵基训终于到了延安。他与王近山抱头痛哭。
王近山说:"都以为你死了,你还是回来了。这是真的么?"
赵基训说:"我的心是向着延安的,死也要死在延安。"
组织上安排赵基训到彭杨学校任教官,赵基训坚决要求去前线,于是就到红一方面军任一团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军改编为八路军,赵基训任八路军120师360团团长。他率部在山海关、娘子关一带与日寇作战。在雁门关战役中,日寇的子弹从赵基训的头部打入,下巴穿出。多亏白求恩大夫抢救,才活了下来。



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当时延安的抗战条件非常恶劣,周恩来亲自动员赵基训回家养伤,并指示他:
"一.不能叛党;二,秘藏证件,待全国解放了,成立了联合政府,党和国家再把你接回养起来。"赵基训带着红军退伍证,遣散证明书,党组织介绍信,残废证,回到了家乡——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
回到河南新县老家直到解放后,赵基训也没有暴露身份,住着祖上留下的老土坯房,过着简朴而清淡的生活,从来没有向国家提过什么要求,以普通农民的身份平静地走完了一生。



鄂豫皖红军战斗英雄赵基训生前照片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兰州往事:俗世高人马道士的传奇人生

下一篇:张海迪的传奇人生和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5-4-18 09:31 , Processed in 0.229835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