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物志——开创一代盛世,却逃不出“篡位”牢笼之明成祖朱棣

2022-3-13 15: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60| 评论: 0



01
逃不得一个“篡”字
朱棣进入南京城后,刘伯温次子刘璟对其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历史确实如刘璟所言,文治武功再辉煌,后人对朱棣的第一印象仍然是抢了侄子的皇位!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出生时正值陈友谅进攻当涂,朱元璋忙得焦头烂额,根本顾不上看儿子一眼,直到七岁时才给他取了名字,和所有兄弟一样,朱棣的名字的中带“木”。朱元璋信五行,认为自己属火,火生木,所有儿子都得是“木”,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
朱元璋很重视儿子们的教育,一方面安排朝中大儒教授儒家经典,另一方面让他们进入军营,和士兵们一起参加军事训练。后来为了体会自己创业的艰难,多次将他们送回凤阳老家,要求亲自下田干活体验农民的艰辛。
洪武三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十三年,就藩北平,时年20岁,风华正茂。北平在明蒙前线,这就给了朱棣展示军事才华的舞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给了朱棣一次统帅大军的机会,命他节制北平军队,颍国公傅友德为将,出古北口远征漠北。这场战事中朱棣表现出高超的谋略,逼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大胜而归,捷报传到南京,朱元璋激动地大呼“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



此后不断派遣朱棣北伐,朱棣在军中声望日隆。诸多儿子中,晋王和燕王最得朱元璋器重,晋王死后,朱元璋命朱棣总率诸王防备边患,声望达到巅峰,这一年是洪武三十一年,同年朱元璋驾崩。朱棣是什么时候滋生野心的呢?很多人说是朱标去世后(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如果朱标在世,朱棣必定不敢有异心。其实也不尽然,《明史》记载“燕王每入朝,太子数以语见侵”,朱标对崛起中的朱棣早有忌惮,随着朱棣声望越来越大,这种现象表现得愈加突出,隐约有唐时李建成与李世民相争的倾向。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立孙子朱允炆为太孙,晋王、燕王等人心有不满了。翻遍史书,哪有跨过儿子立孙子的?况且这几个儿子都很优秀!不过碍于朱元璋的淫威,诸王也不敢爆发。洪武二十八年,二哥秦王去世,三十一年,三哥晋王去世,朱棣成了朱元璋最年长的儿子,在他心中认为太子之位本应该是他的。怨念越大,野心也就越大。
朱允炆登基后,采纳齐泰等人意见暴力削藩,连削五王,把湘王逼得举家自焚!随后矛头对准朱棣,把北平的官员换了个遍,日夜盯着王府的一举一动,逼得朱棣装疯卖傻,大夏天穿着棉袄胡言乱语。建文元年六月,朝廷将燕王使臣下狱,严刑拷打终于逼其承认燕王造反,朱允炆随即下诏削夺朱棣王号并逮捕王府僚属!诏书还未送到北平,朱棣已得到消息,以王府800卫士发动兵变,一夜之间夺取了北平,凭借在北平驻军中的威望,周边的城池纷纷归降!这一年朱棣正好40岁。
虽然占得先机,但朱棣是以北平一隅抵抗全国,兵甲数万而已,反观朱允炆,先后调动百余万大军镇压,占据绝对优势。无奈先是耿炳文,后是李景隆,都是草包,先后被朱棣击溃,大批降军、粮草拱手相送,让朱棣有了勇气直奔南京,最后李景隆和被朱允炆关在南京的周王打开城门,朱棣进城,朱允炆下落不明,大明就此换了皇帝。



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他深知这一切,也知道刘璟说的是实话,但还是想通过努力去影响史书的定论。对于不顺从自己的文人,他毫不手软,齐泰、景清等人满门抄斩,方孝孺诛十族;他毁去了建文四年所有的痕迹,派遣胡濙寻仙问道,郑和数次下西洋,实际暗中寻访建文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只有这样他才能心安;他励精图治,文治武功辉煌,编纂《永乐大典》,缔造永乐盛世。他想靠这些去让后人忘了建文帝,只记得这个盛世,忘了他的“篡位”。
02
三个宝贝儿子的夺嫡游戏
朱棣的皇后是徐达的长女,育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三个儿子各有特点,朱高炽为人敦厚,加上体型较胖,怎么看都是个老好人,深得朱元璋欢心,早早就被朱元璋立为燕王世子,朱高煦刚好相反,爱好军事,喜欢打打杀杀,又举止轻佻,为朱元璋所不喜,朱高燧最小,但最腹黑,没少撺掇朱高煦夺嫡,好暗中坐收渔翁之利。三人的性格特点《大明风华》倒是刻画得比较到位。
朱棣最喜欢的应该是朱高煦。靖难之役中,李景隆率50万大军进攻北平,朱棣留下朱高炽守城,自己带着精锐和朱高燧,去找宁王“借兵”了,若不是李景隆草包,北平城早就破了,想必朱棣离开时已经做好了失去北平、失去朱高炽的准备了,把朱高燧带在身边就是佐证。



朱高煦虽然为人不咋地,但是作战勇猛,靖难之役大放异彩,一点也不逊色于朱棣手下大将张玉、丘福等人,甚至两次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间。《明史》是这么记载的:
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
瞿能是一员猛将,围攻北平时曾攻破城门,因李景隆害怕其抢功,命其撤退。白沟河之战中,瞿能差点俘虏朱棣,而朱高煦突然杀出,阵斩瞿能父子,足见其勇猛。东昌之战中,朱棣被盛庸重重包围,张玉战死,又是朱高煦引兵来救,否则靖难之役就提前结束了。
建文四年,朱棣打到长江边,准备从浦子口渡江,又遇到了盛庸的顽强狙击,朱棣战败,犹豫是否退军议和之时,朱高煦率军增援,稳定了军心,朱棣大喜,对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意思是你好好努力,世子身体多病,你很有机会,我看好你哦!朱高煦心中了然,整个人陷入亢奋,率军击退盛庸,彻底打开了渡江的大门。
朱棣登基,要立太子,犹豫不决,是选朱高炽还是选朱高煦,按照朱元璋定的规矩,应该选朱高炽,文武百官也都倾向于朱高炽,朱高煦则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丘福等人都旗帜鲜明地支持立朱高煦。朱棣征求大臣意见,解缙极力劝立朱高炽,一句“好圣孙”打动了朱棣。好圣孙指的是朱棣孙子、朱高炽儿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棣觉得这个孩子里里外外都像自己,非常喜爱,从小就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朱瞻基也相当争气,博得了“好圣孙”的名头。夺嫡第一次交锋,朱高炽凭借儿子获得了微弱优势。



朱高炽虽然当了太子,朱棣还是不喜欢他,特别是不喜欢他身上那股“圣贤”气息。朱棣戎马一生,杀伐果断,对文人那套文绉绉有着天然的反感。朱高煦和朱高燧看在眼中,不断说太子的坏话,谗言东宫僚属只知仁义太子,不重皇帝,特别是解缙,专门趁朱棣北伐不在京师,入京私自拜谒太子,毫无人臣之礼,暗示太子和一众文官广结党羽,朱棣大怒,将东宫僚属全部关进昭狱,解缙最终死在了昭狱内,朱高炽也差点被废。
虽然两个弟弟一直在给自己找麻烦,但是朱高炽依旧一副“圣贤”模样,有时两人犯了大错,他还在朱棣面前哭着求情。也正是这股“仁义”,让朱高炽在文臣心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朱棣也知道大局已定,就把朱高煦和朱高燧打发到封地去了。



朱棣在第五次北伐归师途中驾崩,害怕朱高煦等人得到消息趁机造反,左右大臣秘不发丧,派人急忙通知太子,直到朱高炽做好一切准备后才宣布,这场有点“小儿科”的夺嫡大戏才告一段落。
03
结言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奠定大唐盛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但是玄武门之变的污点也一直受人唾弃。朱棣与李世民何其相似,同样是“谋反”上位,同样拥有辉煌的文治武功,但是千百年后,歌颂永乐盛世之时,始终逃不过一个“篡”字。也许正是因为背负着“篡”字,才让他们有更强大的动力去励精图治,去堵住历史的悠悠众口。作为读史人,我认为朱棣是英雄,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能龙腾九霄,何必畏畏缩缩!“篡”就“篡”吧!
大明人物志——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明太祖朱元璋

“荣耀历史”特邀历史系教师撰写《大明人物志》,讲解大明王朝风云人物,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全局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历史上3个假太监:一个杀了皇帝,一个让太后生子,一个睡遍后宫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彩虹邦人脉系统 ( 皖ICP备2021012059号 )

GMT+8, 2024-11-24 02:12 , Processed in 0.228583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