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传颂千年的励志诗,鞭策了一代又一代少年,重读依然让人感动

2022-3-24 11: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116| 评论: 3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时光容易流逝,学习不能一蹴而就。每个少年,都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每一分钟。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每一寸光阴都不要轻视。
回想我们小时候,家长和老师,在我们耳边一遍遍嘱咐,要好好学习,不要浪费时间。曾经的少年,如今成为少年的爸妈。他们苦口婆心地对孩子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定要珍惜少年时光。



在众多的励志诗词中,流传最久,最为熟知的,便是这首长歌行。这首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少年。这首诗娓娓道来,感情真挚,回头再看这首诗,回首记忆深处的少年时光,不觉眼角湿润。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长歌行。春去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有不同的规律。诗人从园中的青葵入手,到描写自然景物,让人们从熟知的自然现象里悟出珍惜时光的道理。全诗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却又意味无穷。
你看,菜园中的葵菜,青翠欲滴。叶片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在清晨的阳光下折射出彩色的光芒。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生机勃勃。美好的春天,怎么能留得住呢?



葵菜
人们总是不愿迎来秋天,萧索的景色,让人黯然神伤。随风飘零的落叶,让人伤感。百川一路东流入海,不可能回头,向西反流。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时光何尝不是如此?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人类的历史,一直向前,从未停歇。

长歌行
汉乐府 〔两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的葵,为古代常见的蔬菜。根据《诗经》的记载,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葵菜,分类有两种:紫茎和白茎。其中,白茎的葵菜品质更好。其叶子大而花小,开花时,呈现紫黄色。
这首诗,从园中的青葵起笔,托物起兴,借物言志,自然引出后面的议论。朝露,即清晨的露珠。诗中的晞,意为天亮,此处指清晨阳光的照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首诗以小见大,诗人从眼前景物写起,拓展到自然界的万物,意境深远。充满希望的春天,阳光明媚,送来温暖;雨露滋润,带来生机。如此生机盎然的春天,多像风华正茂的少年。
诗中的阳,意为温和。温暖的春天,阳光和露水都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德泽,意为恩惠。布德泽,即给予恩惠。花草树木,世间万物,因为雨露和阳光,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诗人的用意,在于从写景过渡到写人。每个人的少年时光,正如自然界的春天,充满活力、奋发向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因此,懵懂无知的少年时光,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你看,春天的花儿凋谢了,还能期待明年此时,重新在枝头绽放。少年的时光一旦逝去,再也回不来。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秋节即秋季,诗中的焜黄,意为凋零的草木,枯黄的外貌。华,即花。春光太短,转眼入秋。青葵从春天生长到秋天,结出的果实薄而扁,大小如手指的顶端,形状如同榆荚。原本郁郁葱葱的青葵,渐渐变得枯黄,随风飘落。
青葵的一生,经历四季。人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青春短暂,即使我们惶恐担心,也无法阻止时间的脚步。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新陈代谢,谁也无法改变。哪怕我们担心秋天的到来,担心树叶会变得枯黄,这一切,迟早都会发生。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逝水东流,是亘古不变的事实。孔子站在河边感慨,逝去的时光,如同眼前奔流不息的河水。诗人从时空变换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往日不可追,时光难复回。



东流入海的河水,无法西流,这是孩童都知道的道理。诗人以疑问的方式,增强语气,强调时间的可贵。经过层层铺垫,自然引出最后的主题。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醍醐灌顶,振聋发聩。试想,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一直在后悔,如果小时候多学习就好了;如果以前多读书该有多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亲历不知难。诗人没有一味地说教,而是从自然现象启发每一个人,让读者亲身体会其中含义。
少年时不努力,等到尘埃落定,结局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那时候,悔之晚矣。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少年时努力,尽自己所能,不留遗憾。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匆匆西沈。这世间,没有谁能活过百年。人的一生,真正拥有的时光,太有限。要珍惜时光的,岂止是少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应辜负自己,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沙场秋点兵!来自青科大的军训汇报,“励志男”刘凯旋也来了(高清多图)

下一篇:“疫”路有你,心暖相伴:做最好的自己,143中学举行百日备考启动仪式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13:08 , Processed in 0.222093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