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成一个坏习惯那么容易,养成一个好习惯却那么难?

2022-4-3 05: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50| 评论: 0

你好,我是小墨
我猜,你一定是一个喜欢深度阅读的人



原创| 李小墨

谈到“习惯”这个词,你会有什么反应?

在两个月之前,我的反应是:“好烦”、“不想听”、“别说教”、“你无非想说一些自我管理的陈词滥调”。

我第一次体验到习惯的力量,完全是无心插柳。

我心血来潮开了一个日记号,还心血来潮地立了一个flag:如果我断更的话,断更一天就罚自己给大家发一个500块钱的支付宝口令红包。虽然500块钱不算多,但是我不舍得白花掉500块钱,结果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就养成了。

我惊喜地发现每天一到晚上10点,我就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开,一心一意地坐在电脑面前写日记。因为我需要在12点之前更新,如果迟于10点开始写,我很可能会来不及。

除了刷牙,说实话,我从来没体会过这种感觉,一到点,就去做,不犹豫,不用做任何心理建设,不用说任何话来说服自己。每天写一篇文章,更是我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我才意识到,一直以来,我都低估了习惯的力量,低估了习惯对人行为的控制能力。

所以我决定抛弃我自以为是的成见,开始用习惯来管理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的目标是,将对我最重要的几件事、我需要不断重复的几个行为,比如阅读、写作、健身,通通习惯化。

为了更好地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更好地塑造自己的行为,我围绕“习惯”做了一个小型的主题阅读,其中《掌控习惯》这本书让我非常惊喜。

尤其是它介绍的习惯培养的四大定律,帮我打破了“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做不到”的魔咒。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们可以不逼迫自己,而是顺应自己的天性的方式,用非常多聪明的办法,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01

为什么养成一个坏习惯那么容易,

养成一个好习惯却那么难?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坏习惯没有要求,没有指标,不会伴随任何心理压力。你会要求自己每天锻炼一个小时,阅读50页书,但是你不会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打两个小时游戏,赖床1个小时以上;

其次,坏习惯可以获得即刻的快感,延迟的惩罚,比如过度玩手机,你躲进手机里,现实中的烦恼就暂时地忘了,可是浪费时间的惩罚却要日积月累才会显现。

好习惯不容易养成,因为它通常不会给你立竿见影的回报。

就像健身减肥,你不会跑几天步,就瘦下来,你需要坚持几个月,才会有比较显著的改变。读书也一样,你不会读几本书,就马上如何如何,你需要慢慢积累,厚积薄发,量变引起质变。

大自然里有两种动物,一种是蓝鲸,它一天要吃掉几吨的食物,有人说他吃一口就是50万卡路里。

一种动物是蚕,吐丝的那种蚕,它慢慢地吃一片桑叶,一口非常少,少到你根本看不到他吃了什么,可是过一会儿你再回来看,就会发现叶子缺了一个大口,然后蚕也在这一口一口的进食中,慢慢长大,开始吐丝。

我们都想要鲸吞式的进步,恨不得短时间内突飞猛进,没有耐心等待蚕食式的进步。

我们不太理会微小的变化,因为至少在当时看来,它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这个月是存了两千块钱,但是你离买房的首付还差得很远,你连续一个礼拜都去健身房,可是你的身材却没有什么变化,你今天练习了一个小时的英语口语,可是你仍然没有掌握这门语言。

你读了50页的书,你也没有马上变得见识深刻,谈吐不凡,也没有升职加薪,生活看起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然后通常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做了一些改变,但是迟迟看不见期待中的效果,于是我们失去了改进的动力,退回到之前的惯常做法。



读了几本书,或者读了一两个月的书,嗯,没有什么变化,那我就不读了吧。我还是玩手机吧,我还是打游戏吧,我还是追剧吧。

竹子在生长的前五年几乎看不到,因为它在六周内向上猛蹿90英尺之前一直在地下建立四处蔓延的根系。习惯的培养也是类似的,在相当长的时间你是感受不到它的影响的,直到有一天,你突破了临界点,跨入新的境界。

其实在任何探索的早期和中期,通常都会有一个不如意的低谷区。你期望日新月异,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让你感到沮丧的是,在最初的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几乎看不到任何明显的变化。你觉得一切都在白费功夫。

只要白费功夫的想法,占了上风,我们就会轻而易举地抛弃好习惯。

可是关键问题是,要想实现有意义的改变,习惯需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突破无明显变化的“潜能蓄积期”。在这个过程中,你好像看不到任何进展,其实你有进展,只不过是细微的进展,细微到你感觉不到它的变化,可是你因为这些细微的变化,已经慢慢地不一样了。

当你最终突破潜能积蓄期,人们会称之为一夜之间的成功,因为外部世界只看得到最具戏剧性的爆发的一瞬间,而无视之前厚积的漫长过程。

以上就是好习惯养成的难点,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这一点。

但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诉大家:“你要坚持,拿出你的意志力,坚持就是胜利。”这没有意义,你们关掉这篇文章,该是怎样还是怎样。

习惯养成的关键点就在于,要找到建设性的办法,让我们度过没有明显进展的“潜能积蓄期”。这才是这篇文章想提供的。



02

行为改变的四大定律



行为改变的四大定律是《掌控习惯》这本书最核心的概念。

这本书认为习惯的发生有四个阶段:提示、渴求、反应、奖励。

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从普通的生活习惯开始讲:

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是得到提示,提示是触发行为的信号,因为有提示,行为才会启动;

你想填饱肚子,这是产生渴求,你当前的状况与你期待的状况之间有差别,你就会产生渴求。渴求本质是渴望内在状态的改变,在这个案例里是消除饥饿感,把自己从饿变成不饿。

你点了一份外卖,这是作出反应,反应是能满足渴求的行为。

你吃饱了,打了个饱嗝,非常满足,这是获得奖励,奖励是行为的结果,如果你作出的反应没有得到有奖赏价值的结果,这个行为就不会重复。

我记得我有一年到云南一个小县城住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很饿,就习惯性地打开了外卖软件,结果可选的外卖特别少,好不容易选了一个杂牌的汉堡,结果等了一个小时才到,一个小时才到也就算了,东西已经冷了,冷了也就算了,东西还非常难吃,有一种奇怪的味道。

我的反应没有让我的渴求得到满足,所以在这个小县城,我下次肚子饿的时候,就不会再点外卖了。因为没有得到奖励,点外卖这个行为就不会重复发生。

再举一个更常见的案例:

你在工作或者学习,遇到了难题,你觉得很有压力,心烦、焦虑的感觉浮上心头,这种心烦和焦虑的感觉就是得到提示;

你想摆脱这种心烦焦虑的感觉,想逃避压力,这是产生渴求,渴求的本质是渴望内在状态的改变,你想摆脱焦虑,消除焦虑感。

你打开了微博,刷热门话题,刷热门微博,这是作出反应,刷微博是你逃避压力的手段;

你在新闻资讯、八卦娱乐、搞笑段子、心灵鸡汤、精彩故事、漂亮图片组成的信息流中,得到了放松,你忘记了焦虑,这是奖励。

因为得到了奖励,以后这样的行为还会不断重复,只要你感到压力,觉得焦虑,为了消除这种感觉,你会掏出手机,开始玩手机。焦虑、有压力,和玩手机之间建立了联系。

一旦行为重复足够多次,就会形成习惯。

那我们如何利用行为发生的过程,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呢?

第一,在“得到提示”环节,让好习惯显而易见,让坏习惯脱离视线。



第二,在“产生渴求”环节,让好习惯充满吸引力,让坏习惯缺乏吸引力。



第三,在“作出反应”环节,让好习惯简便易行,让坏习惯难以施行;



第四,在“获得奖励”环节,让好习惯带来即时奖励,让坏习惯带来即刻惩罚。

我们总体的思路就是,顺应我们的内心需求,顺应我们的思维习惯,重新来设计我们的行为。

具体怎么做呢?

03

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



首先,你可以利用时间提示。给习惯划出固定时段,到时间点就做。

比如我写日记的习惯,每天一到晚上十点,我就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开,坐到电脑面前开始写日记。

晚上十点到十二点之间的两个小时,是我固定用来写日记、排版日记公众号、推送日记的时间。

晚上十点钟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强烈的提示。

好习惯通常都是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健身、读书,如果你不划出固定时段,它们很容易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挤出日程表。



其次,捆绑已有的习惯,用老习惯提示新习惯

很多人因为各种不可抗因素做不到,精确地在某个时间段做某件事,那怎么办呢?

第二种提示是捆绑已有的习惯,利用老习惯来提示新习惯。

举个例子,我们起床的时间常常不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刷牙总是跟在起床之后,或者早餐之前。

我们总要起床的,对不对,那我们只要把刷牙这件事和起床捆绑,我们一起床,我们就马上知道我们要去刷牙了。

新习惯也可以和老习惯捆绑。

以读书为例,你每天晚上会洗澡,洗澡完神清气爽,你可以把读书和洗澡捆绑,规定自己洗完澡就看书;

或者你每天傍晚都会遛狗,你可以把读书和遛狗捆绑,规定自己遛完狗就看书。

习惯捆绑和叠加,好处是:能更加自然地让读书融入你的生活,成为你的例行公事;时间上更加灵活;

第三个方法,改造环境,让环境来提示。

我们总是容易高估意志力和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低估环境的作用,其实环境有时候更重要。

《掌控习惯》里有个案例对我启发非常大。

美国波士顿的马萨诸塞克有个保健医生,她成功改善了几千名医院员工和来访者的饮食习惯,让他们吃得更健康,但丝毫不用改变这些人的意志力和原动力,她根本没有去劝说这些人,她甚至提都没提就改变了大家的饮食习惯。

她怎么做到的呢?

通过改造环境。

比如她想让大家喝瓶装水,而不是苏打水,她就把瓶装水摆在最显眼的点餐台,每个点餐台上都放上矿泉水。接下来的三个月,苏打水销量显著下降,瓶装水销量显著上升。

人们选择产品不是因为它们是什么,而是因为它们在那里。

如果你想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在家里摆满书,如果你想养成健身的习惯,就让你的运动服、运动鞋、瑜伽垫之类的东西,就在眼前。

要善用环境的影响力,比起增强心理动力和动用意志力,环境的影响是沉默而强大的,

第四,通过地点提示,把地点和某个习惯结合起来。

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指示失眠症患者,只有在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才上床睡觉,假如他们无法入睡,就去别的房间坐着,直到昏昏欲睡再回来。久而久之,这些失眠患者开始将他们的床和睡觉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当他们爬上床,就能很容易地入睡。

因为他们的大脑认识到,那个房间不是玩手机,看电视,或者盯着时间苦熬的地方,而仅仅是睡觉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我们会在心理上,把习惯分配给他们各自发生的地方,比如卧室是睡觉的,健身房是健身的。

我们怎么利用这一点呢?我们应该给我们的好习惯安排专门的地点。

如果你习惯电子阅读,最好另外买一个kindle或者平板专门用来阅读。

不要把好习惯的地点和环境,和做其他事情的地点和环境混合。因为一旦你开始混合不同的习惯,那些比较容易实行的习惯就会占上风。

如果你的手机既用来打游戏,也用来读书,打游戏很容易就占了上风这样一来,你读书的环境就变成了一个充满其他诱惑的环境,而拒绝诱惑,抵抗干扰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我们要主动远离诱惑。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刷牙这个习惯,我们每天刷牙,何时、何地、刷牙的步骤都显而易见,所以这个习惯很容易被触发。我们要让好习惯,很容易被触发和启动,就要让何时何地、如何做,全部都显而易见。

对立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何时、何地、如何做,都是悬而未决的,所以好习惯不会稳定在你的生活里发生。让好习惯显而易见,就是为了读书这件事稳定地在你的生活里发生。

04

第二定律:让它充满吸引力



让好习惯在你的生活里显而易见,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要让它对你充满吸引力,否则就算在你的生活里显而易见,你也会视而不见。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里面的区别了。

我大学的时候在武汉念书,武汉有两个特色的小吃,一个是热干面,一个是鸭脖,这两个东西不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而且当地人非常喜欢吃。

可是热干面,我吃一次,就决定再也不吃了,因为不对我的胃口,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难吃的面。所以无论热干面在我生活里多么频繁地出现,多么地显而易见,我都视而不见。

而鸭脖就不一样了,周黑鸭或者精武鸭脖,我吃一次之后我爱上它了,那种和室友在宿舍里一起吃,然后辣得在宿舍里吸气跳脚的感觉太爽了。每次我看到别人吃,或者路过他们的店铺,我会特别特别想吃。所以隔三差五就要买来吃。

鸭脖对我充满吸引力,热干面对我毫无吸引力,我会对鸭脖产生渴望,但是我永远不会对热干面产生渴望。

那是不是说显而易见不重要呢,不是,后来我到海口工作,海南人的口味特别清淡,我天天都看不到周黑鸭和精武鸭脖,渐渐就没有买它们吃的习惯了,我甚至连辣都戒了。

那如何让好习惯,变成我们生活里的鸭脖,而不是热干面呢?

首先,要让它变成一件愉快的、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苦差。

拿学英语来说,大学一个老师孩子在英国留学,他说他儿子学英语,没有死记硬背单词那一套,就是看英文版《哈利波特》学起来的。想想我们学母语,从来也都是在文章里学词语,哪有专门背词语和成语的。

按字母顺序或者乱序背单词,无论有用没用,都把学语言变成一件苦差,这种学法根本就是不得其法。

其次,把好习惯和最重要的生活目标结合起来。

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可能更恰当:围绕着最重要的生活目标,建立好习惯。

你看别人每天背单词,你也每天背单词,可是人家学英语是考雅思出国留学,是刚需,而在你的未来规划里压根用不上英语,英语对你来说不是刚需,学了是没什么坏处,可是与你最重要的生活目标无关,所以对你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

第三,利用他人对我们的影响。



虽然我们嘴里都喊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我们是群体动物,非常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尤其是受那些我们欣赏、我们羡慕、我们仰望、我们认为非常成功的人的影响。

有时候一件事对我们一下子充满吸引力,没有其他原因,就是我们的偶像和榜样是这么做的。

一个励志成为畅销小说家、以斯蒂芬·金为偶像的年轻人,看到他在《写作这回事》里表示“写作的金牌定律是多读多写”,除了写作,他随时随地在读书,那读书这件事,对这位有抱负的年轻人就可能立刻充满吸引力。

05

第三定律:让它简便易行



人有一种压倒一切的行为倾向:怎么省事怎么做。因为人性就是贪图安逸的。

如果面前放着两种选择,人们会自然地倾向于需要更小工作量的那个,更简单更不费力的那个。

如果我们想让养成好习惯,必须让它简便易行。

第一个办法是,利用2分钟法则停止拖延。

保持一个习惯,最难的是开始,万事开头难,最怕的就是拖延着不开始。一旦开始我们就会顺着往下做。

《掌控习惯》里有个故事对我非常有启发。

有一个非常成功的舞蹈家,每天早晨她要到健身房锻炼两个小时,但是她给自己定的习惯不是说我要去健身房做两个小时的运动,而是叫出租车。每天早晨她醒来,换了衣服,就会打电话交个出租车,告诉自己要去91街和第一大道交叉路口的一家健身房。

养成早起叫出租车的习惯,比养成我要健身两个小时的习惯,无论听起来,还是执行起来都轻松多了。可是只要叫了出租车,就一定会到健身房,那健身两个小时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其实真正决定我们行为的,就是一些做选择的时刻。



习惯其实是切入点,而不是终点。

养成一个习惯有一个秘诀,关注行为的前两分钟,找到这个习惯的门户习惯。

什么叫门户习惯呢?就是只要执行门户习惯,就会展开你真正想要的行为。重点不是做一件事,做点是把握一件事的萌芽。

比如叫出租车是门户习惯,健身两小时是真正想要的行为。

用这样的思路,把“每晚睡前阅读”变成“读一页”,“做30分钟瑜伽”变成“拿出我的瑜伽垫”,“跑3公里”变成“穿上我的跑鞋”。

有人可能说了,我肯定不会只想读一页书,或者坐到书桌上翻开书,这不是自我欺骗吗?

这不是自我欺骗,而是循序渐进。我们以2分钟的门户习惯起步,并不代表我们永远只做两分钟的事。

不要指望,一开始就能养成一个完美的习惯。我们的策略是,以门户习惯起步,慢慢地增加难度。

第二个办法,是做好准备工作,使接下来的动作简单易行。

我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用完书桌,会收拾好书桌,摆上我的阅读架,摊开我明天早上要看的书,以及我看书要用的笔和便签。

这个动作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两分钟,但是却大大降低我坚持阅读的难度。因为一切都准备继续,只要到特定的时间,我只要坐到桌子上去,就可以开始读书。

最怕什么呢,最怕你要读书了,可是你要先收拾烂七八糟的桌子,要到处找笔。

做好空间的准备工作,可以使习惯非常容易展开。

最后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高阻力,高诱惑的环境,警惕坏习惯驱逐好习惯。

人都是好逸恶劳的,你现在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读书,需要你专注,你要去理解和记忆,你要付出努力,一个是玩手机,你不用动脑子,只要瘫在沙发上看就行。

你会选哪个?很少有人能抵御手机的诱惑,就算抵御住了,抗拒诱惑的过程也是一件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不需要花精力抵御诱惑。

06

第四定律:让它带来即时奖励



一个行为的结果,有奖赏价值,我们才会去重复这个行为。

所谓的养成好习惯,就是让那件事不断被重复执行,戒掉坏习惯,就是让那件事不再被重复执行。

这一条,我们是从行为的结果上做文章。

人的行为逻辑,概括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重复有回报的行为,避免受惩罚的动作。

但是回报有两种:延迟回报和即时回报;

惩罚也有两种:延迟惩罚和即时惩罚。

我们的祖先原本是游荡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猿人,在任意一天,他们的大多数决定都会立竿见影,吃什么,去哪里找水源,怎么躲开捕食者。所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眼下或不久的将来。这样的生活被科学家们称为即时回报的环境,你的行为会立即产生明白无误的结果。

而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我们今天做出的许多选择并不会让我们立即受益,你工作做得好,年终才会拿到奖金,一两年才会升职,你今天开始锻炼,明年才能瘦下来,你今天开始读书,可能三五年后才能感受到显而易见的影响。这样的生活被科学家称为延迟回报的环境,你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预期的回报。

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在延迟回报的环境中进化,和20万年前的晚期智人一样,我们偏爱快速回报,而不是长期回报,我们害怕即刻惩罚,而不是延迟惩罚。

我们吃零食或者其他美食,食欲的立即满足,这是快速回报,我们很喜欢,漫长健身之后的好身材,这是长期回报,我们难坚持;

碰到玻璃杯里的开水,我们被烫了,这是即刻惩罚,我们会小心避免这样的事再次发生,抽烟几十年之后,肺才会病变到身体不适的地步,这是延迟惩罚,所以人很难戒烟。

好习惯常常是延迟回报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光指望长期的回报。我们应该顺应我们的天性和进化本能,给好习惯创造出即时回报、即时满足,给坏习惯创造出即时惩罚。

那如何才能创造出即刻满足呢?

书里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种用视觉化的“习惯追踪法”,追踪自己的习惯。

这个方法我深有体会,因为这是我多年来运用在读书这件事上的方法,我在墙上贴一张很大的纸,用“正字计数法”来追踪我读过的书,每读完一本书,我就用粗笔给“正字”增添一个笔画,然后用细笔在这个笔画上面标注书名和读完的日期,写完一个“正”再写另一个“正”,每增添一个笔画,我都非常有成就感。

一个是“永不间断”原则。

前段时间,有个粉丝找我聊天,说自己很有失败感,她的原话是:“感觉自己到这么大好像都没有能坚持做一件事情,让自己觉得特别骄傲。”

一直坚持一件事是会给一个人带来非常强劲的自信的,因为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对自己的人生有掌控感。

所以我的建议是:设立一个“永不间断”的原则。

美国喜剧演员杰里·宋飞,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保持写笑话的习惯,他给自己定的目标仅仅是:“永不间断”,坚持每天都写笑话。

他关注的不是某个笑话的好坏,也不是有没有灵感,而是专注于天天这么做。

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件事的好处,是写日记。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我开了一个日记的公众号用来分享我每天的思考,我立了一个永不断更的flag,我发现永不间断这件事,本身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成就感。

永不间断原则,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你要评估自己的能力,不要设立一个不切实际、很难达到的目标,否则连续的失败只会让你感到沮丧;其次允许自己偶尔划水,因为糟糕的坚持也好过放弃。

07

戒掉坏习惯,

就和养成好习惯反着来



之前我们已经总结过思路:

在“得到提示”环节,让好习惯显而易见,让坏习惯脱离视线。

在“产生渴求”环节,让好习惯充满吸引力,让坏习惯缺乏吸引力。

在“作出反应”环节,让好习惯简便易行,让坏习惯难以施行;

在“获得奖励”环节,让好习惯带来即时奖励,让坏习惯带来即刻惩罚。

但是因为篇幅的原因,我没有展开讲如何戒掉坏习惯。

我以戒手机为例,说明一下如何运用四大行为定律戒掉坏习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之前我也没有留意,后来发现手机有一个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统计,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七天,我平均每天的屏幕使用时间是7小时54分钟,平均每天拿起手机的次数是73次,除去睡眠时间8个小时,平均到剩下的16个小时里,我每个小时拿起手机的次数是4.5次,意味着我平均每13分钟就要拿起手机一次。

我意识到,影响我工作效率的罪魁祸首就是手机上瘾症,所以我下了很大的力气戒手机。我的目标是,把每天手机屏幕的使用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首先,在得到提示环节,让它脱离视线。

我把所有手机APP的通知都关了。各大APP都不遗余力地抢夺用户的注意力资源,资讯通知以及提示音是他们提升用户粘性的办法,我们要反其道行之;

每天需要专心的时候,我会把手机关机,并藏在我视线看不到的地方;

其次,在产生渴求环节,让它失去吸引力。



我把用来娱乐放松、特别吃时间的APP全部卸载,最吃我时间的是微博、知乎、B站、抖音以及各大视频APP。手机对我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我频繁使用手机还有两种更深的心理需求,一种是对反馈的关注,我不停查看手机,是想看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留言、粉丝的增长等反馈性信息;另一种是对压力的逃避,一旦我工作遇到难题或者时间变得紧张,我就会感到焦虑,为了躲避这种焦虑,我会通过玩手机获得暂时的安宁。

我需要找到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就是暂停去小小地运动或者冥想一下。有了替代方案,玩手机就不是唯一的方案,它的吸引力也进一步降低。

第三,作出反应环节,让它难以施行。

关机、放远、卸载常用娱乐软件,如果需要用就要跑到隔壁房间、开机、重新下载软件,这些步骤都太麻烦了,我经常就会因此作罢。

第四,“获得奖励”环节,让它带来即刻惩罚。

过长时间使用手机的惩罚是延迟的,所以我引入公开监督和惩罚。我每天截屏屏幕使用时间发朋友圈,如果一天结束,手机使用时间没有控制在3小时以内,我就给第6个点赞的朋友私发100元红包。

我的戒手机效果非常好,每天屏幕使用时间经常控制在2小时以内。这是我自我管理的杠杆点,我的工作效率因此大幅度提高。

总结:

我在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的过程中,总听到一种调调:“能坚持就是能坚持,不能坚持就是不能坚持,整这些表面的东西是没用的。”

请不要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因为事情并不是他们说的那样。从零开始,养成好习惯也好,戒掉坏习惯也好,都是需要努力去达成的东西。聪明的人,会找到聪明的办法,来塑造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我知道,每个人想要养成的好习惯,和想要戒掉的坏习惯是不尽相同的,每个人的性格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具体的执行阶段,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但不变的是四大行为定律,肯动脑筋的人,一定可以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出无穷多的聪明的办法。

今天推荐的书:



(文章原创首发于个人公众号: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
- The End-
作者简介:
李小墨
职业读书人,畅销书《请停止无效社交》作者;前海南特区报记者;
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一篇深度解读文章,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每天更新随笔日记。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欢迎关注。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笔记展示

下一篇:【晨读】好习惯,坏习惯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17 06:10 , Processed in 0.230493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