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合并“六高症”,看中医的辨证治疗

2022-4-3 04: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52| 评论: 7

“六高症”

高尿酸血症(痛风)、高体重(肥胖)、高血压(高血压病)、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这六中在“痛风”患者中最常出现的症状,被统称为“痛风六高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痛风”,因为具有发病急骤、疼痛剧烈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扰。



中医“六高症”的分型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这“六高”疾病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甚至多种疾病复合,即“代谢综合征”,因此,在治疗某一疾病同时也要关注伴发病。中医学对六高症的认识,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病机根本,痰湿瘀结为病机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健脾补肾、化痰祛瘀并行之治则。



具体辨证

1.对痛风(高尿酸血症)历代医家多认为其与风、湿、痰、火有关。湿、痰、瘀、脾肾亏虚是痛风的基本病理因素。

2.肥胖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即有对于肥胖的认识。肥胖的病因与饮食、体质、年龄以及性格因素有关,因过食肥甘,年老体弱,脾虚失运,以致气血失调,痰瘀互阻,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衡引发肥胖。



3.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与气候、生活环境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同而不同。经研究发现近些年来,因人们的体质出现了新的变化,高血压病的辨证分类逐渐向着瘀血阻络、痰瘀阻络证发展。

4.糖尿病古今多从阴虚燥热论治糖尿病,其辨证分析包括脾胃湿热、脾虚湿滞、脾虛致瘀、脾病及肾等。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正虚与邪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气虚和阴虚是始动因素,为本;湿浊、燥热、痰饮、瘀血是诱发因素,为标;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发现以痰湿证最为多见。

5.高脂血症大多数中医学者,基于对脂代谢紊乱造成一系列病理改变引起“证候”的认识,将其归属于痰浊范畴。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生与五脏相关,但湿浊内生,总以脾为要;血于脉府中受邪,化生血浊。分为虚、实两端,实则以痰、瘀为患。

6.高黏血症检索相关文献,对高黏血症的中医病机及辨证认识较少,从临床表现看与动脉硬化的表现类似,因此,参考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来辨识此病。,痰、湿、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理因素,邪留血脉、脉络损伤、脉道枯涩、血府失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关键。



治疗原则

1.从痰论治,兼顾健脾。《景岳全书》云:“夫人之多痰,皆由中虚使然,果使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水谷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得留而为痰?”因此,祛痰不忘健脾,标本兼顾。常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有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较大,导致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肝木克土,损伤脾胃,脾失运化,痰浊内生者,用黄连温胆汤治之。

2.从瘀论治,兼顾补肾。现代研究认为,肾虚患者常有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不同程度的异常,可见肾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瘀存在。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瘀证的基本原则,具有调畅血行、活血通络、祛除瘀滞的作用。中医学素有久病入络之说及病处固定属瘀等认识,故在治疗痛风时加入活血化瘀及少量虫类药物,如丹参、延胡索、水蛭、牛膝、乳没、路路通等,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关节红肿疼痛之消退尤速。

3.从痰瘀论治。痰、瘀能独立存在,也可相互化生、互结并相互影响。由痰可致瘀,痰浊内生,湿浊痰阻中焦,闭阻经脉,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畅,血液推动无力则形成瘀滞;由瘀也致痰,气滞血瘀,血液瘀滞于脉中,则津液停滞不得输布,形成痰浊。二者常常相兼为病,互为因果,可使疾病加重。此如唐容川《血证论》所述:“瘀血既久,亦能化痰,有痰必有瘀,有瘀必有痰,痰阻血难行,血瘀痰难化。”化痰逐瘀法治之,疗效颇佳。

4.从脾肾论治。“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脾失运化,水液代谢失常而成痰湿。若肾气虚弱,则不能蒸津化气上润肺胃,亦生痰饮;肾气不足,多脏亏虚,使行血、化津、祛浊之力下降,从而产生血瘀、痰浊阻滞脉道。故治疗当以健脾益肾为总法,兼以祛湿、化痰、活血等祛除其病理产物。



结束语

通过对各个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发现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存在共同的病理因素,病机上既有脏腑气血功能不足的本虚,又有痰浊血瘀等标实,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临证要着眼全局,通过整体作用于局部,协调整体,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对六高症的治疗,尤其在多种病症同时并存的情况下,不可忽视痰瘀之影响,治疗以标本兼治,健脾补肾、化痰祛瘀并行为法。敬请关注《岐伯小医馆》。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血压、血糖、血脂、尿酸标准对照表,忌口清单全都有

下一篇:体重超标,3类疾病不会“放过”你,想健康长寿,该好好管住嘴了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5-1-8 13:19 , Processed in 0.316646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