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仲冬纪》之 当务:四个寓言故事,教我们明辨是非

2022-3-16 21: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805| 评论: 2

《吕氏春秋》是在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


01







“四曰:辨而不當論,信而不當理,勇而不當義,法而不當務,惑而乘驥也,狂而操「吳干將」也,大亂天下者,必此四者也。所貴辨者,為其由所論也;所貴信者,為其遵所理也;所貴勇者,為其行義也;所貴法者,為其當務也。


跖①之徒問於跖曰:「盜有道乎?」跖曰:「奚啻②其有道也?夫妄意③關內,中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時,智也;分均,仁也。不通此五者,而能成大盜者,天下無有。」備說非六王、五伯,以為「堯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④之意,湯、武有放殺之事,五伯有暴亂之謀。世皆譽之,人皆諱⑤之,惑也」。故死而操金椎⑥以葬,曰「下見六王、五伯,將毃⑦其頭」矣。辨若此不如無辨。


楚有直躬者,其父竊羊而謁⑧之上,上執而將誅之。直躬者請代之。將誅矣,告吏曰:「父竊羊而謁之,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誅之,國將有不誅者乎?」荊王聞之,乃不誅也。孔子聞之曰:「異哉直躬之為信也,一父而載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無信。


齊之好勇者,其一人居東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⑨相遇於塗曰:


「姑相飲乎?」觴數行⑩,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⑪求肉而為?於是具染⑫而已」。因抽刀而相啖⑬,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無勇。


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後。用法若此,不若無法。”


跖[zhí]盗跖,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
啻[chì]仅仅,只有。
妄意臆测
淫湎[yín miǎn]:沉溺于酒色。
諱[huì]:隐瞒,有所保留。
:捶击的工具。后亦为兵器。
毃[qiāo]: 古同 “敲”。
[yè]告发,检举。
卒然:形容很短暂的时间。
巡行,轮流喝一次叫一行。
革:更也。
染:豉酱。
啖[dàn]:吃。


02







论,却不遵循正确的道理论据

信,却不符合义理

敢,却不是为了伸张正义

遵守却不合时务



这四种情形就如同让一个精神迷乱的人骑快马,必然会脱离正确的道路;抑或如让一个神志癫狂的人手握干將利剑,必然会伤害到别人。


而天下大乱往往都是因为辨、信、勇、法这四点有失偏颇。辩论的关键点就在于要立足于正确道理论据,诚信的核心原则是要符合义理,勇敢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伸张正义,而遵礼法的核心意义则是为了合时务。


我们先聊聊这干将是什么?


干将是古代传说的一把剑,十大名剑之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以铸铁剑。三月不成。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所以,文中说手握干将,是说手握的是一把宝剑。







下面这四个小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个就是著名的“盗亦有道”的故事。


春秋末期的鲁国,有个人名叫柳下跖,他的哥哥则是鲁国有名的贤人柳下惠,这柳下惠还跟孔子是好朋友。可他这个弟弟,却是一个大盗,大到什么程度呢?《庄子·盗跖》记载“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率领着数千人的队伍,这也真对得起“盗跖”这个名字。


有一次,盗跖的手下问盗跖:“偷盗这种事,其中也蕴含有道吗?”


盗跖听后,便开始了一本正经地说道:“岂止是有道。给你举个例子,如果隔着门就能揣测出房间内藏着什么东西,那就是圣人了;如果偷东西的时候,敢第一个冲进去,那就是有勇;如果偷完东西后,自己殿后,直到最后一个才出来,那就是义;如果能知道什么时候偷容易得手,那就是智慧;如果分赃的时候,能做到公平分配,那就是仁。总之,如果要想成为大盗,却不通晓这五点,天下没有这样的人”。


紧接着就开始述说六王、五伯的过错。书中暗表,这“六王”指的是尧、舜、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而“五伯”便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和秦穆公。


“尧杀长子,是何等的残暴不慈;舜娶妻不告父母,实属是忤逆不孝;禹饮酒觉得甘甜爽口,这不就是要沉迷酒色吗?成汤灭了夏朝还不拉倒,还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去了;周武王灭了殷商也就算了,还在宣室把殷纣王给杀了。而五伯争国,骨肉相残,以大欺小,不都属于暴乱吗。只是世人都对这些人赞誉有加,却避而不谈他们的这些恶行,实在搞不懂~”。


盗跖越说越来劲儿,擦了擦嘴边的唾沫星子,继续道:“将来我要是死了,下葬的时候要手持金椎。等到了阴曹地府,我就去找六王五伯理论理论,金椎敲他们的脑袋!”


像盗跖这样不分青空皂白,没有正确依据的争辩,还不如不辩。







直躬救父”的故事就更让人瞠目结舌了。


楚国有个耿直的年轻人,姑且称之为直躬吧。这直躬他爸偷了别人家的羊,直躬知道后就去官府揭发检举,于是官府就把他爸给抓了,按律令要杀了他爸。这时候直躬站出来,表示要替父受死。官府的官吏一看,好小子,行啊,那就成全你。


说话这直躬眼瞅就要被杀了,可他却摆出一副正气十足的样子,跟官吏理论道:“本来是我爸偷的羊,作为儿子不仅没有包庇他,反而主动来检举告发他,我这难道不算是诚信守法吗?再者,你们治的是我爸的罪,我能代父受罪,这不就是孝吗?像我这样诚信守法,又十分有孝心的好百姓都被处死了,那举国上下的人不都该死了吗?”


官吏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好上报,楚王听说这件事后,觉得直躬倒是有几分道理,于是就下令不再追究罪责了。


孔子后来也听说了这件事,感叹道:“直躬的做法,看起来是诚信尽孝,其实却是不正派。他用这一个父亲,却两度为自己博取好名声”。


像直躬这样的信,还不如没有信更好。







接下来这个“割肉相啖”的故事,看着都疼


齐国有这么两个好勇斗狠的人,一个人住在城东,一个人住在城西。


有次在路上意外碰见了,就寒暄道:“许久不见,要不一块儿小酌几杯啊?”。


“好啊,喝几杯!”


于是二人推杯换盏,酒过三巡之后,一个人说道:“只是饮酒无甚乐趣,不如弄些肉来下酒?”


另一个人摇摇头:“你身上就有肉,我身上也有肉,何必再去弄肉呢?现在只需要准备一些豉酱就行了”。


说罢,二人便抽出刀来,你割一刀,我割一刀,蘸着豉酱吃起来。


结果不用想也知道,都死了。


类似这样的勇敢,与正义无关,白白搭上了性命,还不如没有得好。







下面这个故事讲的是,纣王继位的内幕


商纣王同母所生的,有兄弟三人:长子叫微子啟,次子叫中衍,三子叫受德。这老三受德就是商纣王,也就是年纪最小的那个。


当时,商纣王的母亲在生微子啟中衍的时候,还是妾的身份,后来封为正室妻子才生下了受德


商纣王父亲和母亲都打算立长子微子啟为太子。


但是太史却根据礼法争辩道:“有妻所生的嫡子,就不能立妾所生的庶子”,于是便立后来的商纣王为太子,结果大家也都知道,立朝五百多年的殷商就断送在纣王手里了。


如果像这样循规蹈矩,教条主义的尊礼法,还不如不尊礼法呢。







03







做人做事,要理解内在的智慧,不要学表相。


东晋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吞针的故事也是类似的


后秦时期,姚兴灭西凉将有道高僧鸠摩罗什引入长安。姚兴却一直希望鸠摩罗什能后有子嗣。


于是姚兴对鸠摩罗什说:“大师才学超众,天下没有第二个了,怎么能没有后代呢?”


说罢便赐予鸠摩罗什宫女十余人,强迫罗什接受,并将罗什接出僧群,单独安排了住处。


这事在当时的僧人中引起震动,有些僧人羡慕罗什的艳福,便想学罗什的样子,做个剃发在家的和尚,将出家生活与在家生活兼收并蓄。于是很多僧人也开始结婚生子,过起了俗世的生活。


鸠摩罗什不敢疏忽大意,便召集众僧,示以一满钵的针说:“你们若能与我同样,将一钵银针吞入腹中,我就同意你们娶妻蓄室。否则,绝不可学我的样子。”


说罢,竟真将一钵银针吃到了肚里,与平时饮食一样。诸僧见罗什有此异能,不敢效仿,遂罢却了娶妻之意。


先抛开是非对错不论,直躬救父的故事里边,经过这件事后,日后直躬在家里边,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父亲呢......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关注哦~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寓言故事两则

下一篇:智者与毒舌——庄子的十大寓言,你懂得多少?深度好文!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11:08 , Processed in 0.264259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