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山东人的民间戏曲——柳琴戏

2022-5-1 13:3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651| 评论: 5

民间戏剧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戏曲演出早在元、明时期就已经盛行,清末便有了戏曲班社活动。如今,流行山东地区的剧种主要有柳琴、豫剧、京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唐山落子、柳子等。但最具地方特色的是柳琴戏。

柳琴戏

柳琴戏在1954年以前称为“拉魂腔”,或叫“拉胡腔”、“拉花腔”等。1954年,因其伴奏乐器主要是柳叶琴,故更名为柳琴戏。



柳琴戏女演员

据调查和有关资料记述,鲁南一带是拉魂腔的发源地。北路为滕县东的东郭镇苏楼,中路为峄县西部的陶官。该戏剧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吸收了肘鼓子枣庄的说唱形式和柳琴戏的“山坡羊”、“耍孩儿”以及境内的“海山腔”、“四句调”、“拉纤号子”、“民间小调”等发展形成。一百多年前由滕县东门外武氏兄弟传入安徽、徐州,后来发展为南路柳琴。



柳琴戏男演员

拉魂腔是山东枣庄土生土长的一个剧种,它和当地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和地方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其艺术特点是,伴奏灵活,“过门”可长可短,“说”不受伴奏的限制。男唱腔粗犷豪放,尾音下滑五度;女唱腔明快活泼,尾音翻高八度,热烈弹跳,富有感情,再加上“叶里藏花”、“弹舌”等花腔相伴,具有摄人魂魄的魅力,“拉魂腔”因此得名。该剧表演淳朴、生动,富有乡土气息,语言具有夸张、幽默、形象、诙谐、逗趣等特点。



枣庄柳琴戏庄户剧团

柳琴戏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到繁,渐次完善的过程。服装道具,从随身穿的衣裳发展到完整的舞台戏装。说唱形式,从说唱到对子戏,发展成较为完整的舞台艺术。从单人、双人、子弟班、小型班社、较大的班社 ,发展成行当齐全的专业剧团。



柳琴戏《姊妹易嫁》

演出内容,从唱篇子、小故事剧,发展到人物众多的大型故事剧。演出场地也由唱门子、盘凳子、打地摊、唱茶馆过渡到正规舞台。



柳叶琴

柳琴戏作为鲁南地区的民间戏曲瑰宝,对周边地区的戏曲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欣赏并传承它。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和气生财(民间故事)

下一篇:青未了丨柳琴铮铮(散文)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6 01:12 , Processed in 0.216896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