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近代文学第一人鲁迅先生的传奇人生

2023-10-8 04:53| 发布者: vn3ksj6sms| 查看: 2030| 评论: 0

这里是默认签名
他写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纪元,他被誉为20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他就是一生不慕虚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生活在最黑暗的时代,却用自己的思想点亮了民族,那究竟是怎样的魔力,才让鲁迅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第一人呢。
1881年,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绍兴周家一度是绍兴城内的名门望族,鲁迅的祖父周介福,是同治十年的进士,后来还出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出生的周介福,十分希望把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培养成翰林,为此他还在自家挂了一块写有“祖孙父子兄弟翰林”的匾。
鲁迅从小就是从《鉴略》里的那些中国古代的故事开始学起,逐渐培养对知识文化的兴趣,等到四岁的时候,鲁迅就进入日后被他写进作品里的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老先生学习儒家传统知识,鲁迅的童年,可以说是在家族的大树庇护之下无忧无虑的长大,那时候的鲁迅还很活泼,经常出去找小伙伴一起玩,这在后来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里都曾经深情的回忆过自己的童年时光,然而在鲁迅五岁的时候,祖父周介福被卷入了当时轰动全国“科场案",导致家道中落,鲁迅八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在鲁迅的作品,父亲的病中,他曾详细描写了自己对于失去亲人的哀伤,父亲去世后的周家终于算是没落了,好在周家也算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遭遇接二连三的变故,鲁迅家的生活依旧也能维持下去,也许是受祖父的影响,鲁迅的学习成绩也一直非常不错,20岁的鲁迅参加县考一次过关,鲁迅中榜的消息传到周,所有的人都兴高采烈,他们觉得鲁迅能中榜,则意味着家里,很可能要再出一个像他爷爷这样的进士,那周家就能出头了,可就是在这时,鲁迅却做了一个可以说“违背祖宗”的决定,县考中榜的他决定不考了
鲁迅先生决定去去南京求学,鲁迅去南京学什么呢,当时的南京有许多新式学堂,教授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一开始鲁迅上的是江南水师学堂,后来转入矿物学堂,说起来鲁迅还是个工科生,在这段时期,鲁迅接触了英国人赫胥黎写的《天演论》,鲁迅拿到这本书后大呼过瘾,于是废寝忘食的阅读这本书,后来对于鲁迅的思想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在当时也极大的开拓了鲁迅的视野。
1902年,鲁迅从矿物学堂毕业后,决定走出国门看看,他选择的地方是日本,为什么选日本呢,在鲁迅的作品藤野先生中解释了这个原因,便宜,因为当时去日本留学花费比较少,还能得到个留洋的经历,性价比最高,还有个原因就是因为中日文化相近,留学生可以选择速成课程,在日本学习期间,鲁迅遭遇了后来耳熟能详的,日俄战争教育片事件,鲁迅深受刺激,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话,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从此鲁迅便决定弃医从文,在日本他和老师藤野教授依依惜别,但是他没有立即离开日本,而是转而学习德语,并从事文艺作品翻译工作,不得不说,鲁迅的确是个学霸,在这段时期他通过不同方式,不光学习了德语,还学习了俄语,就为他后来翻译苏俄时期的革命作品,打下了基础,日本求学的经历磨炼了鲁迅的文笔和思想,蕞尔小国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的快速崛起,曾经东亚霸主清朝的没落,日本人民在军国主义煽动下,昂扬狂热的民族性,中国百姓在封建主义压迫下的麻木不仁与愚昧,都深深刺激了鲁迅,对于这一切的思考,这一切的痛苦,也砥砺了鲁迅思想的刀锋,使他在后来能够准确地剖析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
鲁迅回国以后,从事过教师,也曾经在北洋政府当过公务员,这些工作都没有干长久,因为鲁迅太刚直了,他看不惯的人和事,宁可拂袖离去,也不屈尊将就,这些年的求学经历,让鲁迅的思想光芒变得更加耀眼和犀利,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杂志,这篇杂志旗帜鲜明地倡导科学和民主,第二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周易和文学革命论,这两篇倡导使用白话文的文章,历时轰动了中国文化界,这也被后人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习文,1917年的鲁迅也在准备两件事,一是他受蔡元培邀请,在为北大设计校徽,二是应钱玄同邀请为新青年写一篇文章,当时鲁迅在文学上还没有名声大噪,但是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十分信任鲁迅,邀请其为北大设计校徽,鲁迅也是第一次给人设计校徽,于是问蔡元培有什么具体要求,蔡元培摆摆手说,也不必多复杂,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翻译过来就是我没有要求你随便发挥,我相信你的审美,蔡元培这么信任鲁迅,鲁迅只好勉为其难,没多久校徽就设计出来了,刘半农看了以后戏称为“哭脸校徽”,后来经过鲁迅解释,校徽造型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瓦当形象图案,以篆体北大二字为主体,形成三个人形象,寓意三人成众,也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蔡元培看到设计稿以后拍案叫好,当即决定以此为北京大学校徽,这个校徽沿用至今。
1917年的8月9日,钱玄同来找鲁迅,希望他为新青年杂志写篇文章,鲁迅答应了,他把自己多年来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付诸彼端,最后有了那篇惊为天人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出版之前,整个中国的士大夫,和旧文人这一类正人君子之流,都在疯狂的攻击新青年杂志为代表的胡适等人,而狂人日记出版以后,正人君子们的脸皮更是直接挂不住了,相比于胡适等人的温婉,鲁迅通过狂人日记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直接彻底的批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亚于是对封建思想的一次宣战,那些封建社会的遗老遗少们,疯狂的在报纸上攻击鲁迅,狂人日记出版后,当时有思想的作家学者们纷纷深受鼓舞,这篇小说后来也成为鲁迅小说的总纲,他后来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围绕着批判封建思想,开启民智,剖析民族性而展开,1920年,鲁迅又发表小说《风波》,1923年,鲁迅先生出版小说集《呐喊》
1926年三月318惨案发生,鲁迅先生痛感于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愤而创作了《死地》《纪念刘和珍君》,并出版了小说集《彷徨》,因为鲁迅先生支持革命,同情革命,他被北洋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遭到了通缉,但鲁迅先生依旧初心不改,1927年九月,鲁迅被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但是他致信台静农,拒绝了这一荣誉,因此后人都认为鲁迅是诺贝尔奖的一颗遗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旧疾复发在上海去世,去世后被安葬在万国公墓,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更失去了一位能够徒手撕开黑暗的战士。

这里是默认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兰州往事:俗世高人马道士的传奇人生

下一篇:明安图的故事:一位蒙古族数学奇才的传奇人生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2 10:17 , Processed in 0.226906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